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人合一”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2020-11-07 04:41袁逸仙
教育信息化論壇 2020年10期
關鍵詞:天人合一教學實踐

摘要:“天人合一”思想作為道家的基本理論之一,闡釋了古人對于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解,其核心內涵就是強調人應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一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天人合一”思想發揮著重要作用,將其有機運用于語文教學實踐中,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深讀課文以及豐富學生寫作體驗有著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天人合一;教學實踐;寫作體驗

“天人合一”始于道家對于人與自然關系的詮釋。老子認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天地和人都應該遵循自然之道。莊子在《莊子·山木》中有云:“無受天損易,無受人益難。無始而非卒也,人與天一也?!币馑际侨艘槕匀?,與自然和諧一體。這是最早關于“天人合一”思想的明確闡述。這一思想發展到現代,已經延伸滲透于社會生活的多個領域,影響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人才培養活動,教師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有機運用“天人合一”思想,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都有著重要意義。

一、引入資源,激發興趣

“天人合一”思想主張人與自然和諧一體,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乏以“引導學生親近自然”“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為教學目標的。這恰是“天人合一”思想在語文教學中的體現。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資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把自然風光作為一種課程資源引入課堂,那么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又能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以四年級統編版語文教材《觀潮》一課為例。該課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時間順序描述了錢塘江大潮的壯麗雄奇,旨在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我在執教四年級《觀潮》一課時,通過多媒體播放了錢塘江漲潮時的視頻錄像,以及潮汐變化的圖片,讓學生通過聆聽大潮奔騰咆哮的聲音,觀看潮來時白浪翻滾的奇景,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恢宏氣勢,也更加深刻地體驗到觀潮人的驚心動魄。在觀看過程中,教室里驚呼陣陣,贊嘆聲此起彼伏。這一環節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在之后的朗讀中,學生們情緒飽滿,把潮來時的景象讀得繪聲繪色。由于對課文的理解和把握進一步加深,一些學生甚至能當堂背出要求背誦的段落,較好地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除了運用多媒體將課程資源引入課堂教學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需要將學生帶到教室之外,在圖書館、博物館甚至大自然中實地教學,讓學生置身其中,更好地感受體驗,從而使得語文教學事半功倍。這些都與“天人合一”強調人與自然和諧一體的思想相吻合。

二、感悟自然,深讀課文

“天人合一”思想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文和寫景類課文的教學也有重要意義。

在新頒布的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一到六年級的古詩文篇目共計135篇,約占課文總數的30%。在這些古詩文中,有許多都以大自然為題材,描寫自然風光或景物,而詩人往往寓情于景,借自然之景抒發情感。小學階段古詩文的教學相較于白話文而言,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古詩文短小精悍、用詞凝練。要想理解詩句含義,體會其中意境,感受作者情感,就需要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主動地親近自然、觀察自然、了解自然,從而增加對自然的感悟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拋磚引玉,通過拋出自己接觸自然的體驗經歷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代入作者的視角和所處環境,從而更好地理解詩義、感悟意境,體會作者寄于景物之中的情感。

以四年級統編版教材古詩《暮江吟》一課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我先從題目入手,引導學生發現題目中包含的信息——作者創作該詩的時間、地點,讓學生了解此詩是作者黃昏時在江邊所作。然后,在進一步解讀古詩時,我請同學談一談自己看到過的晚霞映江、新月初升是一種什么場景。一開始,學生應者寥寥。于是我先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出發,展示了幾張生活中拍攝的黃昏日落圖和眾星拱月圖,并向同學們簡單描述了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的黃昏和夜晚的景象。這一做法,打開了不少學生的回憶,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學生們紛紛舉手,分享自己的觀察經歷,有的還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展開聯想和想象。這一堂課到最后,學生們都能準確理解“殘陽”“鋪”“瑟瑟”等關鍵詞的含義,也體會到了“真珠”“弓”兩種比喻的形象生動。

小學語文的古詩文教學一直都存在強行灌輸字詞含義的誤區,而結合生活經驗解讀古詩文的方法,拉近了古詩文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它讓我們在共同討論、暢所欲言的氛圍中,感悟自然之美,體會詩句之美,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三、積累體驗,豐富寫作

“天人合一”強調人應順應自然,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尤其是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就是要尊重寫作的客觀規律,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币馑际钦f文章創作,總是有感而發。學生寫作文時要有情感積累和寫作沖動,才能“下筆如有神”。如果缺乏作文題目的相關經驗,一味閉門造車,學生就容易陷入被動寫作的狀態,胡亂編造甚至抄襲他人,很難真正提高寫作水平。因此,在寫作之前,教師要有目的地引導鼓勵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積累相關經驗,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以四年級統編版教材單元習作《觀察日記》為例。在寫作之前,我提前一個星期布置觀察任務,要學生選擇觀察對象,每天完成觀察記錄。一個星期之后,我讓學生把觀察記錄連綴成一篇日記作文,大部分同學都能夠達到預設的作文要求,而且內容百花齊放,讀來妙趣橫生。有的同學選擇了“綠豆”作為觀察對象,有條不紊地記錄了綠豆從種下到發芽、長大的過程;有的選擇了“大蒜”作為觀察對象,在記錄之余,還寫出了自己從猶豫到期待,再到驚喜的心情變化;還有的選擇了觀察教室里的“綠蘿”,由于疏于照顧,加上天氣漸冷,綠蘿漸漸變黃,葉子也枯萎了,學生寫出了“綠蘿像一個得不到禮物的小孩子,沒精打采地低垂著腦袋”這樣生動有趣的句子,著實讓我驚喜。這一個星期的觀察記錄,讓學生積累了充實的生活體驗和豐富的素材,寫作時易于下筆。同時,也能讓學生充分發揮寫作積極性,從“要我寫”變成“我要寫”。

“天人合一”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深讀課文、豐富學生寫作體驗等方面都有著積極意義。俗話說:“教有法,而無定法?!蔽覀冊诮虒W過程中,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探索教學新路,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薛自軍.淺談古代詩歌的天人合一思想[J].語文天地,2009(10).

[2]李麗.解讀課文中的“天人合一”思想[J].安徽教育科研,2018(09).

(責任編輯:韓曉潔)

作者簡介:袁逸仙,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天和小學。

猜你喜歡
天人合一教學實踐
論太極拳拳義中的儒道思想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基于三維軟件和云班課APP的機械設計課程教學實踐
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反思
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反思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測量平差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