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掖市深入開發和利用紅色資源的思考和建議

2020-11-28 07:20王正坤劉巖鄧宏斌候玉婧
新絲路(下旬) 2020年12期
關鍵詞:西路軍張掖紅色旅游

王正坤 劉巖 鄧宏斌 候玉婧

張掖是具有豐富紅色文化資源的地區。1936年10月10日,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會師后,中央即發布《十月作戰綱領》(即寧夏戰役計劃),以解決戰略靠背問題,四方面軍21800人陸續渡過黃河執行寧夏戰役計劃。但由于戰爭形勢的變化,寧夏戰役計劃被迫取消,渡河部隊于11月11日組成西路軍西征,轉戰河西走廊,到1937年4月底余部進疆,在甘肅境內的活動共半年時間。張掖是西路軍征戰時間最長、犧牲人數最多、戰史最為悲壯的地區,積淀了豐厚的紅色文化資源。據統計,境內有較高價值的革命遺址遺跡46處,紅色紀念館6家,保存有館藏革命文物2000多件,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是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國家4A級旅游景區。數量位居全省前列,具有發展紅色旅游的雄厚基礎。這是張掖人民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推動新時代張掖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文化軟實力。

近年來,張掖市大力開發紅色文化資源,堅持紅色人文景觀和綠色自然景觀相結合,革命傳統教育與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相結合,軟件建設和硬件建設同步推進,大力發展紅色文化旅游,全市紅色文化旅游工作取得了新成效。2019年,全市紅色文化旅游接待人數共計300萬人次,同比增長36%。但與豐富的資源狀況相比,與經濟轉型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明顯的差距,主要有四點:一是紅色文化旅游開發投入不足。部分紅色旅游景區基礎設施滯后和陳舊破損,實用性下降,利用率不高;有些紅色景區(景點)雖然年接待量達到幾萬人次,但是文旅收入卻幾乎為零,完全依靠上級財政撥款,缺乏造血能力。二是紅色文化旅游宣傳推介力度有待加強。宣傳載體和宣傳方式單一,局限性較大,宣傳效果不夠明顯,對游客的吸引程度不強,影響了文化旅游客源市場的深度拓展。目前開發的紅色文化旅游產品缺乏對紅色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包裝,還停留在遺址遺跡參觀、簡單的圖片和物品展示階段,紅色資源底蘊內涵挖掘不夠,沒有用更加生活化的語言、更加專業化的方式來展示高尚的精神內涵,沒有將革命精神以生活的形式、旅游的形態表達出來。三是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度不夠。紅色文化旅游景區開發模式單調,同質化傾向嚴重,幾乎清一色的由紀念碑、陵墓與紀念館組成,觀光內容多為靜態、文物的陳列與展示,紅色文化旅游項目基本上還是粗放型、低層次開發,產業化運作水平比較低。紅色文化缺少創意,吸取精華不夠,植入到教育、體驗產業的深度不夠。大部分紅色旅游景區基本沒有體驗性設施和項目,游客停留時間較短,紅色文化旅游綜合效益不高,影響到了文化旅游產業鏈條的進一步延伸和拓展。四是紅色文化旅游人才儲備開發不足?,F有紅色文化旅游景區人員缺乏系統的、專業的培訓,人才培養不足,懂規劃、開發、建設的人才不足,經營管理人才不足,搞策劃宣傳促銷的人才不足,知識面廣、表達準確生動的導游講解人才培養不足。張掖市現有紅色文化旅游景區普遍存在講解員數量不足,年齡結構偏大,不能滿足日常講解需求的情況。

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時,參觀了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他強調:“我們要講好黨的故事,講好紅軍的故事,講好西路軍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笨倳浀闹匾甘揪?,為我們利用和發揚好紅色文化資源,做大做強紅色文化旅游產業提供了思想指引,注入了新的動力。我們應該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主動作為,傳承紅色基因,凝聚發展力量,推動紅色資源開發利用再上新臺階,為張掖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動力。

一、堅持統籌指導,加大紅色文旅資源保護力度

張掖紅色文化的保護與開發,必須堅持和貫徹相關法規或文件精神,在“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下,科學規劃,嚴格程序,及時維護與整治,嚴禁紅色文物毀損甚至破壞性開采。要以河西地區革命戰爭史為指引,開展紅色文化資源普查和紅色歷史珍貴史料、文物、圖片的征集,成系統、成體系的掌握全市紅色文化資源。要探索成立張掖紅色文化保護開發利用專門機構,負責對全市各縣區紅色文化資源進行統一普查登記。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抓緊制定修繕保護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修繕,逐步完善紅色文化基礎設施和環境整治,通過新建陳列館,全面反映紅色景點的歷史與精神內涵。對分布在鎮、村的紅色文化遺址遺跡,要注重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文化產業項目,及時對成片紅色文化資源進行規劃保護,避免在紅色文化區域內再建新建筑,對已消亡的革命文物遺跡或建筑,可采取原地樹立標志或碑刻的方式作為紀念。

二、實施重點項目,完善紅色旅游基礎設施

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紅色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動力,通過項目建設調整紅色旅游產業結構、拉動紅色旅游投資,實現眾多紅色旅游資源多元循環發展。按照保護和開發并重的原則,重點實施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陳列展覽改造提升、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可移動文物預防性保護項目,紅西路軍戰場遺址公園建設項目等紅色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一步提升紅色旅游景區景點服務能力;實施高臺縣紅色文化小鎮、紅西路軍主題公園、焉支山-軍馬場文化產業基地和艾黎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建設項目,加速紅色文化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拓展“紅色旅游+”效益。通過完善基礎設施,策劃包裝一批紅色文旅融合的大項目、好項目,積極開展招商引資,進一步增強紅色文旅項目吸引社會資本的能力。同時,加大紅色文旅項目申報國家和省級文化旅游產業專項資金、省級文物保護資金的爭取力度。將“廁所革命”延伸到紅色旅游景區景點,實現紅色旅游景區景點旅游廁所數量充足、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服務到位。加快紅色旅游交通體系建設,開通主要景區交通專線。

三、實施“紅色+”戰略,推出多元紅色文化旅游產品

提升“紅色旅游+”輻射帶動作用,大力開發“紅色+綠色”、“紅色+非遺”、“紅色+鄉村”、“紅色+研學”、“紅色+會展”、“紅色+戶外”等復合型旅游產品,開發涵蓋全境集紅色傳承、教育培訓、觀光旅游、深度體驗為一體的經典旅游線路。比如:開發高臺縣紅西路軍紀念館-高臺縣紅色記憶-像章紀念館-紅軍營-肅南縣石窩會議紀念館-高金城紀念館-龍渠鄉革命戰斗遺址-山丹縣艾黎紀念館等為主要內容的三天兩晚紅色旅游線路產品,開發山丹軍馬場-焉支山-艾黎紀念館-大佛寺景區-高金城紀念館-公航旅汽車自駕游基地-蘆水灣旅游景區-七彩丹霞-汪家墩戰斗遺址-臨澤縣梨園口戰役紀念館-高臺縣紅西路軍紀念館-高臺大湖灣四天三晚復合型紅色旅游線路產品。

四、加強頂層設計,聚集紅色文化整體效應

張掖紅色文化資源具有一定的分散性,甚至在一定地域之內,也同樣有分散的特點。如果各自為政進行開發,勢必造成紅色文化資源的重復和浪費,產生一些惡性競爭。因此,市縣區應當主動聯合,通過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理順管理體制,加強對紅色文化開發利用的宏觀管理和指導,分層次、有特色地進行建設,通過培育典型、以點帶面,做到一地一品、相互銜接。要依托文化體制改革和市場化運作,真正實現全域紅色文化開發資源共享、信息共用、市場共建、利益共得,推進張掖紅色文化產業提質增效。

五、強化人才培養,提升紅色旅游服務質量

把旅游教育培訓作為發展紅色旅游的基礎工程來抓,將紅色旅游培訓納入全市文化旅游培訓年度計劃并作為重要內容,積極選派一批紅色旅游景區管理人員和講解員到延安、遵義、井岡山等地觀摩學習。以《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服務規范》為重點,采取集中辦班、現場示范、赴外考察和舉辦導游(講解員)技能大賽等多種方式,加強紅色旅游從業人員培訓,著力增強服務意識與服務能力,規范服務禮儀與服務流程,塑造規范專業、熱情主動的紅色旅游服務形象,進一步加強全市紅色旅游景區、旅行社服務的標準化、規范化建設。

六、延伸產業鏈,促進紅色文化和地域文化深度融合

張掖地處河西走廊中段,西漢時設郡。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歷史,形成了張掖獨特的地域文化。在對紅色文化資源整合的同時,還應注意紅色文化與地域文化資源相配套,延伸鏈條,打造紅色文化產業集群。就目前來看,張掖以黑河濕地為主的“生態文化”,以大佛寺為主的“佛教文化”,以祁連山黑河為主的“山水文化”,以裕固族風情為代表的“民俗文化”等開發得比較好,但是底蘊深厚的紅色文化開發相對滯后。因此,要把紅色文化與生態文化、佛教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種文化統籌融合,做到紅、綠、古、俗等多種類型的結合,綜合開發,既有利于傳播紅色文化,又有利于把紅色文化轉變為經濟發展資源。通過合理開發、綜合利用,形成資源優勢,把張掖打造成為河西走廊的紅色文化高地。

猜你喜歡
西路軍張掖紅色旅游
Red tourism sees boom 紅色旅游正“青春”
張掖大沙河
弘揚紅軍精神 講好西路軍故事
落實習總書記關于西路軍精神的講話座談會在京召開
西路軍精神在青年一代中的紀念與傳承
真誠面對歷史
到張掖看黑河
黑河來到了張掖
年輕人漸成紅色旅游主力人群
不望祁連山頂雪,錯將張掖當江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