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網絡暴力產生的根源

2020-10-21 00:03龔駿
大東方 2020年3期
關鍵詞:網絡暴力根源定義

摘 要:網絡暴力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已經成為現象級的問題。但是對于網絡暴力的定義在學界并沒有形成共識,對其下恰當的定義是首先要完成的。同時,對于網絡暴力產生的根源,將從暴力的根源、互聯網技術和網絡行為主體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為解決網絡暴力問題提供依據。

關鍵詞:網絡暴力;定義;根源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在世界范圍內迅猛發展,并迅速使中國步入信息化時代,如今網絡儼然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然而,當人們享受著互聯網帶來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的時候,網絡暴力也從一個小眾的話題成為現象級的問題,更多的普通人成為網絡暴力的攻擊對象。那到底何謂網絡暴力?網絡暴力產生的根源何在?弄清這些問題,對于最終消除網絡暴力是至關重要的。

一、網絡暴力的定義

盡管網絡暴力問題備受關注,但學界對此卻尚無權威的界定?;趯Α熬W絡空間”性質判定的兩歧性(虛擬性和實在性) ,對于網絡暴力的認識差異較大,歸納起來,主要有基于道德約束的暴力行為說和言論表達自由的異化說。前者認為由信息網絡技術構造而成的電子交互空間是有別于現實社會的“虛擬社會,是一個非實體化和無形化的公共場域,而網絡暴力就是網民在其間針對某一對象的道德審判;后者認為“網絡空間”也是“現實社會”,只不過它是一種通過虛擬技術進行信息交流和傳播的新型媒介而已。因此,網絡暴力是部分網民在行使言論自由權利時,因忽視本身責任所致,本質上是一種網絡表達自由的異化。據此,有學者將網絡暴力作如下界定:一定規模的有組織或者臨時組合的網民,在“道德、正義”等“正當性”的支撐下,利用網絡平臺向特定對象發起的群體性的、非理性的、大規模的、持續性的輿論攻擊,以造成對被攻擊對象人身、名譽、財產等權益損害的行為。 [1]

可見,網絡暴力是備受爭議且值得去探究的社會問題。

根據《辭?!返慕忉專骸氨┝Α狈褐盖趾λ巳松?、財產等權利的強暴行為??梢?,“暴力”往往被看作一種行為而存在。而網絡暴力給予人身體、財產等方面造成的實質損害,是該行為所衍生的不確定后果,而并非網絡暴力本身。因此,在界定網絡暴力時,不能將傳統意義的暴力簡單地加以移植。網絡暴力是一種不同于傳統意義上侵害他人生命權、身體權的新型的暴力行為。從種屬關系上看,“網絡暴力”屬于“網絡失范行為” [2] 由此,網絡暴力應當是網絡行為主體利用網絡技術當事人的名譽權、隱私權等人格權益受損的一系列網絡失范行為。

二、網絡暴力的根源

網絡暴力的根源當然不能等同于暴力的根源,但是暴力產生的根源卻是網絡暴力泛濫的社會層面的原因。伴隨市場經濟崛起,勞動力和民生產業的市場化,個體的社會地位和生活水平開始完全取決于個人的經濟實力和勞動市場競爭力。社會經濟競爭場上的弱者不僅逐漸失去來自社會的一般同情,即使是親人、朋友和同鄉之間也開始疏離,很多人甚至直接被隔絕在有意義的社會關系以外,就算是頗具競爭力的職場強人,也必須面對在社會單位不斷原子化的各種生存壓力下,個體不得不時時處于高度緊張和焦慮狀態這一事實,幾乎所有的人都在承受市場體制下個體孤立的痛苦。同時,各級政府為GDP是從,導致經濟轉型過于激進,直接后果就是分配結構的嚴重扭曲。由于我國是以國家主導的市場經濟體制,中小企業、工薪階層、農民和城市社會底層民眾并沒有充分享受經濟高速發展的紅利。同時,國家為了減輕負擔,在那些最需要福利保障的地方,基礎教育、基本醫療和保障性住房等領域,減少支出甚至退出,留下一個強者通吃的“無政府狀態”真空。隨著國家公共品投入的相對減少,那些所得偏少的人群實際上不對稱地承擔了相對最大份額的改革成本。這一切都導致生活成本的急劇增長和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在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展開。生活成本的提升和財富收入的畸形分配,構成了社會暴力滋生的經濟背景。其實,這是網絡暴力產生的根源之一。

作為現代性之產物的網絡技術,本身就蘊涵著發展和風險的兩歧性。恰如吉登斯所指出的:“技術進步表現為積極力量,但它并不總是如此??茖W技術的發展和風險問題緊密相關?!币虼?,在現代社會中,與網絡發展相伴而生的技術風險成了催生“網絡暴力”的潛在根源。[3]借助虛擬技術構造而成的網絡交互空間,為“網絡暴力”的產生提供了主體多元、責任分散的輿論場域。而經由虛擬技術構造而成的網絡交互系統是典型的“脫域空間”,介入的低成本特性、信息的數字化傳播,讓社會邊緣人、草根群體等弱勢群體都能輕易加入進來、聚合起來,并可以超時空、超文本地開展信息溝通和交流。他們數量龐大、時空分離、形象虛擬,而且很可能彼此陌生,并通過“發帖、灌水、加精、置頂”可以隨性發出自己的聲音,猶如置身于一個個眾聲喧囂的“網絡廣場”,成員龐雜而責任分散。

網絡暴力的肆虐,網絡行為主體是必須要承擔責任的,就主體特質而言,網民群體年輕化的結構特點和泛道德化的文化心理也是催生網絡暴力的重要因素。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所作調查,年齡在30周歲以下的網民占網民人數的58.2%,充分說明了網民群體的年輕化特點。而青少年由于心理品性尚未成熟,社會辨認和自我控制能力較低,加上青春期躁動的心理和昂然的情緒,在網絡上容易扮演“憤青”角色。而且,傳統中國是個倫理本位的社會,由之而衍生出的是泛道德化的文化-心理結構。在這樣的社會文化氛圍下,對弱者的同情往往占據社會輿論的制高點,而在青年網民身上,則體現為懲惡揚善、除暴安良的俠義情結。他們以“道德審判”為武器,以伸張正義為目標,渴望獲得充滿認同的“網絡回音”,又常常游離于暴力與正義之間。一旦嫉妒與怨恨、公憤與私仇在網絡上無序宣泄,網絡空間就處于“多數人的暴政”之下。

*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題思政專項“網絡暴力的起源、危害與治理途徑”(項目編號:2019SJB124)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瑞孺:《“ 網絡暴力” 行為主體特質的法理分析》,《求索》2010年第12期

[2]李一:《網絡行為失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第92頁

[3][英]安東尼·吉登斯:《第三條道路及其批判》,孫相東譯,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139頁。

作者簡介:

龔駿,江蘇警官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作者單位:江蘇警官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猜你喜歡
網絡暴力根源定義
以愛之名,定義成長
公共政策中社會排斥的產生根源及其防范對策
追課本知識本意,溯解題思維根源
定義“風格”
網絡暴力的危害及產生根源
“網絡暴力”
大學生網絡暴力語言分析
An Analysis on the Cause of Babbitt’s Failure in Rebellion
教你正確用(十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