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西部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政治認同:意義、挑戰及其進路

2020-10-21 18:30周正吳沂珊
大東方 2020年3期
關鍵詞:邊疆民族地區政治認同大學生

周正 吳沂珊

摘 要:大學生是充滿活力的青年精英,是民族振興的希望,其正確而堅定的政治認同迫切而重要。新時代西部邊疆民族地區的發展出現了一系列新挑戰,亟需精準而跨越的新進路創新大學生的政治認同培育工作,以維護邊疆地區穩定與發展。本文結合高校調研的實際,探索新時代西部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政治認同培育的新意義、新挑戰及新進路。

關鍵詞:政治認同;大學生;邊疆民族地區

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大學生政治認同建設,明確指出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與靈魂。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再度強調堅定制度自信。大學生作為青年中的精英分子,其政治認同的培育是“扣好人生第一顆扣子”的重要工作,也是在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接力實現的必要基礎。而西部邊疆民族地區基于其特殊的地理方位與歷史文化,其大學生政治認同培育成效整體向好。但在新時代出現了一系列新挑戰,亟需精準而跨越的新進路,以期維護西部邊疆民族地區的穩定與發展。

一、新時代西部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政治認同培育的新意義

政治認同作為社會共同體的一大公約數,對于凝聚社會共識,穩定社會秩序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大學生政治認同培育窗口期在高校階段,但其價值體現在其參與社會建設之后。西部邊疆民族地區,肩負國家安全,守土有責的重擔。其大學生政治認同的培育具有更為鮮明的新意義。

首先是社會發展需要大學生政治認同的支持。西部邊疆民族地區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的道路既長且阻。進入新時代,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橋頭堡與國際陸海貿易的新通道,西部邊疆民族地區面臨優化營商環境與維護國家安全的雙重任務,不可避免的出現新問題新挑戰,有時甚至激發成為群體性事件。此外面對境外反動勢力有意識的滲透,以及宗教信仰、民族文化、歷史風俗等多元要素共同作用,不確定因素相互疊加,進入發展風險期,需要有長期穩定的環境以確保經濟發展。大學生作為未來經濟建設的參與及引領主體,應當具備正確而堅定的政治認同,客觀理性的對待社會的發展與變化。

其次是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需要大學生政治認同的保障。西部邊疆民族地區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與歷史文化背景,對于維護國家安全、阻止恐怖主義泛濫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跨境民間交流、宗教滲透、民族分裂分子、宗教極端分子等問題都是潛在的風險因素。而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作為系統性長期性的工程,需要個體精英的價值引領并反哺家庭、社區,形成統一、穩定、和諧的社會心理氛圍,占領意識形態陣地,提升守土有責的內在動力。大學生,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大學生恰恰能承擔這一責任。這就要求在充分考慮民族情感承受力和宗教信仰的實際狀況下,著重加強大學生的政治認同培育。且適當發揮民族情感和宗教信仰的積極因素,逐漸規避和約束不利于政治認同培育的負面影響,促進邊疆民族地區對于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同。

二、新時代西部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政治認同培育的新挑戰

新時代世界局勢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與網絡的發展加速了文化多元性的擴張,加劇了意識形態與價值觀的對抗。特別是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歷史窗口期,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變的背景下,培育西南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正確而堅定的政治認同面臨一系列新挑戰。

首先是新媒體時代的挑戰?;谛旅襟w時代信息獨有的碎片化與多元化的流動方式,平民化與便捷化的傳播渠道,新時代大學生接受信息呈現實時性與多樣性的特點。而實時溝通工具與在線論壇的普及,使得大學生可以隨時進行相關信息的評價,討論以及再傳播。大學生活力與熱情的特質更強化了這一特點。但受限于認知層次的不足與社會閱歷的缺乏,大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仍相對欠缺。面對境外反動勢力、宗教與“地下”信仰、特定民族風俗、現代化的解構等多種力量的沖擊,大學生政治認同在網絡空間斗爭形勢更為復雜嚴峻。

其次是原生環境價值觀的挑戰。西部邊疆民族地區由于存在跨境民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宗族勢力多種復雜因素的影響,加之地理的偏遠性,其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上與現代政治權威存在一種現實的割裂性,加之現代化沖擊下對于傳統社會的消解帶來的文化與心理困惑,使得西部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存在政治認知不足、政治情感冷漠甚至國家意識不堅定等問題,西方虛無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和功利主義思想趁虛而入,少數大學生甚至出現政治動機功利化的問題。

三、新時代西部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政治認同培育的新進路

針對時代西部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政治認同培育所面臨的新挑戰,應當以更高的政治站位,以人民價值為起點,以習近平同志關于新時代大學生政治認同的相關重要論述為指導,開拓理念思路,夯實方法措施,從指導思想、統籌機制、創新載體三個層面構建長期與宏觀的大學生政治認同培育新進路。

指導思想層面。大學生政治認同培育宏觀上首先需要堅持黨的領導,其次應當時刻與黨中央保持一致,不斷吸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微觀上首先要以人民性為第一價值觀。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樣也是大學生的物質與精神追求。特別的,西部邊疆民族地區應當注重經濟發展與社會利益平衡,讓人民享受發展紅利,贏得大學生的信任與擁護,并感召其為家鄉建設而奮斗。其次注重整體性敘事與個體的特殊性。大學生政治認同培育必須根植于中華民族的歷史經驗以及當代的發展實踐,并充分體現內在的政治發展邏輯。但不能忽略大學生原生環境的客觀影響,針對不同性別、地區、家庭背景的大學生要因材施教。特別的,西部邊疆民族地區必須關注大學生的鄉土文化傳承以及不良因素可能對其政治認同培育造成的影響。再次是注重教師與課程的培養及設計。當前進行政治認同培育最為直接有效的載體仍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最為直接傳授者和引導者仍然是教師。面對新挑戰,在充分吸收優秀教學成果的基礎上,需要從內容到形式,從課內到課外進行探索創新。不僅要注重先進而鮮活的理論的灌輸,更可以通過案例教學以及研討的形式讓大學生參與并理解新時代制度建立與運行內部的政治邏輯。教師需要在不斷提升理論水平與授課技巧的同時,將政治責任置于首要地位,用學術講好政治。特別的,應當熟悉并掌握西部邊疆民族地區復雜的民情并應對風險因素的挑戰。

統籌機制層面。大學生政治認同不僅僅是高校的責任,而應當是一項系統工程,實行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應當以解決突出問題為導向,創新相關機制統籌整合多方面力量形成育人合力。首先是高校內部環境的統籌。高校是大學生置身其中的社會縮影,教師、教輔以及管理崗位人員都應當有正確而堅定的政治認同。其次是整合政治認同培育的機制。大學生政治認同需要社會、高校、家庭三者統籌協作。應當建立社會、高校、家庭的溝通與銜接環節,盡可能的排除影響大學生正確政治認同形成的風險點,防止在高校獲得正確認同的畢業生進入社會后反而發生轉變。

創新載體層面。從西部邊疆民族地區特殊的地理、政治、歷史、文化等因素出發,不斷創新政治認同培育的渠道與方式。首先是對于新媒體資訊要正確解讀與引導。新媒體信息紛繁復雜,不可能也不必要進行屏蔽或刪除,而應當針對社會熱點,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主動進行理性與接地氣的分析研討,讓大學生通過自身的思考與邏輯推理得出客觀理性的價值判斷,增強其思辨能力與主流語境的情感認同。特別的,針對西部邊疆民族地區的跨境民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宗族勢力等多種復雜因素更要充分剖析引導,激發大學生理性政治參與度并傳播正能量。其次是充分依托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西部邊疆民族地區有豐富的良性鄉土文化與紅色資源值得挖掘,可以將民族節日,中國傳統節日,著名人物紀念日與當代社會建設實踐相結合,宣講歷史經驗教訓以及革命前輩的時代選擇,提升大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與中華民族認同感。再次是注重大學生的朋輩政治認同教育。朋輩教育是大學生群體之間、朋友之間與同輩之間的各種帶有教育意義的形式,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比擬的親和性與可行性,且有利于大學生群體的共同成長。西部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群體客觀上在政治上存在先進后進現象,可以以教師、輔導員為指導,以學生干部及熱心大學生為骨干,通過校園文化活動、班級活動、宿舍活動等方式促進同輩間的交流互助以及溝通學習,以潛移默化的方式促進大學生正確政治認同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呂文彬.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政治認同的朋輩教育路徑探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1.

[2]劉東超.培育青少年堅定的政治認同[J].學習時報,2019.9.

作者簡介:

周正,中共廣西區委黨校法學教研部講師

(作者單位:1.中共廣西區委黨校法學教研部;2.廣西職業師范學院文化與傳播系)

猜你喜歡
邊疆民族地區政治認同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邊疆民族地區農村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思想重要意義的政治學分析
如何增強政治認同和道路自信
漫談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中學英語教學實施難及整改措施
價值觀視角下的政治認同
對云南邊疆民族地區小學有效課堂教學現狀的調查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