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繡娘身份與廣繡生產活動的互動性發展

2020-11-28 07:20李秀格藍彤彤梁萍珊
新絲路(下旬) 2020年12期
關鍵詞:互動關系

李秀格 藍彤彤 梁萍珊

摘 要:在國家推進傳統文化復興和文化遺產保護的當代語境下,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專家們提出生產性保護和活態傳承,強調了手工藝人在傳統手工藝傳承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繡娘與廣繡的生產活動是一種互相依存的關系,繡娘身份的變化必將引起廣繡生產活動的轉變,而生產活動也不斷塑造著繡娘的身份,兩者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反饋推動廣繡不斷向前創新發展。

關鍵詞:廣繡;繡娘身份;生產活動;互動關系

2016年,粵繡被收錄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廣繡作為粵繡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化傳承對國家傳統文化復興和文化遺產保護具有重要意義。廣繡作為一種技藝性的文化實踐活動,其傳承要素主要有針法、圖稿、色彩搭配等,但這些歸功到底還是需要人來實踐,只有人才能將這些零散的元素拼湊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并推動作品的流傳和技藝的流傳。因此,在保護和傳承方面,廣繡的技藝和成品的傳承固然重要,但手工藝人才是廣繡得以持久性傳承的核心,而保護和培養傳承人則是實現廣繡的生產性保護[1]和活態傳承的關鍵。就如邱春林曾說:“手工藝的文化變遷是人在變遷,沒有人的記憶和心理作用,一切外力作用下的變遷都不可能實現?!盵2]廣繡的從事者大部分為女性,即繡娘,本文將從繡娘身份的變遷與廣繡生產活動的關系這個角度來展開論述繡娘與廣繡的生產活動之間的互動性發展。

一、廣繡繡娘身份的變遷

在國家重視傳統文化復興和文化遺產保護、推進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的文化氛圍下,傳統手工藝人成為代表國家優秀文化的活載體。社會發展推動廣繡實現了從生活日用品向文化商品、藝術品的跨越,廣繡的高端化發展使建構合適的身份成為當下繡娘適應社會環境的一個發展趨勢。這里的“身份”采用的是霍蘭德(Holland.D)提出的身份(identity)概念,他認為身份是一個將個人世界與文化形式和社會關系的集體空間建立起聯系的概念,它是行動世界中的自我想象,由各種外在行動(activity)內化的生活經驗構成,依賴于行動而存在。繡娘依附廣繡生產活動而存在,在廣繡的歷史發展中,其身份的轉變呈以下情形:

首先,民間廣繡手工藝人身份,即原始身份。改革開放前,在廣繡的發源地珠三角地區,當地的女性從小便接觸廣繡,她們在家長或者鄰居長輩的傳授下習得廣繡技藝,并長時間在中間商“下放”的繡品訂單中不斷錘煉自己的技藝,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廣繡手工藝者。其次,職業刺繡工人身份。職業刺繡工人是指以從事廣繡為固定職業的人,并且她們的刺繡技藝有經過專門、系統的培訓。她們主要在廣繡工廠工作或者自己開工作室。這個群體從上個世紀中葉存在至今,順德富德工藝便是當下比較有代表性的廣繡工廠。最后是廣繡的非遺保護代表傳承人身份。此身份由新世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產生,粵繡被收錄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后,許多技藝高超的繡娘被評選為廣繡的代表性傳承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評選,在國家層面上極大地肯定了民間手工藝人的價值,這讓許多技藝精湛的繡娘從“民間”轉為“官方”,并且再次進入社會的文化、經濟市場。

這三種身份的建構雖然在某個特定時期比較突出,但總體上是存在時間交叉的,第一種身份的建構模式,當下幾乎不存在,主要因為廣繡在近代的發展中發出現了斷層,且改革開放后,市場化經濟快速發展,機械化生產逐漸代替了手工刺繡實現批量生產,社會上也出現了更多就業機會,手工刺繡者紛紛轉行,家庭式、區域聚集式的習得方式也隨之消失;第二種模式在當下少許廣繡工廠依舊存在,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不足300人,這些工廠依舊存在主要是因為這些工廠存在的時間較久,且知名度較高,有比較穩定的國內外訂單和政府的一些扶持;而規模從過去的幾千人衰退為幾百人,其原因也跟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有緊密關系。這兩種身份的繡娘在創作上存在許多限制,其圖案、針法、色彩搭配受到商戶、市場的限制和影響較大,自己發揮的空間較小。而第三種身份的繡娘是新興出現的,廣佛地區廣繡國家級傳承人1人、省級傳承人6人、市級傳承人總共有10人,總共有17位傳承人。她們在創作上相對獨立,且較有個性,同時更加注重對廣繡保護和傳承的思考。

二、繡娘身份與廣繡生產活動互動關系

身份是繡娘多年生產實踐內化為個人積累的象征,也是將繡娘個人與社會生活整體聯系起來的一個中介。廣繡的發展帶動了繡娘身份變遷,同時,繡娘身份轉化也賦予了繡娘不同的社會責任和實踐范圍,對廣繡的生產發展起到了不同的推動作用。這種相互影響、相互反饋推進廣繡不斷向前發展。

1.繡娘身份對廣繡生產活動的影響

從上面繡娘身份的變遷中可發現,不同身份的繡娘在廣繡生產活動上發揮著不同的作用。按其發揮的作用,可將前兩種歸為繡工一類,她們主要是參與廣繡的大批量生產,主要發揮的是經濟作用。而傳承人是在新世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下產生的,她們不單純為了經濟利益,更多是為了保護和復興廣繡。廣繡傳承人身份由國家認定,其身份的認定必然帶來許多資源,且其自身也具有較大的潛力。更多的資源、學習機會與政策扶持,讓她們在創作上更加獨立,大膽融進現代元素,推動藝術創作和現代社會相結合;在傳承上更加注重推陳出新和將技藝立著成書,推動藝術創作和文化保護相結合。這使廣繡既充分地吸收了現代元素,融入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實現了廣繡在生產上和文化上的雙重保護。

筆者采訪的曾劍琴老師和曾劍侖老師,她們是佛山市順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粵繡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同時也擁有佛山市工藝美術大師的頭銜,這兩種身份是她們廣繡技藝功底的具體表現,也是她們對廣繡進行宣傳和保護的重要手段。她們在佛山市順德區設立了一個盈利性的廣繡培訓機構,親自培養每一個來學習的廣繡愛好者;同時也聯合政府在順德區大良鎮舉辦了一個“大良街道大齡勞動力廣繡免費培訓班”,這個免費培訓班目前為止已培訓了兩期學員,她們姐妹倆都表示“只要有人來,就會一直堅持下去?!边@種設立廣繡培訓機構和聯合政府開展公益性推廣保護的方式也是當下廣繡保護傳承的一種普遍又重要的方式,并且這種保護更加有針對性,既直接培養廣繡愛好者,又能讓傳承人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從而建立了一種具有持久性的保護模式。

2.廣繡生產活動對繡娘身份的反饋

廣繡不僅是一項民間手工藝,同時也是一個經濟行業,當下國內外對廣繡依舊存在一定的需求量,如服裝設計上的刺繡紋樣、高檔披肩等。因此廣繡的生產活動受市場影響較大,是一個動態的、不確定的過程,這種不確定促進繡娘主動去探索適合廣繡生存發展之道。這些生產活動的實踐會不斷地內化為繡娘的生產經驗,使繡娘在生產活動中摸索到更多的技藝方法、市場的走向以及社會的發展狀況,并得到更多創作、發展理念。此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頭銜的評選制度也不斷推動繡娘往精英化的方向發展。因此,廣繡的高端化發展和國家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政策,都反饋給繡娘一種往精英化發展的方向。

三、總結

繡娘身份與廣繡生產活動是一種雙向反饋的互動性發展過程,且這種互動建立起廣繡的生產機制,即繡娘身份作為一個中介,連接起廣繡生產活動與社會生活,三者的相互促進推動廣繡不斷前進發展。一方面,廣繡的生產活動不斷地內化成繡娘的生產刺繡經驗,推動繡娘身份的變遷,使繡娘在社會生活中獲得更多的重視和認可。另一方面,社會生活不僅在創作上給繡娘帶來許多的靈感,還帶來身份上的認可和經濟上的支持,促進繡娘走向更高的社會領域,從而推動廣繡跨越自己的社會文化領域,進入藝術領域,促進廣繡的創新性、藝術性發展。

注釋:

[1]生產性保護指的是即幫助或引導與其相關的傳承人,自覺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活動,并把其納入現代經濟活動體系中,以解決與其相關的傳承人在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過程中的資金等需求

[2]邱春林.技藝因人而存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關鍵.藝術評論,2012.7

參考文獻:

[1]胡大芬、雷動.傳統廣繡美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9

[2]王明月.身份與手工藝生產:傳統手工藝的生產機制研究——基于布依族蠟染技藝的討論[J].民族藝術,2017(3)

[3]孫發成.當代語境下民間手工藝人的身份轉向與群體特征[J].民族藝術,2015(2)

[4]湯蕤蔓、潘墨濤.廣東順德地區鄉村繡娘的社會角色嬗變[J].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19(2)

[5]潘墨濤、湯蕤蔓.后工業社會鄉村匠人復興實證考察——順德繡娘的“匠人化”要素初探[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242)

作者簡介:

李秀格,女,廣東揭陽人,廣東省佛山市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

藍彤彤,女,廣東梅州人,廣東省佛山市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

梁萍珊,女,廣東廣州人,廣東省佛山市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

猜你喜歡
互動關系
新時期高校黨建與大學文化建設互動關系的探討
跨境電子商務與貿易增長的互動關系研究
金融工程與貨幣政策效率互動關系研究
我國傳統政治文化與協商民主制度的互動關系探析
安徽省產業集群與城鎮化的互動關系
芻議網絡文學的發展與網絡文學批評和理論的互動關系
區域金融發展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互動關系研究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