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農業上市公司跨行業經營的動因及風險探討

2020-11-11 01:37黃琴峰
市場周刊·市場版 2020年8期
關鍵詞:農業上市公司經營風險雙循環

摘 要:在當前全球流行的時代大背景下,農業是重要的大國博弈領域,為應對產業鏈價值鏈調整、世界經濟格局再平衡,我國在農業領域構建雙循環,實現強農富農。通過選擇農業現代化、產業化的發展路徑,借助資本市場為農業產業的縱深發展提供資金支持?,F實中,農業上市公司將資金投向非農領域、進行跨行業經營,存在因跨行業的技術、市場等風險導致經營績效的普遍降低,阻礙了我國農業產業化的進程,因而引發對農業上市公司跨行業經營風險的關注和探討。

關鍵詞:農業上市公司;跨行業;經營風險;雙循環

一、 引言

當前全球產業鏈,價值鏈進入深度調整時期,各種經濟思潮逆向而動,尤其以美國反全球化浪潮為甚。在世界經濟格局再平衡的時代背景下,農業成了大國經濟博弈的重要領域之一。農業上市公司作為農業領域的龍頭,其產業化發展程度是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關鍵,也是我國構建農業國內外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關鍵。A股資本市場的發展,為我國農業上市公司提供了融資便利,為農業上市公司描繪出了一幅美好的發展藍圖:所融的資金用于引入農業科研成果,改進農產品生產工藝,提高農產品質量及其附加值,進而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農業產業的比較利益,增強我國農業的核心競爭力。但在市場容量和市場潛力如此之大的中國,并沒有形成像雀巢、達能、聯合利華等全球性的農產品品牌,我國農業整體的比較利益仍較低下,弱質性極為明顯。固然有農業要面對自然風險、生產風險、市場風險等眾多風險的原因,但在這些風險背后所涉及的跨行業經營選擇風險更值得我們關注和深思。

二、 現實意義

在追求經濟利益的驅使下,農業上市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難以回避的問題,其中“跨行業經營”現象較為突出,主要體現在資金的投資方向上。原本屬于農業板塊的上市公司將在資本市場上籌集或積累的資金投向非農行業,使上市公司的行業屬性發生偏離或改變。農業上市公司進行跨行業經營的顯著后果是,原本應該投入到農業主業的資金大幅縮水,直接削弱了主業實力,導致核心競爭力下降,也就難以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優勢,降低了農業上市公司整合國內產業鏈價值鏈的能力,限制了國內農業成本的下降空間,內循環受阻,進而又阻礙了我國農產品供應鏈在國際市場的構建和運作,外循環不暢。文章針對上述現象進行研究,為農業上市公司提出具有深遠意義和效益長久的投資戰略,“從持久戰的角度加以認識,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促使農業上市公司獲得較好的績效,又對推動農業產業化的進程發揮引領帶動作用。

三、 資本市場相關理論

(一)多元化經營戰略理論

多元化經營戰略是企業為了實現發展目標或者在其他產品高利潤的誘導下,突破現有產品的行業屬性限制而進入新的領域所實施的一種戰略選擇。美國學者安索夫(H.I.Ansoff)首先提出該理論,但主要針對企業經營的產品數量而言,并沒有區分相關的多種產品經營與不相關(跨行業)的多種產品經營。因為在終端產品數量相同的情況下,不相關(跨行業)的多種產品經營方式所表現出的多元化程度更高,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影響也越大。

(二)資產專用性理論

專用性資產的價值只會在該種資產和某項特殊的用途相結合的情況之下才會產生出來,否則其價值難以體現出來,或者雖然產生了價值,但其與為了經營這項資產所投入的價值相比,資產的所有者處于損失的地位。資產的專用性越強,其所有者試圖改變經營方向的可能越低。專用性資產主要有以下兩個特征:第一,擁有或控制該項資產的經濟主體是特定的;第二,只能選擇特定的用途進行經營,如果轉換經營方向,可能會減小該項資產產生價值的空間。

(三)羊群效應理論

羊群效應是指人們經常受到群體中多數人影響,不會真正去思考和分析事件的意義,而跟從大眾的思想或行為。經濟學里經常用“羊群效應”來描述從眾跟風心理,由于信息的不充分性,投資者對市場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難以做出合理的預期,往往是通過觀察周圍人群的行為而提取信息,在這種信息的不斷傳遞中,多數人所接收的信息趨向一致且彼此強化,從而產生從眾行為。

(四)比較優勢理論

比較優勢是指如果一個國家在本國生產一種產品的機會成本(用其他產品來衡量)低于在其他國家生產該產品的機會成本的話,則這個國家在生產該種產品上就擁有比較優勢。比較優勢理論認為每個國家都應根據“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權取其輕”的原則通過社會分工進行國際貿易,集中生產并出口其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進口其具有比較劣勢的產品。

四、 跨行業經營的動因分析

(一)市場風險

1. 小農戶生產方式導致低效益的困境

我國的農業生產經營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導致我國農業生產的經濟組織形式以一家一戶的小規模經營為主體。一方面,家庭式的農業生產方式提高了搜集和獲取農產品供求情況的信息成本,導致了農業生產者對市場信息不完全、不及時的局面,缺乏準確的市場預期,容易導致盲目生產、產品滯銷的惡果。另一方面,由于家庭式農業生產規模極其狹小,引進農業科研成果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相當低下,勢必會降低農戶應用農業科技成果的熱情和動力,致使農業科技成果輸出的有效需求嚴重不足,阻礙了我國農產品的附加值向高端市場的延伸,同時也阻礙了科技強農戰略的實施,不利于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產業化發展。

2. 農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較小導致增產不增收的困境

由于農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小于供給價格彈性,需求曲線相對于供給曲線更陡峭,形成發散型蛛網模型,容易出現農產品供過于求的狀況。農產品的過量供給導致農產品價格的走低,由于農產品缺乏彈性,價格的減低會減少農業生產者的收入。這種增產不增收的局面導致了社會上“谷賤傷農”“菜賤傷農”等現象的發生。

3. 農業長周期生產面對市場瞬息萬變的被動困境

由于農業生產周期較長,在時刻變化的市場經濟環境之下,農業生產者不能夠根據市場需求情況及時調整生產決策,例如當市場出現需大于求的情況時,農業生產者不能及時提供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供給,錯失增收良機;而當農業生產資料的成本上漲時,農業生產者不能及時減少農產品的生產,導致生產成本的大幅上升,進一步縮減了農產品本就微利的利潤空間。農產品生產的長周期性,使農業生產者面臨更多的市場波動性,風險也更大。

(二)制度管理風險

第一,很多上市公司在管理方面存在著“內部人控制”的情況,降低了對公司管理層的監督要求,中小股東的權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護,甚至經常出現侵害中小股東權益的違法違規事件。第二,證監會對上市公司違法違規的懲處力度不大,很多意在營造良好證券市場環境的規章制度沒有得到堅決地執行,存在著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透明的現象,進而導致二級市場的不規范運行,嚴重損害了國家和廣大股民的權益。第三,A股“圈錢”效應較為明顯,導致很多上市公司經營的短視,特別是部分農業上市公司上市時享受財政政策,一旦上市成功就傾向于資本運作,忽視了實業發展,導致經營業績不佳甚至虧損,違背了國家發展現代化農業的初衷。

(三)道德風險

第一,傳統思想帶來的偏見?,F階段,從事農業職業的人員在中國的社會地位不高,傳統觀念認為農業是貧窮、落后的,經常受到社會的歧視。受此影響,部分農業上市公司管理層借著“農業”這頂帽子享受著財政政策,卻總是想著如何盡快與“農業”劃清界限。當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轉換經營方向,背離國家支持農業現代化、產業化的發展目標,不利于國家“三農”政策的貫徹實施。第二,管理層權力欲望膨脹。公司的不斷發展使管理層可以支配更多的企業資源,然而公司內控制度建設卻沒有跟上,監督的缺失膨脹了管理人員的權利欲望,為了獲得更多的個人報酬、權利和聲譽,管理人員會不顧市場風險,轉變公司的經營方向,進入新的產品領域。作為新領域的后來者,由于行業資源的限制,往往會處于虧損狀態,不利于公司的健康發展。

五、 ?對策建議

當前外部環境復雜,我國農業上市公司如果過度偏離主營業務,開展跨行業經營帶來重重風險,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喪失農業經濟增長極的作用,無法憑借有利的時勢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也會影響農業雙循環的戰略部署。因此,專注于農業主業的縱深發展,依靠科技強農,不斷進行產品創新,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價值,走“專精特新”發展模式,將是對新形勢下推動農業上市公司良性發展的策略抉擇。

(一)宏觀層面的建議

1. 建立完善監管機制,提高企業違規成本

整頓農業上市公司進行跨行業經營的不良現象,一方面,監管部門要強化對大數據的運用,跟蹤管理農業上市公司的資金投向,形成投資決策的約束機制,發現資金投向背離的情況,要實施“巨額罰金+法律制裁”組合拳,使其違規所得收益不足以彌補違規代價。另一方面,要加強股東和社會輿論對農業上市公司投資決策的監督,輿論的客觀報道有利于股東了解上市公司的經營信息,形成一種社會約束機制,促使上市公司沿著經濟準則和法治制度的方向進行運營,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機結合。

2. 改善投資經營環境,提高農業經營績效

我國之前實行“以農補工”的工業優先發展戰略,使得國家對農業投資處于長期不足的狀態,導致產業發展失衡。因此,在人力方面,加大產學研支持力度,培養現代農業人才,提供農業科技研究和推廣、農業信息咨詢等方面的支持。在財力方面,加大對農業的財政補貼,設立農業開發基金、扶貧基金等,且專項資金專用。同時,采取稅收減免及配套優惠政策,降低農業生產成本,為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績效奠定基礎。在物力方面,加強對建設和改善農業基礎設施的投資,提高農業生產的公共服務水平。在農業產區加大水利建設力度,提高防洪抗旱能力;規劃農業園區,為農業企業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降低外部運營成本;在農產品銷地,建設現代化的農貿市場及物流系統,提升供應鏈效能。

(二)微觀層面的建議

1. 優化公司股權結構,完善法人治理制度

我國經濟正處于高質量發展的轉型階段,農業上市公司應該找準市場改革方向,推動股權結構優化,形成股權主體相互制衡的局面,解決農業上市公司中處于控股地位的國有產權主體缺失的問題,使農業上市公司產權的真實所有者能夠參與公司的經營決策,促使農業上市公司在正確的經濟軌道上運營,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既能有效保護中小股東的權益,也能提高農業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降低其進入非農領域所承受市場風險的可能。

2. 加深企業自身認識,尋求良性發展路徑

在企業戰略思想方面,農業上市公司要充分認識到提高獲利能力、改善經營績效的意義,即為企業在農業規?;l展進行資本積累,從獲利能力、運營能力、償債能力、發展能力等方面進行改善和提升,提高農業的比較利益,最終由量變產生質變,實現跨越式發展。在企業經營思想上,農業上市公司要走“專精特新”之路,將企業資源放在農業主業經營上,通過農業科技創新,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而不是受高利潤的誘導,進入非農業產品市場,增加跨行業的技術、市場等方面的風險,導致非農化經營的收益不足以彌補其風險價值。在行業定位方面,農業上市公司作為農業產業化的主導力量,是農業經濟的增長極,通過乘數效應促進農業整體的發展,打破農業比較效益較低的均衡狀態,以資金投入為推力,向上尋找比較利益更高的新平衡狀態,發揮以點帶面的作用,形成整個農業的繁榮局面。

參考文獻:

[1]安索夫.多角化戰略[J].哈佛商業評論,1957(4):113-114.

[2]哈羅德·德姆塞茨.所有權、控制與企業-論經濟活動的組織[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1-400.

[3]宋軍,吳沖鋒.證券市場中羊群行為的比較研究[J].統計研究,2001(11):23-27.

[4]陳憲.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3-42.

作者簡介:黃琴峰,廣州協興科技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猜你喜歡
農業上市公司經營風險雙循環
“雙循環”格局下物流專業雙創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雙循環需要怎樣的科技創新生態?
農業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動因分析
農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和盈利能力關系研究
農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數據的縱向分析
農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內容披露的橫向分析
公路施工企業經營風險防范探析
論煤炭貿易企業經營風險及防控對策
探索審計整改方式 依法從嚴治企
五年制建筑裝飾專業“雙循環”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