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斫琴家看諸城古琴藝術發展與創新

2020-12-15 06:58李璐瑤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諸城古琴李老師

摘要:通過對諸城派古琴斫琴技藝代表性縣級非遺傳承人口述回憶的整理,本文主要呈現的是在諸城古琴斫琴技術消失的近百年間,人與琴的命運是如何在21世紀重新交織,并在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得以再生傳統與創新發展。本文試圖從諸城古琴斫琴家的視角出發,以其近十年來對古琴的回憶為線索,透視諸城古琴近年來的發展現狀與前景,以期為諸城派古琴藝術的創新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諸城派古琴;藝術保護

1 諸城派古琴藝術

古琴是撥奏弦鳴樂器,亦稱瑤琴、玉琴,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最早的彈弦樂器,堪稱中華傳統文化之瑰寶。諸城位于山東半島東南、泰沂山脈與膠濰平原交界處,地理環境較為復雜,低山丘陵與谷地盆地交錯,這無疑為古琴藝術創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與靈感。19世紀中葉,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齊魯大地上誕生了一支別具一格的古琴藝術流派——諸城古琴派。隨著時代的發展,諸城古琴不僅繼承了諸城文化中所特有的“寬緩闊達而足智”和“好儒備于禮”的文化特點,還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受到山東地方民俗中熱情豪放的風格影響,諸城派古琴在吸取山東特有的文化習俗的基礎上,加大與其他地區琴派的合作交流,對古琴的形式與內容多加創造與創新,最終形成了諸城派古琴融合儒家的修身理性、道家的追求自然、佛家的“頓悟”的特殊風格,在時代中綻放出耀眼光芒。在2010年時,諸城古琴作為山東省第一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的音樂文化遺產,其成功申遺迅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無論是專業的古琴彈奏家還是普通的古琴愛好者,都期望諸城古琴能走近大眾視野并走進日常生活。近年來,除政府對非遺文化的支持外,社會各界人士尤其是琴社組織與古琴演奏家都為了諸城古琴的發展做出不同程度的努力,而其中較有代表性的當屬斫琴家李加濤老師。

2 斫琴技術傳承人簡介

李加濤,男,生于1979年,諸城派古琴斫琴技藝代表性縣級非遺傳承人。出生在諸城琴派古琴南枝的祖庭之地,從小對傳統文化充滿深深的興趣,并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在2010年—2013年期間,李加濤學習古琴彈奏及斫琴技藝,一直貫徹注重手工古法斫制,曾得到現代諸城古琴大師茅毅等老師們的指點與肯定。在2013年,獨立斫琴,并成立“亨豐堂古琴工作室”,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用心開展古琴斫制、展演活動、多次組織古琴雅集,并為多次古琴活動提供用琴,同時積極宣傳推廣諸城古琴。從創立工作室以來,開展公益授課,約5000以上課時,授課的同時義務免費修理古琴,利用自己所學斫琴技藝,不計報酬,義務為廣大琴友免費修理古琴。李加濤老師近年來的重要活動包括:在2015年,中國(諸城)大舜文化節“超然舜韻”古琴陳列展中,應邀作為諸城斫琴師,同時也是斫琴唯一參展者。2017年在仰蘇堂,舉辦“雛鳳新鳴”個人手斫琴展暨雅集活動,這是諸城近百年來的首次個人琴展活動。同年參與張景導演的手藝專題片《尋找手藝》第3季拍攝。2018年,在密州賓館舉行的濰坊詩詞協會成立兩周年座談會上,參與詩詞與古琴交流,得到專家一致好評。2019年,在超然臺舉辦“盛世南薰”個人琴展暨雅集活動。其重要成就包括:斫制出諸城近百年來第一床琴,填補了諸城斫琴史,近百年來的空白并成功復圓了“虞舜式古琴”。

3 新世紀諸城斫琴人

李加濤對于諸城古琴的關注,是源于一位父親對孩子最質樸的愛,從此便與諸城古琴結下了不解之緣。李老師原從事木材行業,之前未對諸城古琴有任何涉獵,2010年,李老師在一次偶然的串門中,碰巧聽到鄰居家的孩子在彈奏古琴,悠揚的琴聲令他感到“沁人心脾”,想到自己正在上小學的兒子好動的天性,就萌發了讓兒子學習古琴來培養定性的念頭,自此結下了與諸城古琴的不解之緣。李老師不但想讓兒子學古琴,更想讓兒子領悟古琴中“淡薄”、“中正”、“平和”的精神,考慮到當時兒子所使用的古琴質量較為一般,音色也不夠唯美,因此就萌生了為兒子親手制作一架古琴的念頭,除去自己有木工基礎外,更多的是希望孩子能明白父親對孩子的良苦用心,從而使琴帶有“監督”的作用,就像父親在旁陪伴孩子,那么孩子自然就會用心去練,最終達到“人養琴,琴養人”的境界。約在2014年,李老師通過自己的摸索,完成了琴身的制作,在請教別的老師給古琴安裝琴弦時,偶然得知自當年諸城古琴的大師北上南下后,諸城的斫琴家幾乎就消失了,在1920年到2014年的近百年間,李加濤是第一個將諸城古琴再次帶回大眾視野中的人。聽到這位老師這樣述說,李老師在震驚之外,也不由多了一份責任感,在斫琴、彈琴、教琴和推廣琴文化的過程中,他與琴之間也逐漸產生了共鳴和感情,自此立志將諸城古琴作為人生的事業來對待。同年,李老師向諸城所有古琴愛好者發出號召,他可以免費為大家修補古琴、每年提供一定課時的公益課程,并歡迎來自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古琴愛好者或斫琴家來溝通與交流古琴文化、切磋古琴技藝,積極推動諸城古琴藝術文化的發展并擴大其影響力。

4 諸城古琴斫琴工序

諸城古琴的制作工序繁復,斫琴師必須采用純手工制作并不斷地對古琴進行精雕細琢,才有可能制作出一把好的古琴。經李老師介紹,他認為制作一把優質的諸城古琴的首要步驟就是挑選好木材,以百年老木為最佳,所做的底板與面板要匹配,這是達到陰陽相合的前提和必備條件。其次,需要鋸出古琴的外形輪廓并斫去其多余的部分,在得到古琴的基本形狀后要就要用眼睛細致地觀察古琴的平整度并在此基礎上反復多次精修古琴的外形。再次,每把古琴都離不開精心的設計和準確地繪圖,要采用專用的工具手工槽腹,堂內題款,之后鑲嵌天柱和地柱,并進行合板,用犬漆粘合,纏緊繃繩,之后進行深度的修整,對其進行精細的打磨,經過多次的試音、調音,最終可以達到古琴的音色優美、空靈動聽。琴身大致制作完成后,就是要在琴體上刷木漆并粘裹一層麻布,李加濤老師是用自己純手工制作的鹿角粉和天然大漆來調制灰胎,在這之后就是刮灰胎,將刮好灰胎的古琴掛在墻上陰干幾個月后再對琴身進行反復的上灰打磨,打磨好后在琴上鑲嵌十三顆琴徽,用綢布棉球進行揉粉找平后進行雕刻琴尾、多次在琴面上刷天然大漆、多次擦漆、用手掌將珍珠粉和橄欖油在古琴表面上推光,將古琴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上弦做好后,古琴制作就算完成了。經過這些工序,李老師還要通過演奏琴曲對古琴進行進一步用心調試,使古琴更加的完美,最終達到一件優美的藝術精品。李加濤老師認為在斫琴的過程中,就是與古琴心靈磨合的過程,

5 諸城派古琴藝術發展問題

美妙的琴音的背后是每一位諸城古琴愛好者的默默付出,如何將諸城古琴的悠悠琴聲永遠的傳承下去,如何讓斫琴技藝不再消失在下一個百年之中,如何在“互聯網”時代讓諸城派古琴藝術得以保存、發展和創新,是每一個人都應思考的問題。通過對李加濤老師的口述進行文字整理,本文得到以下關鍵信息:

(1)諸城派古琴藝術生存環境較20世紀時有了一定改善,但總體發展緩慢,缺乏動力。首先是政府的相關部門對諸城古琴進行了相關宣傳,以數字報紙等形式對古琴及琴人進行相關報道,并擬有建設古琴文化體驗區的意圖;其次是山東境內各大古琴琴社之間積極舉辦古琴技藝與文化交流活動;再者諸城各古琴演奏家與斫琴家積極發展自身古琴事業,進行公益性古琴教授,積極傳播古琴文化,諸城派古琴藝術總體呈緩慢向前發展態勢,但其發展方式較為單一,仍主要在琴社與古琴愛好者之間發展,未廣泛進入大眾視野,政府相關部分未給予大力支持與制度保障,使得古琴發展動力僅停留個人興趣愛好驅動上,未上升到公共視野層面,內部缺乏活力與動力。

(2)個體古琴愛好者對于發展諸城古琴處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尷尬局面。以李加濤老師為例,他作為諸城屈指可數的斫琴家,想推動古琴的快速發展也絕非易事,一是古琴制作原料昂貴且制作過程耗時耗力,李老師所用的木板都要經過精心挑選,一些較好的木料都是百年老木,價格昂貴,且所用的漆料也不同于普通油漆,而是專門的“大漆”,即植物性漆。在制作古琴的過程中對身體還會造成一些損害,如所制的漆料雖然是植物性漆,但也會產生刺激性的氣味,如若長期在斫琴室中制作古琴,這種氣體會對人體的眼睛及呼吸系統造成一定的損害,嚴重時可能還會產生肺部問題;二是最終制作出的古琴存在難以售賣的問題,由于古琴的受眾尚且還小,純手工制作無法批量生產就提高了古琴的單價,使得古琴缺少銷售渠道,加之李加濤老師對于目前新興的線上銷售也較為陌生,如何在保障自身生活條件的情況下大力推動諸城古琴事業的發展是一直困擾著他的問題;三是家鄉支持的力度較小,單靠古琴家自我興趣愛好作為驅動力難以將諸城古琴大規模推廣。

(3)斫琴不忘斫初心。據李老師口述,目前諸城派古琴藝術家多數依舊保持著琴人淡泊名利的高尚氣節,在琴人與琴相交融的過程中探尋古琴藝術中正和平、修身養性的精神,這種不追名逐利的“琴人風骨”在愈發浮躁的社會風氣之下就顯得尤為可貴,同時李老師也反復提及只有保持初心,才能斫出一把承載著琴人精神的傳世好琴,可見“保持初心”是諸城古琴家普遍的價值認同。

(4)“互聯網”時代下,諸城古琴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目前新興年輕人對諸城古琴感興趣的較少,一般也作為普通興趣愛好而不致力在年輕一代中推廣古琴文化,而年級較大的斫琴家與古琴家,對于互聯網模式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如何利用“互聯網”模式推廣諸城古琴,順利乘上大數據時代的順風車是所有想要推廣諸城古琴的人的共同挑戰。

6 保護措施

(1)搭建網絡平臺,將古琴產業與旅游產業相結合。山東省民俗文化旅游資源豐厚,但目前無人對古琴藝術進行旅游開發??蓴M在不同旅游文化區進行古琴藝術的活態展示,如古琴現場演奏、古琴工藝品售賣等,同時打造集國學、茶道、書法、古琴于一體的特色旅游休閑區,同時利用微博、微信、視頻直播軟件等網絡平臺進行宣傳。

(2)諸城古琴藝術與教育深度結合。針對不同年齡階層和不同需求的人群,將諸城古琴藝術與教育相結合,以線上線下雙重教育形式,采用數字化方式采集諸城古琴藝術曲目,將所得資源廣泛用于胎兒音樂早教、幼兒音樂啟蒙、中小學生藝術教育、高中生傳統音樂文化素質鑒賞、大學生公益性社團以及老年人特殊音樂教育等教育領域,形成古琴藝術全民學習、終身學習、創新學習的新形勢,同時促進全民音樂文化素養進一步提高。

(3)建立諸城古琴藝術數據庫。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研究。擬于山東省各高校圖書館、博物館、民俗文化藝術館等開展合作,共同挖掘地方文化,最終通過自建數據庫的方式服務高校、服務地方,傳承與保護諸城古琴藝術文化。

(4)利用互聯網推廣“琴人風骨”?!绊角俨煌匠跣摹笔侵T城古琴家共同的價值追求,在浮躁的社會氛圍下探尋古琴藝術中正平和、修身養性的精神,對于我們精神文明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們應推廣“琴人風骨”、宣揚琴人的時代精神。

參考文獻:

[1]周曉超.諸城琴派的文化生態研究[D].山東藝術學院,2016.

[2]鄭敏.網絡環境中古琴音樂的傳播與繼承[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3(02):146-153.

[3]杜晶.諸城派古琴的傳承與生存現狀之調查研究[D].青島大學,2010.

基金項目:山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國家級立項[“從無奈絕響”到“重拾音韻”—“互聯網+”背景下的諸城派古琴藝術保護、發展與創新研究],編號:2019120114

作者簡介:李璐瑤(1999.3-)女,漢族,籍貫:山東煙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歷史學。

猜你喜歡
諸城古琴李老師
別和諸城恐龍聊夢想
該得獎的李老師
尋琴記:古琴的前世今生
張俊波 情寄古琴,樂以忘憂
《麥霸英雄匯》“記歌詞”的諸城之戰
尋訪千年古琴
舍不得您,李老師
古琴的收藏價值在何處
“李老師是壞人”——對5+2=0教育的思考
膠東諸城大規??铸堊阚E群埋藏與恐龍遷徙之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