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

2020-11-09 03:00王愛麗
健康大視野 2020年20期
關鍵詞: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綜合護理護理效果

王愛麗

【摘 要】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后,觀察組的焦慮及抑郁等不良情緒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心功能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生活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不僅可以緩解不良情緒,并且還能改善心功能,繼而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值得應用推廣。

【關鍵詞】綜合護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0--02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老年患者常見疾病,是多種心血管疾病緩慢進展的終末階段,該病反復發作,患者活動耐力下降,頻繁入院,且預后較差,具有較高的病死率。該病不僅給患者帶來了極大身心痛苦,降低了患者生活質量,同時還耗費大量的醫療資源,增加了家庭及社會負擔。為改善患者預后,應對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為患者提供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同時注重護理措施的個體化及預見性,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延緩疾病的發展進程[1]。本研究選擇8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觀察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8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例。納入標準: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年齡60-80歲;對該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治療期間,并發嚴重疾病者;伴有神經系統、嚴重心動過緩等疾病者;伴有感染性疾病、不穩定心絞痛等患者。其中對照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60-79歲,平均年齡(75.7±2.3)歲;心功能分級:15例Ⅰ級、25例Ⅱ級、4例Ⅲ級。觀察組男25例,女19例;年齡61-80歲,平均年齡(75.8±2.3)歲;心功能分級:14例Ⅰ級、24例Ⅱ級、6例Ⅲ級。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行常規護理措施,主要內容有臥床休息、確保低脂低鈉飲食以及防止進行高強度勞動等;同時實施低流量吸氧等。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心理護理:由于病程較長、預后較差,患者常常會出現焦慮、恐懼,甚至是絕望的心理變化,對治療沒有信心,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自身的性格、身體狀況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通過和患者交流溝通,使其消除對疾病的恐懼情緒,給患者關愛,使其感受到溫暖、舒適、安全,進而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改善臨床癥狀。②用藥護理:向患者告知遵醫囑服藥和堅持服藥的重要性,不可擅自停藥或突然改變劑量,并講解藥物的作用及不良反應,加強患者按時按量服藥的配合程度。對于不遵醫囑服藥患者應加強干預,告知患者改變藥物計劃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使其按時按量服藥,提高服藥的依從性,保證治療的效果。③生理護理:告知患者保證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且大便通暢,排便過程勿過度用力,以免加重心臟負荷,引起心律失常[2]。指導患者每天進行鍛煉,如散步等,鍛煉時間為30min,以不感到疲勞為宜,從而增強體質;若患者較為虛弱,不宜下床活動,護理人員則定期對其進行按摩,預防壓瘡等并發癥出現。④出院指導:出院時,護理人員應根據臨床具體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康復方案,囑咐患者按時服藥,并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1.3 觀察指標 ①焦慮及抑郁評分分別采用SAS自評量表及SDS自評量表,分數越低說明焦慮、抑郁程度越輕。②生活質量采用CQQC進行評分,內容包括6個方面,共23個條目,每個條目分值為0-6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③心功能主要觀察心率(HR)、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DD)、左室射血分數(LVEF)和E峰與A峰比值(E/A)等。

1.4 統計學分析 選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心理評分對比 護理后,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分別為(39.57±2.06)分、(40.24±2.10)分;對照組分別為(50.49±3.18)分、(51.64±3.20)分。兩組心理評分比較,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 觀察組HR、LVDD、LVEF和E/A分別為(77.21±6.32)次/min、(51.24±3.45)mm、(54.01±4.15)%、(0.69±0.15);對照組分別為(91.56±7.56)次/min、(57.16±6.07)mm、(46.31±4.02)%、(0.58±0.10)。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護理后,觀察組MHL評分(66.21±8.45分)明顯優于對照組(57.65±6.29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老年慢性心衰是臨床中病情相對復雜且預后較差的常見疾病,因其常伴有多種并發癥且患病時間長久,病情易于反復,不但給患者的身體帶來了巨大的痛苦,也給患者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來自家庭的壓力、疾病的疼痛,常使患者發生心理扭曲。輕者僅有失落、絕望、郁悶、煩躁等表現,嚴重者會有放棄治療甚至會出現輕生的念想[3]。綜合護理做為一種優質的護理方法,其核心是護理程序,將護理程序變的系統化,包括標準化的護理計劃、患者的健康教育等都是以護理程序為框架,整體協調一致,最大保障護理服務的水平與質量。護理人員參與制定護理計劃,提高工作興趣及工作主動性。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的焦慮及抑郁等不良情緒評分、心功能指標、生活質量均優于對照組。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不僅可以緩解不良情緒,并且還能改善心功能,繼而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值得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仇迎旭,劉 娟.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8,6(18):152-153.

李 蕊.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2):270-271.

張 哲.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狀況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光明中醫,2019,34(9):1443-1446.

猜你喜歡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綜合護理護理效果
優質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分析
優質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分析
萬啟南教授治療老年慢性心衰經驗
綜合護理干預對首次機采血小板獻血者持續獻血應用效果分析
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
急性胰腺炎非手術治療的護理體會
CRRT在重癥胰腺炎中的應用及護理
運動康復護理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