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電子出版時代下書籍裝幀設計的轉變形式

2020-11-30 09:14程躍
工業設計 2020年10期
關鍵詞:轉變

程躍

關鍵詞:書籍裝幀設計;電子出版;轉變

書籍裝幀在中國歷史久遠,在使用竹木時期的裝幀只是把竹簡連接起來再寫上書名方便拿取,重要的竹簡加以絲或布套起到保護作用;隨著造紙術印刷術的發明,紙質書開始大量傳播,裝幀在這個時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不僅有實用功能而且具備了初步的美學功能;在近代工業革命后,書籍成為可大量制造的文化產品,書籍裝幀設計開始大放異彩,成為重要的一個設計門類。書籍在相當長的人類歷史過程中起著承載文明、傳播文化的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書籍的媒介也隨之變化,書籍裝幀設計作為書籍的重要呈現方式也在發生著很大地改變。

在電子出版時代隨著紙媒的減少,傳統的裝幀設計必將向新型的裝幀設計轉變。本文將通過以下四方面來探討裝幀設計形式在現代電子出版時代下所面臨的轉變。

1 電子出版概述

電子出版時代的到來沖擊著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電子出版物正在侵蝕著紙媒。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分析報告》顯示,早在2007 年我國成年人數字化閱讀率已達到73.3%,而其中手機閱讀量為驚人的71%,而且現在這種電子化閱讀比例還在逐年增大。

電子出版物是借助于磁帶、光盤、光盤等電子技術的一種全新的出版產品(如圖1 電子書),它可以將信息數據快速存儲在一定的媒介中,并為后續的參考、存儲和復制提供支持,從而間接提高了電子出版物的綜合價值。從實際效果來看,電子出版物雖然可以讓更多的人得到幫助和福利,但盜版和劣質產品嚴重阻礙了信息傳播的價值[1]。

2 電子出版時代下書籍裝幀設計的轉變形式分析

2.1 限制化設計向自由化設計的轉變形式

紙媒書的體積、面積較小,設計局限性較大,傳達的信息量也比較有限,設計過程中各方面的限制也很多。紙媒書的裝幀設計大體分為封面設計、封底設計、書脊設計、內文設計等內容,一般會根據設計中的具體需要選用不同裝幀材料以達到相應的藝術效果,設計形式也只是平面化處理,在成書后就不能再修改;設計時需要達到某些特殊效果還需要用一些成本較高的材料,但是會增加書的定價;有時由于設計師的設計水準不高而達不到應有的藝術效果……這些都是紙媒書無法避免的局限性。對讀者來說,紙媒書的設計沒有自己個性化的可選擇余地,如果不喜歡也只能被動接受。要做出高品質的、優良設計的書對設計和印刷技術要求很高,成本和定價也會增加許多,紙媒的書籍設計商業化競爭性也是這樣產生的。

在電子出版時代的書籍裝幀設計使設計師可發揮的空間得到巨大提升。首先,設計不受書籍具體尺寸的限制,設計師可根據書的內容或讀者的喜好制作適合尺幅的設計。再有,通常同一套紙媒書只有一個版本的裝幀設計,有時修訂再版時才有可能重新設計,而在電子出版時代,一套書可以有很多版本的設計面貌,讀者可以根據個人喜好來進行選擇。設計中所承載的信息量也可以無限擴展,設計師在設計時不受具體材料的限制,可以設計出各種質感而不增加材料成本。多種可能性說明電子出版時代的書籍裝幀設計已經由限制化設計向自由化設計轉變,這種轉變不但促進了裝幀設計水平的提高,同時也有利于內容的創新、發展和傳播。

2.2 單一平面媒體向多媒體設計的轉變形式

在紙媒時代,書籍裝幀設計無論怎樣變化都離不開平面設計。裝幀設計一直以來都是平面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設計中主要研究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根據市場需求、營銷渠道等進行成本測算;二是選擇材料與適合的印制工藝;三是對書籍的整體內容做視覺化的轉換,也就是要設計出與該書內容最為匹配的視覺效果。例如,設計一本歷史小說,一般會使用中國傳統美學風格的布局形式搭配歷史圖片、國畫元素或書法元素等,確定了大體風格后,再具體推敲字體、色彩、肌理等細節;四是,進入印刷環節并監控印制效果。然而電子出版時代將使裝幀設計產生革命性地轉變并增加更多新的可能性。

電子出版物設計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裝幀設計,它從固定的不可更改的平面化設計,變為可變的、多維的及互動性的設計。例如,封面底圖從不能動的二維圖片,逐漸演變為可變化和互動的三維動畫與AR 技術,或者以有聲視頻形式表現,裝幀設計從單一媒體向多媒體進行轉換,裝幀設計的形式和表現力大大增強。裝幀設計再不是單一的平面設計,而是融入了網絡、三維動畫、多媒體制作等新藝術形式的綜合性設計,這對設計師來說無疑是巨大考驗和機遇。

在電子出版時代,除了電子書這種保留了一些傳統閱讀方式的書以外,智能手機閱讀也在迅速占領著市場。手機閱讀相比傳統閱讀模式來說更加方便,利用時間率更高,而且有聲書也在智能手機平臺形成了規模,人們所謂讀書也能變成聽書了,這里所說的聽書并不是聽評書,而是許多讀物進行朗讀錄制被制作成了有聲書。裝幀設計在以前只是通過用眼睛觀看來傳達設計思想,現在裝幀設計第一次和耳朵有了關系,裝幀設計師不僅需要美術基礎還需要有聲音鑒賞能力,也許以后每本書都要用影視制作的方法來拍一段片頭,總之這對裝幀設計行業來說無疑是歷史性地改變。

有人會問,如果把書都拍成影視片,那么這些電子書、有聲書也就沒用了嗎?其實不然,首先,書的存世量可以說是無法估算的,不可能都制作成多媒體片,要讀書,是要通過眼睛看到文字或通過耳朵聽到文字進入大腦后,大腦會根據自己的模式來進行圖形化的轉換,最后得到自己的解讀,這也許是人類大腦與思維進步的源泉或者是文化傳承的根本。因此,這是其它媒介所不具備的。只要有書的存在無論是哪種形式,針對書的裝幀設計就會存在,書籍裝幀設計不會消亡,不過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在進行著蛻變罷了[2]。

2.3 單向化設計向交互設計的轉變形式

在紙媒時代的裝幀設計中只是設計師根據對書籍的理解從裝幀上給以藝術化表現,這種設計模式在成書以后是不能更改的,除非再版時才能進行更改,可以說傳統的裝幀設計是一種單向性設計,也就是說讀者一方是沒有參與進來的,只是出版方的單方面視覺傳達。而在電子出版時代,由于出版方式與閱讀方式的改變,裝幀設計將不再是單向化設計而是向交互式設計轉變。

交互式設計也是電子出版時代的產物,也可也被稱作界面視覺設計。交互式設計的本質功能就是了解和發現用戶的需求,這些信息會立刻反饋給設計師,使設計師很快能根據用戶的建議與想法改善裝幀界面,從而實現和用戶的互動。讀者可以提供自己喜愛的畫面或者是內容,設計師可根據客戶的需求定制裝幀設計,讓讀者獲得符合自己個性的設計產品,從而獲得更加愉快的體驗。

2.4 人工設計向人工智能化設計的轉變形式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是計算機學科的重要做成部分,已經逐漸自成系統并且與基因工程、納米技術并稱為二十一世紀三大尖端技術。人工智能計算機已涉及到心理學、哲學、語言學、哲學、美學等自然學科和社會學科,其范圍已遠遠超過計算機學科的范疇。人工智能的思維模式已不僅限于邏輯思維,還涉及到了形象思維以及藝術思維的范疇。

在書籍進入電子出版時代后,書籍裝幀設計自然也隨之改變,在計算機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今天,設計行業自然會受到影響?,F在已經出現了電腦識別文字后自動生成的書籍設計[3],并且可以依據大數據分析來面對不同的讀者自動更新。設計師只需根據出現的設計方案做出一些選擇,這些“隱形設計師”的設計速度、知識儲量、圖形處理以及大數據分析是人工設計師所不能比擬的,設計師所做的工作會向藝術顧問與創意管理方向轉變[4]。

3 結語

書籍裝幀設計經過了原始功能期、社會商業發展期、藝術審美期,裝幀設計一直在不斷改變著,但無論怎樣改變都離不開其所處的時代背景,在新媒體背景下,信息的高效便捷傳播使公眾的閱讀習慣發生了巨大變化,對閱讀體驗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不僅追求物質層面的滿足,更強調精神層面的享受。在新媒體環境的影響下,書籍裝幀設計必須與時俱進[5]。在電子出版時代背景下,書籍裝幀設計相關人員必須創新觀念,探索如何有效地推動書籍裝幀設計的創新,深化書籍裝幀設計的文化內涵。

猜你喜歡
轉變
淺析初中英語教育中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
構建小學高效課堂的點滴思考
現代人類遷移與信息、文化流動的雙向不對稱現象
二郎神形象轉變之我見
淺談問題學生的轉化
論藝術院校體育教學觀念的轉變
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管理模式轉變分析
淺析我國對外貿易的轉變及對策
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研究
試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