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幾點做法

2020-11-28 07:52葉燕
商情 2020年21期
關鍵詞:課外閱讀習慣小學語文

葉燕

【摘要】課外閱讀是小學階段增加閱讀積累,培養閱讀習慣,豐富生活經驗的重要途徑。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課外閱讀還不夠重視,也缺乏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诖?,筆者從自身的教育教學經驗出發,對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習慣提出了幾點粗淺的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外閱讀 習慣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毙W階段,除了常規的課內閱讀,課外閱讀也不容忽視。課外閱讀是小學階段學生積累習作素材,提高語文水平,促進思維發展,深化情感體驗的重要途徑。但是,目前一些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對課外閱讀卻沒有給予重視。教師依然只在意完成教材規定的教學任務,尤其是考試中經常涉及的教材內容。家長也重課內輕課外,甚至還有多數家長認為孩子看課外書是在看閑書,浪費時間。因此,大部分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少得可憐,閱讀興趣不高,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針對這個問題,筆者結合平時的教育教學經驗,從以下幾點人手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

一、以趣入手,喚醒閱讀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事物的熱衷無法持久。如何不斷地吸引學生投入到閱讀中呢?我想,閱讀文本的趣味性不容忽視。有趣的故事,一波三折的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這些都是吸引學生閱讀的因素。語文老師應該與時俱進,大量閱讀,挑選具有以上特點且符合學生年齡的書籍推薦給他們,如《夏洛的網》《奇怪的房子會走路》《遇見火星女孩》《湯姆索亞歷險記》等。老師可以利用課前幾分鐘,或巧設懸念,或介紹書籍的大致內容,或聲情并茂地朗讀文中的精彩片段,或播放相應的精彩短片,吊足學生的胃口,讓他們未見其書,已愛其趣。老師也可以提前邀請幾位學生扮演故事中的情節,并留下懸念,鼓勵學生自己去書中找答案。老師還可以將自己閱讀后的所思所得寫成隨筆,與學生分享。趣味十足的書籍,教師多角度的閱讀引導,這樣堅持下去,相信學生的閱讀興趣會越來越濃厚。

如,筆者在教學《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文時,小結課文知識后拋出一個看似不經意的問題“你們還見過哪種有意思的房子?”學生的簡短交流后,教師提高聲調,故弄玄虛道:“我見過一種房子,它會走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聽聞此言,相視而笑并開始議論紛紛。顯然,學生的興趣已被調動起來。這時,一生舉手說:“老師,您說的是房車,對吧?”“房車會走路沒錯。但是,老師說的這個房子,它還會生氣呢!”停頓片刻后,教師出示推薦書籍《奇怪的房子會走路》,告訴學生去書中尋找心中疑問的答案吧。

二、推薦書籍,激發期待

蘇霍姆林斯基如是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睈坶喿x的老師才會教出愛閱讀的學生。作為小學語文老師,不可一日無閱讀。只有堅持閱讀,大量閱讀,廣域閱讀,教師才能見多識廣,厚積薄發。教師在平時的閱讀中選取適合學生的好文章或經典書籍,帶到學校與學生分享,拓寬學生眼界的同時,激發他們的閱讀期待。老師推薦的書籍,在學生心中分量重,他們閱讀起來更有干勁。

教師除了向學生推薦平時閱讀時發現的好書,還應從課堂教學出發,將課內閱讀延伸拓展到課外閱讀。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本好比一個鑰匙,學生拿了它去開其他的書庫”。語文教材是教學的出發點,而不是終點,從語文教材人手,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去閱讀各種各樣的書籍,語文教材是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最好橋梁。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留心觀察,細心發現,精心安排,將課內教材進行拓展延伸,及時推薦學生進行相關的課外閱讀,如閱讀同一體裁的其他文章,閱讀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閱讀課文出處的整本書籍等等。

六年級下冊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出自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之手,童話故事優美動人且蘊含深刻意義。教完本課后,教師可趁熱打鐵,向學生推薦更多適合他們閱讀的童話故事,如《皇帝的新裝》《海的女兒》《小王子》等。筆者在執教《最后一頭戰象》時,引導學生梳理文中四個感人片段,細品描寫嘎羧動作神態的句子,從中體會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臨近課堂尾聲,在學生心靈受到震撼的時候,教師適時地介紹本文作者沈石溪及其作品《第七條獵狗》《斑羚飛渡》《一只獵雕的遭遇》等,引導學生開展關于動物小說的課外閱讀。五年級下冊“作家筆下的人”這一章節的教材中有《臨死前的嚴監生》(鳳辣子”初見林黛玉》等內容,教師可以由此引導學生展開整本書的課外閱讀,引導學生深入原著探尋故事背景細品人物言行,更全面地去認識和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及其形成原因;也可以繼續尋找個性鮮明的其他人物,以小組為單位,制作人物臉譜圖。

三、交流評比,內化動力

單兵作戰,不如抱團取暖。學生有了閱讀意識,在老師的引導推薦下也能堅持自主進行課外閱讀。此時,教師應適時組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閱讀活動,為學生的交流共享和展示成果搭建平臺。

一方面,定時開展“共讀一本書”“好書推薦會”“精彩故事會”等讀書交流活動。讀書交流時,學生的觀點只要合情合理,老師就應該鼓勵表揚,使其自信起來。在閱讀中得到知識,在閱讀中得到肯定,在閱讀中得到快樂,學生勢必會熱情滿滿,繼續閱讀下去。老師恰到好處的點評,有針對性的贊揚,精致用心的小禮物;同學羨慕的眼神,熱烈的掌聲,真誠的求教,都是學生堅持閱讀的動力。有了這種動力,閱讀習慣的養成便有了曙光。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的讀書心得也會對其他同學有所觸動,幫助他們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學生讀懂了文章,才會樹立閱讀的信心,有更強烈的閱讀意愿。

另一方面,積極開展評比活動,建立閱讀激勵制度,激發學生閱讀熱情,內化學生閱讀動力。教師可在班級中每月舉行一次小評比,師生共同評選出班級“故事大王”“閱讀之星”“小博士”“未來小作家”“超強大腦”“記憶小明星”等。每學期期末,還可以評選本學期的班級“十佳閱讀者”。

四、閱讀打卡,形成習慣

學生進行自主課外閱讀時,最怕的是難以堅持,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因此,閱讀過程中,老師應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閱讀記錄。簡單實用的閱讀記錄卡在追蹤、監督、落實學生保證一定的閱讀時間、一定的閱讀量,進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方面成效顯著。一直以來,筆者堅持在所任教班級中開展課外閱讀記錄打卡活動。閱讀記錄卡(見下圖)設計得很簡單,意在助力學生堅持每日閱讀,從而形成閱讀習慣。

除了在校期間,教師組織學生開展閱讀打卡活動,家庭親子閱讀活動也可采取此種方法?,F在,為了方便家校聯系,每個班級都會建立家長交流群。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家長的協助下每天抽出時間在交流群中進行課外閱讀打卡。打卡形式可多樣化,或上傳閱讀小視頻,或展示閱讀筆記,或分享閱讀心得,或推薦閱讀書目。琳瑯滿目的閱讀打卡,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生活,還可以互相學習進而取長補短,也可以在無形中起到自我監督堅持閱讀的作用。剛結束不久的家長會上,一家長感慨地說:“看了大家的閱讀打卡,我才發現自己的親子閱讀方法太過單一枯燥,怪不得孩子不喜歡。我在這個活動里學到了很多,受益匪淺?!绷硪患议L則欣喜地告訴我們孩子的變化,孩子在閱讀打卡中發現了許多感興趣的書籍,現在不用催也會自己主動閱讀,常常沉浸在書的世界中流連忘返。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說過,一個多讀書的人,其視野必然開闊,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著。呂叔湘先生也曾經說過:“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于課外閱讀?!庇纱丝梢?,課外閱讀作用不小。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拓展。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當以趣人手,喚醒學生閱讀意識;不斷推薦好書,激發學生閱讀期待;積極開展交流評比,內化學生閱讀動力;借助閱讀打卡,潛移默化,幫助學生形成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邵巧治.小學生閱讀素養的提升策略[M].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6.

猜你喜歡
課外閱讀習慣小學語文
習慣
中學英語課外閱讀的課內支撐
上課好習慣
故事媽媽提升課外閱讀
基于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素養的低年級課外閱讀教學指導
“三位一體”課外閱讀課程體系的實施策略
好習慣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