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探討

2020-10-21 15:26翟德躍
錦繡·中旬刊 2020年2期
關鍵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小學語文

翟德躍

摘 要:依據新課改理念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啟發學生展開自主學習,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小學語文是一門重要基礎性課程,小學生的知識素養的提升與積淀離不開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就是要求學生自主學習,這對他們的學習進步是非常重要的。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預習,可以通過導入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要創設多元化創設情境,還應該注重自學方法指導,從而實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引言

在經濟、科技發展如此迅速的背景下,只有不停地自主學習,才能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由此可見,自主學習能力是現下社會人才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學校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的基地,學校方面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能力。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是注重知識的傳授,很少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生雖然能夠學到一定的語文知識,但屬于一種被動學習,并且會逐漸導致學生形成“被動式”學習的習慣,缺乏自主學習意識。如何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將學生培養成社會需求型人才,是教師值得探究的。

1 引導學生自主預習,養成良好習慣

終身學習能力是學生以后踏入社會要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影響著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既需要學生有較高的自律性,也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此,在小學語言教學中,教師要在這方面優化教學設計。預習是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初步的了解,是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完成的一種課前活動,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大致可以了解與掌握教學內容的重點與難點,從而在課堂上更容易緊隨教師講課的步驟。另外,學生還會發現教學內容中存在的盲點,從而進行針對性的回顧與補充,有助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實現學生探索能力與發現問題能力的鍛煉[1]。在長期預習的引導下,學生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無論是在以后的學習還是生活中,都能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共同參與教學目標的制定,從而促使學生對教學目標有一個明確的認知。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教學內容提出相關的教學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課前預習,使學生有一個更加明確的學習目的。

2 導入相關問題,引導自主探究

要想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就要給學生增加自主學習的動力,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動力在哪里?又該如何調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欲望?疑而思,思而動。學習就是發現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有適當激發學生產生疑問,學生才會萌生探究到底的興趣與動力,從而才會自主探究與學習。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提煉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2]。例如課文《落花生》,可以引出問題:“標題是什么意思呢?作者為什么要寫普普通通的花生,想要說明一個什么樣的道理?”這樣學生一定會很有興趣回答,從而達到自主思考學習的目標。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發掘課文中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讓一個小組發現問題并向另外一個小組提出問題,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提煉問題的能力,還有助于學生展開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自主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學生在互動活動中的思維會更加活躍,積極性會更加高漲,對問題的認知也會更加深刻。

3 創設多元創設情境,調動學習積極性

小學生身心方面比較活潑、愛動,在自我控制與管理方面較為薄弱,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結合課文內容,為學生播放相應的視頻或者音樂,構建文中描述的景物或者意境,讓學生切身感受作者當時的親身體會[3]。比如講解古詩詞時,由于古詩詞相對比較難懂,而學生又無法體會到詩人通過詩詞構建的意境或者表達的心情,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在視頻或音樂的渲染下合理將學生引入相應的情境之中,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幫助學生深度理解詩詞,并逐漸對詩詞學習產生興趣。例如對于《望廬山瀑布》這首詩,一些學生并沒有見過瀑布,無法體會到瀑布的壯闊之美,教師可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播放有關瀑布的視頻,讓學生體會與感受到瀑布的壯闊與壯麗,從而能夠深度體會到詩詞的含義與情感,在以后的學習中主動、積極學習詩詞及相關教學內容。

4 注重自學方法指導,開展多種形式自學訓練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錯誤地簡單理解為就是讓學生脫離老師的指導進行完全自學,這需要經歷一個循序漸進、由扶到放的過程,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目標和方案,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自學訓練,做到“以方法為指導,以訓練為手段”讓學生在掌握科學的自學方法基礎上,通過豐富的鍛煉實踐,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自學訓練的開展應該根據學生的學段有所區別,比如對于低年級學生,應該在加強漢語拼音教學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通過拼音去閱讀課文,增加識字量;對于中年級學生,此時應該教會他們查工具書,學會分析文章結構;到了高年級以后,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學會聯系上下文推斷字詞的意思,能夠挖掘文章中的深刻中心思想[4]。自學方法的指導不應該是空洞的理論傳授,需要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地滲透說明,這樣才能讓小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真正讓學生將其變成為自己的一項學習法寶。

結語

總之,自主學習能力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必備能力,是學生以后在社會上立足的基本保障,也是學生能夠安身立命的前提條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優化教學方法,運用多元的教學方式組織開展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陸永明.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基礎教育研究,2015(14):13.

[2]紀素芳.關于構建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模式有效策略的幾點思考[J].亞太教育,2016(09):55-56.

[3]孟炳輝.小學語文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實踐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09):35.

[4]葉月宏.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J].教育藝術,2018(02):48-49.

猜你喜歡
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小學語文
小學高年級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模式探析
網絡環境下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新形勢下航空計量人才培養
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性別差異
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策略研究
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