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實踐途徑

2020-11-28 07:20劉玲
新絲路(下旬) 2020年12期
關鍵詞:實踐途徑新疆

劉玲

摘 要:社會心態是進行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從新疆各族群眾社會心態的變化,提出新疆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實踐途徑。

關鍵詞:新疆;社會心理服務;實踐途徑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是新時代社會治理創新中的重要環節[1]。社會心態是進行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之一[2]。良好的社會心態,能深入推進新疆社會治理,營造新疆社會和諧安寧、人民安居樂業的局面。

新疆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加大反暴恐力度,加強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斗爭,連續多年加強社會民生建設,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社會心態日漸向好。但新疆同全國一樣,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結構調整下,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矛盾多發疊加,社會心態失衡且呈現出動態發展的特點。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要全面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任務重、難度大。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新疆社會、民族、宗教、政治等各方面問題相互交織,導致新疆各族群眾社會心態錯綜復雜,既影響新疆社會和諧穩定,也不利于鑄造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4]。在社會轉型及全球化背景下,面對當前新疆社會發展過程中社會心態存在的問題,圍繞新疆工作總目標,從社會層面和個體層面培育良好社會心態,構建新疆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共同體。

一、加強黨委領導、部門分工協同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主體多元。按照相關文件的規定,要建立自治區黨委總抓,政府負責、政法衛健應急牽頭,各部門(政法委、衛生健康、宣傳、教育、公安、民政、司法、信訪、民族事務等部門)交流合作、信息共享,社會組織和社會公眾參與,結構清晰、職責分工明確的組織架構。讓多方主體共同參與、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協同配合、資源共享,共同推進,形成合力,協調統一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二、加強頂層設計、搭建制度平臺

政府從頂層設計上注重安排共建體制部署、提供共治制度,支持共享機制,以此調動各方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因素[3]。

1.發揮智庫作用,影響公共政策

自治區政法衛健應急部門牽頭成立不同部門、不同行業的專家組,研究社會心理對新疆的重要影響,發揮心理學和心理學專家在公共政策研究與咨詢中的重要作用。

運用科學的手段和方法,從心理學及各分支學科研究新疆各族群眾的心理,為新疆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提供直接的理論、方法、技術支持和指導。首先通過調研把握新疆各族群眾心理需求及社會心態變化趨勢。其次針對新疆多種文明交匯,多種宗教交融共存的現狀,以民族、宗教工作作為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突破口,從社會文化心理入手,以動態和整體的文化視角,研究現代化進程中,新疆民族文化與民族心理的變遷給新疆社會穩定帶來的影響。在多元文化環境下發揮宗教的積極作用,形成各民族共享的價值導向,提升新疆各族群眾之間的認同感以及對社會、對國家、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同,促進民族團結與社會穩定。第三,社會治理是情感治理,關注典型的社會情緒的特點和變化,比如因就業、扶貧或出現重大事件引發的恐慌、焦慮、浮躁等消極負向的社會情緒。尤其要重視在新疆因社會負向情緒的積累和民族、宗教問題交織引發民族沖突和群體性事件,發揮社會情感聯結社會成員的團結功能,凝聚民心[4]。

2.完善運行機制,落實政策保障

在法律層面,建立社會心理服務保障機制,做到有法可依。目前,我國沒有社會心理服務法。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可根據我區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發展現狀,編制科學的地方立法規劃。在研究和把握新疆國民心態變化趨勢時,完善運行機制,指導公共政策制定與實施,提升心理學對公共政策的影響范圍和影響力,為新疆社會穩定提供長效的支持機制。一是健全社會心態的監測、預警機制。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實施整個過程中,注重以人為本,對民眾社會心態進行監測、分析,協調、平衡各方利益訴求,滿足社會大多數甚至全體成員的需要和利益,提升民眾對公共政策的滿意度、信任度,使政策的推行成本得以降低、政策的社會效益能夠放大、政策的獲得感得到提升。二是建立專業的社會心理干預機制和機構,提高危機干預和疏導能力。結合民族團結一家親、脫貧攻堅及一些重點工作,分門別類對領導干部、基層執法干部及社區干部;弱勢群體,即孤寡老人、留守兒童、低齡犯罪青少年、脫貧人員以及重點人員;下崗失業人員、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就業群體等運用社會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進行必要有效的心理干預,避免群眾因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帶來的不良心態,影響社會情緒,帶來社會危機。尤其著重培育各民族群眾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鼓勵重點人員重建信心、融入社會[5]。

3.健全服務機制,夯實服務平臺

建立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機制。如宣傳政策發布、解釋和引導機制,穩定民眾的心理預期,增強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5]。在平臺建設上,主動加強社會成員的心理咨詢,引導其將自身個人價值取向和社會發展需要結合起來。借助各企事業單位、群團組織和人力資源部門,探索心理干預新疆范式。加強信息系統建設,完善心理咨詢網絡,為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心理危機干預提供保障。除了12320公共衛生公益熱線、危機干預熱線等電話熱線,也可借助新的技術手段,建立雙語心理援助服務平臺,如互聯網咨詢平臺,公眾號等為民眾提供危機介入和心理救援服務。

4.優化服務結構,提升專業水平

社會心理服務作為一種特別的公共服務,服務者既包括政府部門公檢法司相關公務員、人民調解員、網格員、社會組織相關人員等社會治理現代化相關人群,也包括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打基礎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從業人員,即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者以及各類接受過心理學教育和培訓的心理服務工作者。各類專業人才對應于不同的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優化服務力量,制定不同人員的相關政策。對從事社會心理服務的各民族專業人才,借助援疆優勢,聯合高校及大型綜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機構,如新疆師范大學、新疆泰能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等,加強職業素養、操作技能和實地觀摩等方面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如加強民語遠程學習平臺的建設。完善激勵機制,增強職業認同度,暢通職業發展渠道,從而提升各民族社會心理服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對參與社會心理建設的志愿者,基層黨組織可將基層網格員、人民調解員、志愿服務者、全科社工等納入社會心理服務志愿者隊伍之中。

5.借力社會組織,進行縱向銜接

社會組織進行優勢互補,承接政府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職能,對上輔助政府進行頂層設計、制約公共權力,對下疏導基層矛盾、調節社會關系。在治理體系中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個體層面

社會要關注個體發展,推進個體心理建設,幫助個體調整心理狀態、豐富心理營養,用正向積極的心理,提升個人的幸福感,促進個體身心健康及形成良好人格。同時個體自身更需要借助當前黨和政府在新疆創造的良好局面,通過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高自己的內生動力和察省能力,關照心理需求,提升認知水平,學會管理情緒,培育共享價值觀,從而形成良好人格,以個體的心理和諧穩定奠定家庭、社區和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進而達到整個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的目的。

以上即從社會層面和個體層面為新疆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建設提供的實踐途徑。

參考文獻:

[1]盧俊、陳宇舟.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理論意義與實踐路徑[J].紅旗文稿,2019.24

[2]祝卓宏.從政策語境視角試析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功能定位[J].心理學通訊,2019.01.11-16

[3]金成波.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模式和格局.人民網

[4]王俊秀.社會治理也是社會情感治理[J].領導文萃,2017.15

[5]賀培育.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N].光明日報,2019.01.22.06版

猜你喜歡
實踐途徑新疆
新疆反恐,暗流與真相
營改增對高校教育的影響
初中生如何自主學習英語
高職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專業入門教育課程實踐與探索
新疆多怪
新疆味道
新疆對外開放山峰
新疆對外開放一類口岸
新疆小巴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