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民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020-10-20 11:06高姍
讀與寫·教師版 2020年8期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摘要:民事司法在總結了我國長期社會治理經驗上,結合國情,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內化于司法過程中,寬嚴并施,取得了理想的社會效果。民事司法通過主體的職業精神、審判結果、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司法改革、法律宣傳等一系列手段解決了復雜多樣的矛盾糾紛,推進國家法治建設,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權威性、具體性、正義性、引導性的特點。

關鍵詞:民事司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案審判

分類號:D925.1

三個不同層次的社會核心價值觀有的可以通過條文的形式體現,在具體適用中作為規范司法活動的直接依據,如“和諧、平等、誠信等”;有的則因其涉及國家層面或其他方面的內容,不能或不適合在具體的民事規范中直接體現,但其所蘊含的豐富內涵依舊可以為司法活動指引正確前進的方向,可以在保證司法機關在“有法必依”的情況下,獲得效果最佳的社會反響。

1.在審判工作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愛崗敬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對全體勞動人民的要求,法官同樣也是司法領域的勞動者。法官可以通過案件審理結果使大眾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其以身作則兢兢業業將使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理解地更加深刻。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立案庭的李慶軍法官,從業25年來,愛崗誠信,兢兢業業。將工作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關懷人民利益,關注人民疾苦。審理案件不論標的額大小,均一絲不茍,盡心盡力,如在辦理農民工李某3500元的勞動報酬再審案中,有的合議庭成員認為二審證據確實充分,建議駁回,但李慶軍卻堅持再進一步查明真相,最后使當事人心甘情愿地接受了判決結果。 “愛崗敬業,腳踏實地履職盡責,立足崗位爭先創優” ,他用實際行動弘揚了愛崗敬業的社會主義價值觀。

2.在個案裁判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1在個案裁判中科學回應民聲民意

“我們社會主義法律是人民群眾意志的集中體現,是人民民主權利的保證?!?,民主精神從上至下全方位的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民主社會里,民意參與構成了公共政策與法律民主,而民意最典型的表達方式便是言論?!懊裰鞯恼嬷B在于各種不同立場自由交鋒,社會在這個過程形成多數意見,進而決定國家的基本制度、機構與法律?!苯栌蓤蠹?、電臺、電視再到互聯網自媒體等大眾傳播媒體的逐漸發達,民意這一經常以公共性意見出現的概念常常表現為“輿論”。對于案件本身事物輿論稱為涉訴輿論,其并非洪水猛獸。 “從法理上講,涉訴輿論對于司法并不具有直接的作用,因而對于司法并無直接參考的意義。但是,涉訴輿論背后卻包含了大量的社會信息與政治信息”。過度在乎大眾輿論,不利于保持司法獨立。但保證司法獨立、公正,不代表需要將輿論絕對屏蔽。在某些情況下,涉訴輿論代表了民眾普遍的訴求和呼吁,如果一味抗拒,對人民的心聲不聞不問、裝聾作啞,做出的司法判決必然會激化矛盾,為社會秩序留下隱患。相反,如果批判性地對待輿論,始終以法律的理性來審視、梳理輿論背后的民意訴求,慎重對待公眾較一致的意見,用真心傾聽群眾呼聲,勢必會得到更佳的社會效果。如四川瀘州張學英繼承案中,法官對黃某饋贈遺產給同居情人的合同效力認定和山東聊城辱母案中對于歡最終的判決結果,其實和大部分網友對案件的最初處理態度重合度很高。在某種程度上,這就是一種成功的司法實踐,它很好地保護公眾的感情,鼓勵了民眾對民主權利的行使熱情。

2.2在個案裁判中逐漸明晰文明內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文明并未直接在法律條文中體現,但其精神內涵卻始終指引著法律向良性實施方向不斷運轉。法院在具體案件的審理中依法、規范地行使權力,杜絕在辦案流程中的程序性漏洞,樹立了良好的審判文明。同時民事司法也在實踐過程中,通過對民事主體權利義務關系的規制與調整,不斷加深整個社會對于文明的理解與貫徹。

2.3在個案裁判中保護生態和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和諧除了體現在法條“體系符合邏輯,內部自洽,各項制度及規則相互銜接、配合”外,就是體現在了實質性的規定——《民法總則》第9條中:“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 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營造“綠水青山”是黨十八大以來所秉持的生態理念。生態文明是一種進步狀態,是以人與人,前人與后人,以及人與自然( 或者生態系統) 、人與社會經濟之間的和諧共生、平衡發展為目標的。為保護這種和諧狀態,法律向環境侵權行為不斷施以重拳。民事司法對于類似侵權案件的審理經驗使我們清醒的認識到:若直接利益雙方主體在財力和對證據的取證能力等方面上實力懸殊過大,往往不易實現真正的公平正義,也不利于真正實現環境保護。這一經驗推動環境立法在提起訴訟的主體資格上由傳統程序法意義上具有實體利益關系人向符合條件的擬制代表公共利益原告才可提起訴訟上轉變,科學有效地實現了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另外我們追求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狀態,并不是以犧牲社會成員內部的和諧為代價,通過近年來司法實踐對于環境侵權問題的摸索,我們也逐漸意識到個人的經濟能力在面對巨額倍償時的窘迫。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并非一人、一時之事,環境侵權救濟社會化問題刻不容緩。

2.4在個案裁判中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法律體系的不斷健全使國家經濟建設有法可依,司法審判有法必依。為了更好地適應不斷細化的產業經濟模式,人民法院打破常規,不再拘泥于傳統“四級”形式。知識產權法院、國際商事法庭、經濟法庭應運而生,用專業的人才、規章制度應對專業化問題、糾紛。在審判過程中,人民法院不忘習總書記重托,不斷加強對民商事案件審判的專業化建設,大力提高對產權的保護,嚴厲打擊破環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行為。貪污腐敗、偷稅漏稅、不正當競爭等不利于國家經濟建設的違法犯罪行為在司法的嚴厲打擊下遭受重創。就貪污賄賂案件而言,十八大以來,打虎滅蠅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在審判白恩培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中首次適用終身監禁,對貪腐分子形成有力震懾。貪污賄賂不僅會給政府帶來極其惡劣的負面評價,而且官員利用職務優勢為他人在企業經營、工程承攬等事項上提供便利,會擾亂了正常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降低了經濟高質量發展速度。法官通過對于經濟案件優質高效的審判活動,營造了一個良好的企業經營環境,有力保護了各類企業的健康發展,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富強精神。

3.在判決執行中弘揚社會主義精神

案件得出審理結果并不是民事司法的最終目的,只有將案件落到實處才能打破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枷鎖。執行難是一項歷史性難題,當事人拒不執行不僅不能保證勝訴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實現而且有損法律的尊嚴,對整個社會的誠信氛圍也會造成不可逆轉的破環。為了解決這一尷尬局面,各地法院積極實踐探索,屢出奇招。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對“老賴”施加壓力,將他們的個人信息在各大網站、新聞主頁上曝光,不得乘飛機、高鐵,子女不得在國外接受教育,限制購買奢侈品等一系列行為,使之“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對于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的“老賴”當事人,法院要從誠信信息收集、誠信獎懲制度完善等方面著手迫使其合法及時履約;對于那些確已喪失履行能力的當事人,法院要將誠信執行制度與社會保障制度相聯系,竭力維護勝訴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避免其因為權益得不到及時的救濟而喪失對于司法誠信的支持、擁護。

4.在司法改革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為貫徹依法治國,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法律需求,國家積極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優化改善司法運行機制,革除司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不利因素。

4.1“去行政法”保證司法純凈

由于現行司法運行體制框架下是以法院為審判主體而不是以法官個人,加之法院內部存在的層級行政管理關系,外部與當地財政存在的制約依附關系,使得司法純度難免受到行政色彩沾染。為凈化司法環境,確保案件審理順應司法規律、符合司法正義,十八屆三中全會確立了司法責任制,并由省來統管法院人財物的司法改革大方向?!白寣徖碚卟门?,讓裁判者負責”,將“去行政化”政策列為司法改革重點之一。

4.2透明司法接受公眾監督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司法公開,豐富、立體的司法公開,將透明、便捷、可參與、可監督的司法全過程展現在人們的面前。積極推進陽光司法審判制度構建,包括審判流程信息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信息公開在內的審判信息全面公開。接受人民群眾對于司法全過程的監督,認真對待人民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更重要的是在審判程序全過程真正實現對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的保護,尊重其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實現對訴訟權利的自由行使。實現人民法院與社會公眾對司法審判信息的全方位溝通交流。

5.在多元糾紛解決機制構建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司法審判權威性、具體性的特點,使之可以有效解決權利義務糾紛,并受到社會的承認和貫徹,但由于矛盾復雜多樣,并且涵蓋在各領域內,僅靠司法審判的力量不僅不能夠完全覆蓋矛盾背后的復雜關系,而且有的糾紛并不完全適合兩造對抗的庭審過程。為了應對這一局面,保證案件審理的公正化、效率化、民主化、自由化,法院積極推進協調、整合多元糾紛解決機制。

5.1對案件合理分類,繁簡分流

經濟下行壓力帶來了糾紛的增加,為盡最大可能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民事司法積極推進小額訴訟程序的建設。小額訴訟程序的應用避免了當事人因訴訟標的過小而放棄尋求或得不到應有的法律正義保護,防止在經濟受損的同時,對社會公平產生懈怠情緒。民事司法在適用過程中要根據案件性質,結合當事人不同價值層面的取向,增強對案件合理分類,繁簡分流?!巴ㄟ^便捷的程序和低廉的費用, 保障當事人平等訴權,建構起大眾化司法”,形成規范的程序告知方式,科學合理配置審判力量,著力辦好重點案件,推進社會主義國家法治化建設。

5.2充分推進調解制度構建

與保持中立、理性的傳統裁判方式相比,被譽為“東方特色”的調解制度從保證雙方當事人利益最大化角度出發,可以及時、徹底地解決民事權益糾紛。如在浦東新區消費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經手的一件關于梁某在飯店聚餐在樓梯摔傷成十級傷殘的“安全保障義務”糾紛中,委員會采取“背靠背”調解模式,尊重當事人意見,深入分析利害關系,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簡明扼要地表達法律專業語言,深入淺出地進行說理,最終化解了雙方各執一詞的僵局,事后收到當事人送來的感謝信更直接證明了調解雙方心悅誠服,調解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調解方式以其獨有的人文關懷,在低成本、高效率的司法適用過程中保障人民群眾參與,貫徹了民主法治精神。同時調解制度極大地減輕了法院審判工作的壓力,使法院可以高效處理各類案件,保證案件得到更加公平正義的解決。

6.在普法宣傳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法治宣傳具有滲透性和長期性的特點,周圍所處的社會環境對大眾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可以在小區、地鐵、公交站、咖啡廳等生活場所設置法律宣傳欄,以影響力大、代表性高的多發性生活案例作為素材,引起公眾共鳴,具有更好的宣傳教育效果。法制宣傳要保證全面性和特殊化,既要讓社會大眾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也要抓重點,實現事半功倍的弘揚效果。青少年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后發力量,對于社會的認知仍處于十分稚嫩的狀態,可塑性極高。加強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這一特殊群體的法治意識,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義非凡??梢愿鶕嗌倌旮麟A段的特點,選取不同的典型案例,科學合理地編入教材中,通過日常的課堂學習、法律知識競賽、板報設計等方式,不斷鞏固加深青少年法律意識,提高青少年對于法治建設的感悟力和創造力。

作者簡介:高姍(1996-),女,揚州大學法律碩士(民法方向)。

參考文獻:

[1]俞榮根:《儒家法思想通論》,廣西人民出版社1992 年版,第277 頁。

[2]張千帆:《憲政原理》,法律出版社2011 年版,第33 頁。

[3]周安平:《涉訴輿論的面相與本相》,載《中國法學》2013年第1期。

[4]崔建遠:《我國<民法總則>的制度創新與歷史意義》,載《比較法研究》 2017年第3期。

[5]參見宋林飛: 《生態文明理論與實踐》,載《南京社會科學》2007 年第12 期。

[6]黃東標,林娟娟:《小額訴訟程序對案件分流的冷思考——從當事人適用程序視角出發》,載《金陵法律評論》2017年第2期。

猜你喜歡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淺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閾下技校生美術欣賞能力的培養
微信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困境與思考
少先隊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在高校有效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探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的大學生創業素質培養研究
IP影視劇開發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
淺析高職院校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整體合力
高中政治教學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融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