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視域下師范生教學技能提升策略研究

2020-10-09 10:24林璇馮健文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20年22期
關鍵詞:教學技能師范生互聯網+

林璇 馮健文

摘要:培養和提升師范生的教學技能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未來就業單位的需求和時代的發展。以本校部分大三、大四師范生為調查對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式,調查了他們教學技能的現狀,通過統計分析,了解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其緣由,基于“互聯網+”視域下提出師范生教學技能提升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師范生;教學技能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文章編號:1009-3044(2020)22-0114-02

“教學技能”是師范生在成為正式教師前通過系統地學習教學理論知識和相關技能培訓所獲得的教學能力,它對于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和教學設計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地位[1]。隨著“互聯網+”的推動,許多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因此,開展“互聯網+”視域下地方高師院校師范生教學技能掌握情況的現狀調查,了解課程體系、訓練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在“互聯網+”時代借助網絡技術提升師范生教學技能有著重要的意義。

1 研究方案設計

1.1調查對象

為了更客觀全面地了解師范生教學技能掌握現狀,本次調查選取本校9個師范專業300位大三、大四的師范生。這兩個年級的師范生均已完成了教師教育課程的專業理論學習,參加了微格訓練,大四的學生已完成了教育實習,他們對自身的教學技能可以進行比較客觀公正的評價。

1.2 調查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在已有文獻分析的基礎上,白制了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調查問卷,了解師范生對幾個主要的教學技能的掌握情況;再通過個人訪談的方式,了解師范生對本校教師教育課程體系、教學技能訓練模式的不足及建議,補充了問卷調查的不足,以達到更加全面和深入發現問題的目的。

2 調查結果與分析

2.1 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1)調查對象基本信息

本調查問卷以電子問卷的形式進行發放,共發放問卷300份,收回300份,回收率100%,無效問卷。調查對象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本次調查大四的學生人數較多,相對大三的學生,大四的學生參加過教育實習,對教學技能的理解和認識會更加深刻,有助于調查的展開。由于師范院校的特性,男生比例不高,而女生更樂意參與調查,造成以上人數差異是正?,F象,在培養模式上,男女生并無差別,因此對調查結果并不會造成影響。

2)教學技能掌握情況白評

問卷調查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被調查者對自身各項教學技能的掌握情況,選擇了教學技能中重要的6項技能,采用5點計分法,即“很好”“好”“一般”“差”“很差”,分別賦值5分、4分、3分、2分、1分,如表2所示。

通過問卷調查,被調查對象中有660-/0的人認為自身對教學技能的整體掌握情況為“一般”,并認為需加強和進一步提高。如圖1所示,在調查中,自評技能“很好”或“好”比例最高的是導人技能和提問技能,分別占77%和78%,而比例最低的是“課堂組織管理技能”,僅占32%,同時,認為該項技能掌握“差”和“很差”的比例是最高的,達到16%。調查者反映在日常的學習中,導人技能和提問技能可以通過模仿教師的教學行為獲得經驗,而課堂組織管理能力仍需加強。

2.2訪談結果與分析

為補充問卷調查的不足,更全面和深入地發現問題,選取了部分大四學生進行面地面訪談。通過訪談,發現了影響師范生教學技能掌握的五個方面的原因。

1)師范生自身意識不強。

大部分被調查者表示自身對教學技能的培養不夠重視,未能意識到教學技能的培養對于日后從事教師工作的意義,因此主觀意識不強導致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足。

2)課程安排不夠合理。

學校課程的合理安排對于師范生學習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調查結果顯示,將近2/3的被調查者認為課程安排上偏重理論知識培養,忽視了實踐技能的培養。

3)缺少實踐機會。

教育實習對于提升師范生的教學技能具有重要作用,教育實習的有效開展關乎師范生能否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通過調查得知,絕大部分專業的師范生表示到大四學年才通過學校組織的教育實習進行實踐鍛煉,教育調查和教育見習流于形式。

4)教育實驗場地不足。

鍛煉師范生的教學技能,一般是在微格錄播室、學科教學論實驗室等教育實驗場所進行。調查發現,存在微格教室較少、實驗室設備不完善、開放時間短等問題,不同程度影響學生的日常訓練。

5)缺乏教師的經常性指導。

由于課時安排和場地限制等原因,師范生教學技能的訓練多數是在課外自行完成,一般只進行一次的微格錄像,這樣,在錄課前缺乏教師的針對性指導,而錄課后,由于場地的限制,即使教師提出了修改意見,學生也很難有機會再一次進行微格錄像,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在訓練教學技能的過程中出現問題也未能得到及時的糾正。

總的來說,一方面學校未能創造較好的學習條件來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學生自身的不重視導致實際掌握的技能未能滿足日后從事教師工作的要求。學生應當端正學習態度,嚴格要求自己,積極投身實踐訓練,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學??梢酝ㄟ^調整課程安排,優化課程體系,開展具有針對技能訓練的課程,保證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能力的協調發展;完善教學設施設備,提高實驗室的利用率;加強學生與教師的聯系,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重視教育實習,通過增加實習時間或者實踐次數,加強學生的實踐訓練,提升實踐能力[2]。

3“互聯網+”視域下師范生教學技能提升策略

互聯網具有強大的交互性、開放性和數據共享功能,“互聯網+”給我們的大學教育帶來了新的希望和改革創新?!盎ヂ摼W+”帶來豐富的教學資源,使學生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自主學習和探究;“互聯網+”創新教師教學模式,改變單一的授課模式;“互聯網+”使虛擬實驗成為可能,實驗室資源的不足所帶來的限制將降到最低。

基于“互聯網+”所帶來的好處,提出了師范生教學技能提升的三級模型,如圖2所示。

第一級模型是基于微信群、QQ群等即時通信平臺來實現師生間、生生間的實時交流互動,由于智能手機的普及,微信及QQ幾乎是手機App的標配,不需要用戶再額外安裝任何的軟件,因此稱之為輕量級的學習模型。在教學技能訓練過程中,師生可通過這些平臺實現即時的溝通、示范和答疑。

第二級模型是基于微信公眾號來實施教學活動的。微信公眾平臺只要管理者進行注冊就能夠免費使用,不需要獨立開發手機應用,降低了成本和對技術的要求。微信公眾號能上傳圖片、視頻、文字等多媒體素材,教師可將教學內容、示范視頻、課外拓展資料等分模塊上傳,實現了教學內容的體系化建設,同時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和碎片化的學習特點,稱之為中量級的學習模型。

第三級模型是基于諸如超星學習通、慕課平臺、云班課等網絡教學平臺構建完整的課程框架,實現資源共享、小組合作探究、直播、論壇等多形式的互動交流,利用這些平臺強大的數據統計能力,可以實現教與學全過程監控,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達到教學技能訓練效果的最大化,由于此類平臺體量最大,功能最全,稱之為重量級的學習模型。

總的來說,借助“互聯網+”的優勢,結合學校、教師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及需求,提升師范生教學技能可以有多種的模式,這是一個有效的嘗試,也可為其他高師院校探索師范生的培養提供參考方向。

參考文獻:

[1]林璇,馮健文.基于微課的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研究與實現——以計算機師范專業為例[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8,17(10):59-62.

[2]林璇,馮健文.基于學生反饋的教師教育課程設置的分析與對策[J].教育現代化,2019(68).

【通聯編輯:王力】

基金項目:2016年度廣東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普通高校本科師范生教學技能的缺失及培養模式研究——以計算機師范專業為例”(項目編號:粵教高函[2016]236號);潮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項目“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智慧教師培養路徑研究”(潮社規辦[2019]124號,立項編號2019-c-12)

作者簡介:林璇(1977-),高級實驗師,碩士,主要從事課程與教學論,師范教育等研究;馮健文(通訊作者),副教授,博士,從事智慧教育、信息協同等研究。

猜你喜歡
教學技能師范生互聯網+
微視頻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研究
對數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微課對英語師范生教學技能的培養
師范生MPCK發展的策略
淺析師范生PCK知識的構建
進一步完善免費師范生政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