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

2020-11-30 09:15張大利
青年時代 2020年26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互聯網+互聯網

張大利

摘 要:近年來,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是專家學者研究的重點?!盎ヂ摼W+”時代的到來,為高職學生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思路。對廣大教育工作者而言,應該緊抓時代契機,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讓其與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融合。本文將從高職院校構建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的意義出發,闡述其構建理念、原則與思路,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的生活與互聯網的聯系愈加緊密。網絡給學生學習帶來便利的同時,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高職院校的學生就面臨著心理健康問題的巨大挑戰?!盎ヂ摼W+”時代,教育模式要與時俱進,根據當前形勢,就大學生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提出解決措施,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

二、構建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的意義

日趨緊張的同學關系,逐漸冰冷的家庭氛圍,優勝劣汰的就業環境,以及想要傾訴卻不知如何吐出的小秘密,都可能是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原因。在傳統的心理教育中,開設的課堂心理小游戲,以及學校的心理咨詢室,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但是由于學生的自尊心等一系列問題,許多學生的心理問題得不到釋放,而是深埋心中,最終結成惡的果實。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出現,在線心理課堂、心理健康測試、心理咨詢微信平臺等新形式層出不窮,保護著每一名大學生的隱私,對高校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創新心育工作手段,增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互動性

遇到心理問題,首要的解決方法就是交流,而大學生往往會由于羞澀、自卑,對自己的問題難于啟齒,無法與心理教師進行面對面交流?!盎ヂ摼W+”突破了傳統心理健康教育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問題,學生能夠在網絡平臺上查看心理健康信息,針對自己的問題與教師進行溝通,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更加敢于說出自己的問題,增強了師生間的互動,為問題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提供了條件。

(二)拓展心育工作平臺,擴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覆蓋面

心育網絡教學平臺,突破了傳統的線下教學的單一工作形式,更進一步地拓寬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覆蓋面。廣泛的覆蓋面,創新的工作形式,可以讓更多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上受益。

(三)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增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新時代的大學生,對網絡有著天然的吸引力,相較于枯燥乏味的心理課本、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網絡平臺上生動有趣的動畫講解、飽含深意的問卷調查,更能讓學生主動關注心理健康,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

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理念與原則

(一)設計理念

高職學生,作為將來的專業型人才,需要正確認識自己的價值,以良好的心態去迎接未來的無數挑戰?;谶@樣的特點,“互聯網+”時代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倡導積極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積極心理學,顧名思義,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和處理問題。生活本身就是一場修行,一帆風順通常不叫人生,學生在未來可能會從事重復單調的工作,可能會在遇到人生低谷期的時候一蹶不振;而積極心理學,就是告訴學生要在一切境遇中,調整心態,學會熱愛。人本主義心理學注重的是關注人的正面本質和價值。人作為區別于動物的高級生物,擁有思想和思維,良好的個性思維,真摯友好的優秀品質,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設計朋輩心理輔導的模式,改變了傳統的專業幫扶現象,拋開了以往只有心理咨詢師主導心理健康教育的傳統模式,讓許多擁有樂于助人、團結同學、真誠善良等優秀品質的大學生加入了心理輔導的隊伍。心理咨詢師,擁有良好的專業支撐,但是由于年齡、成長經歷等會和學生產生一定的代溝;而朋輩心理輔導,秉承同齡人更懂同齡人的設計理念,讓學生在心理引導的過程中找到歸屬感,產生共鳴,進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當然,完全依賴網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不夠的,應該結合線上線下同發展的模式,時刻關注學生心理動態,構建符合發展要求的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設計原則

1.保密性原則

心理問題,通常是個人與自己的較量,無論是把自己的問題傾訴給線下的心理咨詢師,還是在線上平臺“一吐為快”,對個人問題,都應該嚴格遵循保密原則。在高職院校的心理咨詢室內,教師要設立絕對保密的記錄袋,絕對不能泄露學生信息;在網絡平臺上,要設置專門的技術管理人員,確保學生信息安全。

2.平等互助原則

心理問題主要是對問題的看法出現了偏差,一些是自身的成長環境所致,也有一些是長期壓抑的心情得不到釋放。心理咨詢師和負責朋輩輔導的學生,不應該用有色眼鏡看待他們,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自己,心理輔導建立在平等互助的基礎上,才能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

3.開放性原則

一些學生傾訴的相關問題,可以在保密的前提下,開放更多的交流平臺,就問題本身,讓大家參與討論,以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4.全員參與原則

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輔導員和心理教師往往承擔著重要角色,因而會讓一些典型的問題得不到更多人的重視。在當前社會,心理健康應該成為人人都要關注的問題,需要多方位的人參與,只有多維度的有效監督,才能在遇到類似問題時,有相應的解決對策。

5.實用性原則

網絡平臺上不應該出現華而不實的煩瑣的使用方式,應該設計簡潔明了的網絡平臺,這樣不僅是學生,更多的主體也可以參與進來,增加了平臺的使用率,這樣的新模式也能被更多的人接受。

四、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機制的構建思路

(一)以“互聯網+”為中心,打造并完善協調互助機制

1.構建網絡心理健康咨詢平臺

網絡平臺離不開專業人才的有效管理,而線下心理咨詢室,更需要擁有強大心理學知識支撐的教師,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機制構建必須擁有一支力量強大、優秀且穩定的隊伍。這支隊伍的豐富知識儲量猶如上戰場前的寶劍,是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的堅實力量。

網絡信息更新速度快,紛繁復雜的網絡環境,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思維。這就要求心理教育工作者擁有火眼金睛,及時掌握大學生的心理情況。面對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心理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網絡技能,熟練地運行網絡平臺,實時關注,時刻把握,才能發現問題后及時解決。

在問題還未發生時,防患于未然是一個重要舉措。高職院校要成立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組,及時對學生心理進行疏導,對學生做好人文關懷。

2.心理干預管理

互聯網快速推廣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便利性。在傳統模式下,心理干預管理往往通過人工統計的方式進行采集資料,這樣往往效率很低并且容易出現差錯,還會出現資料缺損、上交延遲等麻煩的現象。而互聯網的出現打破了這傳統模式下的束縛。心理干預管理平臺的建設不僅方便了學生信息的統計,還可以快速且實時地查詢相關的檔案信息,這一平臺的出現更是方便了在外實習的學生以及畢業生。心理干預管理平臺主要利用大數據分析,能夠對學生的信息進行系統化的統計和監控,只要出現錯誤或者其他情況就會立即通知相關工作人員出面解決。這種高效且覆蓋面廣的平臺很受歡迎。

3.網絡心理咨詢服務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普及,人們溝通交流的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尋求心理健康問題時不一定要線下咨詢教師,線上就可以隨時隨地向教師咨詢心理健康相關的問題。網絡雖然便利,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小問題,如一些情緒難以用言語表達,教師可能會根據一些錯誤的信息進行心理健康問題分析;而網絡心理咨詢服務平臺包含了學生的基本信息,可以幫助教師快速了解學生的整體情況。

(二)以“互聯網+”為導向,強化監管保障機制

1.強化院校網絡監督機制

錯綜復雜的網絡環境下,有害的信息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必須加強院校網絡監督機制。校方必須高度重視網絡信息,不斷優化學校網站信息,控制有害信息的擴散,實時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2.完善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機制

學校的保障機制為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保駕護航。高職院校要有根據學生特點,制訂出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案,并在執行的過程中不斷優化。

3.拓寬網絡教學平臺的板塊

網絡教學平臺,應該做到多元化、全面化,應當包括學生自助咨詢版塊,讓學生可以通過私聊教師的方式,說出自己的問題;應當包括師生互動版塊,讓學生在雙向的表達互動中,清楚問題所在;應當包括心理問題研究版塊,針對一些典型的心理問題整理出相應資料,讓學生在別人的案例中反思自我。

參考文獻:

[1]衣穎.談高職院?!盎ヂ摼W+”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6):79-80.

[2]賀杏妹.“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J].南方農機,2019(12):103,109.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教育互聯網+互聯網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