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女性形象

2020-12-15 06:58胡宏遠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蒲松齡聊齋志異

胡宏遠

摘要:清代小說《聊齋志異》中塑造了一群女性形象。她們身份不同、性格各異,其中有勇于與命運抗爭的獨立女性形象,有為愛奮不顧身的自由女性形象,亦有勇于展現真我、敢于任性而最終回歸男權社會的女性形象。本文通過簡要分析以上幾類女性形象,了解故事中反映出的明末清初部分反正統思想傾向與女性主義思想的萌芽。

關鍵詞:蒲松齡;聊齋志異;妖女

1 引言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的嘔心瀝血之作,蒲松齡出生在書香世家,自幼便對妖與鬼抱有濃厚的興趣。為搜羅素材,蒲松齡曾在家門前開張茶館,來喝茶的人可以以一個故事來代替茶錢,這為他日后寫下《聊齋志異》積累了豐富的素材?!读凝S志異》是在17世紀開始進行撰寫的,受到了一定明末清初的反正統思想的影響,如李贄所主張“有好女兒便立家,何必男兒”的男女平等思想。這使得《聊齋志異》較舊時書籍有一定突破,尤表現在女性形象描寫方面。李銀河曾在《女性主義》一書中闡述女性主義的內涵是“理論千頭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在全人類實現男女平等?!盵1]但受時代束縛,這種意識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未賦予男女真正的平等身份,如書中描寫的女性形象雖然大多身份都是富有人情味的神妖鬼怪,突破了傳統女性在小說中的形象,賦予了女性豐富多彩的形象,但不少仍未逃出回歸男權社會楷模女性的命運。

2《聊齋志異》中的女性形象

2.1 異類女子

《聊齋志異》全篇近500篇文章,塑造了眾多經典的狐仙鬼怪形象。在《聊齋志異》之前的志怪傳奇小說中,狐仙鬼怪的形象大多單一,鬼怪丑陋兇惡、神仙慈悲圣潔,他們是非人的存在,自也沒有人一般絢爛的情感。但在蒲松齡筆下,這些異類女子被賦予了人的特性,擁有了如同“人”一般的喜怒哀樂。

如女鬼這一形象,傳統女妖鬼怪多作為神佛的對立面而出現。但《聊齋志異》中的女鬼卻與傳統鬼怪小說中的女鬼大不相同,如在《小謝》篇中,小謝、秋榮雖已為鬼魂,但對心無惡念的人依舊善良,甚至還表現出符合古典賢良淑德審美的典雅形象。再如宦娘,被溫如春精湛琴技吸引后對其產生傾慕之情,但由于人鬼殊途,她心甘情愿地促成了溫如春與世家小姐美滿幸福的婚姻。其中也有如傳統鬼怪一般作惡的鬼女、妖女,但其仍與傳統鬼怪大相徑庭。傳統鬼怪成為惡的代言者,僅因為他們是鬼怪,沒有因果,不成邏輯,僅靠著已下的定論而斷言他們的惡。但在《聊齋志異》中,妖魔作惡有其作惡的原因,鬼怪害人有害人的理由,像人一般,做事有因果,有緣由,有目的?!懂嬈ぁ菲械呐?,若不是書生戀于皮囊,陷于美色,書生又怎會落得剖腹挖心的下場?!读凝S志異》中的鬼并非一來便十惡不赦,大多濫觴于受害者的貪欲與色欲,對傳統中鬼怪的角色有極大突破,其中的鬼多種多樣,不乏與人同樣善良的,同樣有著七情六欲的,同樣甘于奉獻,心懷善念的。魯迅評價其“《聊齋》獨于詳盡之處,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而又偶見鶻突,知復非人?!盵2]《聊齋志異》對女性人物的塑造大多都表現著對傳統桎梏的掙脫,對傳統鬼怪形象的挑戰,這同時也凸顯了《聊齋志異》作為一本傳統短篇小說集的標新立異與特立獨行。

2.2 女性形象特征

小說中的女性形象更是異彩紛呈,個個都極具代表性,擁有鮮明的個人特質,但在這個性之中又蘊含著共性。在人物個性塑造上,有江城性格潑辣任性,對丈夫高藩拳打腳踢;嬰寧秀外慧中,蘭心蕙質;辛十四娘勇于追求愛情,對丈夫盡心盡力,并且在愛情消磨殆盡時敢于追求自己的夢想,實現夙愿;亦有黃英靠賣菊花白手起家,追求愛情,靠自己過上富足生活,展示出了不被時代洪流裹挾其中的獨立女性形象。對于共性,則表現為大多女性都秀外慧中。在外貌上,她們都美艷動人,如江城、畫皮鬼女、秋榮等等;在家庭中,她們往往都善于操持內務,如辛十四娘、小翠、阿英等等。這樣個性與共性相交相融,呈現出更加豐富的女性形象。正是這樣多彩的女性形象豐富了小說的內容,增強了小說的可讀性,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亦顯現出了《聊齋志異》的確在傳統女性人物形象方面有著自己的破與立。

2.3 女性類型

(1)情深意重的報恩女:《小翠》篇中的狐女小翠,為報王太常的救母之恩,嫁給他的癡傻兒子王元豐,五年里不僅醫治好了王元豐的癡病,還屢次救助王家于危難之際?!秱b女》篇中的俠女,在與母逃難過程中,因顧生一家對其多有照拂,又見顧生家窮娶不上媳婦,便嫁給了顧生為他生下兒子。除此之外,《聊齋志異》中還有許多這類報恩女的形象。

“知恩圖報”這一精神在中國文化中由來已久,也備受世人推崇。蒲松齡對其如此鐘愛的原因,其一是其從小受儒家“德性文化”的熏陶[3],其二則是與自身經歷有關。蒲松齡出生于十七世紀中期,蒲家雖非名門望族,但也算是詩書清流人家,自小衣食無憂。后在明清之際的戰亂中,家道中落,貧困潦倒之際,他時常收到朋友的幫扶與接濟,這讓他對“報恩”情有獨鐘。加之當時所處戰亂頻發、朝局動蕩的社會背景,百姓大多流離失所,社會里前所未有地暴露出大量人性的陰暗面,作者也希冀以此呼吁知恩圖報這類社會傳統美德的回歸。他曾以“作善降之百祥,作不降之百殃”[4]勸人為善。由此可見,《聊齋志異》中女性形象的塑造與情節的設定與作者本人的經歷與所處的社會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2)愛情至上的自由女性:愛情自古以來便深受世人稱頌,但在封建時期,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這種倫理道德的束縛下,愛情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東西。但在《聊齋志異》中,蒲松齡卻塑造了一群愛情至上的自由女性?!而f頭》篇中,狐女鴉頭在14歲時遇見王文并一見鐘情后,不惜反抗母親的意愿也要和王文并私奔。在被母親發現并派阿姐過來抓她時,鴉頭據理力爭,表示,“從一者得何罪”。之后被母親抓走并逼她另嫁他人時,鴉頭也誓死不從。再如阿寶,孫子楚向大富商王員外之女阿寶提親,王員外不為所動,但阿寶為孫子楚對她的癡戀深深打動,反抗父權,決心嫁他為妻,在丈夫死后“女哭之痛,淚眼不晴,至絕眠食。勸之不納,乘夜自經?!盵5]最終感動閻王,使丈夫死而復生。

古代社會中,女子被要求要賢良淑德、溫順恭謹,但蒲松齡小說中的女性在一定程度掙脫了這種由封建倫理道德所規定的單一形象。他賦予其筆下女性鮮明的個性色彩,讓她們勇于突破傳統訓誡。這在一定程度上倡導了自由戀愛,對封建時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形成一定沖擊,這類女性形象中大多蘊含著當代獨立女性的影子。

(3)獨具反叛精神的獨立女性:《聊齋志異》中,還有一類典型的女性形象,那便是獨具反叛精神的獨立女性。這類女性,她們人格獨立甚至于經濟獨立,完全不需要依附于男性存在;她們有自己的追求和價值感,不以生兒育女為其人生最高價值;她們對待愛情,理智不盲從。如辛十四娘在愛情到來時盡心追逐,在馮生自甘墮落后她將其救出,為他安排好了婚事后又毅然離開,繼而追求自己更高的人生理想。在故事尾聲,她已得道高升,位列仙籍。又如黃英靠自己的雙手奮斗出經濟上的獨立,在與丈夫形成分歧之后,敢于直言“君不愿富,妾亦不能貧也。無已,析君居?!盵5]

這類故事無一不表現出女性在封建背景下對獨立的追求,不為傳統儒家倡導的女性形象所束縛的愿景,更集中反映出政權交疊下當時社會中部分反正統思想與商貿經濟日益發達對傳統儒學的沖擊。蒲松齡常年混跡于社會底層,受到多種思想的交織影響,其著作表現出社會思想的活躍與進步,更傳遞出當時女性抱有對個人美好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

(4)賢德忠貞的傳統女性:書中也不乏賢良淑德的傳統女性,如其中阿英,為報答甘鈺父親的養育之恩,嫁給了甘鈺。甘鈺哥哥原本見她貌美,怕人輕浮不莊重,但相處久了之后,發現阿英不僅矜持端莊,還十分溫柔會說話。又如林氏自覺相貌丑陋,決心讓丈夫納妾。這類故事中的女性形象都極度貼合當時社會對女子的倡導與期望,她們居于內宅之中,操持家務井井有條,對待丈夫,則是溫柔善言。這類短篇小說體現了蒲松齡個人贊頌家庭和睦的觀念,迎合了當時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符合當時仍為社會主流的儒家傳統思想,也反映出《聊齋志異》中思想仍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儒家思想影響,未能完全脫離當時封建社會背景。

(5)被男權同化的女性:書中還有一類女性,她們是被男權社會同化的女性,她們往往最開始都極具個性,但在封建倫理綱常的影響下逐漸失去這樣的個性,其中最典型的角色是嬰寧。在《嬰寧》篇中,蒲松齡一來便極力刻畫一個純真如同稚兒一般的女性形象,她純真、善良、不染紅塵俗世。這種特質鮮明而又極具吸引力,王子服對這樣的嬰寧一見傾心。王母亦對這樣的嬰寧十分喜歡,每次王母憂愁或是發怒,嬰寧一來笑一笑,王母便會解憂息怒。然這樣天性樂觀愛笑的嬰寧在世俗的影響下逐漸變得“不復笑”,人也由不諳世事變得明是非、懂事理[6]。在這個變化過程中,嬰寧失去了自生的個性色彩,最終成為男權社會中萬千女性里平庸的一員。這真實地反映了那個年代諸多女性所面臨的挑戰,要真真正正不受社會的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要保持自己的個性也是困難重重的,但變得隨波逐流卻出奇的簡單。這都反映了那個時代下女性獨立性格所具有的妥協性,揭露封建統治下女性地位的不平等與其所蒙受的悲哀。

3 結語

聊齋志異中女性人物形象異彩紛呈,各具特色,相較前代鬼怪志異小說有著顯著的區別,但這并不僅僅歸功于蒲松齡個人的創新思維,更與他所經歷的人生經歷和身處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其中無不蘊藏著思想向近代轉型的影子。書中大多故事都折射出當時社會的狀況,與當時社會中盛行的新興思想關聯,并較大程度上受到蒲松齡的個人經歷與情感傾向的影響。若對其產生的時代背景與蘊含的新興思想潮流進行理性深刻地分析,不難理解《聊齋志異》流傳千古而不衰的內在原因之一正是其中多類女性形象下蘊藏的文化思想。

參考文獻:

[1] 李銀河.女性主義[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5.

[2]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 張兆菲.《聊齋志異》中報恩情懷的形成因素[J].戲劇之家,2019(24):234.

[4] 李雋瑤,李漢舉.《聊齋志異》思想的時代價值[J].蒲松齡研究,2018(04):64-69.

[5] 蒲松齡.聊齋志異[M].大眾文藝出版社,2009.

[6] 王歡.打碎、推倒、重塑——寓于《聊齋志異·嬰寧》中的破與立[J].藝術科技,2019,32(08):128+157.

猜你喜歡
蒲松齡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不一樣的魑魅魍魎
『別人家的孩子』蒲松齡
蒲松齡:努力換來逆襲
《神探蒲松齡》:并沒有那么差!
《清史稿》災異卷及《聊齋志異》的形象設定
STRANGE TALES INDEED
論《聊齋志異》的悲劇意蘊
蒲松齡
《聊齋志異》與前四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