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卒中術后早期康復護理體會

2020-11-09 03:04劉仁秋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10期
關鍵詞:運動功能早期康復護理腦卒中

劉仁秋

【摘 要】目的:總結并分析腦卒中患者術后行早期康復護理的應用效果。方法: 現對本院2017年12月~2019年8月間收治的腦卒中患者展開研究,選取其中124例患者為研究樣本,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護理方式的差異將124例患者分為常規組(59例)和觀察組(65例),其中常規組術后行常規性護理措施,而觀察組術后則常規組基礎上給予早期康復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的差異。結果: 護理前,常規組和觀察組肢體功能評分之間未見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上、下肢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 給予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護理有助于對患者的肢體功能進行鍛煉,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為患者及早回歸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奠定有利的基礎,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腦卒中;早期康復護理;運動功能;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743.305 【文獻識別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10-0183-02

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可分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兩種,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致殘率和病死率,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1]。目前,臨對于此疾病多采用藥物溶栓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式,其中,頸動脈狹窄程度嚴重的患者多采用手術治療的方式;而術后為促進患者各項機體功能的恢復,多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2]?,F本研究選取124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資料

現對本院2017年12月~2019年8月間收治的腦卒中患者展開研究,選取其中124例患者為研究樣本,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護理方式的差異將124例患者分為常規組(59例)和觀察組(65例)。兩組男性患者人數比為35:39、女性患者人數比為24:26;年齡分別在35~76(52.68±4.31)歲和34~75(52.71±4.55)歲。兩組資料經比較提示P>0.05,可分組研究。

1.2 方法

常規組術后給予病情監測、藥物指導等常規性護理措施;而觀察組則在上述基礎上加強術后早期康復護理,具體措施包括:(1)心理干預:積極主動的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評估患者現階段的心理狀況,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問題給予針對性的疏導,緩解患者的焦慮、恐懼和不安的負面情緒;給予患者充足的關心,耐心的相關解釋早期康復護理的應用價值,以此提高患者的配合度。(2)肢體功能鍛煉:加強患者的肢體關節鍛煉,通過推拿和按摩等方式刺激患者的肢體感知,使患者的關節和肢體進行被動的運動,之后在結合患者肢體和關節功能的恢復情況減少按摩的次數和時間,讓患者由被動運動逐漸轉變為主動運動,循序漸進的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讓患者可以從臥位逐漸轉變成坐位,由床上起坐、翻身到下床平衡的站立,最后到讓患者可以穩步的行走鍛煉。(3)語言功能訓練:首先訓練患者的發音器官和發音,指導導患者進行拼音發音的訓練;然后訓練患者的詞句和閱讀能力,由簡單、日常運用頻繁的詞語,隨后由詞到句訓練患者的閱讀能力;最后訓練患者的書寫和閱讀能力,在患者面前擺放字卡,先讓患者練習抄寫,待患者抄寫有所提升時撤走字卡,讓患者憑借記憶寫下的字卡的內容。

1.3 觀察指標

參考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MA)[3]評估患者護理前后上下肢功能的運動情況,量表滿分為100分,其中上肢功能評分滿分為66分,下肢功能滿分為34分。量表分值的高低與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情況之間呈正相關性,比較兩組間的差異。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前,常規組和觀察組上肢功能評分為(27.65±5.31)分和(27.52±5.68)分,下肢功能評分為(19.22±4.31)分和(19.19±4.45)分,兩組對比無明顯差異(t=0.131、0.038,P<0.05)。護理后,常規組和觀察組上肢功能評分為(38.91±5.42)分和(53.66±4.21)分,下肢功能評分為(25.67±4.19)分和(31.52±3.17)分,兩組對比差異顯著(t=17.007、8.816,P<0.05)。

3 討論

經研究發現[4],腦卒中在臨床中屬于發病率較高的腦血管疾病,多見于中老年人,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病死率,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并且腦卒中發病較急,如未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極易患者的預后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另外有數據調查顯示,近3/5腦卒中存活患者在經過有效治療后人會存在不同程度的運動功能障礙。因此急需采取有效的康復護理,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

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護理后上、下肢功能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由此表明,早期康復護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究其原因可以發現,心理干預的實施,可以疏導患者焦慮、抑郁的負面情緒,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從而提高患者治療的積極性和配合度。對患者肢體的康復鍛煉可以刺激肢體神經功能,加速肢體的血液循環,避免肢體發生萎縮,盡早恢復期運動功能;而語言功能的訓練不斷視聽刺激來激發患者的大腦言語功能,幫助其實現重組,逐漸促進患者功能的恢復,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5]。

綜上所述,給予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護理有助于對患者的肢體功能進行鍛煉,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為患者及早回歸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奠定有利的基礎,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王萍,王思杰,常海霞, 等.缺血性腦卒中康復護理中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20,17(10):177-180.

[2]朱莉,曹曉林,侯銘, 等.以卒中??谱o士為主導的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基層醫藥,2020,27(6):755-758.

[3]孫慧,時文莉,韓亞蓮.腦卒中伴吞咽障礙患者的康復護理及心理護理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20,49(6):750-752.

[4]曹永菊.腦卒中患者康復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20):34-36.

[5]張建秀,李剛,李艷, 等.臨床優質康復護理對缺血性腦卒中恢復期康復效果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22):157-159.

猜你喜歡
運動功能早期康復護理腦卒中
運動康復訓練對腦癱患兒神經智力及運動功能發育的影響分析
神經肌肉電刺激技術在改善4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生活質量中的應用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
早期康復治療在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效果研究
早期護理介入在腦卒中患者構音障礙訓練中的作用
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
腦卒中合并腦栓塞癥的預防及護理觀察
良肢位擺放結合中藥熏敷降低腦卒中患者肌張力的療效觀察
針灸治療對腦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達的影響
病毒性腦炎患兒的早期康復護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