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生活化教學策略探析

2020-11-06 06:23金濤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生活化初中

金濤

【摘 要】本文對我國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現狀進行了闡述,并分析了實現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意義,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生活化教學策略,旨在真正實現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育人目標。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策略

處于青春期的學生普遍認為自己只是喜歡玩樂和打鬧而已,不會做出什么違法亂紀的行為和事情,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沒有學習興趣,甚至還會有排斥情緒,若教師采用帶有強制性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就容易起到事與愿違的效果。因此,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當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道德與法治教學與實際生活的深度融合,實現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增強初中生的守法行為和法律意識。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現狀

課程標準要求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但實際上,在進行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的過程中,部分教師依舊采用“說教式”的授課方式,在課堂上將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一股腦地傳授給學生,沒有重視學生是否能真正理解所傳授的知識內容。由于初中生還沒有經歷過社會生活,無法將違法亂紀與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聯系,甚至有些學生已經做過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但本身卻沒有很明確的法律認知。尤其是隨著網絡游戲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學生沉迷于網絡世界無法自拔,這導致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教學沒有學習興趣,因此教師也就無法保障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部分教師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深刻影響,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的創新與發展較為滯后,無法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加強道德與法治教學,教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并且培養學生運用法律知識保障個人合法權益。

二、實現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的重要作用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教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大量的知識內容,但由于知識本身的系統性和復雜性,有些學生無法理解和掌握相關法律法規知識。所以,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實現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生活化,使學生結合教學知識聯想到實際生活,便于學生理解和學習。同時,促進道德與法治教學和實際生活的相互融合,有助于營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處于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與質量,不僅能使學生學習和掌握道德與法治課程基礎理論知識,也能有效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還能幫助運用已學習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并有效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是非辨別能力與思想道德素質。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加強道德與法治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

處于青春期的學生比較不服管教,對道德與法治教學也不重視。所以,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首先需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由于道德與法治學科更側重于理論知識的教學,學生對大量且復雜的理論教學并不是很感興趣,很多學生并沒有集中注意力傾聽教師的講解,甚至還有些學生在課堂上專注于自己的事情或昏昏欲睡,這些都是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比較常見的現象。所以,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首先要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性格特征,采用實際生活中較為普遍的事例導入新課,然后讓學生進行討論和分析,從而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在教授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第一課《中學時代》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積極發表個人在進入中學階段的感想和體會,組織學生模擬自己剛進入中學的場景和畫面:有的學生感到很茫然,不知道進入中學階段該怎樣學習知識;有的學生認為進入初中就意味著一個新的起點,需要不斷學習和努力;有的學生則是想到進入初中后生活會產生新的變化,學習難度和壓力會變大,但也會認識到更多優秀的同學。模擬演練能讓學生想起進入初中后的雄心壯志,同時還能讓學生依據模擬場景加深對教材知識內容的印象,且有效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從而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

(二)加強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方法的創新

教師應當加強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改進,并且依據課程、教學需求和市場最新動態,及時更新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尤其需要及時掌握時事熱點和法律新聞的最新動態,才能依據學生的實際生活導入法律事件的具體實例。加強生活化教學方法的創新,能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熱情。教師可以結合現代技術,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授《法律保障生活》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教導學生學習和掌握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并鍛煉學生運用已掌握的法律知識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的實踐能力。教師首先可以將教材內容進行梳理和整合,并收集和歸納實際生活中發生的法律事件或新聞,然后運用現代技術,將教材知識和法律新聞事件制作成課件或短視頻,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設備進行播放。初中階段的學生畢竟對多媒體設備比較感興趣,在視頻上展示社會上比較常見的無證駕駛等多種不法現象,能激發學生的感觸,從而使學生意識到法律的作用,讓學生認識到需要遵守法律法律和校紀校規,從而不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合理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增強學生的感悟

很多初中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都是采取“說教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甚至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將教材內容照葫蘆畫瓢地傳授給學生,完全忽視了理論的實踐性,導致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心思分散和昏昏欲睡的情況,教師講解的知識內容很多學生都沒有聽進去,也就無法產生感同身受的體會,進而無法有效保障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與效果。因此,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角色扮演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讓學生在參與活動過程中親身體會和感悟道德與法律的正義性。

例如,在講解《網上交友新時空》時,教師可以依據教材內容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安排和明確學生的角色分工,并布置好扮演場景,然后由兩名學生扮演放學后走在回家路上的學生,乙學生扮演網吧的網管。當乙學生努力勸說兩名同學進入網吧玩游戲、看電視時,其中一名學生沒有聽取勸說直接回家了,而另一名學生則聽取了網管的勸說并進入了網吧,沉迷于網絡游戲世界,在網上隨意與人交友,最終出現學習成績下降的現象。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其他學生,針對學生角色扮演的具體表現,并對活動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進行思考與談論,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面對誘惑的時候要堅持住本心,以正確的心態面對網絡交友,不能因為沉溺于游戲而耽誤學習。角色扮演的教學活動形式,有助于讓學生親身感悟到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中蘊含的道理,并有效提升學生自我控制能力,使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法律意識。

四、結語

綜上所言,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也就是俗稱的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學生性格相對較為叛逆,無法認真傾聽教師和家長的教導與說教,甚至部分學生還存有與教師及家長作對的心思。因此,需要加強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過程中全面貫徹和落實立德樹人目標,促進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的有效提高,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觀念。

參考文獻:

[1]張鳳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施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C].2019年教學研究與教學寫作創新論壇成果集匯編(三),2019.

[2]孫艷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生活化教學策略初探[J].中國農村教育,2019(08).

[3]楊倫峰.談生活化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7(31).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治生活化初中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學指導策略
“則”與“擇”:指向生活化學習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實施的原則與選擇
生活化美術教學的課程設置及實踐應用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初中物理“問題—發現”式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學管理目標研究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