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音樂人文性,讓課堂多姿多彩

2020-11-28 07:47陳瑟雯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20年11期
關鍵詞:人文性教學目標小學音樂

陳瑟雯

【摘 要】音樂課程是一門人文色彩濃重的學科,但目前的小學音樂教學模式難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也沒有體現出人文價值的一面,因此,為了更好地關注音樂的人文性,使得音樂內容之上的人文元素得到有效挖掘,教師可以在教學目標、問題、情境,以及方式上融入人文性,從而讓課堂變得多姿多彩。

【關鍵詞】小學音樂;人文性;教學目標

人文性主要指教學中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彰顯課程教育的人文性,能夠讓學生基于課程的學習實現高尚品格的形成?,F行的小學音樂學科中蘊含著大量的對學生人文精神發展有益的內容,其中不僅包含著人文知識,也包含著人文情感和人文品質,在具體展開音樂課程的施教活動時,教師應認識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積極采用有效的措施激活學生的人文情懷,提升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

一、教學目標融入人文性,引領人文航程

課程教學目標是教師展開一切教育活動的開端,也是教師期望最終達到的教育狀態。而教材是教師向學生講解知識的依據,在教材上不僅明確地安排了需要學生學習的音樂知識,也內在地融入了人文元素,在音樂課程的教學前,教師應對教材上的人文元素進行細致分析,并明確教學目標,從而將音樂課程的人文性直接體現出來,引領音樂課程的人文教學方向,不僅停留在課本內容的層面,更強調與社會環境大背景下與人文性的融合與創新,以便在落實目標要求中切實地彰顯人文教育價值。

注重音樂教學中的人文性是這些年談的比較多的話題之一,那么,何謂人文呢?《易經》說:“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謂人文,是指與人類和人類社會有關的文化現象和文化積累。放到音樂的范疇里,由于各人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體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異,面對同樣的音樂作品,人們往往會有不同的理解或感覺。因此,音樂教育需要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也特別需要注重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即重視音樂課程的人文性。人文性不僅強調了學習者不是一個工具,更強調了音樂課程對于實現人的夢想、價值和追求的意義,其中核心的意義在于人文精神。

比如,在小學音樂《如今家鄉山連山》一課中,教師就可以進行如下目標的設計:1.基于本節課的學習,組織學生使用輕快、優美的聲音表達歌曲的意境,使得學生基于樂曲的學習生成愛祖國、愛家鄉的思想情感;2.引導學生運用連音、斷音等演唱方法,練習簡單的二聲部合唱,使得學生初步做到聲部的協調和整齊;3.組織學生以探究合作等方式完成對歌曲的學習,使得學生基于音樂課程的學習實現探索和創新意識的發展。之后,教師以上述目標作為指引,進行本節課中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安排,以便落實教學目標,切實營造人文性的音樂課程教育氛圍。

可見,教師對音樂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人文性分析,并以教學目標的形式明確教學中的人文性方向,能夠奠定人文教學的基礎,促進人文性融入到音樂課程的施教歷程。

二、教學問題融入人文性,踐行人文元素

問題常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互動的渠道,教師會利用問題的形式向學生滲透知識,也會使用問題牽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思考。在音樂教學中,教師也應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圍繞樂曲向學生設定問題,引導學生主動透過曲調和歌詞,以及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進行思考,從而讓學生在解讀問題中挖掘其中的人文元素,逐步探索出對音樂內容進行人文性分析的思路和技巧。

音樂教育中的“人文性”和“音樂性”兩詞引起了我們很多的思考,也極易使音樂教育走入誤區。比如偏重人文的表象,丟卻了音樂的靈魂,夸大了音樂的內涵,卻疏遠了學生的情感等?,F在很多音樂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加入了過多非音樂元素的人文知識,一堂課下來,學生對亞、非、歐、美的自然地貌,風土人情都有了深刻印象,唯獨對音樂本身知之甚少,甚至沒形成有效記憶。

例如,小學音樂《苗嶺的早晨》這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領略苗嶺山寨山明水秀、春意盎然的絢麗美景,使得學生基于美好生活和娛樂的勞動場景,感受到苗族人民的愉悅心情和對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等,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在樂曲中都表現了怎樣的情境呢?”“基于歌曲所構建的場景,你有什么心得體會呢?”等指向人文性的問題,指引學生的思考方向。此外,考慮到學生個人的樂曲解讀能力較弱,僅是獨立思考很難做到全面且多方位的感知和解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音樂素養,根據對學生音樂素養情況差異的掌握,為學生劃分小組,讓每個學生在小組中闡述自己對苗族山寨春意秀麗景色的感知情況,引導學生在相互交談中共享思維,多維度碰撞的形式能夠加速學生的思維,完成對問題的有效解決,從而加深對樂曲中人文元素的印象。

由此看出,教師結合音樂教學的內容和樂曲的曲調進行問題的提出,能夠標明學生進行人文思考的方向,縮小學生在思考過程中不必要的時間,更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使得學生在對問題的解答中,有效提高對人文內容的解讀質量,從而能夠更進一步的掌握知識。

三、教學情境融入人文性,強化人文感知

音樂是人文學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首先明確了對于人文性的要求,教育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條件,要想在音樂教學中體現人文性,首先要了解音樂藝術的人文性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音樂的人文性具有時代性和民族性的特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民族的不斷變換,音樂中的人文性也呈現出不同的色彩,人們圍繞這些音樂產生的感受也不同。如果教師直接讓學生對音樂進行聆聽和賞析,學生對其中的人文情懷理解也可能會出現偏差。所以,教師不妨利用現代媒體技術,結合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音樂為學生創建直觀情境,引導學生對其中的人文元素進行直接體驗,從而強化學生的人文感受。

以小學音樂《吉祥三寶》一課的教學來說,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基于歌曲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使得學生強化自身的人文感知效果,教師就可以利用媒體技術進行蒙古族生活情境的創建。在課堂上,教師向學生播放一段動態影視資料,讓學生在靈動的視頻資料中看到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成群結隊的羊兒在草地上悠哉的吃草,草原之上的蒙古包也與藍天上的白云交相輝映,此外,蒙古族的人們也身著民族服飾進行摔跤、騎射,在馬頭琴的伴奏下歌唱、舞動,歡聚一堂。結合上述情境,教師詢問學生的感受,使得學生獲得視覺和聽覺的刺激,隨后,教師再為學生播放本首樂曲,引導學生隨著音樂進行舞動,使得學生在輕快的節奏中勾勒出草原生活的畫面,切實領略出歌曲中蒙古族的風土人文。

可以看出,教師發揮現代媒體技術的優勢為學生創建直觀的情境,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感受,使得原本抽象的人文元素直接展示在學生的面前,增強學生對音樂之中人文元素的感受。

四、教學方式融入人文性,感受人文關懷

音樂課程教學的人文性不僅體現在音樂本身,也體現在音樂課程的教學方式上,當教師采用一刀切的形式向學生講解音樂內容時,學生很難感受到自己在音樂課堂上的主體性,也無法直接體會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懷,使得音樂課程的教學方式缺乏人文性。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人文關懷,使得學生在針對性的學習活動中完成對音樂內容的有效學習,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進行差異性教學活動的安排。

例如,在小學音樂《趕花會》一課的教學中,為了指導學生唱準歌曲中的切分節奏和附點節奏部分,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一遍樂曲,讓學生試唱。之后,結合學生的試唱結果,教師分析出哪些學生的音樂素養較強,能夠直接找準歌曲中的切分節奏和附點節奏,哪些學生的音樂素養一般,需要教師的指導才能找準歌曲中的切分節奏和附點節奏。隨后,教師對學生進行定位和分層,并按照學生的不同層次為學生安排不同的學習任務,如對于綜合素養較強的學生,教師設定讓學生自主進行學唱和情感感知的任務,而對于音樂綜合素養一般的學生,教師則設定合作進行學唱的任務。在學生按照相應的方式展開本首樂曲的學習時,教師也應結合學生的不同情況,給予學生差異性的指導,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懷,體會到音樂課堂上的人文性。

顯而易見,教師為學生設定差異性的學習任務,展開分層施教的教育方式,能夠將人文性貫穿在音樂課堂中,使得學生切身體會到教師的人文關懷,從感知到理解到共鳴,學生能夠,從而在強化自身主體地位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作為音樂教師,首先要在音樂的本體性上做足功課、下足功夫,這是本職工作的要求。切不能盲目地傾心于音樂學科以外的教育,甚至是以花里胡哨的形式來替代或掩飾音樂教學。反之,也不能只專注于音樂性而忽略了人文性的輻射效用。音樂教育不僅是一種手段,音樂教育活動的過程也是一種傳遞文化、體驗文化的審美過程,更是藝術教育功能多元化的體現,因此作為每一個音樂教師必須不斷學習,開闊視野,對多學科文化知識有廣泛的涉及,善于發現與相關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并在教學中相互融合滲透。

總而言之,在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中融入人文性,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完善學生的人格,也可以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深厚底蘊和人文情懷,從而讓學生愛上音樂課程。所以,在未來的音樂課程施教活動中,教師應當繼續探索有效的方式,進行人文教育活動的安排,以便在教學實踐中實現經驗的積累,促進教育結構的搭建,最終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人文品質。

【參考文獻】

[1]何志梅.柯達伊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知識窗(教師版),2019(12):21

[2]肖靜.激勵策略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科幻畫報,2020(01):267

[3]陳進福.德育視角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20(04):207+209

“新課標”提出“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狈浅C黠@地,這里強調的是學生的個體、自主與有效參與。在閱讀教學中要貫徹和落實這一指導思想,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是“新課標”要求改進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要邁好這一步,首先就應該承認學生的差異。為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改變過去那種“少數尖子撐場面,多數學生作陪客”的被動局面,采用“區別對待,分層施教”的教學策略,讓每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努力提高他們的有效參與度,從而逐漸縮短學生之間在認知領域方面的過大差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從自己的水平線上得到較好的發展。

古人云: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梢?,沒有興趣的強制性教學,勢必會扼殺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自然不會樂學。只有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建立具體適當的學習目標,才能使他們變“被動式接受為主動式探求”。

基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智力因素的差異,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便有強弱之別。如果對每個學生的訓練都能同一標準,則勢必強者興趣過剩,弱者畏難掃興。

評價具有導向、激勵的功能,“新課標”指出評價“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不應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不難看出,評價的功利性是“新課標”所反對的。而事實上,對教學效果的評價一直都是以學生的考試結果為主,以教師的講課評價為輔,學生很少參與。

分層評價與分目標相適應,能較好地發揮評價的激勵性。例如:基礎較差的學生一但達到分目標的要求,教師適時的肯定、適度的鼓勵性評價,會成為推動學生不斷進取的催化劑;又如:讓學生形成一種習慣——對平時少發言的,只要有說(不管對或錯),就給以掌聲鼓勵;對發言中的同學,只要有一兩句自己聽了覺得好或精彩的,就可以以掌聲表示贊同或鼓勵,讓學生樹立起更強的自信心和榮譽感,促進學生相互討論切磋。

猜你喜歡
人文性教學目標小學音樂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開啟學生智慧,構建快樂課堂
如何走出小學音樂教學的困境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策略
透過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圓周運動》 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