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中日兩國海洋文化的比較

2020-12-15 06:58許岱森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海洋文化中日

許岱森

摘要:中日兩國都屬于近海國家,在認識和利用海洋的很長時間里,各自形成了自身的海洋文化。同海洋的交流變得頻繁的同時,海洋文化的內涵也逐漸豐富充實了起來。其中主要表現為雕像、廟宇等的物質形態,以及對于海神的崇拜和祭祀等的精神形態這兩大類。媽祖文化在中國發源興起,但隨著貿易的往來也傳播到了世界各地,其中包括鄰國日本。然而,對于研究文化的傳播,傳播過程中所產生的差異不可被忽視。文化的發展并非單方面的輸出,而是涉及多方面,即同時也受到周圍的影響而形成。本文旨在以媽祖文化為具體例,試通過比較中日兩國的媽祖文化,挖掘其異同的同時,補充先行研究的不足。

關鍵詞:中日;海洋文化;海神信仰;比較異同

一、海神及其信仰

海洋文化一詞從廣義來看,有海洋民俗、海洋考古、海洋信仰等等能夠舉例,即關于海洋的所有文化現象。海洋文化并非固定不變,而是會隨著時代變化,逐漸與政治、經濟、社會、地理等融合到多方面中去。在人類與海洋的往來之中,表現為對于無法清楚認知的事物的崇拜,即對于超自然的現象的崇拜。中國歷史上的海神比日本早1000余年,并且存在記錄。這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有媽祖文化。

二、中國的媽祖文化

跨越兩千年時間,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所崇拜的對象會有所改變,故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媽祖文化為例論述。媽祖是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在媽祖去世后逐漸神格化,成為廣為人知的海神被民眾所崇拜。作為維護海上安全的神,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海洋文化的發展。媽祖文化主要表現為雕像、廟宇等的物質形態,以及對于海神的崇拜和祭祀等的精神形態這兩大類,兩者都是我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遺產。對于居住在海邊倚靠海洋的漁民來說,海洋既有優勢也有劣勢。在科學發展還不發達的時期,人們難以做到對海上災難的預測和預防,只能向海神媽祖祈禱尋求其庇佑。海神的信仰一方面可以消除人們對于來源于海洋的未知的不安,另一方面伴隨著日益頻繁的貿易走出國門。

1.雕像(以汕尾鳳山媽祖為例)

汕尾鳳山媽祖的雕像于1994年建成,是在中國最大的媽祖石雕像,同時也是汕尾港的象征。16.83米高、1000多噸重的媽祖雕像,由媽祖的故鄉福建省所產的468塊花崗巖所構成。為地基的56根鋼筋象征著團結的56個民族。

2.信仰的核心

媽祖的信仰之所以很長時間受到民眾的喜愛,是因為隨著時代而變、其精神的魅力。其信仰中包括仁愛、正義、誠實、寬容、勇敢等,雖然不能直接回應人們的請求,但是很大程度上給予了人們思想上和道德上的影響。此外,“孝順、忠義、勇敢、和平”等的慈悲精神作為普遍價值被廣泛認同,置于海外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成為促進跨文化交流、成為民族之間的文化橋梁。

3.文學藝術和傳說

關于媽祖的文學作品存在不少,譬如《歷代媽祖詩詠輯注》、《盛墩祖廟迎神歌、送神歌》、《題順濟廟詩》等,但是要屬最具代表性的文學作品還是由明代明效所著的《湄洲海上點兵觀海有作》,“平生挾量等蝸牛,今日雄關隘九州。大地茫茫寧有外,百川浩浩總歸流。云收島嶼依稀見,日暖魚龍自在游。極目大東青一點,問人云是小琉球?!痹撈⑽粗苯颖硎雠c媽祖的關聯,但是是通過魚和龍等的要素來對媽祖進行側面烘托。此外,關于媽祖的傳說,大致有36個。具有代表性的屬降服晏公和保護使節兩節。前者講述了盤踞于海上引發動亂禍害百姓的的一個叫做晏公的妖怪被媽祖所降服,在媽祖麾下贖罪;后者講述了媽祖作為精神支撐在鄭和七次下西洋的途中給予護佑。

4.活動

農歷三月三日為媽祖的誕辰。位于廣東省汕尾市的鳳山媽祖廟也同全國各地一起為媽祖的誕辰舉行一系列的活動。最初作為在民間流傳的舉行祭祀的儀式,隨后逐漸演變為類似于廟會的民俗文化活動廣受大眾喜愛?;顒哟笾掠袘騽?、祭祀以及竟搶彩炮三大類。

與其他地區的戲劇所不同,上演時間之長,持續上演40多日,有時也會延長達50、60日。劇種之中,有海陸豐地區的正字戲、白字戲、西秦戲,也有潮劇、粵劇等。近年,安徽省的黃梅戲、河南省的豫劇也有參與其中。

開始由風扇媽祖廟理事會的成員以及有聲望的年長者攜帶各種各樣的貢品進行參拜,隨后再由來自各地的信徒進行參拜。該活動由早上持續到下午4、5點。入夜后,除了上演的戲劇,還有鳴放大量的鞭炮和煙花。

所謂“竟搶彩炮”(通稱“放炮頭”“搶炮頭”),是一種爭奪竹筒的活動,竹筒由禮炮打出,用紅色的步包裹起來象征好兆頭。作為不可缺少的活動之一,吸引眾多觀眾的注目。

三、日本的媽祖文化

作為中國的鄰國日本,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向中國學習并接受多種多樣的文化,同時作為海洋文化之一的媽祖文化也傳播到了日本。盡管是傳來的文化,但是日本并沒有全盤照搬。自古以來日本作為一個島國漁業發達,媽祖文化相對容易融入日本社會。此外,日本通過融合神佛文化和本土文化,展現了自身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力。再者,在文化向日本傳播的過程中,我國貿易的擴大這一點也無法忽視。商業的發展使得華僑往來于日本的機會增多,信仰及崇拜也得以傳播。本文旨在通過比較媽祖文化傳播到日本的途中產生的差異進行比較而加深兩方文化的相互認識。

1.原樣傳播的媽祖文化

十四世紀末到十七世紀前期,媽祖文化由日本的沖繩、鹿兒島以及長崎等地向茨城県、宮城縣等太平洋一側傳播。換言之,最早接受到媽祖文化的是明朝的屬國琉球。于清代成順則所著的《指南廣義》中提到,“天妃神,姓林﹐世居福建興化府莆田縣湄洲嶼。五代閩時﹐都巡檢林公(諱愿,字惟愨)之第六女也。母王氏,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三月二十三日誕妃于寢室時,有祥光、異香繞室?!锥敺f﹐不類諸女。甫八歲﹐從塾師訓讀﹐悉解文義。自十歲后﹐常喜凈幾焚香誦經﹐旦暮未嘗少懈。十三歲時﹐有老道士玄通者﹐授妃‘玄微秘法﹐妃受之﹐悉悟諸要典。十六歲﹐窺井得銅符﹐遂靈通變化﹐驅邪救世。且機上救親﹐掛席渡江﹐降服二神(順風耳﹑千里眼),而皈正教。屢因顯著神異﹐眾號曰‘通賢靈女。二十八歲道成﹐白日飛升,時太宗雍熙四年丁亥秋重九日也。是后常衣朱衣飛翻海上﹐里人祠之”。琉球國久美村的成順則于1708年作成《指南廣義》,修正中國與琉球間的航線,記錄地理、天文、氣象等航海資料的同時,也收錄了不少見證媽祖信仰在琉球傳播的史料。

2.神佛融合的媽祖文化

明清時期中日兩國之間的貿易較為頻繁的長崎,媽祖文化得到了飛快的發展。作為媽祖的祭祀場所的長崎市福濟寺,同奈良市的興福寺、大津市的崇福寺一同并稱為“唐三寺”。據《長崎圖志》記載,“福濟寺,在寶盤山左崙,舊村主宅?!ㄇ嗌徧脙鹊畎仓萌駢河业焯戾?,左奉關帝。興福寺,……海天司命堂,中央祀天妃及千里眼、順風耳二鬼?!绺K?,……其祠媽祖如興福寺,左九鯉湖八仙,右大道公”。包含儒教與道教的媽祖文化同日本的佛教文化融合的過程中與也與元和、寬永年間日本政府嚴令取締天主教相關聯。為了同天主教加以區別,因貿易而往來于長期的中國商人大力修建廟宇祭祀媽祖,以同佛教的神一起祭祀為契機,媽祖文化在日本發展繁榮了起來。

3.本土化的媽祖文化

除了作為原典傳播的媽祖文化和與神佛文化融合的媽祖文化,在日本也誕生了基于本土文化創造出來的本土化的媽祖文化,不僅名稱有所變化,內容也有所改變。由白尾國柱所著的《鹿兒藩名勝考》中記載,“娘媽堂……相傳:明人林氏避亂來此,始 為 祠 祀 之 所?!?曰‘娘 媽 神 來 到 于 今,七八世矣。野間權現祠:……祭神,東宮二座:東宮為伊奘諾尊、伊奘冉尊。西宮五座:瓊瓊杵尊、木花開耶姬、火火出見尊、火闌降命、火明命?!鲗m會祭娘媽婦人,見于地志略……娘媽另外在山中……東宮是天文二十三年九月,西宮是永祿十年九月二十日,梅丘君再興,大窮裝飾。日后為風雨所破,合東西兩宮合祭一宮。相傳:明人林氏避亂來此,其子孫稱林氏者三四戶,今居于片浦”。

此外,還可以例舉代表神道的海神的弟橘比買信仰。二者存在擁有護佑的屬性這一共通點,并且加上江戶時代盛行的國粹主義的影響,二者的信仰得以融合。再據李獻璋的實地考察,存在媽祖被認為是天照大神的現象。

四、兩者的異同

同:

1.媽祖文化在中國和日本都基于經濟的發展得以繁盛,同時深受政治影響。

2.媽祖文化的內涵大致相同,媽祖作為護佑與海相關的人類活動的神明被人所知,脫離本源便無從談起。因為從位置當中衍生出來的恐懼,便通過信仰之中衍生出來的禁忌來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正是尋求庇佑的表現。通過遵從禁忌能夠獲得心理上的平靜,從這可以認為是功利性和實用性。

3.取代動物,把人類作為神明崇拜,這一方面說明了人類對于自身的進一步認識,也說明了人類會勝過天、海等的未知的觀念深入人心。

異:

1.于漢代儒教被作為國教,自此之后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一大支柱??梢哉J為媽祖文化的根基就是在此時被建造。媽祖思想中蘊含的仁愛、正義、誠實、寬容、智慧、勇敢等,一定程度上遵從于儒教,同時也有利于統治者的統治。對此加以利用的統治者將媽祖信仰予以承認作為國教。然而在日本傳播的媽祖文化的信徒主要以華人為主,相對而言傳播的時間并沒有中國悠久。

2.隨后不僅是華人,日本人的信徒也增加,早先的媽祖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結果,誕生了新的媽祖文化。這可以認為是利用傳來的文化進行的本土文化的再加工。

3.中國的媽祖文化伴隨著受到朝廷的冊封,逐漸超越原本存在的神靈;日本的媽祖文化在號稱擁有八百萬神的影響下被看作是單獨的文化,同眾多的宗教、信仰相融合。

另外,據調查,媽祖文化還與オナリ信仰、神火信仰、船玉信仰、觀音信仰、月待信仰、熊野信仰、水神信仰、弟橘媛信仰有所融合。此外,媽祖也被認作成其他的神靈。據李獻璋的調查,大間村的村民將媽祖認為是天照大神,即太陽女神、神道教的主神。1923年長崎市政府所著的《長崎市史》中記載,“神官夢見漢土船神娘媽(媽祖),娘媽言之,若是將吾安置并祭祀,可守護海上和漢諸船免于海難。神官于岸邊見漂至之木像,即于山頂建宮廟供奉,視媽祖為日之山大權現,頂禮膜拜”。上述的“日之山大權現”即為“太陽神”“天照大御神”。反過來說,媽祖信仰與本土的天照大御神相結合,成為了天照大御神的象征之一。

傳播來的的文化,但是演變為和天照大御神等本土的神靈一同祭祀,被正統化,這可以說媽祖文化之中也有神道的內涵。

大致歸納一下日本的本土文化,如下:

① オナリ信仰中講述到女性保護兄弟的安全,擁有令作物豐收的能力。

②船玉信仰的內容中存在同媽祖一樣救漁船與危險之中的敘述。

③觀音信仰中提到作為能夠實現人的愿望回應請求的神被人們所推崇。

④勢至菩薩中講到通過智慧的光芒照耀世間萬物,拯救人類于困惑疾苦之中。

⑤熊野信仰之中有“漂著信仰”,講述從海上飄流來的好東西的思想,反映了現世利益的思想。

⑥水神,即守護水上安全的神,但是神體不固定,是這一類神的總稱。

⑦弟橘媛為女性,是日本武尊的妃。弟橘媛神中有入水傳說,最終成為了航海的守護神。

把以上的內容再加以歸納,如下:

①神靈為女性而且存在神性相通之處;

②都存在將漁船從災難之中拯救的敘述;

③都與現世利益相關聯;

此外,從②和③之中可以看出兩國國民重視現世的實用性。比起未知且虛幻的自然,媽祖也曾是一個渺小的人類,伴隨著后期朝廷的冊封,神格得以增加由普通人向神靈轉變,這可以認為是一種“擴大”。通過日本的物語輝夜姬、桃太郎、一寸法師等,可以看出日本民族利用民間傳說表達“擴大”的傾向,這兩者在這個價值觀上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面對由地理環境所帶來的地震、海嘯、臺風、火災,日本人民錘煉了堅韌的性格。和自然的斗爭至今仍未停止。在“人定勝天”這一方面,也可以認為是和媽祖文化的相似點。

二、結論

隨著人類的移動范圍的擴大,含帶著文化的貿易活動也向外開拓。人們對海洋抱有恐懼的同時,向神靈祈禱以尋求神的庇佑跨越難關。正因為如此,海神的信仰貫穿整個航海過程,成為其精神支柱,間接給予中日兩國貿易以積極影響。

雖然日本擅長向外學習,但并沒有將傳至日本的文化原模原樣接收。在中國福建省發源的媽祖文化以護佑航海等與海洋相關的人類的安全的神被認知,同貿易一起被帶到了日本。因為當時的政策原因發生了神佛融合、以及同多種多樣的本土文化融合被本土化,以不同的形式繼續在日本傳播繁榮。并且這本身也充實了日本自身的神話和傳說。但是,民眾向海神尋求保佑這一點上并沒有改變。具體而言,存在幾個共通點。

雖然是傳說和神話,但是通過某種形式表達人類對于海洋的開拓,有利于以媽祖文化為紐帶加強國民與華僑的民族認同感,鞏固民族團結,再以追根溯源為契機,加深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加深相互之間的理解。

關于媽祖文化文中舉例的資料有限,還存在不少未涉及到的方面,存在不少不充分的地方,想作為今后的課題研究下去。

參考文獻:

[1]潘志宏.媽祖文化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8.

[2]洪剛.文化自覺視域下的中國海洋文化發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8.

[3]劉帥.天妃信仰在日本的傳播和演變[D].天津外國語大學,2017.

[4]龐蕾.論中國海洋文化的發展[D].湘潭大學,2013.

[5]段芳.近代中國海洋文化崇拜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

[6]林明太,連晨曦.媽祖文化在日本的傳播與發展研究[J].太平洋學報,2019,27(11):89-99.

[7]林晶.作為共生文化的媽祖文化——以媽祖文化的日本傳播為對象[J].日本問題研究,2015,29(03):39-45.

[8]張麗娟,高致華.中國天妃信仰和日本弟橘媛信仰的關聯與連結[J].宗教學研究,2011(02):269-271.

[9]施敏潔.媽祖信仰的發展、傳播及融合——以中國、琉球、日本為中心[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7(01):23-25.

[10]童家洲.福州民間信仰對日本華僑社會的影響[J].閩都文化研究,2006(02):420-433.

[11]邱雅芬.東渡日本的“中國神靈”[J].文化遺產,2013(01):110-115.

[12]萬建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機制——以廣東汕尾媽祖信仰為例[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3):72-75.

[13]黃章槐,羅镲,何夏逢圖.汕尾鳳山媽祖誕[J].神州民俗,2006,000(004):4-6.

[14]張寧寧.媽祖文化海外傳承的動因、方式與當代作用研究[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5):103-109.

[15]林國平.海神信仰與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以媽祖信仰為中心[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1(02):5-9+15.

[16]施敏潔.從中日兩國習俗透視海神信仰[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29(04):26-28.報,2013,29(04):26-28.

[17]朱建君.從海神信仰看中國古代的海洋觀念[J].齊魯學刊,2007(03):43-48.

[18]林晶,陳凌菁,吳光輝.文化傳承的融離與回眸——以日本長崎的“媽祖信仰”為對象[J].東南學術,2015(06):258-262.

猜你喜歡
海洋文化中日
海洋文化語言景觀研究:視角與方法
沿海高校學生海洋觀培養與塑造淺析
近十五年山東半島海洋文化研究述評
中西文化對比之貝殼情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