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試教育下初中體育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

2020-11-28 07:47丁???/span>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20年11期
關鍵詞:應試教育對策研究初中體育

丁???/p>

【摘 要】在初中階段,中國教育體制下“應試教育”地位較為穩固,學生的生理以及心理都得到迅速發展,從國家層面對體育成為中考項目提出要求,在業內人士來看,對于學校體育工作而言具有積極意義,但在如何真正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熱情、培養運動習慣方面,學校體育仍面臨諸多挑戰。所以在初中體育教育過程中,老師不僅需要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還要讓學生能夠全面健康發展。下文將對體育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并且還會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應試教育;初中體育;現狀;對策研究

中國的教育模式長期處于應試教育狀態下,體育教育也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僅使學生的身心發展受到影響,也不能達到體育教學效率預期的效果。只有將培養全能型人才作為新課改進行后的教學目標,才能讓學生在日后的成長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

一、當下初中體育教學的現狀

(一)初中體育教師教學思想滯后

體育教學與一般意義上的文化教學有一定的區別,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量的運動與實踐,老師可能就不愿意在教學過程中花費大量精力思考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法死板無趣。雖然現在中考的科目中存在體育考試,但并沒有引起老師的高度重視,只是在日常的教學中拋開教材,整節課進行考核項目的練習,即使是初一初二低年級的體育課也開始滲透中考項目的專項練習,讓學生應付了事。因此體育教師要想完成自身的教學目標,就必須讓學生能夠在教學中認識到體育學習的重要性,激發他們對體育學習的興趣。目前很多初中體育教師在思想上還是相對比較滯后,沒有創新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因此也不能有效吸引學生對于課堂的注意力,對學生學習和參與體育活動形成了一定的消極影響,無法給學生提供相對優質的體育教學服務,另外雖然有些教師認識到了體育教學需要創新,但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過于功利化,課堂教學總是注重對學生進行體育成績的提升,也讓課堂教學模式過于單板,并不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教學中沒有新意

初中體育課都在一遍遍練習中考項目,如籃球繞桿跑滿分了,不代表學生會打籃球、喜歡打籃球,結果通常是中考完了他一輩子都不再碰籃球。那些中考項目對于他們來說是枯燥乏味的,由此甚至不喜歡體育。在義務教育階段,要想打造高效、有趣的體育課堂教學,老師要對教學方法進行篩選,應培養學生的運動習慣和對體育的興趣,考試也要跟上這樣的形勢。通過學生體育學習和技能掌握的情況我們必須要重新審視初中體育課堂,要能夠認識到當前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初中體育教學存在的嚴重問題,教師的教學手段過于單一,無法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體育測試的內容也比較缺乏實效性,注重成績,但卻忽視了學生能力真正的提升。

(三)在教學過程中終身體育教育完全被忽視

可以將體育與各階段的教學看成是一個穩定的整體,因此在體育課堂上老師并不只能專注于中考項目的教學,應該做到多項目共同進行。體育中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興趣,讓學校的教師以及校長能夠對體育教學有更多的關注能夠逐漸的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能力,實現學生全面的發展,有效的發展終身體育教育。但老師、家長以及領導都對這一目的產生了誤會。為了考試而考試,為了考試而讓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并沒有把體育鍛煉的意識真正滲透到學生的頭腦中,不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的提升。在初中階段可以對學生進行鍛煉習慣的培養,保證他們的身體素質情況。因此老師要注意體育鍛煉的開展,讓學生產生體育的意識。

二、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問題

(一)青春期身體成長與心理成長不協調

處于青春期的學生身體會進行成長與發育,學生容易心理敏感或情緒起伏較大。體育運動往往會受到心情的影響,心情較差時不想運動,心情較好時,又有其他的事情耽誤了。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屬于體育鍛煉的時間可能會被其他科目占據,長此以往學生對于體育學習也就不重視了。學生在心理上面對體育學科的不重視和情緒的不穩定都會對體育運動造成一定的影響,限制學生參與體育訓練,影響體育鍛煉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體育與心理有著密切的聯系,只有讓學生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維持學生穩定的情緒,讓學生能夠掌握調節情緒的辦法,才能更好的進行體育學習。

(二)課堂地位的轉變與心理內向

很多學生會覺得自己并不擅長體育運動,但實際上體育運動種類十分豐富,根據科學表明,只要是一個正常青少年的他就肯定會擁有一項以上的體育天賦。但即使學生擁有一定的天賦,也不一定會取得良好的體育成績。很多學生因為自己在一項體育運動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能力不突出,就會失去對于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不愿意進行自我展示,心理上面會比較內向,從而影響到了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訓練中的積極性。教師要讓學生增強體育鍛煉,并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改善自身的緊張心理,拋棄以往的內向性格,真正用心投入到體育運動中。在新課標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在進行課堂中認識到自己是課堂的主體。而不是像以前一樣一味的對老師的教學進行聽從,他們自己也應該主動向老師進行學習方面的請教。但有一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會對學生的積極性造成一定的影響。

三、體育中考對體育教學產生的影響

(一)體育課堂教學演變成體育中考項目訓練課

在體育項目加入到中考的項科目中之后,在體育課堂中,初中生的身體素質得不到全面的發展。自從體育也是中考的一部分之后,在體育課堂上學生總是開展一些與中考關系密切的項目,比如長跑、跳繩或一些中考球類的運動。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無法在體育課堂上進行身體素質鍛煉。體育課堂可以將中考項目作為教學重點,但體育中考不能成為老師教學的唯一目標。老師可以在體育課堂的學習中將中考項目有計劃的進行,讓學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既可以關注體育中考,又能從中得到一定的鍛煉。教師可以把中考的項目和學生日常的一些體育運動進行一定的整合,能夠在課堂中進行體育訓練時計劃性的滲透中考的考試項目,能夠在課堂教學中融入一些新穎的訓練方式,這樣才能充分彰顯出體育課堂的趣味性,學生也才可以對體育學習產生興趣,培養學生鍛煉的意識,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到體育教學中,也為學生更好的參與中考項目訓練奠定基礎。

(二)體育中考結束意味著學校體育教學的結束

根據研究結果來看,只有3/10的學校能夠在中考結束后進行體育教學,其中2/10的學生在體育課上自由活動,而1/2的學校則是將體育課改成對其他科目的學習,這一結果充分表明了中考中體育項目的結束,也意味著體育課教程學的結束。從這一教學現狀可以看出,體育中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學生的體質,學校關心的只是學生對體育中考考試項目的準備,而對于教學大綱中的任務是否完成并不十分關心。面對這種問題會嚴重影響到學校終身體育的發展,也會影響到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的培養,需要我們在思想上做出一定的調整。

四、應試教育下初中體育教學的對策

(一)正確認識中考體育加試

體育教師是培養我國體育人才的前線,而新時代教師也是不斷推動我國體育事業的領頭人,那么就應該對體育教師的自身教育觀念進行創新。教師自身所擁有的教學目標就是其進行教學工作開展的重要指明燈,也是提升教師工作效率的重要推動力。新時代體育教師應首先對自身擁有一定“應試教育”的思想進行轉變,要明白自身教育的出發點是體育教育的本質,而不是體育考試的相關項目。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開展體育考試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對體育引起足夠的重視,真正提高中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以及自身的教學使命感,促使體育教師不斷探索先進的教學方式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從而運用具有更高科學性的教學手段。

(二)采用體育模塊教學手段

當前很多中學學校都配置了很多教學設備,保證了教學資源與設置,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分模塊選課的手段選擇興趣的課程,模塊課教學方式以及手段的不斷創新,產生了很強的推動作用。但是我們也發現很多學校體育這門學科,卻沒有真正的去運用很多的教學資源。教師應該充分對教學資源進行利用,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興趣。真正提升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期盼感,才能促使自己的學習速度以及體育成績的提升。為此教師除了要作為授課教師外,還要成為一名研究者,不斷學習和研究新的教學方式,借助新的教學手段豐富課堂的內容和形式,這樣才能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體育知識,才能有效提升中學生的體育素養,也為他們參加體育測驗奠定基礎,做好準備。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

教師在平時進行體育教學時,應帶領學生開展一些具有很強趣味性的課外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勤加思考。首先讓學生合理分組,教師要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關注。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感受到在一起活動中的樂趣,并且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抱以尊重的態度,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建設出一個體育社團,社團的成員可以是學校領導,也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中的干部等。有了社團的建立,也就可以進一步開展更多的趣味性比賽,增強學生之間交流的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對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每個中學生的自身身體發育對他的學習效率會產生直接有密切的影響。所以必須要重視體育課程,在體育教育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加強對學生的身體鍛煉。這需要教師學生進行雙方的努力,教師要對自己以往的教學思想進行轉變和創新,而學生也要正確明確自身在課堂中所擁有的地位。

【參考文獻】

[1]夏思永.體育教學論[M].北京: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9):66-67

[2]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8):11-13

[3]李陽.中考體育制度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學現狀與改革對策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7(6):34

應試教育(又稱填鴨式教育)(是我國現行教育制度的實質)通常被視為一種以提升學生應試能力為主要目的且十分看重于考試成績,背誦與解題的教育制度,與素質教育不是相對應的兩個概念。這種教育制度在中世紀和近代的東亞和歐洲都是唯一通行的教育制度,因為可以透過師傅帶領和嚴格培訓,大量培育技術性人才,但歐美國家在資本主義改革下,開創性通才需求大增之后逐漸改行“素質教育”,而東亞國家則仍然堅持應試體制。

這種教育方式為填鴨式教育的一環,將知識一味灌輸給學生,猶如填鴨般,就是在鴨子飼養的過程中養鴨者用含糖量高的飼料塞進鴨子嘴里使其快速增肥,而其他如鴨子劃水生存的能耐等,不會是關注重點。

一、開啟公平公正的教育模式

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的大國,各個地區的教學資源的水平和數量也參差不齊,貧困地區的教學資源落后而且應試教育稀少,發達地區卻擁有先進的教學資源。素質教育能滿足發達地區的公平競爭,選拔出優秀和有創造力的人才,但卻忽略了貧困地區的教育發展,其本質是比拼教學資源,是不公平的,最終結果只會是發達地區越來越發達,而貧困地區卻越來越貧困。應試教育雖存在弊端,但卻能為中國各個地區提供一個公平公正的教育模式,讓貧困落后的地區也能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

二、創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

中考、高考是中國現行的選拔不同知識水平的人參加高一級教育的方式。每年都有眾多的學生參加中考和高考,不僅是學生競爭壓力大,對社會來說也是考驗。不實行考試制度就等于為官員腐敗"走后門"埋下種子,全面考察學生的各個方面又費事費力。應試教育考試的好處是,無論報考者有多少,只要調整難度系數,即可以篩選出值得錄取的學生。這個過程不需要大量專家的參與,成本很低。

三、可以全面接受基礎知識的學習

在校生可以接受全面基礎知識的學習,讓繼續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在前期基礎知識的學習中獲得扎實、全面的基礎,也讓不再繼續深造的學生進入社會后不至于成為一個文盲,新時代經過系統學習的人不容易被不科學的東西影響,唯有違背科學,不尊重客觀事實才是洗腦。

由于在應試教育中,重大考試被稱為是“一考定終身”,機會只有一次。因而應試教育被一些人認為是一場豪賭。

近些年由于中國內地的大學擴招導致嚴重就業困難。社會上,經常出現數十人爭搶一份工作的情況,大學生起薪甚至低過農民工,導致“讀書無用論”再度興起。

中國于2007年6月1日頒布的新版《未成年人保護法》試圖遏止應試教育,但收效甚微。

猜你喜歡
應試教育對策研究初中體育
有關中國教育命題的證偽
初中體育學習方法指導
中學體育先學后教模式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