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軍隊檔案服務工作的沿革與發展趨勢

2020-11-06 10:38周睿丁曉陽黃雪梅黃永勤
科學與財富 2020年23期
關鍵詞:檔案服務知識服務

周睿 丁曉陽 黃雪梅 黃永勤

摘要: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革命掀起了智慧時代的浪潮,而軍隊檔案資源豐富的知識價值亟待深層挖掘和再獲新生。本文首先從初創時期、開放時期和信息化時期三個方面總結我軍檔案服務工作的歷史沿革,然后分析軍隊檔案服務工作的現存困境,最后針對現實問題提出開展知識服務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軍隊檔案;知識服務;檔案服務

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新簽署的《軍隊檔案條例》自2020年 1月 1日起執行,《條例》指出檔案工作“為黨管檔,為軍守史,為戰服務”的職責使命,并特別要求檔案工作要服務軍隊建設、改革和軍事斗爭準備[1]。提供檔案信息服務是檔案工作的根本任務,我軍的檔案服務工作幾乎伴隨檔案事業的建立而同步萌芽,抗日戰爭時期軍隊的檔案管理雖屬文書機要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已開展文件匯編等服務工作。進入新時代,軍隊編制體制的重構重塑、軍隊職能使命任務的復雜多樣、軍事斗爭形態的聯合化體系化等對軍隊檔案服務工作提出了新的期許。系統總結軍隊檔案服務工作的歷史沿革和現狀問題,探索其發展規律,有助于我們回顧歷史、繼往開來,進而把握軍隊檔案服務工作的方向,探索服務國防和軍隊建設、軍事斗爭需求的更優方案和最佳實踐。

1???? 軍隊檔案服務工作的歷史沿革

1.1? 初創時期的軍隊檔案服務工作

戰爭年代產生的檔案基本上是文書檔案,主要由各單位文書處理部門分別保管,必要時再進行較大范圍集中管理。革命初創和長征時期大量的檔案管理人員犧牲在運輸的途中[2],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各部門管理好自己的文件材料,做到不丟失、不泄密、不損壞就夠了,該時期檔案服務工作也局限于本機關的查檔和利用。輾轉留下來的大量文檔資料散亂冗雜;解放戰爭時期,我軍進入戰略反攻階段,我黨我軍注意收集和接收國民黨政府、軍隊的檔案文件;建國之后也多方收集和集中保管,為國家留存了一批重要的檔案文化遺產,但也存在大量檔案丟失或無法再恢復其完整和原貌等問題,許多檔案并未發揮服務利用價的功能。

新中國成立之后,我軍逐步建成了由多軍種和兵種聯合組成的軍隊,檔案由單一文書發展為多種類、多格式、多載體。檔案管理工作的要求由最初的“安全保密”上升為“收集整理”,檔案管理工作開始起步。1954年軍委辦公廳成立檔案處指導全軍檔案工作,同時制定統一的工作制度,標志著我軍檔案事業正式建立;1958年,全國檔案工作“四月會議”在京召開,提出了“以利用為綱”的指導方針,軍隊檔案服務工作又開始向著“提供利用”的方向發展。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全國檔案事業開始恢復和整頓,軍隊檔案工作也開始科學化管理,80年代初解放軍檔案館首先組建落成,隨后各大單位也相繼建起檔案館,同時保留各大單位原有的后方檔案庫,隨著軍委做出開放軍事檔案的決定,軍隊檔案服務工作有了很大的發展,檔案提供利用的范圍和數量不斷擴大。至此,我軍檔案工作經歷了自然分散保管、收集整理管理、疏散隱蔽保管等階段,發展到集中統一管理并注重開發利用階段,開始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1.2? 開放時期的軍隊檔案服務工作

從1980年開始,在我國開放檔案的大背景下,為促進軍隊檔案的開放和利用,軍隊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關于軍隊檔案館不需控制使用檔案的利用辦法》(試行)、《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條例》等。經過多年的實踐工作,軍隊檔案服務工作總結出適合開放的檔案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宣傳工作;干部職級待遇等;英模人物和先進集體的事跡材料;我軍參加搶險救災、支援地方經濟建設、軍民共建等檔案;部分民兵類檔案;已經公開出版的軍史、戰史、人物傳記;已滿30年的軍內報刊和公開發行的軍隊刊物等[3]。

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檔案作用,軍隊各級各類檔案館都通過多種形式提供檔案利用服務,服務對象從本單位逐漸擴大到地方和社會各方面,服務方式也從單一查詢閱覽擴展到閱覽、外借、展覽與陳列、制發檔案證明等。軍隊各級檔案館建立健全了編研機構,一些學術造詣較高并且精通編纂業務的專業人員逐漸充當了軍隊檔案文獻編纂的主力軍,貢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軍隊檔案文獻匯編材料。

1.3? 信息化時期的軍隊檔案服務工作

2002年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印發了《全國檔案信息化建設實施綱要》,標志著我國檔案信息化建設正式啟動。而軍隊檔案信息化建設起步更早,1996年至2005年的“九五”和“十五”期間,軍隊檔案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飛速進展。1997年全軍開展了“軍隊檔案信息管理網絡工程”(簡稱“軍檔工程”)的建設,對軍隊檔案管理的標準、硬件環境、軟件和質量要求進行了統一要求,為立檔單位、檔案館、檔案業務指導部門分別研發了相關的檔案管理系統,同時還對全軍21個檔案館進行了考評,評出了9 個一級館和12個二級館。2001年全軍第八次檔案工作會議印發了《“十五”期間軍隊檔案信息網絡建設實施辦法》,對檔案信息化建設進行具體部署。2002年全軍立檔單位檔案信息化建設現場會明確了軍隊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目標、思路、方法和步驟。之后,我軍檔案事業進入信息化建設加速發展階段。

信息技術的應用為軍隊檔案工作帶來了工作方式的轉變,數字化檔案的可復制性和可共享性使得檔案能夠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檔案的收集整理由人工方式向半智能和智能化方式轉變;檔案存儲形態由紙質轉變為數字存儲介質;檔案館室溫濕度、火盜報警管控由人工轉向信息化手段輔助管控。這一時期的檔案服務工作也由傳統的人工查閱目錄轉向計算機檢索;由傳統的到館查詢轉變為經過授權的網絡在線調閱;傳統的檔案服務資源基礎主要來自本館館藏,而檔案的信息服務則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將眾多檔案館互聯成信息量和服務規模都更巨大的檔案信息資源網絡已成為共識[4]。

2???? 軍隊檔案服務工作的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國防事業的發展與投入經費的持續增長,軍隊檔案館的硬件條件已達到較高水準,各檔案館都建立起自己的門戶網站,構建了統一標準的檔案信息資源管理系統,軍隊檔案信息資源數據庫之間也基本實現網絡連接。另一方面,高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推動著軍事理論和作戰方式的重大改變,作戰的網絡化、體系化、聯合化、智能化等特征空前顯著,戰場信息海量復雜,指揮決策的復雜性與時效性要求提高,這對檔案部門的輔助決策和智力支撐提出了更多的期望[5]。

目前我軍檔案服務工作仍存在與職能任務不相適應的問題,主要包括:

(1)???? 新體制編制下的協作問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號角下,軍隊體制編制進行了重構重塑,各大單位的職能使命、任務分工等形成新格局,這使得檔案館的職能任務、組織隸屬、業務關系、館際協作、輔助決策等新問題的出現,下一步將圍繞提升部隊作戰能力,發揮檔案職能部門的信息優勢破題,打破信息孤島,充分釋放檔案業務部門的智力效能。

(2)???? 檔案服務質量待提升。目前,軍事斗爭準備工作需要檔案部門提供快速、準確、全面和預測性的知識支持,而當前的檔案服務還存在多方面的局限性:如關鍵詞檢索無法徹底的表達首長參謀機關的決策需求,這種方式既無法保證檔案信息的檢準率和檢全率,也無法提升檔案信息服務部隊備戰打仗的效能;現有技術框架下,檔案信息檢索的目標和結果是缺乏關聯性的檔案文件;大部分單位雖已建立了數字檔案管理系統,但檔案數字化工作重數量,輕質量,大部分主要依靠將紙質檔案轉化為電子檔案,而對電子文件的接收歸檔管理工作尚未形成統一的規范;檔案收集、鑒定和開放工作缺乏統一可操作的標準,各單位的檔案管理軟件之間可銜接度不高,使得檔案資源異構、異地分布,各單位檔案部門條塊分割、各自為政,難以實現集約管理。

(3)???? 檔案信息化服務相對滯后。與進展迅速且形成完整體系的軍隊信息化建設相比,檔案網絡建設和管理系統軟件開發比較滯后。軍隊檔案信息網絡建設缺乏基本平臺,各單位檔案信息網絡建設發展不平衡,有的實現了本單位或本系統的網絡服務,有的局限于館內運行,而仍有部分單位尤其是“小散遠”單位的保密檔案室仍然處于傳統管理階段,勞動量大、耗時較多,管理方式和工作效率比較落后。另外,目前幾乎所有的檔案館都配發了臺式機、打印機等基礎IT終端與外設產品,但網絡設備的擁有率極低,數據庫和MIS等應用軟件擁有率較低。大部分檔案館的電腦仍然停留在文字處理、文檔管理等基礎的數據處理上,信息化設施的應用水平和網絡參與度明顯低于其他業務部門。

(4)???? 數據標準和身份認證不統一。軍隊內部各網絡的身份認證和用戶管理機制標準化程度不夠,不利于統一操作。一個用戶登錄不同的系統需要注冊不同的賬號,容易遺失賬號密碼,而如果在不同系統里使用同樣的賬戶密碼,又使得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用戶在跨域使用調閱檔案信息資源時要針對不同的系統單獨認證身份來回切換,反復校驗身份,這使得業務流程變得復雜,降低了工作效率。

地位難以撼動,這使得檔案館或多或少存在“門難進”的不良形象;此外,軍隊檔案傳統服務和信息服務中都缺乏相應的反饋和考察制度,既不太關心用戶使用檔案的實際情況,也不太關心用戶對檔案服務的反饋和評價,也不與外界溝通,這使得檔案利用者的利用需求難以得到滿足,也阻礙了軍隊檔案服務工作的改良和創新發展。

3???? 軍隊檔案知識服務的發展趨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2005年就發布了《邁向知識社會》的時代報告,并指出人類社會正在由信息社會邁向知識社會。在知識經濟時代,檔案工作的職能也將發生巨大變化,中國人民大學馮惠玲教授曾指出“知識時代檔案人員要將職能重心從實體管理向信息管理和知識管理轉變[6]”。綜合前文所述,筆者認為:新軍事使命任務的要求下,知識服務將成為軍隊檔案服務的必然發展趨勢,也將成為破除現存困境最強有力的推手。

主要理由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時代潮流的大勢所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將成為創造價值的因素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源泉。而檔案中蘊藏著大量的知識資源,如何將隱性檔案知識資源挖掘出來,發揮社會發展知識載體和戰略資源的作用,成了檔案部門必須面對的問題。軍隊檔案資源是國家檔案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具有獨有性,因此軍隊檔案部門有義務承擔起知識服務的責任。近年,國家也緊隨潮流,對提升檔案服務制定新政策新舉措,如中辦、國辦《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將檔案服務作為公共服務的一部分,努力提供一站式服務,做到便民利民;并指出各檔案館(室)要加強對檔案信息的分析研究、綜合加工、深度開發,提供深層次、高質量檔案信息產品,不斷挖掘檔案的價值,努力把“死檔案”變成“活信息”、把“檔案庫”變成“思想庫”,更好為各級黨委和政府決策、管理提供參考。

(2)???? 知識服務的內生動力。傳統意義上的軍隊檔案服務以檔案館員和檔案本身為中心,等客上門,你來查我來找,主要服務于首長機關,服務地點局限于檔案館內,該舉措對限制訪問與保密性較強的檔案信息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然而隨著軍隊檔案館數字化建設、軍隊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和電子文件的出現,傳統的單一、被動式的服務方式受到了強烈的沖擊,檔案部門面臨著被文件系統與數據庫逐漸取代的危險,傳統的檔案服務方式陷入困境,檔案管理與利用者雙方都在呼吁著設計一種更加便捷、高效、雙向互動、主動性強的服務策略與方式。表1 展示了我軍不同階段檔案服務的特點,可知在向用戶提供高質量的信息、用戶的滿意程度等方面而言,知識服務的優勢十分顯著。

(3)???? 軍事變革的使命牽引。我軍正處于軍隊改革的攻堅時期,軍隊建設、訓練、作戰理論與實踐都在經歷重大的變化,普通的數字檔案查閱已無法滿足部隊日常訓練和備戰打仗的需求。智力支撐的輔助決策服務已成為當下核心的目標,軍隊檔案來源廣、數量大、權威性高、專指性強,甚至不少珍貴檔案是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回的,檔案部門應加強對檔案中蘊含的知識進行充分的分析挖掘和開發利用,讓檔案煥發出新的生命,讓其成為“活信息”和“思想庫”,進而保證首長和參謀機關的科學決策,服務部隊的備戰打仗;其次,個性化和專業化的服務需求愈發突出,部隊和機關越來越多圍繞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反恐維和、信息化體系作戰、聯合作戰、實戰訓練等重點、熱點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知識性的需求,檔案部門應借此機會主動作為,在組織層面上實現各館的協作,從機制層面實現數據和身份認證的規范統一,進而整合分散的檔案資源,提高檔案工作者的素質,更好地服務部隊和機關。

知識服務的模式融合先進的手段、主動的理念,必將成為檔案服務工作的主要發展趨勢,檔案部門應融入時代潮流,吸收大數據、5G等新的信息技術,結合軍營開放日、備戰演習、非戰爭軍事行動等軍事活動,發揮檔案部門的智力支撐作用。筆者下一步也將針對軍隊檔案知識服務的相關理論和技術開展進一步探索和嘗試。

參考文獻:

[1]?? 方建睿,楊悅.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簽署命令發布新修訂的《軍隊檔案條例》[N].解放軍報,2019-12-16.

[2]?? 潘合定,費云東.朱總司令與紅軍檔案[J].檔案學通訊,1986(3):1-5.

[3]?? 王璐穎,梁兵,董偉琴,等.試論軍事歷史研究與軍事檔案開放[J].軍事歷史研究,2010(s1):183-186.

[4]?? 段振波,吳殿君,崔海燕.信息化條件下軍隊檔案工作轉型發展問題研究[J].信息管理,2014(3):16-20.

[5]?? 薛匡勇.軍隊檔案工作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檔案學通訊,2010(1):7-11.

[6]?? 馮惠玲.以變應變--當代檔案事業的發展方略[J].圖書情報知識,2005(1):39-42.

作者簡介:

周睿,91668部隊保障部保障信息中心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軍事信息管理

丁曉陽,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軍事信息與網絡輿論系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軍事信息系統與信息技術

黃雪梅,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軍事信息與網絡輿論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軍隊檔案管理

黃永勤,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軍事信息與網絡輿論系講師,研究方向:軍事信息管理

猜你喜歡
檔案服務知識服務
強化交通運輸檔案管理的思考
淺析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檔案服務策略
大數據時代建立高校檔案服務新模式探索
基于知識服務的檔案管理模式研究
跨境電商供應鏈中的知識服務供需匹配模型研究
構建圖書館知識服務理論體系的思考
嵌入心理契約的館員知識服務能力建設研究
從西方國家保護消費者權益政策看用戶信息消費的安全管理
檔案管理和檔案服務
關于中原工學院校園文化建設中檔案服務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