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條件下增強師生交流的途徑與策略

2020-10-27 05:44李鳳蘭徐永清
科學與財富 2020年23期
關鍵詞:師生交流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李鳳蘭 徐永清

摘? 要: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對傳統課堂的改變不僅是知識傳授方式,更是師生關系的重建,如何在現有的平臺將教學的藝術、言傳身教、課程思政等諸多元素在有限的時空中有條不紊的釋放于課堂,對教師而言是極大的挑戰。這些都要求教師對整個教學的知識框架以及學生可能達到的程度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將傳統課堂的面對面交流,延展為課前、課中和課后的三個環節,這樣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實際上是延長了師生互動的鏈條。每個環節都需要教師的精心準備與付出。

關鍵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師生交流

2020的新冠疫情觸發網絡教學在中國各個教育階段的全面鋪開。事實上高等學校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從精品共享課到慕課,這期間很多大學擁有自建網絡課程甚至是自建的授課平臺。如何利用互聯網平臺來實現優質教學資源更廣泛推廣的探討也從未停止過。在形式多樣的網絡授課實踐中人們逐漸發現,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網絡課程,與傳統課堂的相比其最大的差異主要來自于師生之間的溝通方式的變化。構建順暢的師生交流環境是提高網絡教學質量,解決網絡教學瓶頸問題的關鍵點。

1 線上教學師生互動交流的困境

目前線上教學常見的模式有兩種,觀看網絡視頻和網絡直播。傳授知識的效果實際上與知識受體學生的反應密切相關。在傳統的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同學的神態、堂提問的呼應程度等教學手段的實施,檢視教學效果,適時調整課堂的講授節奏。教師還可以根據課堂實際進程對教學方案進行隨機調整;導入課題則可以通過實時新聞,突發事件等能夠引發學生共情的手段,吸引學生對課堂的關注,然后切入課題。這些技巧顯然在網絡視頻錄制的過程中很難得以施展。除了師生溝通的障礙,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激勵也無法實現。學習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需要強大的自制力,在校園環境中,同學之間的相互陪伴可以讓持續的學習得到外在力量的牽引。個人認知的不足也通過同伴間相互指點而得以解決。長時間獨立網課學習,尤其是當前疫情封閉條件下的居家氛圍,連基本的學校課堂形式上的束縛都缺失的情況下,很多同學可能選擇隨意的擺出手機聽課,或者僅僅是簽到然后把課堂丟到一邊。讓網絡直播課堂變成了教師自說自話,學生自由自在的荒唐的局面。師生之間的教與學的互動根本無從談起。

2 破解線上教學師生交流困境途徑

線上教學也是教學,同樣包括課前準備、課堂實施和課后檢驗等所有教學形式必備的教學環節。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專業知識的學習需要鼓勵,興趣需要培養。教師應當通過精心的設計與規劃成為網絡教學活動的主導者與推動者。

2.1 網絡課程授課前溝通的建立

網絡翻轉課堂的師生溝通其起點往往是在正式授課之前。一般開展網絡教學的課程教師都會在課程開始之前至少1-2周利用即時通訊系統與學生建立聯系,例如班級QQ群等。教師可以在這些通訊平臺上介紹課程的基本情況,發布與課程相關的信息,對課程教學環節進行相應的安排;學生則通過這個平臺提出自己對課程的疑問并得到及時指導,這些看似瑣碎的活動中,學生逐漸對課程和教師有所了解,潛移默化中形成對課程的好奇感以及與教師間的親密感。這些課前的溝通是師生間最初的聯系紐帶,其對教學的意義優于傳統課堂,因為傳統課堂師生的溝通的起點往往是在第一堂課正式開始的時候才能建立。

2.2 網絡課程進行過程中的師生交流與互動

傳統課堂教師可以通過眼神,表情變化判斷知識的吸收程度。然而網絡教學卻很難滿足師生面對面的交流的需求,教師的課堂技巧無法開展。學生要在長達90分鐘的大學課堂始終如一的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是很困難的。實踐證明大多數學生的專注時間在8-15分鐘左右,直播翻轉課堂可以利用這一規律。教師可以有意識的將整個課堂分割成若干知識點的串聯,在每一個知識點進行中或結束時穿插實時互動。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課程平臺如智慧樹、學習通等都提供隨機提問、頭腦風暴、投票、答疑等多樣化的適時互動功能。穿插在課堂中間的實時互動應盡量選擇例如投票、課堂答疑等覆蓋面廣、全員參與型的,以提高學生參與感。這些參與度較高的應用能夠很大程度上滿足師生之間的互動需求,其效果甚至要優于傳統課堂互動。傳統課堂教師主要通過提問的方法,來獲知學生的想法,但是受課堂時間所限,不能提問到每一個想發表見解的學生而很多有想法的學生也不一定會主動要求發表見解。投票功能讓每個同學都要有自己的選擇,便于老師整體把握知識的掌握程度;課堂答疑,讓所有想表達的學生都可以展示出自己的想法或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則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擇取典型性的答案,提請同學注意,或者對比較集中的熱點疑問給與講解關注。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對答案的及時講評尤其是有意識的指明被講評學生的姓名,會激起學生得到關注的興奮,學生可以體驗到類似傳統課堂中與教師之間目光交流或點頭等肢體語言交流的鼓勵與認可,從而使其專注力得以持久延續。有些同學因為缺乏自信等原因選擇匿名參與的方式課堂互動,其實這部分同學是樂于參與課堂活動的,也要給與同樣的關注,通過對其發表觀點的點評與解析,使其逐漸樹立信心。

翻轉課堂不應是簡單的復習課、習題課,而應是教師通過精心涉及,構建起來的知識理論教學的升華課堂。教師的對教學內容的精心設計主導課堂節奏,是保證網絡直播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運用教學平臺提供的技術手段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活動與學生溝通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積極參與互動又能激勵教師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對課題進行延展,可以說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應該是在嚴密的規劃之中的,并根據學生的反饋有臨時應對的策略。這樣就形成線上課堂的良性循環。積極有效的溝通是實現師生雙贏的有效途徑。

2.3 線下作業批改是延續師生交流的途徑

談到師生交流以往我們更多的關注在課堂的設計上,其實課后作業對激勵學生參與學習也是極為重要的途徑。網絡教學條件下,課程考核的方式也要有所調整,由期中、期末、隨堂測為主要考核模式的傳統教學考核轉變為適于網絡教學的新的考核體系??己梭w現在教學過程中的及時評價。每一次作業都是過程考核的質量控制節點,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在作業批改的環節中也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

以案例教學為例,課前發布的小組為單位完成導學案討論經由網絡平臺提交討論成果,授課教師及時逐條批改上交的作業,對作業的批改不能只停留在分數的評判的層次。每一個答案無論對錯都要有詳盡的點評,優秀作業指明好在哪里,錯誤的說明扣分的原因,讓每一個參與其中的學生體會到被認可或被關注。隨后在直播課堂上,教師可以將優秀的學生作業,或典型的錯誤一一穿插在課堂講授的過程中,這樣受到表揚的同學會受到鼓勵,即便是出現錯誤的同學,也會躍躍欲試,希望在下一次的作業中得到好的分數或分享的機會,在課堂上成為范例展示作業的激勵甚至超過分數的刺激。師生的溝通是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最薄弱的環節。很多人認為溝通既是通過語言實現,而忽視文字的力量,實際上通過撰寫作業評語給與學生的鼓勵與引導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視的。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還處于不斷探索的階段,但是其對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影響必然日益深刻。教與學兩者的相互關系一直是教學研究的重要關切點。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過程中實現師生良好溝通的途徑與策略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與總結,這種探索必然會隨著網絡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受到廣大教育工作的關注。

作者簡介:徐永清,女,42歲,教師,副教授,博士,致力于植物學教學與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工作。

猜你喜歡
師生交流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基于AHP方法對線上線下協同發展影響因素的研究
網絡平臺效應對傳統大型零售企業線上商業模式選擇的作用機理探討
體校語文教學改革的創新研究
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和實踐
基于SPOC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研究
淺論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高職思政課評價體系的構建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對我國零售行業O2O模式的分析研究
互聯網背景下“互動式”教學法的實施現狀與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