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的方案

2020-09-26 13:27苑旭芳
課外語文·上 2020年9期
關鍵詞:國學教育滲透方法小學語文

【摘要】國學教育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潛移默化促進學生文化素養的養成,更以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學生良好思想品質的建設,是新時代學生綜合能力發展中的重要支持力量。本文主要從教材發掘、方法改進、自主培養等方面詳細討論了國學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策略,希望能為相關教學工作提供一些理論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國學教育;滲透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25-0032-02

【本文著錄格式】苑旭芳.試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的方案[J].課外語文,2020,19(25):32-33.

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將國學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是新時代教育背景下促進學生文化素養提升的關鍵內容,讓學生更充分感受到國學教育的文化內涵,對學生綜合發展能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立足于語文教材,結合當前各類先進教學理念與方法,帶領學生走進國學,走進傳統文化,實現文化素養的不斷提升,也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

一、立足教材,綜合構造文化教育模式

國學教育很多內容其實與小學語文教材息息相關,最基礎的文字,各類詩詞,以及成語寓言、文言故事等,都是國學中的一部分,所以教師要立足教材,將之作為國學教育的浮萍之根,結合多類相關要素,實現教育滲透的有效性提升。教師在對教材進行分析時,可以將其進行不同的分類構造。

比如在小學中高學段生字教學中,就可從基礎出發,帶領學生從字形、字義上深刻理解,深刻挖掘生字背后所蘊含的文化意義,從而增進學生對生字的理解。小學三年級上冊《掌聲》一文中有一個生字“班”,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帶領學生從字形拆分入手理解字義;“班”字分為左中右三個部分,中間是一把刀,而兩邊的“王”在古代其實就是“玉”的意思,所以“班”字最初指的是用刀將整玉分為兩半,帶有“分離”之意;這樣就能使學生在古文學習時更能理解“班”所表達的意義,比如在學習李白的《送友人》古詩時,可對其中“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中的“班馬”一詞有更準確的理解。

再如詩詞教學,其也是國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很多時候即便學生剛接觸的詩詞內容比較簡單,學生還是很難真正理解其基本內涵;而教師這個時候更不能一味地讓學生機械背誦,應帶領學生進行有情感的反復誦讀,并結合詩詞的簡單講解,使學生逐漸理解詩詞意思,并逐漸對其內涵有所明晰?!对伭肥切W語文教材中簡單而又經典的古詩之一,表達二月初春景致,節律輕快明朗。教師在為學生通講詩詞大概意思之后,可先為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一遍,注意情感、重音、節奏,然后可讓學生嘗試。通過示范和交流,使學生回顧起自己在二月初春時節公園花錦旁、青柳畔的欣快之感,增進學生對詩詞的理解。

二、豐富內容,先進技術深化教育內涵

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有其重要價值,拓展更豐富的文化知識,更能將各類不易直觀理解的內容通過圖片、視頻使學生得以有效認知,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要重視先進技術的結合應用。小學生在學習中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所以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時,要注意結合學生特點,將更多語文知識融入到圖片或是視頻中,并及時引導學生應該關注的重點,組織問題討論或是經常結合一些小問題讓學生思考,并將國學文化內涵適時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在直觀教學內容的分析中獲得更全面的理解,以此發揮出教學實際應用價值。

中國詩歌“詩言志”的精神體現是其得以熠熠生輝的根本原因。教師將詩歌中的精神內涵表現出來,也是國學教育滲透的關鍵點。如杜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中,其中古代文人志士致君堯舜愛國精神就是其核心內涵。教師應從多角度入手,不僅使學生對詩句內容有深刻理解,而且要將愛國教育滲透其中。通讀全詩后,要注意使學生理解詩人所處安史之亂的時代背景,可以結合一些史學教育視頻,讓學生更全面了解該詩的創作背景,并為杜甫所處困頓環境仍不忘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所感染;隨后教師還可為學生提供一些杜甫的其他作品,如《春望》《秋興八首》等感國憂民的詩篇,使學生對其古代愛國文人形象有更深刻的認知;并結合一些當代國家建設發展過程中無私奉獻英雄人物紀錄片等,強化愛國教育,能對學生優秀思想品質的養成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而這也正是國學教育的重要目標。

三、活動創設,情境教學提高教育活力

情境教學模式是小學教學常用方法,學生好玩好動的個性能將情境教學模式的教學價值更有效發揮出來,使國學教育更容易深入人心。情境教學模式下教師要注意將活動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經歷,使其在情境參與中更能結合生活認知對其進行分析和判斷,以此提高學生對活動中蘊含文化內涵的更深刻理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將教學活動交給學生,由學生自主參與,而自己則作為活動的引導者,適時將國學教育內容滲透在活動中,讓學生自我感知與反思,從而提升教育效果。

比如在《狐假虎威》成語故事中,教師就可據此創設一場角色扮演的教學情境。要先讓學生對成語故事有一定的了解,主要講的是狐貍假借老虎的威名嚇跑其他動物的故事,說明生活中存在一些沒有本事卻借助他人權勢而洋洋得意的人;學生對此理解可能不夠透徹,教師隨后可結合故事出場動物進行角色劃分,老虎、狐貍、小鳥、烏龜等,可以不結合教材內容,讓學生自己結合故事理解進行表演,往往會使學生情緒表現更加強烈,以此加深學生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在活動結束后,教師還要和學生一起討論生活中的狐假虎威,讓學生反思自己應該做一個什么樣的人。由此使學生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提高自身能力并與人友好,而不能狐假虎威欺負他人,幫助學生據此樹立更積極向上的思想認知,這也是國學教育滲透價值的有效發揮。

四、自主學習,課外積累增進教育廣度

培養學生課外文化知識積累也是實現國學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的有效方法,從語文課外教學引導,為學生推薦更多蘊含國學教育內涵的課外讀物,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更全面的優秀中華文化認知與知識積累。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是教學中的必然過程,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須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可將一些課文交給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小組間的相互交流,對課文生詞意思加以理解,并明確課文中心思想,以此逐漸使學生具有自我理解分析能力,從而使學生的文化積累不再局限于課堂、教材,能夠瀏覽更豐富的故事。

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的語文園地部分,將整本教材相關內容整合起來,從優秀國學文化內涵入手,比如《鑿壁偷光》《聞雞起舞》等教人惜時奮進、刻苦學習的各類成語故事??勺寣W生據此在課下自主收集、閱讀一些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等,一邊閱讀一邊記錄,作為自己的作文素材,其中都蘊含著深刻的道德理念,學生學習理解的過程,其實就是接受國學教育的過程,不斷積累文化知識,也在感悟各種思想道德教育,讓學生在不斷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養成勤奮好學、積極探究的精神,更促進其全面、優秀思想品質的建設。

五、結語

國學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培養和思想指導功能,對其文化素養和知識素養的養成也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幫助學生在優秀傳統文化熏陶中養成熱愛學習、勤勉自立等各項優秀思想品質。所以,教師更須重視國學教育在教學中的滲透,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全面指導,以促進學生綜合發展、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魏學剛.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的策略[J].才智,2017(16).

[2]趙蓮.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32).

[3]王藝美.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國學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9(19).

[4]杜艷蓉.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的策略分析[J].學周刊,2020(11).

猜你喜歡
國學教育滲透方法小學語文
以形思數,以數想形
初中歷史岳麓版教學中素質教育的滲透
初中語文教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
論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
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國學教育
在民族預科融入國學教育的意義與途徑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