?

小學高年級數學彈性作業的有效實踐探索

2016-12-08 21:44陳克虎
考試周刊 2016年91期
關鍵詞:有效實踐高年級小學數學

陳克虎

摘 要: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師對作業設計的態度仍然停留在對數學知識的鞏固上,從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新課程改革指導下,對小學數學彈性作業進行探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小學數學 高年級 彈性作業 有效實踐

引言

隨著數學教育觀念不斷更新,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作業布置正發生重大變化。在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利用彈性作業,積極探索多樣化的數學作業形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利用趣味性作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成功的教學效果從來都不是靠強制灌輸實現的,依靠的是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推動一個人探索行為的內在動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彈性作業的過程中,應該以學生興趣點為依據,并將興趣與知識點有機結合,從而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從心理層面對作業產生“喜歡做”的意愿。如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千克和克”的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超市購物,并在購物中利用超市的電子秤親自量一下1千克物體的重量,然后對某一物體的重量進行估計,并通過實際測量,看一看估計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距,這樣的作業設計讓原本以計算、填空為主的作業,變成學生感興趣的購物過程,而在這一趣味化過程中,學生不僅理解了運用千克、克表示物體重量的知識,還初步建立了對1千克的概念。

二、利用探索性作業,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強、樂于探索的階段,小學數學教師利用這一年齡特征設計彈性作業,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實現對教學內容的探索,并在探索中提高其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性作業按照其操作方法可以分為以下幾種:1.觀察作業,如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的作業設計中,教師向學生出示蜻蜓、奧運五環、風車等圖形,讓學生仔細觀察說明其特征,并畫出其經過一定單位的平移、旋轉后得到的草圖;2.調查作業,如教學“年、月、日”知識之后,教師讓學生調查了解家庭成員的生日,并利用相關知識進行正確的表示;3.實驗作業,如學習了分數知識后,教師可以利用“分蘋果”的實驗,讓學生體會分數的內涵;4.小組合作作業,如教學“長方形的面積”之后,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并分別計算校園內幾個長方形花壇的面積。而通過上述探索性試驗設計,學生不但可以在問題探索中提高實踐能力,還可以樹立互助合作意識。

三、利用層次性作業,滿足學生的差異化需求

每個學生由于天賦、家庭背景、知識結構、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影響,在其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些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如果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無視差異,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一視同仁”,利用同質作業及“一刀切”式的評價方式對作業進行設計,不僅會出現教學失衡的情況,還會影響學生個性化發展,因此,從實事求是的角度講,我們應該設計有層次的作業,尊重并滿足不同學生對作業的差異化需求。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其分為A、B、C三個層次,然后將同一知識點的作業設計成“基礎題”、“提高題”、“拓展題”三種類型,其中“基礎題”要求所有學生必須完成,“提高題”由于存在一定的難度,只要求A、B兩個層次的學生完成,C層次的學生可以酌情考慮,而“拓展題”則偏向于知識運用,只要求A層次的學生完成,其他學生不做強制要求,而這樣的差異性設計不僅可以降低學困生的學習壓力,還可以激發學優生的學習動力。

四、利用生活性作業,增強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

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于數學的應用情況,以及人才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越來越重視?;诖?,《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在其基本理念中指出:課程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學生實際,有利于學生體驗、思考與探索。而小學數學教師在這一理念指導下,應該將數學知識和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并利用數學知識回答生活問題,從而讓學生在生活與數學互動中掌握數學知識,增加生活經驗。例如,教完“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知識后,教師可以讓學習委員模仿書中的統計項目對班上學生喜愛的電視節目進行調查,而通過填表格的方式,學習委員利用“正”字對學生喜愛的科普類、綜藝類、動畫類、體育類節目進行數據整理,最后在全班學生的關注下完成統計,而這一全班參與實踐過程不僅調動了學生參與積極性,還深化了學生對統計知識的運用。

五、利用自主性作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新課程標準指導下,學生教學主體地位被進一步確認,而小學數學教師在彈性作業實踐中,不僅要從學生出發,設計出符合學生發展實際的作業內容,還應該從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角度出發,鼓勵學生自主設計作業,從而讓學生在反思中充分認識數學學習的優點和不足,進而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改進提高,如某學生學習了“公倍數和公因數”的知識后,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目:一塊長方形塑料板,長24厘米,寬18厘米,要把它正好分成若干個小正方形,小正方形的邊長最大可以是多少厘米?至少可以分成幾個這樣的正方形?這道題不僅對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還讓學生在知識系統的整理和運用中實現了數學能力的提升。

結語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精心設計彈性作業,增強作業的趣味性、創造性、實踐性、探索性和層次性,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由支配時間,充分張揚個性,挖掘思維潛力,從而使其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多軍,徐春花.小學高年級數學家庭作業有效設計的策略[J].學周刊,2016,06:168.

[2]謝娟.小學高年級數學彈性作業的有效實踐與思考[J].基礎教育研究,2013,20:25-26.

[3]李祥天.淺談小學數學實踐性作業設計[J].學周刊,2015,06:122.

猜你喜歡
有效實踐高年級小學數學
淺析初中地理教學的教學現狀及應對策略
淺談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有效策略
探究式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有效實踐探討
淺談小學高年級英語分層教學
淺談小學高年級合唱教學設計優化策略
小學高年級語文習作教學有效性的探討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