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對洛克認識論的繼承與超越

2020-11-28 07:20王天嬌
新絲路(下旬) 2020年12期
關鍵詞:認識論洛克馬克思

摘 要:以洛克為首的唯物經驗派不但對唯物主義哲學與18世紀法國掀起的啟蒙運動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影響,更對當代的西方哲學、德國古典哲學以及歐洲近代哲學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出現在整個哲學領域當中都無異于一次轟動,其建立不但是對德國古典哲學的延續與發展,更是對全世界哲學發展歷程中出現的所有有意義的思想的梳理、升華的過程。所以在近代,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貢獻力量的,也有洛克的唯物經驗主義思想。本文是以認識的主觀能動性思想為線索,分析梳理馬克思認識論對洛克認識論的繼承與超越。

關鍵詞:馬克思;洛克;認識論;主體能動性

一、洛克認識論主體能動性思想

洛克在對個體的認識能力的思考重點集中于對認識個體的主體能動性的討論。洛克全面認可了主體能力的關鍵作用,承認主體力量的意義是洛克認識論的重要基礎。洛克首先批判了天賦觀念論,并論證認識來源于經驗。洛克認為“凡是存在于理智中的無不先在感覺之中”、“我們的一切知識建立于經驗,來源于經驗?!蓖瑫r也以亞里士多德“蠟塊說”為前提指出了“白板說”,也就是一個人剛剛出生的時候是非常純潔的,像一張白紙一樣。必須要經過經驗的積累才逐漸形成個人觀念,一個人的經驗是他觀念的唯一源頭。洛克提出的“白板說”并不是拋棄了個體的主體機能的內涵,洛克是非??隙ㄕJ識人的主體能力能夠更好的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其次洛克認為,人的經驗能力有助于人類更好地認識世界。洛克在他的《人類理解論》開篇中就隱約地指出人類認識的主體性問題。在這本書的前言中,洛克將理解問題提升為哲學的核心問題,認為“人的理解可以說是心靈中最崇高的一種官能?!倍?,在探討人類的知識時,“應先考慮自己的能力,而且看看什么物象是他們所不能解決的?!痹诖税抵噶巳祟惖恼J識能力是有界限的。他的哲學進路與后來的康德是一致的。洛克還將理解比喻成了人的雙眼。人在用自己的雙眼觀察世界的同時,更是把其自身看作了分析的目標,觀察自身和世間萬物的關聯,探尋人類個體的運動規律。觀察的目的是為了更深入的了解世界的本質。這說明洛克早已深深地認識到合理的認識主體能夠讓我們更加正確的的認識和分析客體,承認人的主體能動性是正確理解世界的關鍵基礎。

在洛克看來,個體實際上是經由主體感知外界物質而導致了個體的主體能動性的展現,主體的感知和經驗則來源于人內心當中較為直觀的與復雜的觀念。洛克認為,人類是依靠主體的能力得到了外界物質和內心的簡單觀念,最終建立了復雜的觀念。簡單的觀念來自于心靈通過對外界物質的直接感受或反思得到的經驗與體會。洛克認為:“要明白了解我們知識的本質、方式和限度,則我們應當在自己的觀念方面,仔細注意一件事,就是說,有的觀念是簡單的,有的觀念是復雜的?!盵1]

洛克還指出,簡單觀念是一切知識的基本要素,有了簡單觀念,人的內心就有能力建立起復雜的觀念系統。他說:“理智一旦儲備了這些簡單觀念,它就能夠重復它們,把它們加以比較,甚至于可以用幾乎無限多的花樣聯結它們,因而能夠任意制造新的復雜觀念?!盵2]洛克認為,人們常說的復雜觀念,實際上就是簡單觀念組合而成的。他寫道:“由若干簡單觀念結合而成的觀念,我就稱之為復雜觀念——例如美、感激、人、軍隊、宇宙等等?!盵3]在洛克看來,人們通過自己的內心擁有了三種能力,也就是抽象、對比與重組的主動能力,進而有能力運用簡單的觀念組成諸多復雜觀念。其一,依靠重組作用,能夠產生有關切實存在的物質的實體觀念或物體特征的樣態觀念;其二,依靠對比作用,將兩個觀念進行對比、觀察卻并不會把它們融入到一起,進而產生有關兩個事物關聯的觀念;其三,依靠抽象作用,最終得到概括性的觀念。所有的復雜觀念都可以被概括到上述觀念中。

而觀念的獲取的基礎是兩種主體能力,也就是人對內心的反思能力與對外界的感知能力。舉例來說,主體對外界物質的感知通過感官展現,最終結果是苦辣酸甜等。有關內心的反思能力則展現為崇拜、信仰等。外界物質和人的主體能力之間的認識、被認識關系,促進人們得到更加正確的簡單觀念。洛克指出,復雜觀念是諸多簡單觀念互相影響的成果,且復雜觀念常常與主體的復雜能力共同出現。經驗基于簡單觀念建立了復雜的觀念,促進個體擁有更強的能動性,也讓內心活動表現出更多的主動性。但外界物質對人類個體能力的刺激并非都可以得到個體的反饋,過程當中還涉及到諸多客觀因素的作用。假如外部事物不能刺激主體的感官,或未能引發主體能力的關注,那么主體就不會產生相應的簡單觀念。所以,主體對外界物質的能動性是有選擇性的,全面的了解主體和外界物質的能力與關系,能夠讓我們更加深入的感知物質的影響,進而發揮內心的主體能動性。

洛克在有關主體能動性思想這一問題上指出,主體在受到外界因素和自己內心的復雜觀念的協同影響下形成自我觀念的過程當中,還表現出論證、推斷、直覺的能力。直覺也即未經過研究、解析直觀感受外界物質的能力,例如紅玫瑰在顏色鮮艷的同時往往都帶有花朵的芳香,經過主體的視覺與嗅覺我們感受到了紅玫瑰的基本特性,這就叫直覺。推斷能力的前提是直覺能力,且感知到諸多有關外界物質的本質特性的簡單觀念,在主體能動性的推動之下讓諸多簡單的觀念轉化成復雜的觀念與內心直覺相作用協同得到新結論的能力。在互相作用的過程中,感知能力互相影響的過程被叫做論證。所以,個體的感知會被外界物質所影響,人類的主體能動性將個體得到的觀念在內心進行關聯,經過內心的判斷得到新的簡單觀念,洛克把這個過程叫做反省。

二、馬克思對洛克主體能動性思想的繼承

首先,馬克思繼承了洛克關于認識的簡單觀念和復雜觀念的思想,以及主體能動性的重要觀點。馬克思也深刻意識到了主體在認識這一行為當中的重要意義。能懂得主體是認識的基本前提,且存在于認識的每一個環節當中,關系到認識的方方面面,重點集中于概念的產生和形成上。馬克思繼承了洛克的認識論思想,將認識過程分成了理性認識與感性認識兩個時期,這兩個時期互有不同,又有一定的關聯,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第一,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區別。感性認識是對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體的、個別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的、全體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對穩定的認識。

第二,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聯。展現為下述幾個特點: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前提。只有通過具體事實才能夠發現物質的本質,才可以產生理性認識,沒有感性認識就必然不會有理性認識。堅持此觀點,也就在認識論的基礎上支持了唯物論。感性認識需要逐漸過渡為理性認識。感性認識是單純的對物質外部特點的展現。認識的最終目標是利用感性認識,發覺物質的本質與基本規律。堅持了這一點,是在認識論上堅持了辯證法。

第三,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一方面,感性認識中有理性認識,感性認識都是在理性認識指導下進行的,是用概念、判斷形式表達的;另一方面, 理性認識中包含感性成分,理性認識如果沒有大量的感性材料,就無法進行抽象和概括。在認識過程中既沒有純粹的感性認識,也沒有純粹的理性認識。[4]

三、馬克思對洛克認識的主體能動性思想的超越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具體闡釋了人的主觀能動性,主觀能動性涵蓋了實踐能動性與意識能動性兩個類別。意識能動性一般被反映于思想中,說明每個人都有能力經過自身的思考和判斷去認識、掌握世界的基本規律。簡單的將主觀能動性視作意識能動性并不合理,意識能動性是主觀能動性的特點之一。人是主觀能動的切實存在的物體,表現出思考的能力,人類有能力通過理性思考認識動物無法認識的、無法理解的世界規則,能夠將大自然當中的一切變化融入到認識范疇中。經歷過無數次的理性與感性的發展之后,人作為認識的主體將拋棄物質最表面的特點進而把握住一切物質最為本質的特性與規律。意識能動性的作用是協助人類掌握物質的發展規律與本質特點,便于人類對世界上的物質進行推斷,重點體現在思想上。若是將人的主觀能動性看作是單純的意識能動性,那么人類社會歷史的前進將只是思想上的變化,會變成被思想玩弄的事物。

相比洛克的認識論馬克思的主體能動性更加側重于現實性與實踐性。也即人類的主觀性并非只是描繪或是記憶的主觀性或是實踐的、創造的、能動的歷史事實當中的主觀能動性。在馬克思看來,主客之間的聯系是存在自身的一類辯證變化過程的體現,是和主客分離出去的別的對象性關聯。這樣的對象性關聯是在一類主客體不停的互相影響的過程當中產生的、應該站在主體的角度上,也就是從實踐的角度上進行反思的事實關聯。人是能動的人之主題,從認識發生時就將所有的外物納入到了自身的認識范疇當中,之后對外物產生了能動的反饋。在反饋過程當中,人并不是像白板或是蠟塊一樣只能被動的感受外界對自己的刺激,人利用自己擁有的思考能力不停的對外部物質進行深入的反思,歷經理性與感性的雙重作用,得到了物質的本原屬性。物質的本原和主體的認識能力在此過程中產生了非常完美的互動與統一。不僅如此,理性認識并非認識的最終目的,人作為認識主體,一定要將理性的認識展現到實際生活當中,在實踐當中證明理性認識的正確性。人經過認識過程不停的發現客觀物質的實質,在意識到物質的本原之后經過實踐對客體進行改造。人的客體身上展現自我能動性與意志的過程也就是改造客體的過程?!叭瞬粌H像在意識中那樣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動地、現實地使自己二重化,從而在他所創造的世界中直觀自身?!?/p>

主體和客體兩者的區別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客體永遠不會自動的遵從主體的需求與想法。面對主體和客體之間的矛盾,馬克思并未抽象的通過人的主觀能動性把客體融入到主體的認識當中,而是另辟蹊徑,以實踐為前提完成了主體和客體的最終統一。正是因為其理論前提為實踐,自我認識與物質之間不斷互相印證、影響,最終讓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趨于統一、共同發生變化。馬克思處理問題的辦法并非簡單的忽視主體和客體的區別,而是把主體和客體聯系起來。在其理論當中,客體的內在規律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相互協作,最終建立起了全新的世界。

洛克認識論的主觀能動性觀點,并未涉及到重要的社會歷史實踐活動。馬克思與洛克的不同之處正在于此。馬克思不但讓主體和客體的統一表征為觀念的能動性,更讓主體和客體的實際也就是實踐的能動性達到統一。因此,馬克思的主觀能動性理念不單展現在對觀念的否認和批評上,更展現在對社會歷史實際的否認和批評上。無論是以往的哲學觀念簡單的自然本能實踐還是細致的思想活動都無法和馬克思提出的實際的物質生產實踐相比較。在馬克思看來,實際存在的人的活動展現也就是物質實踐并不是特立獨行的、與外界不相關的,物質基礎以及外界實際是物質實踐最為重要的基礎,也是重要的支撐。同時,物質實踐并不是簡單的、重復的、笨拙的,這是由于人類作為實踐的主體有著思考和認識物質規律的能力。物質實踐讓客觀世界和認識主體之間不停地互相影響、印證,更賜予了物質實踐最為重要的任務,也就是對歷史實際展開批評與改進??陀^世界的物質性和認識主體的主觀能動性綜合起來之后,物質實踐為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交流變得不再困難。這樣的交流并不是在思想上的概念,更不是自然概念上的觀察,這樣的交流的深入體現就是在現實世界的基礎上完成了客體主體化、主體客體化。

馬克思以實踐為基礎對主觀能動性的解釋是馬克思世界觀的基礎和前提。馬克思其主觀能動性思想的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腳踏實地投入到物質實踐活動當中,要不停的打破原有的社會歷史對人的限制,要努力追求真正的自由。

四、結語

洛克有關人的內心由簡單概念產生復雜概念的理念,已經關系到或者最少涵蓋了從感性認識怎樣提升到理性認識的問題。洛克提及的通過組合、比較所得到的觀念,尤其是經過抽象獲取到的一般概念,本質上講已經屬于認識范疇內的概念。但洛克形而上學的思想辦法讓洛克將理性的觀念看成知識將感性認識進行強硬的解構、融合、對比產生的,并未真正解釋感性認識怎樣演變為理性認識的過程。洛克只是解釋了人們對理性認識的掌握是從淺薄到深入、從簡單到復雜的變化過程,而馬克思在洛克有關認識的主體能動性理念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了這種思想。

馬克思把實踐引入認識論,認為只有在實踐中,人們的認識問題才能得到完滿的解決。洛克的認識論觀點沒有把握到實踐是將主體、客體相連的中介,更是認識的前提,馬克思在認識論的基礎上,認為只有在實踐的層面理解事物才能真正“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北仨氁趯嵺`過程中客體才真正變成了主體的認識目標,同時主體的能動能力又是在長期實踐中積淀和發展起來的,只有在反復實踐中,即不斷提高主體在認識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又逐漸克服主體在認識中的局限性,求得認識的日益完善和知識狀況的改進。

馬克思以現實為支撐,站在主體、客體統一的角度上解釋了人類的主觀能動性,以實踐為支撐證明了主觀能動性的實際作用,進而徹底改變了洛克認識論理念當中存在的不足與落后之處。這是以實踐為基礎的馬克思主觀能動性理念表現出的最為顯著的特點以及其與其它哲學思想相比的先進性所在。

注釋:

[1]洛克.人類理解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3.84

[2]洛克.人類理解論[A].十六——十八世紀西歐各國哲學[C].北京:商務印書館,1975.369

[3]洛克.人類理解論[A].十六——十八世紀西歐各國哲學[C].北京:商務印書館,1975.381

[4]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69

作者簡介:

王天嬌(1996--)女,漢族,河北徐水人,西安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

猜你喜歡
認識論洛克馬克思
中國現代美學發生的內在線索與本土話語
最有思想的句子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卡爾·馬克思:世界的精神》
史蒂夫·富勒社會認識論思想的分析
認識論的自然化、日?;c人工智能
別開生面的描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