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研究

2020-12-21 03:45張曉敏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20年19期
關鍵詞:相對貧困產業扶貧長效機制

[摘要]隨著脫貧攻堅任務完成,中國反貧困戰略逐步從消除絕對貧困轉向解決相對貧困,如何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是中國反貧困事業面臨的新問題。根據陜西脫貧攻堅現狀,分析了陜西返貧風險及成因,探索陜西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的路徑。

[關鍵詞]相對貧困;產業扶貧;消費扶貧;長效機制

[中圖分類號]F323.8

[文獻標識碼]A

相對貧困,是指在當地特定的生產、生活條件下,在特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約束下,個人或家庭獲得的合法收入雖然可以維持家庭成員的基本生存性需求,但是無法滿足當地條件下所認為的其他基本生活需求的狀態。國外通常以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中位收入的50%或60%作為相對貧困標準。

從中國反貧困戰略變化來看,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反貧困戰略正逐步從消除絕對貧困向解決相對貧困轉變。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明確指出,到2020年確保中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這是中國脫貧攻堅的總體目標。2018年8月,《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到2020年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基礎,并提出抓緊研究制定2020年后減貧戰略。2019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講話時指出,要多管齊下提高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成果,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謀劃2020年以后的減貧和防貧措施提出了具體要求,明確指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2020年1月,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指出,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扶貧工作重心將轉向解決相對貧困,扶貧工作方式由目前的集中作戰逐步調整為常態推進,這意味著中國反貧困工作將發生重大變化,要研究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

從研究現狀來看,國內專家學者對反貧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解決絕對貧困問題上,對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減貧戰略的變化上。李小云等認為,經過多年艱苦卓絕的脫貧攻堅,中國貧困治理取得巨大成就,到2020年以后,農村貧困的治理戰略需要由長期以來的“扶貧戰略”轉向“以防貧為主”的新的貧困治理戰略框架。何秀榮認為,2020年后中國反貧困的基本定位是在防止返貧的基礎上解決相對貧困問題。魏后凱認為,在2020年后中國減貧的新戰略是把農村減貧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建立可持續的農村減貧和農民增收,并實行農村減貧與城市減貧并重,全面統籌城鄉貧困治理。白永秀、劉盼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反貧困的戰略重點應集中在新貧困標準的制定、反貧困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城鄉一體化反貧困體系的建立、農民工市民化配套設施的完善等方面。汪三貴、胡駿認為,2020年后,中國反貧困工作將從消除絕對貧困逐步走向減緩相對貧困,并結合新中國反貧困歷程和基本經驗,就相對貧困標準、制度框架、政策體系等進行了展望。

綜上所述,已有研究和分析都認為2020年后,中國反貧困問題將從消除絕對貧困轉向解決相對貧困,解決相對貧困將比消除絕對貧困更復雜,持續時間更長,遇到問題更多。但在如何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方面,專家學者并沒有統一的觀點和深入的研究,更缺乏針對陜西實際情況的探索與研究。

因此,陜西如何找準突破口,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的路徑,逐步破解相對貧困難題,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1陜西脫貧攻堅現狀

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省貧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592萬人減少到2019年底的18.34萬人,減貧573.66萬人,貧困發生率降低到0.75%。截至2020年2月,56個貧困縣(區)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解決,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勝利。隨著脫貧攻堅任務完成,絕對貧困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我們要深刻地認識到,脫貧工作遠沒有結束。陜兩部分區域依然面臨產業發展基礎薄弱,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措施乏力,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不足,陳規陋習難改等問題。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脫貧攻堅成果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是陜西省反貧困事業面臨的新挑戰。

2陜西返貧風險分析

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陜西存在一定程度的返貧風險,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脫貧工作出現松懈情況。隨著陜西貧困縣全部摘帽,個別地方出現工作重點轉移、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的現象。

第二,產業扶貧基礎較弱,持續發展動力不足。扶貧重點產業規模小、層次低、市場競爭力弱、帶貧益貧效果差的現狀還未根本扭轉,扶貧產業對貧困戶脫貧支撐作用較弱,貧困戶主要收入源于外出務工,個別地方扶貧產業抗風險能力較差。

第三,易地搬遷扶貧后續扶持政策乏力。易地搬遷安置區基礎設施配套還未完善,就學、就醫、就業困難,搬遷居民收入來源不穩定,陳規陋習難改,融人新環境需要一個較長的過渡期。

第四,貧困戶內生動力不足。貧困戶等、靠、要、懶等現象依然存在,脫貧態度不積極,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缺乏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把貧窮當作一種習慣,不愿通過勞動致富,甚至把扶貧物資和扶貧款換成消費物資揮霍掉。貧困戶內生動力不足,不僅阻礙脫貧攻堅步伐,更是返貧高風險群體。

第五,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加劇返貧風險。由于疫情影響,陜西特色農副產品銷售、全域旅游業受到較大影響,使得本就脆弱的扶貧產業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同時,受疫情影響,中小企業用工需求減少,導致依靠務工收入的貧困家庭面臨短期收入減少、甚至喪失工作崗位的風險,加劇了貧困戶的返貧風險。此外,技能培訓無法正常進行,影響了貧困戶進入勞動力市場謀生的進度。

3陜西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路徑

3.1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制度優勢

實踐證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向絕對貧困發起總攻,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取得了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這一歷史性成就的根本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在于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的優越性。解決相對貧困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的優勢,是陜西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的根本方向。

3.2提高思想認識,落實工作責任

各地要加強組織領導,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絕不能有盲目樂觀、疲憊厭戰的思想。要發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克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把握工作重點,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多舉措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

3.3強化監測預警,提前采取幫扶

加快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健全脫貧防貧數據平臺,完善監測預警機制,對脫貧不穩定戶、易致貧邊緣戶、因疫情收入驟減或其他原因支出驟增戶加強監測,及時掌握動態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

3.4加強產業扶貧,夯實增收基礎

產業扶貧要統籌施策、多措并舉,全面推進。在資金扶持、技術培訓、品牌培育、政策導向上給予傾斜支持。把產業扶貧作為建立“造血”功能和防止返貧長效機制的突破口,把貧困戶鑲嵌在重大項目和產業鏈中,確保貧困戶能夠持續穩定獲得收益。

3.5易地搬遷扶貧,做好后續扶持

加大易地搬遷安置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力度,解決好搬遷群眾的就學、就醫問題。加大勞動密集型產業招商力度,積極培育新社區工廠,為搬遷群眾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有計劃、按步驟地把農民轉化為產業工人,減少貧困戶對傳統種養產業的依賴,全方位實現易地搬遷群眾就近就業,確保貧困戶搬遷后有穩定收人來源。

3.6鼓勵消費扶貧,保障渠道暢通

組織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及公職人員通過政府采購等方式購買扶貧農產品,推動蘇陜扶貧協作地區、各類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消費扶貧。著力構建扶貧產品線上線下銷售體系,保障扶貧產品銷售、運輸渠道暢通。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扶貧項目生產、儲存、運輸、銷售等環節,實行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補貼。

3.7加強宣傳引導,改變生活方式

加強易地搬遷社區宣傳工作,不斷增強安置群眾的歸屬感、滿意度。加強新民風建設,倡導文明生活方式,引導搬遷戶轉變思想觀念,改變生活習慣,盡快融入社區生活。

3.8深化扶志扶智,實現自力更生

教育引導貧困戶樹立勤勞致富的思想意識,摒棄相互攀比心理和“等靠要”的思想,實現精神脫貧和物質脫貧同步發展。加強對貧困戶的教育培訓力度,切實增強自我“造血”功能和自我發展能力。

3.9科學研判疫情,防疫防貧兩不誤

加強勞務輸出地與輸入地的精準對接,穩崗拓崗,支持扶貧龍頭企業、社區工廠等盡快復工,提高復工比例。優先支持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優先組織和使用貧困勞動力參加企業復工復產、重大項目開工建設??茖W研判貧困地區疫情,將疫情防控與恢復生產相結合,防止過度防控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4結語

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扶貧工作的重心逐步由解決絕對貧困轉向解決相對貧困,扶貧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戰調整為常態推進,新的形勢要求廣大研究者深入思考,提出有效途徑,加快陜西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的步伐,逐步破解陜西解決相對貧困難題。

[參考文獻]

[1]李小云,苑軍軍,于樂榮.論2020后農村減貧戰略與政策:從“扶貧”向“防貧”轉變[J].農業經濟問題,2020(02):15-21.

[2]何秀榮.改革40年的農村反貧困認識與后脫貧戰略前瞻[J].農村經濟,2018(11):1-8.

[3]魏后凱.2020年后中國減貧的新戰略[J].中州學刊,2018(09):36-42.

[4]白永秀,劉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我國城鄉反貧困的特點、難點與重點[J].改革,2019(05):29-37.

[5]汪三貴,胡駿.從生存到發展:新中國七十年反貧困的實踐[J].農業經濟問題,2020(02):4-14.

[收稿日期]2020-07-26

[基金項目]陜西省社科聯2020-2021年度陜西婦女,性別研究項目(20FN-221);中共陜西省委黨校(陜西行政學院)2020年度校(院)級決策咨詢課題。

[作者簡介]張曉敏(1981-),女,甘肅白銀人,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經濟數學及“三農”問題。

猜你喜歡
相對貧困產業扶貧長效機制
構建公立醫院黨史學習教育長效機制的研究
“家校社”一體化的德育協同長效機制探究
淺析馬克思恩格斯反貧困理論的指導意義
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正在制定,房價會降嗎?
馬克思貧困化理論及其在當代中國的運用
廣西省產業扶貧探析
踐行“產業扶貧”農民增收超10倍
環境科學專業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方法與長效機制
淺析迪慶州精準扶貧情況
改革以來中國貧困指數的測度與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