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文化認同視角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路徑研究

2020-10-09 10:37撒磊
新一代 2020年23期
關鍵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認同培育

撒磊

摘 要:民族文化的認同是一種歷史真實存在的民族文化心理反映與歸屬,多民族在交融過程中開放包容的心態,實現文化的互通有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為民族感情、民族思想、民族行為找到共同體的心理歸屬。民族文化的認同實際是一種身份的構建和歸屬,反映了一種共同體意識,使文化成為一個民族的身份識別和情感依托,成為民族的一種象征和精神。

關鍵詞:文化認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

一、文化的民族性與文化認同

(一)文化與文化認同

宏觀的來看,文化就是由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文化是人所創造的精神財富的總和。無論是廣義還是狹義的文化,其涉及的都是個體與群體,人與自然,所以從這一普遍概念里我們可以看出文化是離不開人的,人是文化的主體,人類社會的歷史也是人類文化傳承發展的歷史。

(二)民族文化

1.民族文化的含義

從字面來看,民族文化是“民族”和“文化”兩個詞組成的,那么肯定既和民族有關系,又和文化有關系。對于文化的概念和內涵的解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文化是人創造的,對文化的分類可以按照創造的主體、時空范圍、主導作用等等標準來劃分,而這里的民族文化就是按照創造的主體來界定的,人類只要有民族之間的差異,就會有民族文化的存在。

2.民族文化的特征

民族文化的群體性。它是世界各國不同民族在形成發展過程中就,長期積淀下來的一種體現在語言、價值觀念與自我認同等方面的文化特征,它受到血緣、家庭、宗教、特質性心理特點以及社區環境和集群行為的影響。

民族文化的多樣性,也被稱為多元性。民族文化在其形成的過程中,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各民族之間的文化既相互區別、相互獨立,但在長期的互相接觸和交往中,又有一定的溝通和聯系。

民族文化的民族性,也可以稱為延續性:任何民族文化都必定存在于特定的地域空間和具體的歷史時間之中,這是民族文化的基本屬性。

民族文化的時代性。各民族的文化,既呈現出有別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性,也具有人類文化的共同特性,反映出文化的時代性質。文化的時代性表現在,文化的發展方向和文化之間的傳播、交融與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關系。

民族文化的凝聚性:民族文化的凝聚性是指民族文化對本民族內部發揮的作用。一個民族的文化體現了它的民族精神,他是產生于民族的歷代生活,成長于民族的重復實踐中,最終形成的民族的集體意識。

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即民族文化的獨特性:民族文化是在長時間的發展歷程中由該民族的一代又一代成員積淀和傳承下來的,包含著本民族獨特的生活方式。

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文化認同的內在聯系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是民族文化認同的產物,是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顯性表達,又是中華民族在心理交往過程中累積性成果的隱形表達,更是中華民族在文化價值形成中對心理趨同的創新表達。

(一)民族文化認同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構的邏輯源點

民族文化認同包括三個層面,一是自我認同的判斷,個體信仰、習俗、行為、審美、思維、性格、環境的心理歸屬;二是民族認同的歸屬,強烈的民族認同是保持民族不受侵染的最后一道防線,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在即便脫離了所在地域,經過時間洗禮也能維持強烈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民族文化依附感;三是文化認同的邁進,當遭到外敵威脅、入侵或者進行對外戰爭時,國家的生存和勝利就成為個人的最高利益所在,種族認可于是涵蓋在國家認同中,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正是在與外來民族對抗中,在追求經濟社會發展基礎上,凝聚起來的多元一體的心理凝聚力。

(二)民族文化認同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鑄牢的價值走向

民族文化認同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的重要價值引領,通過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互相發展,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走向與應有之義。一是表達為內化的心理素質,民族文化認同是各民族在對經歷過去發展困境、現實民族交往關系、未來發展理性建構基礎上,自覺地理解與擁護中華民族國家疆域一體化,民族地區經濟政治結構一體化;二是表現為外化的行動自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少數民族聚居區扶貧開發,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團結進步繁榮穩定示范,使各民族實現交流與合作、和平與發展,構建生態良性互動和諧統一文明對話的中華民族共同體。

(三)民族文化認同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的有力推手

民族文化反映一個民族的歷史發展水平,對于國家來說,它證明了這個國家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了自己燦爛的文化,這種文化對于民族的延續,對于國家的存亡,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傳統的民族文化及其所包涵的民族精神,它的精華不僅凝結成了它的過去,也可以滋生出新的未來。

三、民族文化認同影響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路徑

(一)開展民族文化心理認同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化育是教化和培育,是個體在接受外來的教育和教化后所表現出來的民族品格與民族意志,長期的化育過程形成共同體思維、共同體心理、共同體價值及共同體行為,文化整合和認同教育離不開共同體民族生活的實踐,離不開共同體思想文化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生活理論生長點的獲取,離不開民族文化思想、內容和觀念的豐富。

(二)推動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推動民族文化心理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手段。要重點搶救和保護少數民族傳統經典、民間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技藝、醫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完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加大對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瀕危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保護力度。

在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推動各民族在文化上繁榮發展,這一過程也成為各民族相知相親相惜的過程,會產生民族團結的潤滑劑和催化劑,從而更好的形成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和共同體意識。要弘揚中華民族文化,也要尊重少數民族文化,重視各地區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促進民族間的交流、交融,處理好中華文化“多元”與“一體的關系。

參考文獻:

[1]金星華.2005,《民族文化理論與實踐論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4-25;30-32、34;38-39;43-45;112-114

[2]余同元.2008,《中國文化概要》,北京:人民出版社,1-5;

[3]孫振玉.2017,《民族學教程》,北京:民族出版社。

[5]王延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N].中國民族報,2018-05-18(005).

猜你喜歡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認同培育
1912至1949年期間中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強化
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形塑與修正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路徑研究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基于文化共生視域的民族教育發展路徑
《外婆的日用家當》中的文化身份認同問題
美國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認同焦慮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開展『三扶』 培育新農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