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任務驅動”為導向融入“課程思政”教育的“攝影測量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2020-12-06 10:50魯藝玲王錫琴徐萬福韓麗麗
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 2020年11期
關鍵詞:任務驅動課程思政

魯藝玲 王錫琴 徐萬?!№n麗麗

摘 要;將思政育人目標依托于專業、通識課程教學,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是貫徹落實“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成都大學作為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一所地方高校,圍繞高水平城市型綜合大學辦學定位,關注學生專業核心競爭力和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通過對成都大學測繪工程專業“攝影測量學”課程教學的積極探索,以“任務驅動”促進專業能力培養,在專業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教育,以期實現核心價值觀浸潤和專業知識同頻共振,引導學生成長為當前測繪地理信息產業發展所需的復合型人才。

關鍵詞:課程思政;任務驅動;攝影測量學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思政教育中心環節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創新發展。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及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測繪地理信息事業轉型升級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對高校測繪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都大學作為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一所地方高校,圍繞高水平城市型綜合大學辦學定位,關注學生專業核心競爭力和思想政治素質的培養。攝影測量學(Photogrammetry)是以航空攝影機和其他不同平臺搭載的傳感器設備所獲取的目標影像為基礎數據源,通過對數據進行多種處理,從而得到地表空間范圍有效信息的科學與技術。攝影測量作為空間地理信息數據采集的有效手段之一,已廣泛應用于地形測繪、應急響應和城市規劃建設等領域。如何將思政育人目標融入“攝影測量學”課程教學,培養思想品德優良、專業素養過硬的測繪專業人才極為重要。本文以成都大學測繪工程專業“攝影測量學”課程為例,開展以“任務驅動”為導向融入“課程思政”教育的教學改革探索,以期實現核心價值觀浸潤和專業知識同頻共振,引導學生專業成才、精神成人,成長為當前測繪地理信息產業發展所需的復合型人才。

一、課程簡介

“攝影測量學”課程作為成都大學測繪工程專業核心課程之一,旨在培養思政素質高、理論基礎扎實、實踐能力過硬、知行合一的復合型人才,要求學生學會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具備從事測繪地理信息生產、科研、技術管理等工作的職業操守和專業素養,為地方測繪地理信息產業發展貢獻力量?!皵z影測量學”課程內容主要圍繞攝影測量的兩種典型關系(幾何關系和對應性關系)展開,課程涉及空間關系解析、編程處理和軟件實操。與其他專業課程比較,課程理論抽象,邏輯結構嚴密,實踐性較強,課程特點如圖1所示。

二、教學實施

(一)以“任務驅動”教學促進專業能力培養

實踐證明,僅僅依賴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演示與案例教學,學生往往處于被動地位,學習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夠理想。任務驅動法基于建構主義理論提出,遵循以“任務為驅動、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原則。其實質是基于課程前后章節的邏輯關系分解課程內容,設置相應的教學任務,驅動學生通過理解和分析開展具體的學習探索,進而解決問題、完成任務。該方法區別于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育,往往以設定的課程任務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師主導具體過程實施,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被動變主動。任務驅動法的實施分為4個步驟,如圖2所示。

首先,基于“攝影測量學”課程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素質和能力基礎,通過設立契合當前學習主題的真實情境,調動學生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如一棟校園建筑的實景三維模型;一個立體影像對加一副紅綠眼鏡等。其次,根據所創設的學習情境,選擇與當前課程學習主題契合的事件或任務作為學習中心內容(如傾斜影像三維建模、立體測圖等),學生基于自身對任務的理解和分析,結合教師的過程指導,將任務分解成若干項利于實現的小目標。然后,學生針對分解后的任務,基于教學平臺及網絡資源自主學習、積極探索課程理論,并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并提交相應的模型或程序成果。在引導學生分組合作時,需考慮學生的能力差異,做到“同組異質,異組同質”。最后,教師通過對教學過程的掌控,結合學生過程表現和提交成果質量(如模型精度、程序可視化程度、報告內容等)進行綜合評價,進而開展教學總結。之后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驅動學生發現差距,同時開展教學反思,便于課程教學組織優化和內容設計調整。

(二)以“課程思政”教育實現價值引領

在“任務驅動法”教學基礎上,“攝影測量學”課程融入“課程思政”教育,結合經典案例、國家行業標準,深度挖掘德育元素,將愛國主義精神、工匠精神、人文素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等融入課程教學過程。思政教育以專業教育為依托,思政元素以課程內容為載體,即在保留主要知識點和課程內容主線的基礎上,設置基于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教育背景和德育元素,引導學生遵紀守法、誠實守信、愛國敬業、吃苦耐勞、自主創新,成長為具備優良思想品德和扎實專業技能的高素質人才。

從珠峰測量、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到國產無人機成功,測繪發展所產生的技術成果不勝枚舉,將這些元素合理嵌入課程,有利于價值引領貫穿到整個專業課程教學過程的實現。通過對科學工作者們的先進理論與實踐成果的認知,讓學生了解我國攝影測量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技術突破及中西方存在的差距,例如王之卓院士的解析攝影測量理論、劉先林院士的JX4數字攝影工作站和SWDC數字攝影機等,激勵學生培養愛國主義情懷和自主創新意識。通過社會熱點事件的引入,如成都雙流無人機黑飛事件,激發學生了解國家民航管理規定及航空攝影技術設計規范等內容,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法律法規意識。通過案例應用結合熱點新聞,如巴黎圣母院火災事件,深入闡述近景攝影測量在古文物保護方面的應用。依托學生實際參與過的生產項目,如全國第三次國土調查工作,講述實際測繪工作中涉及的涉密數據使用、成果管理、質量檢查要求和相關規定,引導學生誠實守信,樹立責任意識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三、效果評價

成都大學測繪工程專業:“攝影測量學”課程引入以“任務驅動”為導向融合“課程思政”教育的新教學模式,教學環節以課程教學標準為指導,以典型案例、任務故事為抓手,采用“國家行業規范”為引導,實現了專業知識和思政育人目標的契合,學生從知識層面、能力層面和認知層面得到全面提高,學習效率事半功倍。這一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教與學的結構,學生的自主性、參與度和專注度大大提高,充分鍛煉和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實際應用問題和團隊協作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遠大理想信念和工匠精神。

四、結論

人才培育是學校發展事業永續的根本力量,人才儲備是促進地方服務和行業發展的關鍵支撐。成都大學作為地方應用型城市大學,本科人才培養是重中之重。以“任務驅動”為導向融合“課程思政”教育的“攝影測量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專業知識的熱情,提升了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利于學生強化責任擔當、提高政治素養,進而實現專業教學與政治素養、國家意志有機統一,為培養新時代測繪地理信息專業人才貢獻更多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葉勤,林怡.通識教育背景下“攝影測量學基礎”教學的思考[J].測繪通報,2015(2):121-124,128.

[2] 劉克明,盛小春.MOOC環境下任務驅動型工程圖學課程教學改革[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9,40(3):26-29.

猜你喜歡
任務驅動課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醫學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討
學好質量管理,鍛造品質人生
課程思政下的民辦高職院校師生關系構建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下的民辦高職院校師生關系構建
淺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
基于任務驅動的實驗報告及其在電路分析基礎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在電子技術課程中的應用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網絡應用服務管理》教學中的應用
任務驅動, 啟發學生自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