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厘米的馬拉松

2020-12-15 06:58白洋濤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臨摹書法創作

白洋濤

摘要:張海先生曾經提出:“當代書法尚‘技”之觀點,誠然,有關書法藝術技法層面的學習不外乎書法臨摹與創作兩種途徑,本文主要從當代書法家張海先生的一些對于書法臨、創方面的學書理念、感悟,并結合古代著名書家對于書法臨、創方面的學習歷程、理念出發,加以闡述類比,希冀能夠在書法臨創方面得到進一步的啟發,解決具體實踐過程中的書寫問題。

關鍵詞:書法;臨摹;創作

眾所周知,馬拉松全程42.195公里,對普通人來講,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對專業運動員來講,也需要花費一番功夫才能完成。生命不止,奮斗不息,馬拉松的記錄亟需后人不斷刷新。大部分人都很敬佩、羨慕跑馬運動員可以馳騁全程,刷新紀錄,勇奪輝煌,但是大多人卻看不到跑馬人員為了心中的信念與追求,背后所付出的艱辛努力,欲要打破那一厘米的記錄,也必要付出千萬倍的汗水。俚語言: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跑馬亦然,書法亦然。張海先生曾在學院里為大家講述“一厘米的馬拉松,”筆者認為張海先生為眾學子講述“一厘米的馬拉松”乃是向學子們傳遞一種理念:跑馬運動員日積月累、揮灑萬千的努力與書法人與古為徒、日復一日的臨摹無異,在賽場上揮灑拼搏的勇闖時刻與書法人的創作實踐過程無異,兩者載體表達方式不同而已。

一、繼承傳統 ?深入傳統

對于書法臨摹,我們應該采取何種學習方法與實踐方式?蘇子瞻在《記與君謨論書》中講:“作字要手熟,則神氣完實而有余韻”(1)。筆者認為,蘇子瞻所講的“作字要手熟”于書法臨摹、創作皆為必要,縱觀古人書法,無論書寫何種書體,或瀟灑飄逸行云流水,或雄渾磅礴穩如泰山。中國書法發展到唐代,篆隸草行楷的演變已經完成,無論后人選擇何種書體研究學習,必經臨摹與創作兩種途徑。對于書法臨摹,張海先生給出了自己的理念,即“繼承傳統,深入傳統?!毖院喴赓W,引人遐思。僅僅八個字張海先生兩次提到傳統,足以看出先生對古賢筆墨的尊重與重視。那么古人對于書法臨摹作何對待呢?宋人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自述:“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為‘集古字?!保?)作為宋代尚意書家的代表人物,米芾不僅在書法革新方面別出機杼,在書法繼承方面的功夫亦然了得,在31歲之前,米芾主要醉心臨摹于唐人書法,臨習法帖態度認真,精讀細寫,幾可達到形神兼備、以假亂真的地步。如圖1《東山松帖》,原為晉王獻之書,傳為米芾摹本。今人所見的多幅晉人書法,實則米芾的臨摹之作,如王獻之的《中秋帖》、《鵝群帖》等,長期以來米芾的此些臨作,被認為是晉唐名跡而倍受世人珍視,原因無他:書寫功力深厚,氣韻直追晉唐。米芾的臨摹態度與實踐方法同張海先生所提倡的臨摹八字口訣完全契合,也許這就是書法的魅力,時隔千百年,今人仍能與古人對話。反觀當今書法人,有幾人可達到此類境界?不禁汗顏!米芾在書法臨摹方面所花費的功夫與研習方法極其值得我們肯定與借鑒,張海先生所提出的臨摹八字口訣也是值得我們去實踐、體味、感悟的。

二、巧現傳統 ?創新有為

明代蘇宣在其著《印略》自敘中講:“始于模擬,終于變化。變者逾變,化者逾化,而所謂模擬者逾工巧焉?!保?)向世人闡述了其對于篆刻臨摹與創作的理念。然于書法創作,我們又當作何對待呢?張海先生給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巧現傳統,創新有為?!焙苊黠@,張先生對于書法創作的出發點是要建立在傳統的基礎之上,然后結合自身學識修養,表達再現個人的理想追求、筆墨情懷。以宋人米芾為例,董其昌在《畫禪寺隨筆》中講到:“吾常評米字,以為宋朝第一,畢竟出于東坡之上?!保?)董氏作為有明一代最富盛名的二王一派書家,對米芾做如此之高的評價,然何?米芾在《學書帖》中寫道:“余初學顏,七八歲也,字至大一幅,寫簡不成,見柳而慕緊結,乃學柳《金剛經》。久之,知出于歐,乃學歐。久之,如印板排笇,乃慕褚,而學最久。又慕段季轉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覺段全繹展《蘭亭》,遂并看法帖,入晉、魏平淡,棄鐘方而師師宜官,《劉寬碑》是也。篆便愛《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簡以竹聿行漆,而鼎銘妙古老焉?!保?)從米芾的自述中,我們可以清晰的了解到米芾的學書歷程:初學顏魯公,而后學柳、歐、褚、段,進而上習魏晉。但是,不論米芾學顏、學柳、學今、學古,皆習他人之長,而后集百家所長,融為己用,師古而不拘古,在古人風韻逸志的基礎上表現出自己獨特的筆墨情懷與理想追求。(如圖2)董氏盛贊米襄陽,名副其實。米芾對于書法創作的態度及其實踐方法正如同張海先生為我們所講的“巧現傳統,創新有為?!庇秩缜宕疝r、伊秉綬、何紹基等書法大家,正是因為他們學習書法是站在古人筆墨情懷的基礎之上,又能夠獨出心裁、別出機杼,表現出個人的理想追求、筆墨境界,方得成就自我,影響后世。由此可見,不論古今,通往成功的道路或千萬條,但終是異派同源,殊途同歸。學古之路定然不會一帆風順,張海先生不僅為我們講授了對于書法創作的思路與方法,也為我們講授了幾個需要警戒的誤區:

1、食古不化,機械地照搬古人,作品無我。

2、盲目的效仿今人。須知第一個是成功者,第二個欲效仿者是傻子,作品雷同化。

3、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無資本的寫自己,唯有自我。

細細品讀上述幾點誤區,不正是張海先生對于“傳統、創新”的深刻感悟與解答?

三、注意細節 ?精益求精

我們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如果有了一定的書寫功夫,該怎樣將臨摹與創作的轉換運用再次提升一個境界呢?人皆知好的書法作品,勢必會準確的將筆法、字法、章法表現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但對于筆法、字法、章法我們當如何去掌控呢?這是書法人所必須面臨的問題。張海先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注意細節,精益求精,”并且在技法運用與思想把控方面為大家做了深入解讀,技法運用方面:

1、一字多態,避免雷同。

2、適當運用異體字,但要有據可查。

3、適當增減筆劃,部首移位,篆法入隸(張海先生是以隸書為課,因此講篆法入隸)。

4、形體變異。

思想把控方面:

1、心領神會的觀察力。

2、明察秋毫的辨識力。

3、排沙簡金的取舍力。

4、海納百川的融匯力。

5、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6、靈活多變的表現力。

張海先生對于書法臨創轉換問題的總結極其精準,我們也可以從諸多先賢那里探得痕跡,如明末清初的王鐸、民國篆刻大家吳昌碩等,我們可以翻閱王鐸、吳昌碩等先生的作品集子,不論行書、隸書、篆書的臨摹或是創作,幾乎都有大篇幅的運用到異體字,形體變化,左右移位等實踐方法,大處墨相叢生,酣暢淋漓;小處一絲不茍,精細入微,作品整體相得益彰,渾然天成,此類優秀作品定然是作者高遠的思想引領與精熟的技法操作共同碰撞所產生的結果。這與張海先生所提倡的“注意細節,精益求精”是異曲同工,不相沖突的。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時代也許一直在變,但我們探索與前進的腳步不能停下。魏晉至今,每個時期都有各類賢才,我們要吸取不同時代的養料,多體味、感悟前賢的思想與筆墨,不斷豐實、深化、提升自己;我們所追求的書法目標便是我們一生的事業,只有階段性,沒有終極,事業的終極即生命的結束。書法的臨摹與創作是我們每個書法人所必須面臨并亟以解決的問題。于此,筆者謹借張海先生于臨摹、創作方面的感悟自作,聊與大家分享,希冀共同學習進步。

臨帖無我,察之貴精,但得七分神與氣,粗具功力和造型,登堂入室因思悟,言蘊意外得。冷然西東任爾行,天高海闊,厚積薄發,萬匯周天集大成。

創亦闖,辟土開疆。一要別具心眼,二要自信執著,三要全面素養。精心不必刻意,小題不妨大作,既冷又要熱。一遍生,兩遍熟,三遍胸有成竹,下筆無滯礙,似高山瀑布,如流云風逐,識者心服。

注釋:

(宋)蘇軾著,李之亮箋注,《蘇軾文集編年箋注》,成都:巴蜀書社, 2011年10月,第535頁。

《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第360頁。

韓天衡著:《歷代印學論文選》,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8,第471頁。

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第543頁。

何海林著:《米芾學書帖》,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第27頁。

參考文獻:

[1]李之亮,蘇軾文集編年箋注[M]//成都:巴蜀書社,2010:535.

[2]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360.

[3]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543.

[4]何海林,米芾學書帖[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27.

[5]韓天衡,歷代印學論文選[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8:471.

猜你喜歡
臨摹書法創作
書法
書法欣賞
書法
《一墻之隔》創作談
書法欣賞
高中美術課堂臨摹訓練研究
創作隨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