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系統理論視角下社會工作介入網絡暴力研究

2020-10-14 10:07黃子芮
青年生活 2020年31期
關鍵詞:網絡暴力社會工作

黃子芮

摘要:網絡暴力行為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本文結合社會工作的介入路徑,并在生態系統理論視角下分析網絡暴力行為問題的成因,研究發現,網絡暴力行為的產生包括有微觀、中觀和宏觀層面的原因,并試針對各個分析層次系統提出相應的建議措施。

關鍵詞:網絡暴力;生態系統理論;社會工作

1 研究背景及意義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浪潮席卷而來下,在享受便利快捷的甜頭時,勢必會產生不良后果。網絡暴力行為不同于傳統肉體上的傷害,而是造成的身心健康摧殘,對網絡環境的攪渾,甚至是影響到我國社會的健康發展。據了解,我國大概百分之三十的網民曾遭受過網絡上的暴力行為,可見網絡暴力十分普遍。網絡暴力的不斷膨脹,已經成為社會無法規避的風險,網民的這種輿論表達行為嚴重的干擾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秩序,遏制網絡暴力行為是當前刻不容緩需要面臨的現實問題。[1]

目前國內外學者也對網絡暴力行為進行了不同層面的相關研究,本文從生態系統理論的視角分析網絡暴力行為產生的因素,以微觀、中觀、宏觀不同層次進行分析,結合社會工作路徑對網絡暴力行為進行不斷地探索。這將可以突破當前對網絡暴力的一些認識,在新的理論視角下有利于進一步研究網絡暴力。

2生態系統理論視角下的網絡暴力成因

2.1 微觀層面

2.1.1認知及控制能力不足

如今,社會對于網絡暴力的概念不明確,網絡暴力行為主體也對其網絡暴力沒有明確的認知,從而會有可能自己使用了網絡暴力而不自知的情況存在。在網絡環境中個體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影響,在情緒感染后,非理性充斥著大腦,變得沖動亢奮。[1]當非理性因素情緒占據了主導地位,部分網民可能就會不恰當地宣泄表達情緒,做出一些過激行為而導致網絡暴力的發生。

2.1.2群體心理作祟

網絡暴力作為一種社會群體化行為帶有明顯的群體心理特征,在互聯網的背景之下,通過傳播媒介而集合的具有共同價值觀和行為方式。[3]個人一旦融入群體中,所作所為就不會承擔責任,處于群體中他們會感到一種充分的力量“群體即正以”。同時,一種“法不責眾”的心理的普遍存在,認為沒法對參與人數眾多的事件進行處理、理清責任,處于群體中的個體責任感不強烈,往往在網絡上就會表現出語言粗俗狂妄的行為。

2.2中觀層面

2.2.1現實人際交往減少

現實生活中缺少面對面的交流,人際關系冷漠。大眾更傾向于在平臺、論壇進行交流,展示自我個性,在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信息,網民發表的自我言論也會獲得不少網民的追隨和支持,在大眾都傾向于在網絡平臺進行交流時,任何事件都會引起巨大的輿論風波,這樣也會進一步激化網絡暴力的產生。[4]

2.2.2血緣關系的疏遠

在生態系統理論中,家庭因素在此行為的產生上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面對緊張快節奏的社會環境,承擔壓力重大,同時人們在工作學習中占用大量時間和精力,與家人之間交流機會減少,沒能形成良性互動。由此可能產生一些心理壓力,可能會導致一些迷失自我的行為而進一步導致網絡暴力的產生。

2.3宏觀層面

2.3.1法律制度不完善,監管不到位

目前網絡暴力的懲治政策和措施明顯不足,現存的法律法規在實施和操作上都沒有一定的效力。制度的不完善,使得網絡暴力的行為主體能夠規避責任的重要原因,行為主體既能夠達到傷害別人的目的同時又能逃脫法律追究的責任。同時,在網民基數不斷增加的現狀下,這給監管帶來了難度,同時網民對話語表達權掌握越來也大,但相關監管力度卻不夠,在這種隨意無監管的狀態下給網絡暴力行為提供了機會。

2.3.2網絡環境的特殊性

網絡發展趨勢的無秩序性也催生了網絡暴力行為,在網絡環境中發生的暴力行為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由于網絡所具有的匿名性和低門檻準入性?;诰W絡的匿名性,個體可能會表現出現實生活中截然相反的行為,依靠匿名性,不必為自己的行為買單。低門檻的網絡環境必然存在的現象是網民素質不高,發表言論的成本低,在這樣的背景下,網絡暴力行為滋生似乎也是不足為奇。

2.3.3媒體平臺等的商業化追求

在高唱宣揚民主自由的趨勢下,越來越多的自媒體興起,增加表達言論的自由權利。但是部分網絡新媒體平臺為了吸引熱度、博眼球,可能就會發表看似標新立異的觀點,也會引起部分網民的追隨。同時,網民在網絡上對某些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可能會牽涉些敏感性的話題,也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媒體利用,成為他們有利可圖的“亮點”。為了博得關注度,發布了帶有敏感性、個人隱私等話題,網民的加入推動著事件的不斷發酵。

3 系統介入網絡暴力的相應策略建議

3.1加強思想教育,提高綜合能力

從微觀系統層面來看,主要針對對象是網民自身的情況,在個體對象上首先就要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能力,不能盲目跟風從眾,學會理性思考,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加強對大眾的思想教育,規范個體網絡行為,此外進行網絡暴力的普法活動,增強法律意識,清楚認識到網絡暴力的危害,而不是無頭腦的跟風行為,建立形成健康和諧的網絡環境。

3.2形成良好溝通,促進情感表達

家庭、社區以及群體環境在網絡暴力的形成上也有一定因素。合理利用中觀系統可以有效地預防網絡暴力行為的出現,因此充分發揮好家庭、社區的作用,通過良性互動緩解壓力情緒,預防網絡暴力的產生。在面對緊張的社會環境壓力下,個體有傾述的對象,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心理上的不滿。

3.3建立相關法律體系,嚴格把控監管

在法律條例中需要對網絡暴力行為有明確的界定,指出哪些行為語言就已經構成了網絡暴力的事實,同時行為主體和相關人員在這類事件中的責任難辭其咎,行為主體劃清責任,承擔起相應的法律責任。同時加大懲罰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類似網絡暴力事件的再次發生,同時也讓大眾產生敬畏心理。最后,出臺相應的媒體行為規范監督制度,對媒體平臺中存在的不良現象及時制止,實行強有力的約束,把網絡暴力發生的機會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 武琪榮.網絡暴力行為影響因素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9.

[2]陳選華,寇杰,高翩.精神分析視角下的社會網絡暴力行為主體分析[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19.(04).73-78.

[3] 王天楠,謝鵬.網絡暴力發展趨勢分析及治理路徑[c],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2019,14(09),917-923.

[4] 畢東磊.關于網絡暴力問題及其治理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

猜你喜歡
網絡暴力社會工作
網絡暴力的危害及產生根源
“網絡暴力”
大學生網絡暴力語言分析
結構性嵌入:社會治理視域下強制隔離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區退休老人的老有所為與社會工作介入
社會工作介入流動兒童需求與服務研究
以社會工作視角解決四大國有控股銀行服務質量提高困境
淺析儒家文化對老年社會工作的影響
網絡暴力的法理學透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