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之學以美身 音樂課改德先行

2020-11-06 06:23李春燕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8期
關鍵詞:德育滲透初中音樂

李春燕

【摘 要】初中音樂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積極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努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并通過音樂特殊的表達方式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逐步把學生培養成為永遠追求真善美的人,寓德育于美妙的音樂藝術之中。本文將理論聯系實際,就如何在初中音樂課堂上滲透德育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音樂;德育滲透;音樂課改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基礎教育革新出現了朝氣蓬勃的大好形勢,尤其在初中音樂教學實踐中,廣大一線教師認真履行“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不僅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表演與欣賞水平,而且加強德育教育的滲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使其審美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協調發展。筆者借此機會,探討初中音樂教學中靈活滲透德育內容的體會,以達拋磚引玉之愿景。

一、深挖教材資源,樹立德育意識

在平時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不難發現一個現象:當教師簡要點撥完一首革命歌曲的創作背景和主題思想以后,很多學生對歌曲的理解還是處于一知半解狀態,根本沒有蕩起情感漣漪??梢?,音樂課區別于其他學科,教師不能空洞地說教,而應該通過音樂美感教育逐步感化學生的道德情操,也就是把音樂藝術的美感與思想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發與教育。但是,正確引導學生在學唱歌曲時自然地融入情感并非易事,教師首先要有一個情感內化的過程,從而讓自己的心靈受到愛國情感的震撼,以達到心靈相約的美妙境界。正如法國音樂評論家羅曼·羅蘭指出,“只有首先自己心里有陽光,才能在別人心里散布陽光?!笨梢?,教師自己擁有豐富的情感是培養學生豐富情感的前提條件。例如,筆者在引導學生欣賞《黃河大合唱》時,就結合這首歌曲對當時中國抗日戰爭起到的鼓舞作用,以歌曲慷慨激昂為切入口,隨著不同音樂的節奏,把筆者對作品的感悟巧妙地傳輸給全體學生,從而達到了情感共鳴的教育境界,使許多學生逐步領悟到作品濃濃的愛國情感,深層次認識到真善美的真諦。

二、緊扣音樂藝術,開啟德育閘門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只有緊扣由節奏、旋律、拍子、曲式、音色等音樂要素所塑造的生動活潑的作品形象,才能引導學生進入樂(歌)曲意境,并在鑒賞美、表現美、理解美中陶冶道德情操。例如,在學生學唱《義勇軍進行曲》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初步了解作品創作的背景、作者生平和歌詞意義,還要讓其深層次理解號角式的呼喊,深刻認識“前進”一詞的特點內涵。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感知三連音的應用和急切吶喊對音樂本身的特殊意義,激起他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幫助他們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接著,全體學生在學唱時始終保持自豪、嚴肅、真摯的情感,營造了情理交融、寓理于情的師生互動氛圍。再如,在學生學習新疆民族音樂時,教師可以讓他們從了解當地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融會貫通的節奏特點入手,切身感悟新疆維吾爾族熱愛生活、酷愛音樂的情感。

三、借助音樂欣賞,陶冶道德情操

音樂是通過聲音來表達人類情感的藝術手段,學唱或者演唱愉悅固然重要,但欣賞愉悅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尤其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緊密結合課堂三維教學目標,循循善誘地讓學生從愉悅的音樂聲中獲得無聲的情感體驗,感悟音樂表達的主旨,逐步提升學生對真善美的辨別能力。實踐證明,所有具有較高價值的音樂作品,都凝聚著人類高尚的道德感情。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堅持因材施教原則,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豐富的想象將作品所傳遞出來的情感變成自身的情感。在啟迪學生創新思維時,教師應讓他們除了體驗音樂情感以外,還要步入作曲家的內心世界,使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中感悟音樂形象的感染和熏陶,構建情操、品格和心靈三方面的道德大廈。

例如,筆者在教授民族器樂曲《春江花月夜》一課時,先打開多媒體課件播放了這首樂曲,要求學生在仔細聆聽的基礎上感受作品溫馨、寧靜、幽雅的美妙意境,初步體驗中華民族樂器獨特、神奇的魅力。然后,讓學生借助創新思維感受作品的情緒,享受民族器樂合奏的協調和音樂的景情、遠近、動靜的結合的無窮樂趣。接著,要求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開展討論,讓學生暢所欲言,使他們體會欣賞音樂的豐富內涵,并感受民族音樂鬼斧神工,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愛國主義教育在寧靜優雅的樂曲聲中淌入學生的心田,從而讓學生樹立起民族自豪感,立志勤奮好學,將來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秉承以生為本,滲透合作精神

一個班集體作為一個大家庭,其精神支柱就是集體主義。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合理滲透團隊合作精神。例如,筆者在平時的音樂課上,經常組織學生開展大合唱的訓練,這個方法是有效培養班級凝聚力的重要門徑。在訓練《黃河大合唱》的過程中,由于參與人數較多,時常會發生沖突或者出現比較尷尬的局面:學生在演唱時,有些學生聲音過高、過快,從而打亂了合唱整體的協調性。此時,筆者就強調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大家認識到合唱講究的是配合與和諧,集體主義是構建文明班集體的法寶,從而讓學生逐步形成團結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五、開展課外活動,滲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每個時代永恒不變的主題。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我們只有與時俱進,在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時合理滲透德育內容,才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具備綜合素質的人才。音樂課外活動應不拘一格,也不能搞形式主義,一定要想學生所思,給學生所需,為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掃除障礙。筆者采取“三步走”的課外音樂活動的策略。

第一步:靈活組織學生開展舞蹈團、合唱團活動,通過大家的分工與配合,讓學生一邊交流互動,一邊產生集體榮譽感。例如,部分學生團結起來共同策劃出慶祝國慶等活動的方案。學生雖然比較辛苦,但苦中有樂,逐步樹立起自信心和團隊合作精神。

第二步:組織學生參加“敬老送溫暖活動”,讓他們的才華在音樂的幫助下更好地發揮出來,同時還能弘揚中華民族敬老的傳統美德。

第三步:積極組織收集愛國主義德育歌曲,定時開展歌曲演唱與競賽活動,讓學生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與魅力,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時深化道德情操的教育。

教無定法,貴在有效。音樂教學既是學生學習與欣賞音樂的平臺,又是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高尚品德情操的重要途徑,較其他學科而言具有獨特的優勢。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合理滲透德育內容是教書育人的重要環節,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集體、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情感。教師要不斷探索將音樂教學與道德教育融合的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猜你喜歡
德育滲透初中音樂
德育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思路初探
選課機制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
初中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
節奏訓練在初中音樂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試論師生互動教學在初中音樂課堂的應用
小組活動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