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自媒體平臺對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的積極意義與發展策略

2020-10-09 11:07李茜胡依林韓文彬徐丹陽聶雅茹
理論與創新 2020年15期
關鍵詞:跨文化適應來華留學生

李茜 胡依林 韓文彬 徐丹陽 聶雅茹

【摘? 要】隨著一帶一路的順利開展,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發展來華留學生相較之前有了更大的意義。發展留學生有利于我國的經濟發展,教育國際競爭力的提高以及國際地位的提高。但由于來華留學生來自不同國家,且數量不斷上升,他們在華跨文化適應問題未得到高度重視,部分留學生長時間無法適應中國地域環境以及本土文化。本文將根據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淺析自媒體平臺對來華留學生的積極意義,旨在幫助來華留學生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推動我國教育軟實力與核心競爭力的提高。

【關鍵詞】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自媒體平臺

引言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一帶一路的順利開展,我國來華留學生不斷增多。來華留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多,有利于我國的經濟發展以及綜合國力的提升。幫助來華留學生、推動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有利于留學生更好地學習中華文化,感受中國魅力,也有利于外國留學生對中國做出更加積極的評價。自媒體平臺因其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以及公開性強的特點,在近幾年得到了迅速發展,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各行各業的發展并促進了世界范圍內各國文化的進一步傳播與交流。本文將以自媒體平臺為出發點,以河北經貿大學來華留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例,探究自媒體平臺對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的積極意義,并提出此類自媒體平臺發展策略。

1.研究方法及對象

(1)研究對象。由于河北經貿大學孔子學院的不斷發展,學校留學生的規模不斷擴大,留學生的管理問題日益突出。本文的研究對象為河北經貿大學的十余名留學生,他們的國籍有尼泊爾、贊比亞等。

(2)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取定性研究的方式,具體采用了訪談法和個案分析法對十余名同學進行了調查分析。本次訪談主要采訪了來華留學生在校期間遇到的學習以及社會交往方面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分析自媒體平臺對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的積極意義,并提出此類自媒體平臺發展策略。

2.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

(1)語言不通。由于所在國家和地域不同,外國來華留學生最大的問題便是語言。首先是語種問題,由于在中國范圍內,由于擁有較高英語水平者大多為在校學生,且來華留學生大多為漢語初學者,因此在校園生活之外的日常生活或外出活動時語言不通問題是一大困難項;其次是口音問題,以我校尼泊爾留學生與中國學生的交流為例,由于中國學生自幼接受的英語發音教育較為單一,且多為中式發音,而尼泊爾留學生口音較重,因此中國學生在與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攜有不同口音的來華留學生交流時無法及時理解留學生的語言,導致了交流困難。

(2)文化不同。中國和尼泊爾雖然都受佛教思想影響較深,但由于地緣差異的影響,文化上的差異也較多。例如,尼泊爾人多信奉印度教,而中國,多數人沒有宗教信仰,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尼泊爾更加不同,贊比亞多信仰基督教。因為文化種族的差異以及政治、歷史背景的不同,很容易造成留學生不能及時的融入留學環境、適應留學生活的情況,從而產生心理隔閡,更嚴重的則會產生厭學心理甚至是放棄留學生涯。

(3)人際交往缺乏。留學生初到中國,語言不通,也沒有朋友幫扶。以河北經貿大學為例,來華留學生單獨住在留學生公寓,與中國學生的距離較遠,互相之間相對陌生,不利于留學生對校園環境的熟悉與留學生活的融入。雖然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留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會有所提高,但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語言交流仍存在一定差異,普通話與當地人的方言差異較大,若沒有人際交往的支撐,就會更加限制留學生與當地人的交流與溝通。

3.自媒體平臺對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的積極意義

該部分以河北經貿大學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SLink微信公眾平臺為例進行展開討論,進而涉及整個自媒體平臺對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的意義與作用。

(1)自媒體平臺對解決留學生跨文化問題具有指導作用。以SLink微信公眾平臺為例,利用微信公眾號的后臺互動功能,能夠使來華留學生與微信負責人進行一對一交流,留學生的問題也會及時得到中國學生的反饋。例如,河北經貿大學曾有一名尼泊爾留學生想要參加學校舉辦的跳蚤市場活動,但由于擔心語言不通的問題而向SLink微信平臺發來求助帖,微信負責人在受到信息后第一時間與該留學生取得聯系,為她提供一系列解決辦法,最終決定進行翻譯,陪同該留學生一同前往跳蚤市場。除此之外,如初入大學的留學生不清楚學校食堂與體育場分布情況以及因為不合群而產生心理負擔等問題,皆可以借助于自媒體平臺得到妥善解決,進一步促進留學生的來華適應性。

(2) 自媒體平臺有助于留學生了解中華優秀文化、學習漢語知識。以SLink微信公眾平臺為例,該平臺會定時定期發布小到校園生活指南、學校食堂攻略等的生活化推送,大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以及漢語學習知識等的科普類推送。例如,SLink微信公眾平臺曾發表過一篇名為“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關心漢字!”的推送,該推送的瀏覽量達到150余次,總分享人數達到31人次,創下數據新高。正如該數據表明,來華留學生大多高度重視與漢語言文學及科普有關的推送知識,因此,通過閱讀這些自媒體平臺提供的科普知識類及學習類內容,可以使得來華留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漢語新知識、了解中華優秀文化甚至是改變曾經可能存在的對中國的局限理解。

4.自媒體平臺的未來發展策略及建議

(1)提高自媒體平臺內容的準確性、權威性?;谧悦襟w平臺具有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的特征,因而在發布內容上需格外注意,一言一行都會對社會產生巨大影響。對于那些針對來華留學生運行的自媒體平臺更是如此,他們為留學生提供幫助的同時,所代表的更是國家的形象。正如前例所說,若推送文化內容出現偏差,不利于留學生對中華文化的學習與了解,也導致部分學生對中華文化產生錯誤認識,甚至是影響國家形象。因此,對于廣大自媒體平臺來說,提高其平臺內容的準確性與權威性是重中之重。

(2)發揮自媒體平臺的正向輿論導向作用。自媒體平臺作為一個面向公眾、且具有極強影響力的輿論導向型平臺,極易在日常的不當運行中產生負面影響,如何發揮其正向作用是未來自媒體平臺需要攻克的一個巨大難題。例如,自媒體平臺應當做好適時的輿論引導,從而提升其對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的效率、進一步推進來華留學生對中國的親密友好程度、形成積極態勢面對在跨文化適應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問題。除此之外,自媒體平臺自身還應樹立正確的國家意識及觀念,不傳播有害國家形象或錯誤、虛假信息,為自身的言行舉止負責,從而促進來華留學生對中國的正確價值觀的樹立。

(3)及時關注留學生的反饋情況,對平臺內容做出及時調整。對于自媒體平臺來講,若想真正的對來華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起到推動作用,則應立足于留學生本身,實時關注其在生活和社交中所產生的問題及對平臺內容的意見和反饋,從而及時對平臺內容做出調整或對留學生問題做出解答。以微信公眾平臺這一自媒體平臺為例,運營者可以根據后臺的讀者瀏覽數據進行分析與判斷,整理出留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向以及使用最多的功能項,從而對自媒體平臺的運營內容、未來方向以及策略上做出及時調整。

參考文獻

[1]楊洋.淺析高職院校未成年來華留學生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20,36(04):63-66.

[2]滕競.內地高職院校藏族大學生跨文化人際適應問題及對策研究[J].輕紡工業與技術,2020,49(07):166-168.

[3]王中興.留學生跨文化管理適應問題研究——評《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J].林產工業,2020,57(07):118.

猜你喜歡
跨文化適應來華留學生
在邕東南亞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現狀的實證研究
對Colleen Ward雙維度模型中影響因素的研究
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
淺談西醫類留學生跨文化適應能力的培養
全英文授課臨床本科留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全英文授課醫學本科留學生防御方式調查分析
來華留學生中國古典舞蹈文化教學初探
跨境教育中的跨文化適應研究
留德中國大學生的跨文化適應現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