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2020-12-15 06:50趙冬菊
三峽論壇 2020年6期
關鍵詞:名城保護重慶

趙冬菊

摘? 要:1986年,重慶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重慶歷史文化名城蘊藏著豐富的文化資源,既成為重慶的名片,也是重慶的軟實力,對重慶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具有重大意義。然而,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使重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尚存在保護意識不強、法制保障不力、宣傳力度不夠、民眾參與意識不強和經費投入不足等問題,建議從增強保護意識、完善法律法規,加強部門聯動、加強宣傳以及加大投入等方面予以改進。

關鍵詞:重慶;名城;保護;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K29????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1332(2020)06-0001-06

歷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和革命意義的城市。歷史文化名城最早由北京大學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侯仁之先生,建設部著名城市規劃專家、古建筑保護專家鄭孝燮先生和故宮博物院明清史專家、檔案學家和古建筑學家單士元先生三人于1982年提出,目的是為了保護歷史上曾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或近代革命運動和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的重要城市及其文化遺產免受破壞。迄今,我國已公布三批次共135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重慶因歷史文化遺產豐富而獲得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美稱。重慶在批獲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后,做了大量工作,但也存在一定問題,有必要進行梳理,并對不足的部分加以改進。

一、重慶歷史文化名城的特點及其保護成效

重慶因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和歷史上三次建都、四次筑城、八次移民等長達3000年的歷史而沉積了地域特色濃郁的巴渝文化,歷史悠久的三峽文化,可歌可泣的抗戰文化,熱血奔騰的革命文化,愛國民主的統戰文化,影響巨大的名人文化,舍小家顧大家的移民文化,愛國忠貞的忠勇文化,與大自然抗爭的棧道文化等諸多的文化,使其歷史文化資源特別豐富,并于1986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重慶歷史文化名城有其獨有的特點。

一是歷史悠久。從考古發現,我們在巫山發現的200萬年以前的巫山猿人和在市區九龍坡發現的100多萬年前的玉龍公園舊石器時代遺址,說明這里早在一兩百萬年前就有了早期人類的活動。到了公元前1027年,由于殷被周武王所滅,巴國建立,其治所江州,即今重慶,距今亦有3000多年的歷史,不可謂不悠久。

二是資源豐富。除了自身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以外,重慶還有1個市級歷史文化名城、18 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53個市級歷史文化名鎮、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45個重慶市歷史文化名村、74個中國傳統村落、9個歷史文化街區、20個主城區傳統風貌區、387 處歷史建筑、25908 處不可移動文物(其中,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8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4處)、1482489件/套可移動文物,其中,僅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就有91209件/套藏品。這些資源是重慶歷史文化名城的先決條件。

三是類型多樣。我國對歷史文化名城分成七個類型,即古都型、 傳統風貌型、風景名勝型、地方及民族特色型、近現代史跡型、 特殊職能型、一般史跡型,重慶因三次建都所形成的古都和特殊職能,因巴蜀特有的傳統風貌鑲嵌于各種文化遺產之中而形成的傳統風貌,因多山、多水、多橋等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歷史而形成諸多的風景名勝,因最早開埠、因成為戰時陪都而積淀的諸多近現代史跡,以及其它因素留下的大量一般史跡,都無一不說明這座歷史文化名城類型的多樣。

四是地域和民族特色個性鮮明。從自然講,這里山環水繞,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地理環境獨特。從人文講,這里曾為巴文化的中心,東與楚文化相鄰,西與蜀文化接壤,是民族雜居和聚居的典型,這種雜居和聚居迄今表現為以漢族、土家族、苗族、回族、滿足、彝族、壯族等共計50個民族分散地雜居于此,以及土家族、苗族聚居于渝東南地區。因此,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個性都十分鮮明。

這些特點使得重慶歷史文化名城的個性突出,并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受到包括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在內的國家和地方高層領導的高度重視。與此同時,重慶市亦做了大量的保護工作。

一是出臺了一系列地方法律法規的保護文件。為保護好重慶歷史文化名城,重慶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文件。比如,《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規劃和實施工作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關于成立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的通知》、《重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重慶市城鄉規劃歷史文化特色保護規劃導則(試行)》、《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保護和利用重慶市優秀近現代建筑的通知》、《重慶市抗日戰爭遺址保護利用辦法》、《關于加強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等地方法規,這些以《重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等為主體的20余個政府規章及規范性文件,為重慶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據。重慶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因此有了規范的法律法規文本。

二是制定了保護規劃,保護了一批項目。自重慶歷史文化名城獲批以來,經過努力,結合《重慶市城市總體規劃》而制定并公布了《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重慶市抗戰遺址保護規劃》,啟動了開埠時的文物建筑維修與利用,以及北碚區金剛碑、南岸區龍門浩,江北區原亞細亞大班房、第十兵工廠,渝中區湖廣會館、東水門、白象街、十八梯、山城巷、燕子巖、飛機碼頭、馬鞍山,南川區白沙鎮,江津區塘河石龍門、會龍莊,大足區營盤坡、大佛灣、佛耳巖,合川區文峰塔,長壽區懷清臺等一大批文化遺產的維修、整治、保護、開發、利用,包括對一批不可移動文物名錄的公布及分別豎立保護標志牌的掛牌保護、檔案記錄、二維碼身份識別等的保護措施,使一大批歷史文化遺產得以傳承和利用,得到了較好保護。特別是對一些重點文物,進行了重點保護,比如,將20處73個抗戰遺址納入“國寶”的重量級保護即是。

三是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工作業績突出。不僅申請并獲批了18 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53個市級歷史文化名鎮、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涪陵青陽鎮安鎮村)、45個重慶市歷史文化名村、74個中國傳統村落,而且對它們進行了保護和利用,如,沙坪壩區磁器口鎮的保護和利用,就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四是建立了檔案和數據庫。為使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更加完善,重慶啟動了歷史文化名城的檔案建設和數據庫建設,對歷史文化名城相關資料的調查、認證、測繪、權屬、保存狀況等信息都建立了檔案,并隨著數字化建設而將歷史文化名城的相關信息錄入到數據庫中,使重慶歷史文化名城的數據資料保存更加完善。

五是學術活躍,為重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奠定了理論基礎。重慶成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以來,重慶歷史文化名城專業學術委員會、重慶市城鄉建設與發展研究會、?重慶市城市規劃學會、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重慶市歷史學會等一批學術組織先后涉入重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研究,并出現了以何智亞、趙萬民、吳元兵等為代表的一批歷史文化名城專家及其成果,如何智亞的《城跡》和趙萬民、劉柳、楊黎黎著的《趙長庚教授學術思想集》,趙萬民的“新時期重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的回顧與展望”、“景觀生態視角下城市湖泊型風景區的保護與利用——基于重慶長壽湖風景區保護規劃研究” “城市更新生長性理論認識與實踐”等論文,都為重慶歷史文化名城做出了理論貢獻,為解決重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提供了理論的參考和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案。

二、重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存在的問題

重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認識不足,頂層設計不夠

重慶地處西部地區,多山多水多峽谷的自然地理環境使其經濟相對東部地區顯得相對落后。改革開放后,為了迅速發展經濟,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采取了以經濟為中心的“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發展模式,將主要精力放在了經濟領域,文化成了為經濟服務的附屬,使得文化處于相對薄弱的環節而長期滯后。即便到了21世界的今天,雖然國家提出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文化發展思路,但由于文化長期的被忽略,使得重慶歷史文化名城中的歷史文化保護意識仍然比較缺失,筆者調查發現,80%的市民缺乏歷史文化名城的護意識,甚至部分領導干部對歷史文化名城也缺乏敬畏之心,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缺乏保護意識的干部接近三分之一。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意識不強的情況下,在經濟建設中,仍然突出經濟而忽視文化,包括忽視名城歷史文化,至今在一些上層機關及其領導人中依然存在,因而在其頂層設計中,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往往成為被忽略的一塊,筆者親自走訪名城委和多個文博單位,亦發現同樣具有共性的問題,就是歷史文化名城和其中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喊得熱鬧,落實很難,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從頂層設計上以足夠的份量予以戰略的定位和重視,因而在基層的具體工作中,時常顯得無所適從。

(二)法制保障不力

無論是國家還是重慶市的法律法規,文件不少,內容不少,僅重慶市就出臺了20多項法規性文件。但在現實中,法制的保障力仍然存在一定問題。首先是法律的操作性不強。比如,《文物保護法》第七條規定,“一切機關、組織和個人都有依法保護文物的義務。但對文物的認定標準是什么,如何保護文物,保護文物的經費來自哪里,保護應達到什么樣的程度,等等問題,都沒有細化,使得在現實中難于操作。重慶某工程單位老板說:“我如果發現文物古跡,絕不上報。因為上報了我還要出錢保護,誰愿意做這種傻事?”心存這種心理的人還不止一個兩個,據筆者調查,60%的人不愿意在施工中將發現的萬物古跡向上報告,半數以上的建設單位不知道施工中發現文物古跡后必須停工上報,待文物部門搶救性發掘任務完成后才能繼續施工。其中的緣由,既有法律操作性不強,問題不明晰、不準確的問題,也有法律宣傳不到位的問題。在地方法規中,也存在類似問題,比如,《意見》保障措施第二條規定:“市、區縣政府將本行政區域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保護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崩锩鏇]有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資金在財政預算中的比例,一分錢抑或一億元都算納入財政預算,這個標準如何掌握,現實中操作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其次,執行力不足。比如,《文物保護法》第十五條規定了各級人民政府對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應劃定必要的保護范圍,豎立保護標志,加注標志說明,建立完整的信息記錄檔案,并有專門機構或者專人負責管理??晌覀冊谥貞c市某區調研時發現,一些文物保護單位僅有一塊牌子即僅有保護標識的案例不少,既沒看到保護范圍,也沒看到有人前去管理,實際上處于自生自滅狀態。這就是沒有嚴格執行法律所致。在《條例》中,也有類似的問題,比如,第六條規定:“城鄉建設部門負責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和傳統風貌區的保護建設管理工作;指導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的修復建設?!钡珡囊恍┙ㄔO單位的操作情況看,不少建設單位基本上不懂這一條,說明城鄉建設部門與具體的施工單位,以及文物單位未能有效對接,導致一些不懂文物法律法規的企業對文物的肆意破壞后文物部門才知曉,都是執行力不足的體現。

在這種法律法規不盡完善,執行力不足的情況下,工程建設中對文物的“建設性”破壞和以“保護”為名的拆舊建新和造假古董的“搶救性”破壞現象比較嚴重,前者如江北城在舊城改造中的“建設性”損毀文物的現象,使江北城的文化遺產幾近消逝,后者如十八梯的整體拆除和重建,實際上都是違背法律法規的行為,對歷史文化名城的影響不少。

(三)部門聯動不夠,協調機制不強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國務院和地方各級政府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主體或第一責任人,特別是國家制定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第十五條的規定,國務院及國務院所屬的住建部和國家文物局為最高層的主管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部門。在地方,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主體。也就是說,上面的主管部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與城鄉建設部(住建部)和國家文物局,上面出現了兩個頭。在地方,依據國家和重慶市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頂層主管是重慶市人民政府。重慶市人民政府下面設立了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名城委),名城委負責全市名城、名鎮、名村、街區等方面的工作。在《條例》第六條還規定了規劃部門、文物部門和建設部門各自的不同工作職責。這些規定,看似比較合理,但實際上卻存在各部門職責劃分不夠清晰、協調不夠順暢和聯動機制不強等等問題。比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在進行規劃時,并沒提到文物和建設部門該如何配合相關工作。實際上,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哪些內容需要保護,并作出保護的規劃,文物部門是最有發言權的,但卻沒有提及。在建設單位組織施工建設中,也沒有提及到文物部門,似乎三者之間沒有關聯,以至于在實踐操作中,有時出現工作斷裂無人管理等現象。緣何如此,就是部門聯動不夠,協調機制不強所致,沒有統一有序的協調機制而使其中工作出現了空擋,由此,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建立聯動的機制顯得尤為迫切。

(四)宣傳力度不夠,民眾參與意識不強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不是某個人、某個單位的事情,而是全體市民的事情,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捎捎趥鹘y的文化與經濟不對等的關系,以及人們過去物質的匱乏,生活的不易,普通老百姓只能將主要的精力放在吃喝拉撒等基本的日常生活上,在精神生活上除了看電影、看戲等傳統的文化活動外,很少關心歷史文化古跡的保護及與文化、旅游相關的資源挖掘和利用工作。即便改革開放后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對文物或歷史古跡有了一定的保護意識,但從整體上講,如前調查和分析,對歷史文化名城的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仍然嚴重不足。為什么到了21世紀仍然會有這種現象,一個最根本的原因是政府的宣傳力度不夠,老百姓對歷史文化名城或其中的歷史文化遺產為什么要保護缺乏認知,因此出現了如魚洞老街被破壞后再造假古董,以及渝中區儲奇門羊子壩的藥材公會舊址被老百姓掛滿衣服、煙熏臘肉香腸,并在墻上亂拉電線,在地上亂扔煙頭等等事件的發生,就是政府缺乏宣傳,老百姓缺乏認知所致。

民眾沒有認知,不知道歷史文化名城的價值和意義,他們當然不會參與,因此有必要加強宣傳,提高認識。

(五)經費投入不足

根據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渝府辦發[2019] 105號文件精神,將在重慶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中按照“一年抓搶救、兩年有亮點、三年顯成效、五年成格局”的工作目標,將“傳統巴渝、明清移民、開埠建市、抗戰陪都、西南大區”的特色充分展示出來,為此,必須緊緊圍繞“鄉村振興”和“城市提升”兩個基本面,開展資源普查、推進保護修繕、傳承歷史文脈、完善法規體系4個板塊、26項重點任務、194個重點項目。這些工作要開展,這些項目要落地,沒有資金支持不行。雖然該文件中提出“市、區縣政府將本行政區域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保護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钡茨芗毣?,仍可能在現實中被打折扣。市內某文物管理所所轄范圍有100萬人口,50多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但一年的業務經費不足10萬元,基本的業務經費都不能保障,這也是造成一些文物保護單位僅樹立了一塊牌子后即無持續跟進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統籌推進重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關鍵措施

重慶歷史文化名城是先輩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是我們今天不斷前行的動力,是重慶發展的軟實力,具有極強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其價值巨大,意義深遠。

針對重慶歷史文化名城存在的上述問題,有必要及時采取措施予以改進。

第一,增強保護意識,加強頂層設計

重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是重慶歷史發展中的大事、要事,而不是可有可無之事,是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必須做好的事。因此,首先在上層必須有強烈的保護意識,高度的責任意識,甚至憂患意識。山東省聊城市、山西省大同市、河南省洛陽市、陜西省韓城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五個歷史文化名城就分別因為在古城內大規模拆建、進行房地產開發、拆真建假、在歷史文化街區違反規劃大拆大建、在古城內成片拆建、破壞山水環境,以及搬空歷史文化街區居民后,街區長期空置等而于2019年在全國被通報批評[4],其教訓深刻,重慶應引以為戒,不能馬虎,對待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要像對待經濟工作一樣緊抓不懈,常抓不懈,要像繡花功夫一樣繡好重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一針一線,一磚一瓦,做好每一個細節,同時把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納入領導干部升遷和政績的績效考核之中,實行一票否決,使其心存敬畏之心,增強責任意識,做好頂層設計。特別是在目前“成渝雙城經濟圈”背景下,更應通過進一步的調研和成敗得失的總結而做好頂層設計。一是對過去的工作深入調研,查缺補漏,對其不足部分迅速完善,形成政策文本和制度框架,并盡快落實。二是與成都方面合作,在“成渝雙城經濟圈”背景下做好合作共贏的制度設計,并簽署有利于重慶和成都雙方的戰略合作協議。三是在新項目的開工建設中,尊重文化權和文化人,讓文物工作者先行。提升文化、文物工作在歷史文化名城中的地位,增強其話語權,力避文物的破壞性。四是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納入各級政府及其領導人的績效與問責范疇。

第二,完善法律法規,加強法制保障的執行力

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我們難以要求其修改或修訂,即便能夠修改或修訂,也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作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地方法律法規,重慶有權力有資格進行及時修訂和完善。因此,對于前述操作性不強、責任主體關系不明,易形成缺環或漏洞的不完善的法律法規,應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歷史文化保護和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導下,并結合“成渝雙城經濟圈”和重慶歷史文化名城的實際,予以及時修訂和完善,包括對多規合一的文件整合,嚴格維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強制性內容,并在對部分舊城、舊鎮、舊街、舊建筑、舊風貌和傳統格局等的維修中,堅持“真實性”和“整體性”原則,既杜絕“建設性”破壞,也力避“保護性”拆除,使各級政府對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性”拆除或重建有敬畏之心,使人們認識到此種行為是對歷史文化遺產的嚴重破壞,是法律所不容。繼而在各種規劃和建設中,將拆真文物,造假古董的行為從法律的角度從源頭切斷。對于陳舊破爛嚴重而無完好材料的古鎮、古街、古巷和古建筑等,亦應嚴格執法,嚴禁拆除重建,在尊重主體結構不被改變的情況下,由古建繪畫專家繪出圖紙,并由古建施工企業按原比例、原圖紙、原材料修繕,最大程度還原其原風原貌,修舊如舊,等等內容,都應在法律法規中明晰出來,并強化其執行力,使重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在法制的保障下不斷前行。

第三,加強部門聯動和協調機制的建設

重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涉及多個部門,為避免上面多個部門的多頭管理,而基層只有一個文化站或文化服務中心的頭重腳輕現象,應對多個主體資源進行整合,建議將名城委從規劃與自然資源局中分離出來,作為市政府領導下的管理重慶歷史文化名城的單獨獨立機構,上對市政府負責,下對文物局負責,文物局在市政府和名城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并負全責,以此避免和尚多了沒水吃的狀況。

名城委獨立出來以后,并非與規劃與自然資源局沒有了關系,實際上的關系仍然存在。因為它是一個協調機構,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整個重慶的城鄉建設規劃,乃至一些區縣的規劃,中間都有諸多的銜接工作,這些銜接工作,就是名城委的工作職責,名城委在其中起協調、協商的作用。也就是通過名城委來協調規劃與自然資源局、文物局,以及建設單位、負責安全的公安機關等部門的關系和工作。

為了使名城委能發揮出中心的協調作用,保證名城委與各部門之間,以及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工作能有序開展,還應建立各部門協調的聯動機制,即用制度來規范各部門之間的聯動工作, 包括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做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規劃工作,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做好歷史文化名城的建設工作,重慶市文物局做好歷史文化名城的文物維護修繕工作,重慶市文化和旅游委員會做好歷史文化名城資源的使用及與旅游的對接工作,公安機關協調好歷史文化名城的文物安全工作等,并在其中用體制機制約束各方,以保證各方工作的協調有序。

第四,加強宣傳,形成民眾廣泛參與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合力

發動群眾來共同保護重慶歷史文化名城,是保護重慶歷史文化名城的最佳方法。過去由于公眾對歷史文化名城的了解不多而出現了認識不清等問題,因此,應通過各種媒體、知識競賽和開展教育性、互動性的各種活動(如,博物館日、文化遺產日等)讓公眾參與,以此向人們宣傳歷史文化名城的作用和意義,從而激起人們對歷史文化名城的記憶,提高人們對歷史文化名城的認知,增強人們對歷史文化名城的情感,包括幸福感、獲得感和歸屬感。同時,通過在宣傳和認知中,比如,在解惑答疑中對民眾一定的獎勵,激發人們對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熱情,并鼓勵他們制止對歷史文化名城的破壞行為,使社會形成都來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氛圍,形成社會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自覺、自律,從而既保護重慶歷史文化名城,又改變“公眾參與乏力”和原住民“缺乏話語權, 社會歸屬感低”[5]的窘境,不失為有效的方法之一。

第五,加大投入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俗語說明了金錢的重要性。重慶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亦如此,亦需要大量的資金注入其中。為此,建議:一是學習浙江等地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投入機制經驗。浙江非常重視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并舍得花錢。早在2001年,該省僅用于“保護規劃編制,歷史地段整治及基礎設施改造,文物古跡、歷史建筑修繕等方面的費用就達4200萬元,杭州從2004年開始,專項用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經費就超過1.3億元,不僅如此,杭州每年還能從“城市建設維護費征收額的3%提取作為專項文物保護經費”[6]。而重慶到2014年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經費才3000萬元[7],差額巨大,重慶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經費捉襟見肘。雖然有關人士曾向市人大提出“關于設立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資金的建議”,列出重慶每年至少需要1.2億元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經費的數額[8],但未能落實。二是大力引進民間資本進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之中,對保護和利用歷史文化名城有功的企業和個人采取獎勵和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使其將資金投入到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之中。三是加大人才引進及相關的經費投入。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在重慶歷史文化名城中起著關鍵作用,可由于待遇等問題而難以留住高端人才。孫中山說:“治國經邦,人才為急?!比瞬攀潜Wo重慶歷史文化名城的關鍵。但我們調查發現,重慶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人才嚴重不足,特別是高端人才比較匱乏,好不容易引進一個博士、教授,但由于待遇等問題而紛紛離開,建議政府給歷史文化名城相關的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保障機制,包括人才培養和留置人才的撥款機制。四是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引進重點項目經費。根據前述《意見》所提出的兩個基本面、4個工作板塊、26項重點任務、194個重點項目和必須彰顯“傳統巴渝、明清移民、開埠建市、抗戰陪都、西南大區”五大特色的要求,其中需要大量資金,資金從哪里來,除了國家一定的撥款外,建議通過招商引資,分別引進大項目、大資金,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此外,重慶擁有由二千多人組成的文物自愿保護者隊伍,這支隊伍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已總結了不少經驗,做出了巨大貢獻,其中不少人幾乎達到專業水平。特別是他們有積極進取的態度和為文博事業做更多貢獻的熱情,我們應對他們的熱情和貢獻加以保護。但他們也有困難,比如,出門調研時的交通費、生活費、住宿費等基本費用都需要開支,建議政府財政予以支持。

結語

重慶歷史文化名城是重慶發展的軟實力,責任重大,意義深淵,雖然我們已經做出了不少成績,但也存在不少問題,要使重慶歷史文化名城得以很好地保護和傳承,得以走得更遠,得以得到可持續的發展,就應立即采取措施,糾正這些不足,使重慶歷史文化名城成為重慶響亮的名片而不斷前行,這便是本課題的一大重要任務。

注 釋:

[1] 鄭海鷗、李昌禹、張珊珊、賀勇、程遠州、劉涓溪、胡婧怡、馬晨、扎西、賀林平、周小苑、祝大偉、劉新吾代表委員談文化自信:《聆聽時代聲音 以精品奉獻人民》,《人民日報》,2019年3月16日。

[2] 陳敏爾:《彰顯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獨特魅力》,重慶日報,2019年11月7日。

[3] 羅靜雯:《唐良智調研歷史文化保護:讓優秀歷史文化活在當下服務當代》,《重慶日報》,2018年11月13日。

[4] 陳雄民:《住建部和國家文物局通報批評5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不力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國家文物局關于部分保護不力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通報》,《城市規劃通訊》,2019年7月。

[5] 張志、張雯毓:《淺析舊城歷史文化街區更新過程中的公共參與——以漢口歷史文化風貌街“文創谷”騰退為例》,《資源開發與市場》,2020年第3期。

[6] 郭大軍、楊毅棟、李荔:《城市歷史街區文化傳承與創新策略初探——以惠州市拱宸橋歷史文化保護街區為例》,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415/161680282.shtm。

[7] 《保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 重慶市今年擬投資3000萬元》,華龍網,2014年02月09日。

[8] 趙芾:《關于設立重慶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項資金的建議》http://www.ccpc.cq.cn/home/index/more/u/jygk/id/213112/r/1.html。

猜你喜歡
名城保護重慶
數說:重慶70年“賬本”展示
北威州名城名展
視覺重慶
視覺重慶
視覺重慶
會展名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