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保護視域下青海旅游扶貧存在問題及對策

2020-12-07 10:07盧慧霞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10期
關鍵詞:青海省生態旅游貧困人口

民族地區旅游資源豐富、品質極高,其生態資源具有多樣性、獨特性、原生性、民族性等絕佳優勢。青海省有著“江河之源”“中華之塔”之稱。青海省貧困地區大部分在少數民族聚居地,民族地區的順利脫貧對青海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意義。

青海省旅游業的現狀

由于青海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有著豐富的自然生態旅游資源和人文生態旅游資源。

自然生態旅游資源主要是登山旅游資源、江河水旅游資源、湖泊旅游資源、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資源等,其著名景點有青海湖、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通國家森林公園、格爾木昆侖山國家地質公園、鄂陵湖濕地、貴德黃河清國家濕地公園等。

人文生態旅游資源主要是宗教生態旅游資源、古建筑旅游資源、民族習俗生態旅游資源等,其著名的景點有共和縣的伏俟城、湟中縣的塔爾寺、西寧市的清真大寺、西傾山的西城山洞、青海牧區習俗等等。

近年來,青海省旅游人數不斷上漲,旅游產業保持了繁榮發展的良好區勢。2018年全省接待國內外游客4204.3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7%。其中國內游客4197.46萬人次,增長20.7%;入境游客69154人次,下降1.6%;旅游總收入466.3億元,增長了22%。[1]2019年10月1日至7日,青海湖景區共接待游客9.29萬人次,同比增長20.36%;實現旅游收入980.66萬元,同比增長4.39%;[2]青海茶卡鹽湖景區入選“2019中國最具影響力網紅景區TOP10”,位列第4名。作為國內知名景區,茶卡鹽湖景區已成為眾多游客西北旅游必去的打卡點之一,實現了從2014年接待48萬人次至2019年接待320萬人次的跨越式發展。[3]

雖然青海旅游業發展勢頭是良好的,但是在旅游業的發展中,還是沒有深刻認識到生態環境和旅游業的關系及其重要性。

民族地區的旅游業要想長期可持續發展,必須意識到生態保護與旅游業的關系及其重要性。生態保護是旅游業發展的靈魂,反過來,旅游業發展促進了生態保護的實踐。旅游業的發展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人們保護生態意識,人們也認同了科學地開發生態旅游資源。

旅游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良好的生態環境。所以,各民族的傳統倫理和宗教文化中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在旅游業發展中得到強化和明確。青藏高原各?。▍^)逐漸加強了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力度,早在2007年8月前,僅在青海、西藏兩?。▍^)就建成了可可西里、珠穆朗瑪峰等1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青海時強調,青海生態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須擔負起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責任。

要堅持保護優先,堅持自然恢復和人工恢復相結合,從實際出發,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使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主體功能全面得到加強。[5]習近平總書記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使綠水青山持續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6]因此,青海省政府應該高度重視旅游扶貧與生態資源的關系。

青海省旅游業在精準扶貧中存在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集中全國一切力量,堅持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實現脫貧目標,做到“脫真貧,真脫貧”。他尤為重視我國民族地區的貧困問題,期盼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青海省旅游業在政府的號召下,積極實施精準扶貧的政策。但是,由于開發商缺乏管理經驗、急求成效及政府監管不力等原因,導致旅游業在參與精準扶貧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貧困人口收入得不到保障,造成旅游邊緣化。

旅游業扶貧就是讓貧困人口擴大就業的渠道,增加收入來源,最終脫貧致富,大步邁入小康社會。在精準扶貧的政策下,旅游業擴大了產業發展規模和提高了整體經濟效益,但也要注意到貧困人口獲得的實際收入。

旅游業精準扶貧開發初期,部分文化少、技術低的貧困人口拿到了短期收入,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人們開始重視參與者的形象和內涵,那么,前者收入就會下降。在民族旅游業發展的不同階段,貧困人口參與度和收益狀況是有所不同的。要實現貧困人口從旅游中真正獲益最有效的方法便是使其充分參與其中。[7]但是,在青海旅游業精準扶貧實踐過程中,出現貧困人口旅游邊緣化的問題。問題具體表現在:貧困戶參與性較低,貧困戶真正參與的項目少,大部分貧困戶參與獲益較少。

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一是農牧民“等、靠、要”等落后的思想觀念,限制了自身的發展,導致參與旅游意識不高和參與旅游精準扶貧參與率較低;二是貧困人口對政府的依賴,旅游精準扶貧由“輸血式”到“造血式”的方式不適應;三是各部門管理機制的欠缺,讓非貧困戶參與旅游扶貧帶來的經濟效益,而真正的貧困戶卻被邊緣化。因此,完善貧困人口利益分配機制,使貧困人口收入得到保障,是保證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重要條件,也是保證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重要基石。

其次,旅游開發商急于經濟成效,導致生態嚴重受損。

民族地區旅游業在開發過程中,旅游開發商過分追求經濟價值,忽視了扶貧工作和生態資源的長久性。從生態資源的角度看,青海省有著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比如原生態自然資源和原生態文化。但是開發商并未很好地將生態旅游資源轉化為生態旅游產品進而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旅游開發商在引進外來企業的投資時,對旅游資源的資產價值評估出現誤差,導致當地居民與外來投資商的分歧嚴重影響生態保護;從旅游業精準扶貧現狀看,更多關注的是青海整體經濟的發展和貧困戶的脫貧,而忽視了生態旅游資源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在于,一是旅游開發商在引進外資的過程中,只看到旅游業的短期效益,而忽視了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景;二是當地居民普遍接受教育知識少,沒有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三是政府部門執行監督宣傳不到位,對生態旅游理念宣傳不到位等。吳忠軍(2005)、劉旺(2010)分別對桂林龍山梯田的平安寨、四川丹巴縣甲居藏寨的民族社區研究發現,無論是居民還是旅游開發商,在旅游發展中均漠視了應承擔的生態責任;原生態的民族經濟生產方式逐步瓦解,不文明的拉客行為嚴重沖擊民族地區旅游的可持續發展。[8][9]從短期來看,確實為貧困戶帶來收入。但是自然生態資源一旦被破壞,就會使旅游扶貧工作難以持續,最終損害的還是當地居民的利益,達不到扶貧的目的。因此,青海省旅游業只有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再追求經濟效益才能實現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最后,政府扶貧監督不到位,導致旅游開發管理亂套。

民族地區旅游扶貧就是適當地向最需要幫助的人民群眾傾斜,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讓貧困人口從物質脫貧向精神脫貧轉變,最終實現全面脫貧。然而,旅游地在進行精準扶貧工作中出現管理制度亂套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缺乏專業性的管理人員專門性的管理機構,導致在旅游精準扶貧過程中,出現多部門管理、相互推脫的現象,為旅游扶貧增加了難度;第二,監測體系不完善,導致旅游精準扶貧成效低。旅游當地雖然設有專門的旅游扶貧管理機構,但是缺乏專業性旅游扶貧監控人員,還有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體系缺乏,導致旅游扶貧監測方面較差;第三,缺乏貧困人口參與管理機制,導致貧困人口在旅游扶貧中參與率較低。

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一是當地旅游局管理體制不健全,旅游市場管理混亂;二是當地政府檢測與調控機制不完善,并未及時發現問題;三是當地旅游業自律組織良莠不齊,很多旅游協會缺少專業性的從業人員,導致服務的意識差及跟不上市場經濟的發展。因此,青海省旅游扶貧要加強政府的監督體系,不斷地完善旅游扶貧管理體制。

推進青海省旅游業精準扶貧的建議對策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脫貧攻堅戰的目標就是為了讓貧困地區的人民脫離水深火熱的生活,讓貧困地區的人們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只有貧困地區的人民不再貧困,這才是真正地達到了全面小康社會的要求。全面實現小康社會需要我們精準扶貧,不忽略每一個貧困的人,讓“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總體小康”有所改變。通過對青海省旅游業精準扶貧出現的問題及其原因進行分析,進一步地提出了推進旅游業精準扶貧發展的建議對策。

首先,建立公正的精準扶貧機構,政府主導更具有針對性。

民族地區旅游業精準扶貧構成主體是多元化的,其中有政府、企業、社區管理人員、貧困居民等。所以,建立公平、合理的精準扶貧機構是推動青海旅游業精準扶貧的關鍵。但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貧困人口在利益分配中處于底層,我們應該堅持以貧困人口需求為出發點,政府應構建以貧困居民受益為基礎的旅游扶貧利益分配機制。政府主導更具有針對性主要體現三點:一是政府可以實施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激發企業參與旅游精準扶貧的積極性;二是政府要加大宣傳精準扶貧政策的力度,提高貧困居民的思想意識,讓其自覺地接受并認可“輸血式”到“造血式”的扶貧轉變,突破自身的發展;三是政府要發揮自身的監督和協調職能,積極主動協調多元主體的利益關系,在制度層面上保障貧困人口的利益。

其次,推行綠色的生態旅游市場,政府主導更具有明確性。

民族地區既要生態保護,又要旅游業的發展,可推行生態旅游發展,應采取多種手段和形式,促進生態旅游的健康持續發展。旅游開發商應從長遠利益出發,對生態資源進行合理化開發,不可再受經濟利益的驅動,使旅游產品過度商業化、膚淺化和舞臺化,禁止一切破壞生態資源的營銷活動。

生態旅游資源要在不同主體之間平衡,應建立起旅游扶貧的可持續性發展的長效機制。政府主導更具有明確性:一是青海省政府應健全生態旅游相關的市場機制,在政策上給予旅游業生態資源可持續開發的扶持;二是青海省政府應積極培育生態旅游市場,把生態資源保護納入績效考核中,并頒布獎勵政策;三是青海省政府應建立生態保障基金,開展生態文明旅游教育,并讓當地人積極參與到生態旅游保護中去。青海省旅游業開發中,要根據生態資源的承載能力,建設綠色旅游服務接待設施,推行綠色管理,降低管理成本和環境付出;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在旅游產品開發中既要關注經濟效益,更要注重對生態環境和文化的保護。只有如此,才能保證旅游扶貧效益最大化和可持續性。

最后,完善旅游扶貧管理體制,政府主導更具有管理性。

由于旅游扶貧中出現管理體制不健全,導致旅游業發展受到不同因素的制約。因此,完善民族地區旅游業的管理體制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青海省政府應當成立專業性的旅游精準扶貧監管機構,運用技術、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解決旅游扶貧管理較差的現象;第二,青海省政府應建立嚴格的監管機制,建立旅游扶貧信息網絡檢測體系,將旅游扶貧目標人群、旅游扶貧項目等狀況進行統計,并對貧困人口參與率、獲益情況、旅游扶貧的實施情況等進行跟蹤監測管理;第三,青海省政府應建立全面的貧困人口參與機制,鼓勵貧困人口積極參與旅游扶貧產品開發、戰略決策等活動,使貧困人口長期真正地受益。要使旅游業精準扶貧持續綠色發展,青海省政府需要做出相應的保障政策體系。政府主導更具有管理性體現在,生態旅游發展規劃的制定是在政府的主導下科學論證慎重決策的,如環青海湖生態旅游路線、黃河碧水丹山生態旅游路線、唐蕃古道生態旅游路線、世界屋脊探險生態旅游路線、宗教朝圣生態旅游路線、南絲綢之路生態旅游路線等等。

結 語

民族地區旅游業精準扶貧逐步提高了人們對生態資源旅游價值的認識,同時喚起了人們保護民族文化的意識?!巴ㄟ^對人文旅游資源的挖掘、整理、申報各類文物保護單位,使重要的文物古跡得到相關法律的有效保護;對殘存的文化不僅積極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制定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而且對旅游資源進行了修復,對消失者進行了重建;通過貫徹以旅游養資源、以資源帶動旅游發展的思路,保障了資源保護與修繕的資金來源?!盵10]所以,民族地區旅游扶貧離不開良好的生態資源,只有二者相互協調發展,才能在旅游扶貧中長久發展,最終實現脫貧致富。

參考文獻

[1]青海省統計局.2018年全省旅游業主要數據[EB/OL].http://tjj.qinghai.gov.cn/tjData/newData/201901/t20190128_59353.html,2019-01-28.

[2]張傲.今年國慶9.29萬游客扎堆青海湖[N].海東時報,2019-10-11.

[3]楊玥.茶卡鹽湖入選“2019中國最具影響力網紅景區TOP10”[DB/OL].http://qh.people.com.cn/n2/2019/1121/c378418-33564929.html,2019-11-21/2019-12-08.

[4]徐明.以旅游開發促進青藏高原文化保護研究[J].浙江學刊,2007,(5):186.

[5]青海日報.堅決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努力確?!耙唤逅驏|流”[N].青海日報,2016-08-28(1).

[6]習近平.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J].求是,2019-01-15(3):11.

[7]戴斌.我國旅游業“十三五”發展思路探討[J].旅游學刊,2014,29(10):3-5.

[8]吳忠軍,葉曄.民族社區旅游利益分配與居民參與有效性探討[J].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5).

[9]劉旺.民族社區旅游發展的困境:理論闡釋與實證分析——以丹巴縣甲居藏寨為例[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

[10]李天元,王連義.旅游學概論[J].南開大學出版社,1995:217.

作者簡介

盧慧霞 青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研究生

猜你喜歡
青海省生態旅游貧困人口
青海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開幕
圖說: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報告
隱形貧困人口
生態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探討
十八大以來每年超千萬人脫貧
生態旅游與環境保護研究
中國生態旅游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2013年各省貧困人口數量及貧困發生率
新目標英語九年級Unit?。保祮卧R中考鏈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