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AHP法的大學校園總體景觀評價與分析

2020-10-26 02:28黃青胡晨宇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0期
關鍵詞:校園景觀層次分析法

黃青?胡晨宇

摘要:校園景觀與師生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體現的是校園精神面貌和文化內核。好的校園景觀可以提高空間的利用率,營造更好的生活氣氛。本文采用模糊理論、層次分析法通過11項評價指標,結合實地調研和問卷調查,對四川大學江安校區的校園景觀進行評價,以期為今后四川大學的完善校園生態建設提供一些數據和思路,乃至為同類型大學的校園景觀升級改造聽過參考。

關鍵詞:校園景觀;景觀評價;層次分析法

一、目的和意義

校園環境是指的是校園內及周圍設施公共環境,直接影響師生的學習氛圍、校園發展和教學秩序。[1]同時,大學校園景觀即是高等教育實施的場所,也是高等院校的文化精神象征。優美且具有獨特風格的大學校園景觀,不僅可以提升競爭力,還可以吸引優秀的教師任職和學生來就讀。并且,大學校園景觀品味和質量也是判斷大學建設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因此,對校園景觀進行分級評價是不可或缺的,了解校園景觀的現狀以及影響因素,進行校園景觀服務功能的規劃,提升校園景觀的觀賞性實用性,建設具有校園文化特色的景觀。

景觀評價是指綜合運用生態學、美學、心理學、地理學、社會學等交叉學科的研究成果,對景觀資源進行調查、分析與評價。景觀評價從涵蓋區域面積區別可分為大尺度(100平方公里以上)、中尺度(10-100平方公里)、小尺度(10平方公里以下)等,校園景觀評價屬于小尺度范圍。[2-3]四川大學校園景觀評價是利用層次分析法對小尺度景觀資源的一次評價實踐,通過對川大校園景觀的各個影響因子賦予權重進行分析,是基于設計者和使用者的共同視角進行的數量化評價[4],強調了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的感受和認知。

二、評價模型的構建

2.1評價指標與評價內容

校園景觀評價是地理學、規劃學、歷史學、心理學、視覺美學、建筑學等多學科作用的結果產物。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系統化、層次化的分析方法。常用于農業、環境等領域。模糊評價主要依據模糊數學中模糊變換和最大隸屬度原理,考慮與被評價事物相關的各個因素,對評估對象作綜合評價。

校園景觀的評價涉及的指標復雜而種類繁多,經多次討論斟酌,為建立一套較為完整的、實際又切實可用的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校園景觀評價指標體系,課題組以模糊理論與AHP法為基礎,參照心理物理學方法,將四川大學校園景觀評價指標分為生態質量、視覺美感、人文歷史、實用功能共計4個綜合因子作為準則層,每個類別分2-3個評價因子,共計11個評價因子(見圖1)。

因素層的每一個評價因子被賦值,分為+2至-2五個層次,分別為:一級為景觀優秀區域(+2),二級為景觀良好區域(+1),三級為景觀一般區域(0),四級為景觀可改造區域(-1),五級為景觀需改造區域(2)。(見表1)

2.2 評價方法與流程

2.2.1評價方法

本次校園景觀評價模型的構建主要以層次分析法為基礎,結合其他評價方法,得出綜合評價模型。層次分析法(AHP法)是美國運籌學家、匹茲堡大學教授托馬斯·薩提(Thomas L.Saayt)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提出,它運用多因素分級處理來確定因素權重的方法,是一種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系統化、層次化分析方法。層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將復雜問題進行分解,分解成各個相互關聯并有序排列的層次,使各層次具有條理性,利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5]層次分析法是目前國內景觀評價使用較為廣泛的方法之一。

2.2.2評價流程

第一步:研究對象選取

通過衛星地圖對四川大學江安校區地理位置進行詳細定位,通過軟件在衛星地圖中截取四川大學江安校區的校園地圖,其范圍為北至大件路文星段,東至黃河中路一段,南至川大路二段,西至長城路一段。

確定研究對象范圍后,在校園地圖范圍內以150Mx150M為模數繪制格柵,并以建筑制圖坐標標注法對地圖進行標注,橫軸有西向東以A、B、C、D、E……為標注;縱軸由南向北以1、2、3、4、5……為標注,并根據橫縱軸線的標注確定每一塊區域的符號名詞。(見圖2)

第二步:實地調研資料收集

組織課題組成員,對劃分完的每一區域進行實地調研,對每一區域進行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拍照取景,并進行資料收集、整理等工作。

第三步:問卷發放調查

在2019年10月-12月間,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校園范圍內的不同場地進行問卷發放,收集資料,課題中主要參與評價的人員為四川大學江安校區的在校師生,含部分后勤工作人員和參觀游客。共計發放15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39份,對數據進行統計。被調查者在問卷中對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校園景觀中的景觀生態質量、視覺美感及人文、歷史等各個評價因子進行打分,數量等級為+2(很好)、+1(較好)、0(中)、-1(較差)、-2(很差),根據問卷打分結果,利用層次分析法進行權重計算,對四川大學江安校區的校園景觀進行等級評價。

第四步:專家評分

本課題也邀請景觀評價領域的專家對各評價指標進行逐一分析,并給定各指標間相對重要性的分值,計算各項因子的特征值,每項指標分為5個等級,分值為-2~2。

第五步:計算權重

根據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景觀評價體系層級表(圖3),再向有關建筑學、心理學、環境藝術設計等領域的專家發放四川大學調查問卷,對評價指標進行兩兩權重比較,再建立判斷矩陣和權重向量,應用Yaahp軟件對各個評價因子權重計算,通過一致性驗證等步驟,計算結果如圖3。

首先,計算準則層(B層)的相對權重,表示景觀生態性、觀賞性、人文性、功能性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校園景觀評價中的重要程度。其次,用準則層(B層)的組合權重對C1、C2、C3、C4……C11的相對權重加權后計算因素層(C層)指標的組合權重,表示植被景觀、水體景觀、空間變化與景觀協調性等11項因素層(C層)對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景觀評價的重要程度。

三、評價結果

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校園景觀評價等級的劃分根據景觀生態質量、視覺美感、人文歷史、實用功能四大指標體系中的各項平均指標的權重值進行綜合演算后,得出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景觀的評價結果為:(一級)景觀最佳區域大致為南門、東門;(二級)景觀較好區域大致西園圍合、圖書館、基教樓、法學院、文科樓區域;(三級)景觀適度區域為明遠大道、ABCD教學、綜合樓;(四級)景觀可改造區域為白石橋、近東園區域;(五級)景觀需改造區域為校園邊緣區域。(見圖4)

(一)生態性評價結果

本次對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校園景觀評價中,生態性的評價對植被景觀多樣性、、水體、空間變化進行了系統評價。植被景觀種類多樣,植被層次豐富,有河流或者湖泊水質較好,空間層次有變化體驗感好的區域有西園4、17、18、20、21舍、南門、東門等;植被種類和層次一般,有水體且水質一般,有地勢起伏變化,有空間變化的區域有西園圍合、二基樓、法學院樓、綜合樓附近等;植被種類較少、層次不豐富、有水體、但水質較差的區域有東園圍合、明遠大道靠東門區、C2、C3、E2、P3、P5等;植被單一、缺乏層次感、有人工水體、缺乏空間變化的區域有H5、I5、J5、I6、I7、I8、H8等;無景觀植被、無水體景觀、空間變化單一的區域主要分布在邊界地帶,有G8。

(二)觀賞性評價結果

景觀觀賞性評價從視覺美學出發,結合主觀對景觀環境的欣賞和認知,把視覺協調性及景觀季節時令變化和景觀產生的層次變化作為主要評價因素,經過評價得出,色彩很豐富和諧,建筑、水體植被在視覺上很協調,晝夜四季皆美,近中遠層次非常豐富,點線面俱佳的區域有明遠大道局部、南門、D1、M2、N3、L4、三餐等;色彩較和諧,景觀元素之間較為協調,晝夜四季較沒,晝夜四季皆沒,遠中近層次的區域有西園圍合1、2、3、4、5、20、21宿舍、明遠湖、長橋、東園等;色彩和景觀元素協調度一般、晝夜四季有一定美感、層次一般區域有校園邊緣區域及B6、C6、B4、C4、E2、E3、F1、K2、L2、P4、P5等;視覺美感單調乏味,景觀元素不協調、層次單一且缺少變化、四季美感不協調的區域有D2、D6-D11、I4、I5、J5、P5、O3、P3、Q3、Q4等;環境雜亂無序,景觀元素非常沖突、晝夜四季不美,層次極單一的區域有I7、J7、K7、L7、J8、O7等。

(三)人文性評價結果

對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校園景觀人文性方面的評價,選取區域歷史性、地域特色性質為評價指標。在這一組評價中,有川渝地方特色、川大特色、有校園氣質、歷史淵源的區域是明遠湖、圖書館、南門、東門等;有一定四川特色、有歷史淵源的區域為東門、南門區,西園圍合區等;人文性較為一般的區域為新建校區(法學院、文學院)白石橋、明遠湖等;較少特色和歷史人文性的區域為東園近明遠大道等;無地域特色和歷史性的區域為東園近校園邊緣區域。

(四)功能性評價結果

對四川大學江安校區校園景觀功能性評價,主要以綠地可達性、建筑布局合理性、服務設施便利性這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景觀綠地可達性非常高、空間流暢、建筑布局設計合理度高、使用率高、服務設施有美感而且便利的區域是ABCD教、綜合樓、法學院新樓、文科樓群、南門等;景觀綠地可達性較高、建筑布局較為合理、使用體驗較好、服務設施便利的區域是西園圍合區域和圖書館等;三個方面都較為一般的區域為明遠大道、東南門等;綠地可達性較差,空間擁堵,建筑布局部分不合理,服務設施較少的區域為B8、C8、L8、M8等;人煙罕至、建筑布局不合理、效率低、服務設施差的區域為H4-H7、G7、E8、D8、N7等。

四、結語

四川大學江安校園景觀評價是層次分析法在校園景觀應用的一次實踐,課題組成員對評價流程設計進行了充分討論與分析,結合線上線下調查問卷,制訂了評價技術路線,并通過近一學期的實施得到初步評價結果。課題組成員通過此次實踐有如下認識受調查者需要事先了解基本術語由課題組成員解釋即可,否則則會有較大偏差理解;任何景觀在時間層面都是不斷變化的,具有片面性和暫時性質。

參考文獻:

[1]宋萍,洪偉,吳承禎,等.基于因子分析與模糊數學的福建農林大學校園環境質量評價[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6):650-656.

[2][3]宋立民,魯苗,路怡斐.清華大學校園景觀評價[J].設計,2016(01):33.

[4]王瑾,李建永.山西農業大學校園大氣環境質量現狀評價[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5(02):111-114.

[5]范欽棟.基于模糊理論的高校校園景觀評價研究.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7).

作者簡介:黃青(1999.1-)女,漢族,廣東廣州人,四川大學藝術學院,17級在讀本科生,專業:環境設計,研究方向:景觀評價。

猜你喜歡
校園景觀層次分析法
中學校園景觀設計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生態美學理念下的校園景觀設計探討
景觀人文對高校校園設計的影響分析
現代校園景觀生態規劃設計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