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山就勢 退臺疊院
——宜賓臨港經濟開發區山地幼兒園方案設計

2020-11-16 08:08劉典典
四川建筑 2020年5期
關鍵詞:高差標高用地

劉典典

(成都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00)

在人們傳統的印象中,幼兒園通常是在一片平坦開闊的用地上,結合幼兒教學的需求來設計符合他們生活、學習使用習慣的建筑。但在宜賓臨港經濟開發區山地幼兒園項目中,我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項目用地與周邊道路存在較大高差,日照受到高層住宅建設影響,幼兒園選址受限。在此情況下如何選址,采用怎樣的方式規劃設計一個12班幼兒園,成為此次項目設計思考的重點。

1 項目背景

本項目為宜賓臨港經濟開發區1~3號地塊住宅開發的配套建設幼兒園。根據任務書要求,幼兒園項目選址在宜賓臨港經濟開發區3號地塊內,規劃為周邊服務的12班幼兒園(圖1)。

圖1 項目區位

幼兒園選址所在的3號地塊東南臨黃角坪路,東北靠學堂路,西北接學社路,除黃桷坪路為現有道路外,其余兩條道路為30~36 m寬的規劃道路,3號地塊西南側與即將開工建設的高層住宅相鄰。根據市政道路規劃,3號地塊現狀與市政道路規劃高程存在較大高差:地塊東南側與黃角坪路高差20 m,東北側與學堂路高差5~40 m,西北側與學社路高差5~20 m。此外根據地塊規劃要求,1、3號地塊建筑應退南側黃角坪路道路紅線13 m,結合地形高差形成沿街退臺綠化展示面(圖2、圖3)。

圖2 地塊現狀

圖3 用地地形分析

2 選址思考

基于設計任務書及項目現狀,幼兒園選址將對3號地塊的整體布局產生重大影響,對此進行了選址的對比思考。

因配套建設的12班幼兒園需要獨立出入口方便進出,考慮將幼兒園選址設置在用地臨街的西、北、東、南四個端頭(分別標記為A、B、C、D四個位置),便于日后的管理使用,以下是四個選址的對比思考。

若將幼兒園選址在用地西側的A處,幼兒園用地將受西南側相鄰地塊百米高層住宅以及本地塊東南側高層住宅的遮擋,日照較難滿足。若要保證幼兒園的日照要求,本地塊住宅需留出較大間距,不利于住宅的整體布局。與此同時,幼兒園用地與規劃道路(學社路)存在20 m的高差,不利于市政道路的接入。

若將幼兒園選址在用地西側的B處,幼兒園用地將受本地塊東南側高層住宅的遮擋,日照較難滿足。若要保證幼兒園的日照要求,本地塊住宅需留出較大間距,不利于住宅的整體布局。與此同時,幼兒園處于市政道路十字交叉口,不符合幼兒園選址規范要求。

若將幼兒園選址在用地西側的C處,幼兒園日照可滿足規范要求,用地與規劃道路(黃角坪路)存在12 m高差,但用地處于市政道路丁字交叉口,不符合幼兒園選址規范要求。

若將幼兒園選址在用地西側的D處,幼兒園日照可滿足規范要求,用地道路開口不受市政道路交叉路口影響,但用地與規劃道路(黃角坪路)存在20 m高差,需要通過專項設計才能滿足幼兒園使用的要求(圖4、圖5)。

圖4 幼兒園選址比較1

圖5 幼兒園選址比較2

通過以上4個幼兒園選址的對比,可以看出以上4個選址因地形高差、日照、及道路交叉口的影響,均并非幼兒園的理想選址,但在條件受限的情況下,對4個選址進行比較,D選址存在的不利因素相對較少,存在的高差問題可以通過建筑設計來消化解決。此外經現場踏勘,D選址位置原有一所小學,后因搬遷廢棄,現在將幼兒園選址確定在D處既是對比分析的選擇,也是對場地歷史的回應。

3 方案設計

確定幼兒園選址之后,如何通過建筑設計消化場地與市政道路20 m的高差,如何結合幼兒園功能使用的需求進行專項設計,成為了項目設計的重點。設計團隊從場地設計、功能流線設計、空間設計、環境景觀設計四方面進行了思考。

3.1 場地設計

由于場地現狀標高與規劃道路標高存在較大高差,用地與周邊環境呈現出割裂分離的狀態,如何順應場地標高,利用建筑銜接周邊環境,成為了我們場地設計思考的重點。

根據3號地塊場地整體設計的規劃,3號地塊場地分為黃海高程346 m、341 m、337 m三個臺地,幼兒園將從黃海高程337 m臺地接入場地,并與東南側黃角坪路黃海高程315 m的標高銜接。

為消化場地高差,我們采用依山就勢、銜接高差的設計策略,將幼兒園用地分為4個臺地,把建筑嵌入其中,充分利用建筑層高,消化場地兩側大部分高差。通過計算將建筑東南側車行出入口場地與黃角坪路的高差控制在5m以內,利用車行坡道消化剩余場地高差(圖6)。

圖6 幼兒園分臺地設計消化場地高差、延續道路界面

通過這樣的設置,幼兒園成為了銜接兩側場地高差的結合點,由此奠定了建筑逐層退臺的整體布局,與黃角坪路退臺設置的道路綠化界面形成了呼應,并激活了原本無人使用、缺乏活力的城市道路環境(圖7、圖8)。

圖7 幼兒園構思

圖8 幼兒園沿黃角坪路透視

3.2 功能流線設計

考慮到幼兒園家長接送、幼兒上下學與后勤服務不同的功能需求,設計充分利用地形高差進行考慮,將家長接送、幼兒上下學的人行入口設置在建筑西北側,將后勤服務入口設置在建筑東南側,人行入口從高往低進入建筑,后勤服務從低往高進入建筑,各自分離,互不干擾(圖9、圖10)。

圖9 幼兒園及3號地塊總平面

圖10 幼兒園流線設計

為滿足消防設計要求,分別在上、下兩個場地處設置消防回車場,保證平時后勤車輛及緊急情況下消防車掉頭回車的需求。

與此同時,在功能設計時,考慮兒童使用的需求,將兒童主要使用的寢室、活動室、圖書室、音體室、集中活動場地、分班活動場地設置在建筑上部,方便兒童使用,減少上下樓的豎向交通。將成年人主要使用的后勤及輔助用房設置在建筑下部,減少對上部兒童活動的干擾,利用豎向高差實現建筑功能的自然分區(圖11)。

圖11 幼兒園功能分區示意

3.3 空間設計

基于前人對幼兒園建筑特點的研究,兒童大多喜歡豐富有趣的空間環境,這樣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觀察力與感知能力,為此我們基于項目特點進行了嘗試。

由于建筑受場地限制分成4個不同標高的臺地,形成了退臺疊院的空間形態,如何連通這些建筑空間使之成為一個整體,讓各個年齡的兒童感受空間移步換景的連續變換,讓他們感受空間的豐富有趣并樂在其中,成為了這次幼兒園空間設計的重點。

在建筑西北側人行入口處,設置了2層通高的入口空間,通過樓梯引導人們從入口進入門廳的灰空間。與此同時,在樓梯上部屋頂設置圓形洞口,通過虛實對比形成入口空間暗示。在此設置傳達值宿室及衛生保健室,通過柱廊及樓梯的空間限定,自然形成家長接送等候區(圖12)。

圖12 幼兒園鳥瞰圖

通過家長接送等候區各齡兒童進行分流進入各自班級,低齡兒童可由此水平向東進入頂部的4個班級,中、大齡兒童可通過2個連續的直跑樓梯順勢而下,分別進入中間2個樓層的8個班級(圖13)。

圖13 幼兒園連續直跑樓梯

連續的直跑樓梯一方面引導兒童通過不同標高的臺地進入各自班級,另一方面引導兒童來到半圍合的集中活動場地。正對集中活動場地的是音體室與圖書室,以公共空間對應開敞場地,方便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開展(圖14)。

圖14 幼兒園集中活動場地與門廳、音體室

考慮到宜賓地區陰天較多缺乏日照,設計借鑒當地民居天井空間的做法,在教室的走廊上設置天井與鋼構雨棚,一方面為下層辦公輔助房間提供自然采光通風,另一方面保證了走廊遮風避雨的使用需求,由此形成了上下疊合的多重天井(院落)空間。與此同時,通過在不同標高的走廊雨棚上設置不同顏色的彩色玻璃,利用自然光線將色彩投射到建筑空間,為各個年齡段的兒童提供各自生活空間的色彩,增強他們的空間感受與色彩記憶(圖15~圖18)。

圖15 幼兒園走廊空間

圖16 幼兒園平面圖01

圖17 幼兒園平面圖02

圖18 幼兒園剖面

由于場地限制,幼兒園無法在地面設置分班活動場地,因此設計充分利用屋頂平臺,將幼兒園分班活動場地設置在不同標高的屋頂平臺,并通過連廊與樓梯連接,形成了可互聯互通的平臺空間,由此形成了從室內空間向室外空間的自然過渡,便于兒童在陽光下無阻礙地奔跑活動(圖19)。

圖19 幼兒園屋頂活動平臺

3.4 環境景觀設計

在以往的幼兒園環境設計中,環境景觀只是作為填補建筑總平空地的次要空間,或用作分隔各個分班活動場地,這樣環境景觀處于一種消極應對的狀態。在項目設計時,我們嘗試為兒童提供一個接觸自然親近自然的環境,將建筑與景觀進行結合設計。

根據宜賓當地的氣候條件,我們在屋頂平臺分組設置桂花樹、黃桷蘭樹、櫻花、白玉蘭、銀杏等植物,利用不同季節植物的不同花期,進行針對設計,這樣兒童可在初春季節體會玉樹臨風的風姿,在仲春時節欣賞櫻雨繽紛的夢幻,在初夏親聞黃蘭芬芳的香濃,在金秋時感悟“人閑桂花落”、“落葉為我書”的情懷,在隆冬時體味“零落成泥碾作塵,唯有香如故”的堅強,由此形成色彩多樣、氣味芬芳的自然環境。通過這樣的景觀設置讓兒童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自然、觀察自然。與此同時,通過在入口空間、集中活動場地設置不同的植物,利用植物搭配為空間環境增色點景(圖20)。

圖20 幼兒園植物配置示意

此外,在屋頂平臺設置植物時,設計摒棄了過去幼兒園使用綠化隔離分班活動場地的做法,采用以樹木為中心的布置。這樣當教師帶領兒童進行戶外活動時,教師只需站在樹下即可形成教學活動的中心,帶領兒童進行教學活動,實現路易斯·康所描述的“樹下”(學校之初,是一個人坐在一株大樹下,當時他不知道自己是教師,他與一些人討論他的知識,而他們也不知道自己是學生……一些空間設立起來,這就是最早的學校)教育場景。

4 結論

本項目結合場地及規劃道路,對比幼兒園選址,通過建筑消化場地高差,連接被不同標高割裂的場地,采用依山就勢、退臺疊院的方式與城市道路退臺綠化界面呼應,激活了城市道路環境。與此同時,設計采用連廊及架空灰空間串聯各標高場地,借鑒宜賓當地民居天井空間,設置建筑天井,形成上下疊合的天井(院落)空間,利用屋頂平臺設置分班活動場地,利用連廊及彩色玻璃雨棚豐富建筑空間環境,通過在屋頂平臺設置綠化景觀,形成良好的戶外活動場地。

雖然設計在諸多方面進行了考慮,但因項目選址不符合幼兒園的常規要求,建筑層數突破了常規幼兒園建筑不超3層的要求,方案未被甲方采納付諸實施。

盡管如此,通過這次設計,我們結合山地建筑與幼兒園建筑特點進行了有益的嘗試與思考。

猜你喜歡
高差標高用地
高差影響下的城鎮燃氣管道水力計算簡化公式
多級節能工廠化養殖池塘建設的標高設計初探
Revit中自動生成標高線的開發技術
框架結構梁板面鋼筋疊合產生的高差問題探討
BIM 參數化建模探討
淺談商業景觀設計思路
2016年房地產用地供應下降逾10%
地形高差較大的別墅區排水設計要點分析
國土資源部啟動全國土地變更調查臨時用地審核
高層建筑的標高控制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