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旅游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研究

2020-12-21 03:45李宜忠劉嘉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20年19期
關鍵詞:融合發展文化產業旅游業

李宜忠 劉嘉

[摘要]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旅游的靈魂。云浮各縣市歷史悠久,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積極推進旅游業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既是區域旅游業創新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深化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通過分析云浮羅定市旅游資源、現狀和旅游業發展前景,探索羅定市旅游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機制和途徑,提出了促進兩大產業融合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旅游業;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旅游業是一個服務性強的新興產業和勞動密集型行業,旅游業的發展是解決“三農”問題,農村創業就業的重大舉措。發展地方旅游業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的重要途徑之一,是促進區域經濟和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云浮第三產業的發展,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政策的實施,旅游業將成為云浮地區縣市經濟和文化發展的支柱產業。

1云浮各縣市旅游資源和旅游業狀況概述

云浮市是新興地級市,轄管羅定市、三個縣和一個區,地處粵西,東臨陽江,南靠茂名,西界悟州,北近肇慶。這里雨量充沛,陽光充足,四季如春、氣候宜人;這里資源豐富,山青水秀,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發展旅游業具有廣闊前景。云浮地區各縣市旅游資源和旅游業狀況如表1所示。

2云浮及羅定市旅游業發展前景分析

云浮市文化旅游局充分利用文化旅游融合的契機,不斷豐富文化旅游產品供給,提升文化內涵和品位,為全市人民提供豐富多彩的文旅大餐。

羅定市委市政府以及旅游文化局擬將羅定建設成集生態和歷史文化旅游于—體的區域性休閑娛樂服務中心。近年來,紅色旅游已成為羅定市旅游市場開發的新亮點,羅定長崗坡渡槽紅色革命遺址、蔡廷鍇故居等紅色景區(點)以及鄉村生態景區、示范點、農家樂、公園、場館、文化中心等較以往接待游客人次呈顯著增長態勢。

據報道,2019年春節黃金周,云浮全市旅游接待總人數達398.79萬人次,同比增長130.54%,實現旅游收入約9.16億元,同比增長131.38%。

3旅游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機制

3.1加快旅游業轉型升級,明確旅游業發展新要求

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題,以推動區域旅游發展為主線,努力建成全面小康型旅游縣市,將旅游業培育成區域經濟、旅游、文化、生態、環境等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3.2落實“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努力打造現代旅游業新格局

(1)堅持以市場為主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推動力。

(2)改革當地旅游業模式,形成宏觀調控有力、微觀放寬搞活的發展局面。

(3)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旅游業從傳統模式向新時尚創新轉變升級。

(4)堅持綠色生態發展,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旅游業新格局。

(5)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提升人民群眾對旅游業發展所帶來的幸福感、滿意感。

3.3明確旅游業發展目標,提升旅游業經濟效益和影響力

(1)落實“十三五旅游發展規劃”,明確旅游業發展目標,不斷提升旅游經濟效益。

(2)抓好旅游交通、景點、餐飲、服務等的建設,提升旅游業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度,貢獻率和就業率。

(3)實施“廁所革命”運動,積極改善交通、餐飲、住宿、服務等旅游環境,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4)攻堅克難,不斷提升旅游服務水平和區域旅游行業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4羅定市實現旅游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途徑

推動旅游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是云浮市“兩會”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兩大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推進“旅游+文化”的融合發展具有強大生命力。

(1)強化文化與旅游品牌建設。以國家“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和粵北發展為契機,積極打造旅游業與文化產業的完美融合,強化區域旅游品牌建設,更好地傳播區域文化。

(2)創新旅游與文化創意融合發展模式。貫徹《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創新和推動旅游與文化創意融合發展模式,提升旅游服務與文化創意水平。

(3)加強區域文化與旅游資源整合。加強區域現有文化和旅游資源的整合,樹立全域旅游觀念,打造區域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新天地。

(4)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堅持“高品位規劃、高檔次建設、高水平經營管理”,以大項目帶動旅游業,打造區域旅游與文化融合發展新亮點。

5羅定市旅游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對策

深入挖掘區域特色文化,尤其是紅色文化等文化內涵,進一步打造特色文化旅游。

5.1創新融合發展理念,打造“旅游+文化”新模式

統籌、整合區域旅游資源,調動區域各種要素,形成區域“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理念,在旅游引領“多規合一”、“旅游+文化”、“旅游+扶貧”、“旅游+文明”、“旅游+環境”、“旅游+服務”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重點推動城市公園、各類場館、科普基地、青少年宮、文化廣場以及基層文化活動中心等的改造和開放,讓那些蘊藏著的優秀文化、歷史、傳統、遺產再現出來,以便更好地傳播和發揚下去。

5.2推動新聞媒體、影視業與旅游業的融合,擴大旅游業帶來的商機

在影視業急需延長產業鏈,旅游業面臨產業升級挑戰之時,充分發揮“互聯網+”模式作用,把“新聞媒體影視業+旅游”完美結合,切實解決影視業和旅游業存在的發展瓶頸。如,羅定市通過再現長崗坡渡槽建設經歷、蔡廷鎧故居、文塔等旅游景觀影片,以及其他新聞媒體、報刊雜志、網絡微博、旅游小冊子等途徑,加大旅游與文化的宣傳力度,從而擴大旅游業帶來的各種商機。

5.3推動休閑娛樂行業與旅游業的融合,加快休閑度假產品開發

大力開發山地、休閑、養生、觀光等休閑度假旅游景區,建設一批旅游度假、休閑娛樂3A級景區,提升景區旅游、休閑、觀光品味。

重點開發龍灣生態旅游區、蔡廷鍇將軍故居、羅鏡東山公園和連州蒲垌生態旅游區等4個國家A級旅游景區;羅鏡鎮、連州鎮、蘋塘鎮、生江鎮等4個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和羅鏡鎮龍巖等3個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以及2個省中醫藥文化養生旅游建設單位和14家云浮市級星級農家樂(蘋塘鎮良官村曾獲得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的榮譽稱號)。另外,要加強長崗坡渡槽、田園景區、稻米節、羅定學宮、中藥材培育基地等的建設,積極開發紅色文化、稻米節、中藥材等產品。

5.4推進鄉村旅游業發展,提升旅游經濟效益

以市場為導向,以個性化、特色化發展為方向,規劃鄉村旅游,加大人才培養,提升服務水平;建立重點名錄,推進“廁所革命”,改善旅游環境;大力推廣市場,促進農副產品銷售,增加農民收入,提升旅游經濟效益。

(1)充分挖掘旅游資源,推進旅游業發展。除龍灣4個國家A級旅游景區、羅鏡鎮等4個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和3個示范點,以及2個省中醫藥文化養生旅游建設單位和14家云浮市級星級農家樂外,繼續打造榃濱鎮肉桂和華石鎮霸王中草藥種植基地(這兩個基地被廣東省旅游協會、廣東省養生文化協會授予“廣東省中醫藥文化養生旅游建設單位”),打造出中藥材產業與健康、旅游、養生相結合的“一帶三基地”。

(2)開發鄉村特色旅游,打造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充分利用羅定市山好水好的生態優勢和特色農業有利因素,大力開發鄉村生態特色旅游。建設好龍灣旅游風景區,羅定學宮,蘋塘?;萆鷳B觀光示范園和羅平黃牛木郁金香花海、萬畝稻田、長崗坡油菜花田、長崗坡荷花塘、紫云英花海等鄉村生態特色旅游景點,打造一道道亮麗旅游風景線。

(3)舉辦旅游文化節,帶旺鄉村旅游市場。據羅定新聞報道,2019年春節期間,在羅平鎮黃牛木“花仙谷”舉辦的羅定(荷蘭)郁金香旅游節上,五顏六色的郁金香、格?;?、矮牽牛、鳳仙等鮮花吸引了大批游客。據統計,12天內,共有游客56000人次到花仙谷游玩;在蘋塘鎮?;萆鷳B農業示范園舉辦的大型燈光展、藝術稻雕展、七彩風車展,15天里,共吸引18萬人次到園游覽,帶旺了周邊的農家樂餐廳,給村民帶來了的豐厚收入。

5.5推動紅色教育基地與旅游業的融合,促進文化產業升級與活力

突出社會效益,強化紅色教育基地建設,打造“紅色旅游+思想教育”課堂,堅定“四個自信”,推進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文化教育,增強紅色旅游發展活力。

羅定長崗坡渡槽是我國水利建設史上繼河南林縣紅旗渠之后的又一個奇跡。敢為人先、攻堅克難;求真務實、艱苦奮斗;牢記宗旨、無私奉獻的長崗坡精神是“紅船精神”在羅定的生動體現和具體實踐。打造一條以“黨建+紅色文化”為主旋律,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長崗坡精神”為主旨的紅色旅游精品游線,促進了羅定鄉村紅色旅游業和文化發展活力。

羅定市委書記黃天生表示,要講好長崗坡渡槽的建設故事,深入挖掘、弘揚、傳承更多的紅色文化、紅色基因,為推動羅定鄉村振興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6結束語

實現區域旅游業與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必須以國家文化與旅游發展規劃為指南,立足區域,因地制宜;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社會各界人士和群眾的參與;需要創新發展理念和模式,才能打造出人民群眾滿意的綠水青山和旅游勝地。推動旅游業與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一方面要培育出有強大實力的文化旅游企業,另一方面又要促進各類中小企業的發展,才能形成既有高度又有廣度的旅游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譚啟鴻.陜西省旅游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模式、機制與路徑[J].西安歐亞學院休閑管理學院,2018(07).

[2]吳云峰,張景靜.吉林省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2018(04).

[3]楊前.文化產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行業途徑探索——以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為例[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5(05).

[4]程勝濤,杜金亮.打造紅色旅游精品路線,傳承長崗坡精神[N].南方農村報,2018-08-09.

[5]劉丕業.影視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模式研究[J].北方經貿,2013(12).

[收稿日期]2020-06-20

[基金項目]2019年云浮哲學社會科學立項項目。

[作者簡介]李宜忠(1963-),男,廣東羅定人,講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學法。

[通訊作者]劉嘉(1977-),男,湖南洞口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化、英語教學、職業技術教育。

猜你喜歡
融合發展文化產業旅游業
緬甸預計將于2020年第三季度重啟國內旅游業
重慶市文化產業結構、效益比較分析
重慶市文化產業結構、效益比較分析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發展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傳統媒體走出“融合發展”誤區的理論與現實
中國民營文化產業商會:舉辦文化產業沙龍
我國旅游信息化與旅游業增長關系的動態計量研究
四川命名首批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