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時代下短視頻新聞的人文精神與責任探究

2020-10-27 05:44李艷榮
科學與財富 2020年23期
關鍵詞:新聞短視頻人文精神

李艷榮

摘? 要:如今的新聞越來越重視其商業價值,對新聞的人文精神越來越輕視,這是如今新聞行業比較突出的問題之一。作為一名記者,身處新媒體時代,我認為短視頻新聞的誕生與推廣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短視頻新聞報道過程中,應該凸顯人文精神,并落實相關責任。本文是我對新時代短視頻新聞的人文精神與責任從一個記者的角度進行深入的探究。

關鍵詞:短視頻;新聞;人文精神;新媒體

短視頻新聞已經是如今非常熱點的新聞工具之一,一般是10~30秒鐘的短視頻,因此十分吸引觀眾的眼球,非常符合人們的閱讀習慣,而且短視頻的制作周期短,因此從這一方面來看又十分的符合新聞視頻短平快的要求,無論是在時效性還是在觀眾的視聽方面都是非常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的。如今短視頻新聞已經被廣泛的人群和新聞界所認可,但是由于利益的驅使,使得如今的媒體越來越趨于對社會輿論熱點的追求,從而輕視了對新聞中人文精神的追求。本文將會從記者的角度出發對新媒體時代下短視頻新聞的人文精神與責任進行深入的探究。

1 短視頻新聞的特點

1.1 工具化特征明顯

短視頻新聞的特點之一是它的出現是依托于移動智能終端,因此在這一角度上可以體現出短視頻新聞具有工具化的特征。曾有人對短視頻新聞工具化進行分析,表達出其工具化既有意識心態的工具化也有物質利益的工具化。短視頻新聞最終是以用戶為主體,通過各種及時性的新聞熱點和爆點作為活力的渠道,將新聞和首重的關系變成了一種具有商業目的的關系。

1.2 時效性強

如今的短視頻大多數都會控制在3分鐘內,因此在這樣短的時間內是很難將新聞的視角呈現在人物的身上的。比如有些新聞會將人物的表達削弱,將視頻的重點放在了新聞的矛盾點上,這樣以來就會引起一場輿論風波。作為一名新聞記者,非常清楚的知道利用時間短這一特點可以更好的實現盈利的效果,不僅可以實現短視頻在廣告上的利益同時也可以實現品牌的利益,但是新聞不應該是以這種模式出現在群眾的視野當中,不用當淪為當今的社會輿論的工具,擾亂整個新聞媒體的秩序。

2 新媒體技術與人文精神的矛盾

短視頻是以一個新型的技術出現在群眾的眼前的,無論是在吸引群眾的注意力的角度還是從對新聞內容的創新角度都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不過在對短視頻進行創作時卻常常不能抓住人文精神的精髓,缺少人的真實情感以及對人本身的情感和精神的一種思考。需要了解的是短視頻是通過移動智能終端來進行傳播的,一個短視頻的長度一般是10~30秒,最長不會超過3分鐘,對短視頻進行傳播一般是專業性的新聞媒體或者是用戶,視頻的表達形式更能滿足不同用戶對新聞獲取的需求,這也是短視頻新聞的優勢所在。

3 短視頻新聞的逐利性與新聞人文精神的沖突

技術的發展更新著新聞的生產、消費與接受模式,但加深了新聞對技術的依賴程度,人讓位于技術。技術是為人服務的,但技術一旦和商業相結合,突出的就不再是以人為本,而是以人的利益為本,在新聞中這種表現更為突出。從新聞的職能角度來說,新聞的制作需要價值觀念上的選擇、社會責任的突出和引導輿論、疏散矛盾的意識。但簡短的內容、快時效的要求讓新聞工作者的人文精神意識大打折扣,新媒體技術的工具理性壓縮了價值理性。

以《新京報》的“我們視頻”為例,“我們視頻”是以微信、微博為主要傳播陣地的直播和短視頻欄目,其號是“每天提供最新鮮、最熱門、最有價值的新聞直播和短視頻”。新鮮和熱點具有對應互聯網時代下高時效、高流量的傳播特征。價值對應的要求值得商榷,新聞媒體在新聞選擇上經歷了“有聞必錄”“政治優先”“受眾主導”等過程,如今短視頻時代下的價值選擇變成了熱點與流量優先,價值的選擇由底層人的命運向,讓底層人駭人聽聞轉變,新聞價值觀上的轉變也導致了對人文精神的曲解和忽視,其實是制作與呈現上的沖突。許多紙媒過去都是以深度報道為品牌塑造的標桿,深度報道具有較長的制作周期長。成本高、收益體現在長期的口碑和公信力上。短視頻新聞要求時效和簡短,內容轉瞬即逝,各家媒體都在爭奪第一信源,很難有耐心去挖掘新聞當事人背后的故事,其成本和收益建立在短期的流量和關注度上,這就導致了制作時間上的偏重和呈現角度的不同。用最短的時間和最快的速度去挖掘新聞爆點,自然就不會總是選擇需要長時間思考和挖掘的人文精神。

4 新時代下短視頻新聞的責任

4.1 體現短視頻新聞的社會價值

如今在市場上做短視頻新聞的媒體有很多,然而這些媒體在是否可以獲取一定的受益實則是未知的,但是即便如此,短視頻新聞仍然在不計成本的進行投入來制作更好的新聞。而一個好的新聞、有質量和價值的新聞應當是可以積極的將短視頻新聞的特點和傳統新聞的優點相結合,來滿足群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因此短視頻新聞一定要以如何做好有價值的內容為主,以社會利益為主,關注短視頻新聞所展現的人文精神和社會責任,這樣才能讓新聞守住根本,才能在新聞市場中穩固地位,積極地實現新聞和社會的緊密關系,才能發揮其指導生活和引領群眾價值觀的作用。

4.2 對新聞進行深入的解讀

首先短視頻新聞可以在解讀新聞上下功夫。追逐熱點具有時效性和不確定性,但是獨特的新聞解讀和具有自身風格的新聞定位能夠收獲穩定的受眾群體。比如現在很多新聞都不能在正確的角度對受眾群體做出解讀,而是用一種噱頭來引發讀者的情緒點,從而引出大量的流量,不能給予大眾正確的輿論引導方向。短視頻的快不僅體現在快速呈現,還應該體現在快速在輿論上形成自己觀點和用戶群體。

4.3 提高短視頻新聞的連續性和深度

30秒之內做出深度內容確實具有一定難度,但對事件持續性的關注也可以對事件進行全面解讀。視角的選擇一定程度上能夠留住受眾,及停留在流量上。利用幾個30秒形成完成的事件解讀鏈條也是短視頻新聞下一步應該著力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突出新聞事件的人,用人的力量去打動受眾而不是用爆點去吸引受眾。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興起的時代,作為一名新聞記者,我深深地覺得短視頻新聞能夠以新聞的傳播價值為核心,關注新聞輿論導向的作用,而不是被利益驅使一味地迎合群眾的口味,制作出體現人文精神的短視頻新聞,真正的從內容上實現新聞的價值,不能夠只關注新聞的流量,而是用心的挖掘新聞主人公的故事,將短視頻新聞的人文精神充分地表達出來,推動短視頻新聞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嘉.新媒體時代短視頻新聞的人文精神與責任[J].聲屏世界,2019,000(006):25-26.

[2]王雪冬.短視頻新聞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9(19).

[3]韓雪玲,寧海林.論短視頻新聞對社會輿論的影響[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9,000(003):32-35.

猜你喜歡
新聞短視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編輯出版中的體現及構建
符號學視角分析惡搞短視頻
移動社交時代短視頻的傳播及營銷模式探析
“互聯網+”時代新聞采訪教學的困境與出路
新聞版權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與重構
解構口語化新聞的語言特征
用戶自制短視頻的受眾研究
后現代視域下新媒體短視頻的美學特征
試論醫學人文精神的構建
循證醫學的人文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