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開展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實踐思考

2020-10-27 05:44徐海英王逍
科學與財富 2020年23期
關鍵詞:實踐思考生命教育必要性

徐海英 王逍

摘? 要:在當今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的價值觀念、思維理念不斷沖擊著大學校園,在大學生中開展生命教育,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思考生命的意義,使大學生領悟生命的真諦,提升生命個體的社會價值,同時也是高校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強大動力,更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新話題。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生命教育;必要性;實踐思考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逐步成熟,社會的競爭越來越大,獨生子女數量越來越多……諸多問題給大學生的學業、就業、情感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各高校幾乎每年都有因為學業壓力、情感問題,甚至同學之間的矛盾難以化解而出現危及他人生命甚至自殺的事件出現,從2004年震驚全國的馬加爵殺害室友事件,到讓人震驚的2013年上海復旦大學投毒案等等此類惡性事件的發生,給學生家庭帶來悲痛的同時,也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嚴格苛刻的要求,即增強和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體系的相關教育,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凸顯了高校加強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1 開展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1.1 社會的穩定與發展離不開生命教育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深入,國外先進文化思潮不斷流入的同時也夾雜著拜金主義、功利主義及自我的個人主義,在這些錯誤的思想引導下,對于未步入社會的大學生“三觀”影響巨大,部分同學不能全面客觀的看待生命中的得與失、對與錯,在排解不當的情況下更有甚者陷入了漠視生命的困境。

1.2 建設和諧的校園環境需要生命教育

和諧校園是一種人文環境,開展生命教育對維護良好的校園環境、建構和諧校園意義重大。生命教育包含了對生命的尊重和理解,只有愛自己的生命、愛他人的生命,擁有健康的身心與人格,才能使建設和諧校園成為一種現實。

1.3 大學生個人的健康成長呼吁生命教育

學習壓力、情感危機、就業緊張、人際交往障礙等問題導致大學生普遍會陷入迷茫、困惑、焦慮,部分大學生抗挫折能力弱化,生命意識、責任意識淡薄??v觀近年來高校頻繁出現的漠視生命、踐踏生命現象,從個人利益來講,阻礙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因此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生命教育。

2 高校大學生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

2.1 高校大學生的生命教育理念缺失

高校教育的本質是促進和培養大學生完善的知識結構水平和健康向上的人格素養。而現實的高校更多關注學生知識的獲得及外部行為表現,看重更多的是學生考研率、就業率等數字,缺少對大學生的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使部分大學生不能準確地理解和思考自己和他人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2.2 高校心理咨詢服務尚不完善

高校從事心理咨詢的老師更多是經過培訓的專職輔導員,即在從事自己本職工作之外,兼做學校的心理咨詢工作,一方面由于精力和時間的分散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該項工作,另一方面也缺少必要的理論底蘊和有效的咨詢技術,且采取的咨詢方式單一,多為個體咨詢,單純的咨詢無法應對日益突出的校園輕生事件及其帶來的挑戰,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3 生命教育的開展缺乏科學的體系、專業的師資及實施途徑

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開展生命教育的內容大多局限于某一活動、某一個講座,沒有將生命教育系統化、規范化、常態化,也未將生命教育作為大學生的必修課,更談不上設置專門從事生命教育的老師。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開展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實踐思考

3.1 完善生命教育課程體系,深化生命教育內容

將生命教育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生命教育格局,構建完善的生命教育體系,實現生命教育的有效滲透。首先,可以結合學生及相關專業的實際特點,組織思政課教師專家、心理咨詢與治療老師、輔導員、相關專業任課教師編寫契合學校實際的生命教育教材,為大學生生命教育的開展提供必要的學習藍本;其次,在高校體制、師資等各方面條件欠成熟的情況下,可以采取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相結合的方式,通過不同學科相互滲透,深化生命教育。如可以將生命教育融入到現有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中,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為載體開展生命教育,同時其他各門課也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再次,將大學生生命教育列入高校大學生科研立項、素質教育及教學研究等相關課題中,鼓勵全校教師帶領大學生積極參與,深入推動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

3.2 構建生命教育網絡平臺,創新生命教育渠道

網絡在當前大學生中已基本普及,成為大學生生活、學習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網絡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具有資源豐富、保密性強、交互性好、形式靈活、服務范圍廣等優勢,因此,充分利用、發揮網絡載體,構建生命教育網絡平臺,創新生命教育渠道既是網絡時代發展的要求,更符合現代大學生的心理需求。我們要緊緊把握住時代發展的脈博,緊密結合網絡信息時代的特質,搶占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建立寢室心理聯絡員、班級心理委員、學院輔導員、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四級網絡監控體系,建立健全生命教育網絡平臺,將生命教育的知識性、服務性、生動性集于一體,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表現出來,使生命教育實現寓教于樂、情景交融的效果,并注重發現大學生“自媒體”反映出來的思想動態,做到及時交流、疏導和掌控,幫助青年學生解決困惑和遇到的挫折,引導學生傳遞正能量。同時要加強校園網絡文明建設及網絡信息的監督管理工作,過濾負面的、不利于大學生成長的信息,弘揚主旋律,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為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營造良好的網絡輿論環境。

3.3 多角度實施生命教育實踐,拓寬生命教育途徑

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形式要體現多樣化和生命關懷,生命教育的開展不能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更多的是要開展多樣化的實踐體驗活動,創設良好的生命體驗環境,引導學生實踐和現實體驗中進一步掌握生命知識,形成正確的生命態度和生命意識,感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梢越M織學生走出校園開展各類“體驗式”活動,廣泛接觸社會,使其在體驗中品味生命的價值,對體驗中的心理感受、情感體驗、行為變化、活動過程及效果等進行深層次思考,從而促進“自我生命”的認識與評價;其次,積極開展貼進大學生實際、深受大學生歡迎的校園文化活動,將大學生困惑的生命問題、情感問題等寓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形成以生命關懷為價值取向的校園文化,發揮校園文化潤物細無聲的育人作用,增強生命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與此同時,在尊重大學生不同個性特點的前提下,可以將生命教育與團體輔導活動有效融合,開展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真愛生命-和諧生命-延展生命-感恩生命循序漸進的團體輔導活動主題穿越生命歷程,使生命教育團體輔導趣味性和教育性結合,幫助大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實踐中,以回顧-提煉-展望的生命穿行帶來觸及心靈的深入思考,最終達到提煉生命特征、提高生命濃度、提升生命價值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丹.融入生命教育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J].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12(1).

[2]李國,李杰.生命意識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課題[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2(2).

[3]葛君梅,姚紅,張濤.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目標的思考與實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7).

[4]劉志英.試論生命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J].巢湖學院學報,2013(1).

[5]丁一,尹瀛,田宗遠.論將生命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10).

[6]石玉昌,鐘以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生命教育契合之路徑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1).

作者簡介:徐海英(1980-),女,黑龍江哈爾濱人,黑龍江科技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

猜你喜歡
實踐思考生命教育必要性
統籌財政支農政策培訓教材編寫的實踐與思考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對高校傳統音樂教育落實到教育實踐的思考
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國有企業落實中紀委“三轉”要求的實踐與思考
電氣自動化在電氣工程中的應用
養老金入市的必要性與風險分析
微課教學在成人教育中的實踐與思考
小學英語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學方法研究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應用題解答水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