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掖市鄉村振興戰略金融支持問題研究

2020-11-28 07:20劉雅琴
新絲路(下旬) 2020年12期
關鍵詞:農村金融抵押金融機構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農村金融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歷史任務。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助力現代農業發展,既是金融機構貫徹國家戰略、踐行社會責任的重大使命,也是金融業開拓農業農村發展新藍海、實現業務轉型升級的重大機遇。

一、農村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取得的成就

1.涉農金融機構農村信貸投放增加,金融扶貧脫貧攻堅力度加大。張掖市轄內金融機構目前主要有農業發展銀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甘肅銀行、蘭州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40家,其中,政策性銀行1家,涉農金融機構6家,銀行業網點鄉鎮覆蓋率達到100%。市委市政府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積極對接全市產業發展戰略,以支持綠色有機農產品供給為著力點,著力盤活資金存量、調整優化信貸結構,有利的促進玉米制種、畜牧養殖、設施農業、中藥材、食用菌、優質林果等優勢主導產業的形成和農業發展方的式轉變。從貸款業務開展情況看,截止到2020年2月,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644.47億元,其中涉農貸款余額達到427.67億元,占金融機構全部貸款的66.36%,33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續貸扶貧小額信貸536.36萬元。

2.持續完善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推進了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各金融機構根據自身業務結構和特點,量體裁衣式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擔保方式,拓寬抵押擔保范圍,全力推動區域重點產業和項目發展。比如,針對農村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主要采取政策扶持類型的金融服務,扶貧貼息貸款、“以獎代補”小額扶貧貼息貸款和農戶小額信貸。針對傳統種養殖農業大戶,主要有農戶貸款、農戶聯保貸款、農機貸款等;針對農村企業的金融服務,創新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貸款、農業生產資料貸款等;針對其他農村支持信貸服務,提供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村綜合開發貸款,農村生源地助學貸款等。在今年疫情期間,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各銀行及時推出“無還本續貸”“經營快貸”“稅易貸”等多種信貸產品,有效滿足了合理信貸需求,助推了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3.直接融資能力逐步提升,涉農融資渠道趨于多元化。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以及新三板等上市和掛牌融資。2015年,張掖市人民政府出臺了《關于培育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企業擴大直接融資的意見》。至目前,全市企業直接融資總額近16億元,2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8戶企業在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取得融資,在對接新三板、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融資和綜合運用企業債券、短融券、集合票據等融資工具取得融資方面開展了極為有效地探索嘗試。近日,新三板掛牌企業華瑞農業擬調入創新層的公示期滿,標志著該企業成為全市首家由基礎層進入創新層的企業,也標志著全市在搶抓新三板改革機遇推進直接融資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4.農業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風險保障能力逐步提升。隨著農村新型經營主體成為農村金融需求主體,保險機構結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情況,開發出了設施農業保險、農機保險等符合新型農業經營體需求的保險產品。農業保險覆蓋范圍逐步擴大,覆蓋農林牧漁等各縣主要農業生產領域,風險保障能力和資金撬動能力逐步提高。2019年,全市實施玉米、馬鈴薯、中藥材、高原夏菜、肉牛、能繁母豬等政策性農業保險18個品種,參保農戶達到7.12萬戶,實現簽單保費0.91億元,提供風險保障19.51億元,支付賠款5795萬元,種養殖農業保險承保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二、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面臨的挑戰和問題

1.農業產業承貸能力不足,農村金融服務效益低下。從全市產業發展情況來看,農業生產經營企業普遍規模偏小,農村金融的運作不但成本高,而且風險大,收益低,嚴重影響了鄉村振興信貸資金的持續供給能力。截止到2019年9月末,全市6家法人金融機構整體不良貸款率達到了19.47%,累計不良貸款余額達到50.85億元。其中,張掖農商銀行、高臺農商銀行、臨澤農商銀行、民樂農商銀行和山丹農商銀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39%、6.36%、6.69%、6.25%和6.49%,高于5%的監管要求。由于農村金融效益低下,長期以來縣域國有商業銀行成為縣域資金的“抽水機”,使本就發展資金不足的農村地區資金更加捉襟見肘。

2.農業保障機制不健全,降低了金融服務的有效需求。農業作為弱質產業,受市場和自然風險雙重影響,客觀上要求建立健全農業保障機制。但從調研中來看,與“三農”發展相配套的政策性農業保險、涉農貸款風險補償、農民專業合作社財政性扶持等補償保障機制尚未建立,由于機制不健全,使得國有商業銀行不愿涉足農村金融。從全市來看,近年來,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雖然各大商業銀行也都積極拓展農村個人和企業貸款,但進展極為緩慢,農村貸款農商銀行一家獨大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觀,農村個人及各類經濟組織仍然存在“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3.農業貸款缺乏有效抵押物,農村金融產品創新不夠。早在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就提出要加快發展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但至目前,全市仍然進展緩慢,還處在探索階段,仍然面臨一系列法律層面的問題,如確權發證制度、評估市場培育、法律支持、地方財政支持等配套體系建設都在探索中,要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作為有效抵押物進行融資,還需時日。當前農村金融產品主要是傳統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抵押擔保貸款等,而林權證、農業訂單、商標品牌經營權、專利權質押貸款等新型貸款模式尚未在探索和起步階段,金融服務層次低。

4.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滯后,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有待加強。從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來看,存在信息評價機制不完善、信用正向激勵機制不健全等問題,農民信用觀念亟待加強,農戶金融知識較為匱乏、信用環境不容樂觀。從調研中來看,有的涉農企業及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的目的只是為了獲取國家的扶持資金和政策優惠,償還債務意愿性差;有的涉農企業故意隱瞞信息將固定資產、抵押資產、流動資產轉移至臨近區域或省外,試圖脫離監管、逃避債務,最終釀成了風險;有些農村地區非法集體和金融詐騙案件頻發。在一定程度上損壞了全市金融的外部生態環境,也削弱了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

三、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對策與建議

1.構建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村金融機構體系,增加農村金融供給。要構建商業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并存、功能互補、形式多樣的農村金融體系。一是理順現有的農村金融機構體系。凡涉農金融機構要回歸支農本源,要聚焦“三農”主業,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高質量的金融服務。特別是農村商業銀行等縣域法人機構要充分發揮支農支小的主力軍作用;二是市轄商業金融機構也要專注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特別是縣域金融機構,要從縣區出發,全力服務“三農”,要讓更多的資金特別是農村資金要回歸“三農”;三是放寬準人,鼓勵公益性和互助性金融機構發展,形成農村金融有效競爭的格局。

2.下沉金融服務,創新金融產品。要不斷完善鄉村振興戰略差異化信貸政策體系,實現對鄉村振興主要領域的信貸政策全覆蓋;一是開發適合新型經營主體的創業、消費、理財的微型金融及產品和服務,探索滿足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融資、風險管理、資本化經營等多種需求的產品和服務;二是進一步明確玉米制種、草畜、果蔬、中草藥等特色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領域專項信貸政策。各金融機構要要圍繞重點產業,為上下游農戶、供應商提供全鏈條、便捷化信貸支持;二是要支持農村產業融合。充分發掘區域特色資源、支持探索農業與旅游、養老、健康等產業融合發展的有效模式,推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特色民宿和農村康養等產業發展;三是加大對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支持力度。包括農業規模經營、綠色農業、農村電商等。

3.有效擴大抵押物,創新農村抵押貸款。一是加快推進農村土地及農民住房抵押貸款試點抵押貸款試點工作。以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為例,其難點在于價值的評估和處置,政府部門應把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平臺作為重點,為土地流轉提供登記、評估、交易等配套服務,從而解決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貸款抵押物不容易處置和變現的難題;二是創新抵押貸款。對于種植玉米等糧食類新型經營主體,重點開展農機具抵押、存貨抵押、大額訂單質押等業務;對于種植蔬菜等經濟作物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探索蔬菜大棚抵押、林權抵押等金融產品;對于養豬養牛等畜禽養殖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重點創新廠房抵押、畜禽產品抵押貸款業務。

4.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健全金融環境。一是加強農戶和企業信用意識教育。嚴厲打擊不誠信行為,并通過警示教育,提醒農戶和企業樹立誠信意識,增強個人信用保護意識;二是繼續開展“信用戶、信用鄉、信用村”創建工作。推動地方政府加快建設區域性的農戶、小微企業信用信息綜合服務平臺,提高信用信息的覆蓋面和真實性,推動信用信息的及時更新。三是大力發展農業保險,建立覆蓋農村生產、生活多個領域的農村保險體系,提高農業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在路徑選擇上,應從縣情出發,堅持政策性保險為主,商業性保險共發展的模式。

作者簡介:

劉雅琴,張掖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和“三農”問題。

猜你喜歡
農村金融抵押金融機構
不動產抵押未辦理抵押登記問題研究
區塊鏈技術助力農村金融發展研究
地上存在違法建設時抵押合同的效力
詳盡了解 保護權益 大陸臺商將房產抵押的法律須知
關于最高額抵押的幾個問題
一季度境內金融機構對外直接投資17.79億美元
農村金融大變身
安順:榮升全國首個農村金融信用市
農村金融效率的界定與測度:文獻綜述視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