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批評處罰教育案例分析

2020-10-27 05:44肖婭丹
科學與財富 2020年23期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

摘? 要:本文首先通過教師個人批評,處罰教育的案例,來解析批評、處罰教育應注意的要點。其次,從心理學角度,對于一些叛逆學生的心理進行解讀,提供批評、處罰教育這類學生前后的心理引導的案例。最后,對于由批評處罰教育演變成沖突的極端案例的分析,給院方一些可參考意見,盡可能減少師生矛盾與沖突,避免此類惡性事件的再度發生。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軸勁;批評教育處罰

2019年末,我在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所教學生的大學英語三級參考過級率約90%,遠超過四川省三級過級率的55%。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注意教學效率。教學效率需要良好課堂紀律才能保證,課堂紀律來自日常課堂管理,而課堂管理中最關鍵的一環是批評教育管理。這一環處理不當,或是不處理,就會造成班風較差,難以管理,難以出成績的惡果。這一點在接手別的老師教授的班上深有體會。這里就批評處罰教育學生的一些案例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可對教師課堂高效管理起到良好的參考推廣作用。

1 批評教育,處罰的要點

教師本質工作是教書育人,但負責的專業教師會迫于大學生就業形式,會更看重教授專業知識,忽視了育人工作,從而發生了一些教學沖突的事件。批評教育工作是育人工作的一部分,需要重點把握下面兩個方面,否則會適得其反。

1.1 批評教育應留有余地

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經濟文化背景,教師對于沒有觸犯法律的錯誤,都不應僅作不留余地的訓斥,不然會將學生逼上對立面,加重自己的工作負擔。教科學地做法是帶有引導的訓誡,給學生改過自新的機會。

一個案例,是一作弊學生夾帶小抄被帶到教務處訓話。學生一副玩世不恭,桀驁不馴的樣子,時不時還瞪老師幾眼。抓作弊的老師,一邊交卷登記,一邊氣憤地說,“你看嘛他那個樣子嘛?!苯Y果,這學生抓了紙條就跑。教務處教師抓回來時,他說他吞了紙條。我無意中說道,“這下出大事了?!彼牭胶?,反而問我。我說,“本來這個事情也不大,交了紙條,給個處分。結果你吞了紙條,錯了不改,以后是不是還會干出要殺人毀尸滅跡的事情?”教務處教師當時很緊張,一邊用攝像頭對準他,一邊承諾視其認錯態度作從輕懲罰的決定。最后,該學生主動將紙條交出,原來他將字條扔到草坪里。

1.2 處罰的目的與度

智能手機時代,學生課上看手機矛盾問題突出。有的老師苦于學校的嚴肅管理的要求,反復強調上課禁止玩手機,結果學生置若罔聞,教師一怒之下直接將手機扔下樓。這種過激的處罰雖然起到了整肅班風的效果,但該處罰造成學生經濟損失,極易引發矛盾沖突,尤其是一些并不富裕家庭。建議立下處罰規矩是:凡是上課看手機開小差缺乏自律的學生,老師會在上課時繳手機,但處罰的目的不是為了要你的手機,你下課時自行從講臺上拿走手機。處罰的目的是讓你專心聽課。就這樣的處罰來一次,學生就不會再犯。

總之,注意以上兩個方面,一般能不易讓學生在批評教育后的產生抵觸情緒。學生沒有抵觸情緒,也就不會發展成教學矛盾,甚至是教學沖突。但是對于軸勁較大的學生,教師還需進一步的引導。

2 批評軸勁學生后的正確引導方式

教師對學生勸說,批評,訓誡后,學生不聽從或是產生的抵觸情緒,教師應該如何對待?持續的抵觸情緒就是一股對抗的軸勁。軸是穿在輪子中間,可用以帶動輪子的圓柱形物件。從心理學角度而言,軸勁是人的心理活動圍繞一個支點持續轉動而產生的執拗的情緒。有的老師與家長把這種軸勁僅看作是跟老師,長輩作對,不聽話,叛逆,不用講道理的方式正確引導,而用打罵的形式,將學生徹底逼上逆反的道路,從此斷絕了師生,親子溝通橋梁,從而產生了一些無可挽回的極端案例。

對學生的抵觸情緒或軸勁采取壓制的態度,事實上并不可取。實際上,學海無涯教艱難,學生對于學業、事業的軸勁,反而是成功的火種,可以幫助學生攻克學習的這道難關,是需要保護的。曾經我有一學生A在實習時,因為不認同酒店的規定--酒店員工出電梯時需要跟在客戶后面。于是,不顧眾人(包括其母親)的反對勸說,回到學校發奮學習,最后專生本考試取得第一名的成績,并且通過了大學英語四級考試。

然而,學生的軸勁不是都如教師,家長所愿,放在了學業,事業上。有的學生會將這股對抗的軸勁放在批評自己的人身上。這時,就需要教師及時、快速地做正確的思想引導。將學生的軸勁從人際關系矛盾引導到學業事業的奮斗上。對于人際關系矛盾的軸勁,除了惹事生非,別無益處。任何不和的矛盾,即使沒有上升到吵架打架的斗爭都會影響自己的心理狀態,即人的心理活動圍繞一個矛盾連軸轉,變成一件心事,對于自己日常學習生活只能起負面作用。有次學生B上課玩手機,我讓其將手機放到講臺上,她拒不服從。為了不影響課堂秩序,我吩咐其他學生自習,把她叫到教室外談話,一句“如果你能把這股軸勁,用在學習上,你會非常成功?!睂W生馬上認識自己上課看手機的錯誤,乖乖將手機交到講臺上。這位C級的學生最后通過了期末考試。這里雖然占用了一點課堂時間,但是收到的效果是班上再也沒有學生在上課的時候看手機。

這與陶行知先生當年的“給糖批評法”異曲同工。陶行知先生獎勵打架學生第三顆糖時說到:“我調查過了,你砸的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遵守游戲的規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斗爭的勇氣,應該獎勵給你??!”這句表揚的話保存了學生見義勇為的正義感。最后糖發完后,學生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種亦師亦友平等的批評交流方式,更能收到效果。不僅沒有熄滅學生執著中的對的方面,課堂上的矛盾的處理應該及時,單獨,快速,不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

3 學校及家長對于教師批評教育學生的態度

學校與家長對于教師合理的批評教育學生應持寬容態度,尤其是對小學階段的教師應保持一種教寬容的態度,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需要建立起一種課堂紀律秩序感。這里就需要建立教師的一種權威感,否則無法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效果。這里有兩個案例:一是青羊區中學附屬小學的四年級小學生不帶語文書,語文老師批評不起作用,于是讓請家長,對家長講起這事。事后,家長不滿語文老師對她講話的口氣,在家長群里說要去找年級主任投訴。我即刻在群里說,如果你希望老師以后都不管你的孩子帶不帶書,就去吧。將家長的注意力轉移到事情,以及不批評訓誡的后果上。最后家長放下了抵觸情緒,沒去投訴老師,避免了將矛盾擴大的局面,并且嚴加管教自己的孩子,帶書上課。

然而,2019年7月銅陵市郊區陳瑤湖中心學校周安員老師自殺的悲劇的發生,部分原因是由于沒有人站出來對當事人家長方做此正確的心理引導——將家長對老師批評訓誡孩子起的軸勁,從人際矛盾轉移到事情對錯,以及不批評教育的后果上。有些家長有一些錯誤的心理,見不得自己的孩子受批評管教。甚至有的家長覺得自己孩子欺負別的孩子是有出息的表現。這些家長把該對事的軸勁放在了對人的軸勁上,沒有意識到,任何的人際關系的不和,即使沒有上升到吵架打架的斗爭都會影響自己的心理狀態,人的心理活動圍繞一個矛盾連軸轉,變成一件心事,從而影響自己的正常學習生活,會對于將來的工作,學習是有害無益的。建議校方,遇到矛盾的時候不用行政命令,而用講道理的方式來處理。啟用懂心理學方面的教師,對家長這種錯誤心理進行勸解引導,給教師一種教寬松的管理空間。

以上案例均來自現實生活,并具有現實指導意義,有利于教師將批評處罰教育工作做得更科學,更高效。

作者簡介:肖婭丹(1982,4-),本科學歷,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講師。

猜你喜歡
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在大學生家教工作中的應用研究
大學生學習困難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學干預策略研究
教育心理學在學生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應用
淺談利用教育心理學打造數學高效課堂
職業院?!督逃睦韺W》課堂如何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教育心理學發展概述
關于當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和發展分析
論教育心理學在教學管理中的應用
教育心理學在中國發展簡述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談教師與高中學生溝通的技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