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公共服務建設中政府職能轉型研究

2020-12-21 03:45胡欽泉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20年19期
關鍵詞:政府職能公共服務農村

[摘要]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和供給有效性持續提高,政府職能也在此背景下發生轉型,研究農村公共服務建設中政府職能轉型對推進鄉村振興,縮小城鄉差距有重要意義。當前農村公共服務建設過程中政府職能轉變存在的問題主要有政府服務意識轉變不夠、農村公共服務建設資金投入不足、農村公共服務建設體制不完善,需加大農村公共服務建設的投入,提升服務能力;注重人力資源隊伍建設;搭建外出學習的平臺,促進服務意識轉變;構建吸納農民意見的公開表達機制等舉措推動政府職能轉變。

[關鍵詞]農村;公共服務;政府職能

[中圖分類號]D630; D422.6

[文獻標識碼]A

服務型政府是一種新型現代政府治理模式,是我國在新形勢下提出的全新執政理念,服務型政府轉變與建設是我國穩定民生的重中之重,轉變內容包括執政理念、職能范圍、運行機制、管理方式和行為后果等內容。經過“十二期”期間的建設,我國農村公共服務明顯改善;“十三五”時期,農村公共服務水平也持續提升。隨著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未來我國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和供給有效性還有望繼續提高。

農村公共服務建設中政府職能的發揮主要依靠鄉鎮政府,鄉鎮政府是直接收集與傳達民意的執行者,又是公共服務建設的主導者,因而大多數農村公共服務建設相關研究都是從鄉鎮政府展開的。已有研究著重探討農村公共服務建設現存問題、市場化進程探討等問題,落腳于完善農村公共服務建設的舉措。本文從服務型政府建設的理念出發,在分析農村公共服務建設內涵的基礎上,指出農村公共服務建設過程中政府職能轉變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有針對性地提出舉措,以期為推進新農村建設建言獻策。

1農村公共服務建設的內涵

1.1農村公共服務建設的主體

農村本就存在嚴重的基礎設施建設缺失問題,農村居民素質普遍不高,這從根本決定了農村村民不會是農村公共服務建設的主體,一旦農村村民成為公共服務建設的主體會帶來嚴重的公地悲劇。市場化建設公共服務在國外和我國部分城市應用得當,快速而高效的推動了公共服務建設,比如大型公園、步道等設施興建既增加了就業崗位,又促進了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樣地,市場化運作在農村無法實現,一方面,農村對市場化資金的吸引力不夠,暫時無法交付市場化運作;另一方面,市場化運作需要巨大的后續資金支持,后續資金投入的延續性也是需要考慮的。

結合以上分析,本文認為農村公共服務建設的主體應該是鄉鎮政府。鄉鎮政府雖然是當前國家行政體系中的最低一級政權組織,卻承擔著規劃和組織鄉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的建設、為農村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重要責任,其履行職責狀況直接關系到農村的穩定和發展,對整個國家和社會有重大影響。鄉鎮政府既是我國基層政權的執行機關,積極落實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態度;同時,鄉鎮政府承擔本行政區域的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和財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計劃生育等行政工作,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從鄉鎮政府承擔的職能來看,鄉鎮政府必須承擔管理職能、教育職能、服務職能、分配職能、專政職能等職能。

1.2農村公共服務建設的受眾

農村公共服務建設的受眾是農村居民。農村居民一直居住在農村中,農村公共服務建設占用的也是農村村民的土地資源、人力資源等資源,因而從根本上來說農村居民是享有公共服務的,他們是公共服務建設的受眾。從公共服務建設內容來說,公共服務建設的內容也是來自于農村村民的,不僅最初的公共服務建設來自于農村村民,農村村民也會根據自己的需求對公共服務建設提出改良。另外公共服務建設提供的相關設施設備也是由農村村民進行維護與保持,農村村民對這部分內容負有保持的責任。

1.3農村公共服務建設的內容

最首要的建設內容是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包括農田水利設施、防洪蓄洪設施等農村生產設施;醫院、購物中心等生活設施。加強道路等基本主要設施的建設,保障農村生產生活有序開展,解決農村公共交通問題。

科技服務也是農村服務建設的一大重要內容。目前農村缺乏更多的是科學的種植技術、便捷的工具、糧食增產科技等一些事關農業生產生活的科技。另外,科技服務還包括沼氣、照明、危房改造等建筑技術的傳播。

農村社會保障服務是在我國農村居民普遍未購買社會保險的問題下誕生的后續問題,而農村居民的養老問題也日益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向農村居民提供社會保障服務是農村鄉鎮政府的一大重要任務,需政府厘清思路,緩慢推進。

我國農村是受教育的低洼地,提升農村公共文化水平也是農村公共服務的一大內容。一方面,建設農村公共文化的硬件設施,比如公共讀書室等;另一方面,要營造農村公共文化的軟環境,包括推進良好的文化娛樂活動的舉辦等。

2農村公共服務建設中政府職能轉變的現存問題

農村公共服務建設與鄉鎮政府息息相關,但現今我國農村鄉鎮政府在推進農村公共服務建設中尚未實現真正的政府職能轉變,暴露出諸多問題。

2.1政府服務意識轉變不夠

鄉鎮政府目前仍未建立完善的政府服務意識,服務意識的存在不僅是領導視察過程中誕生,更應該在日常工作中想群眾之所想,始終保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作風,時刻收集與反饋群眾的意見。另外,政府服務意識轉變不夠還體現在主動思考與作為的內容不夠,一般都是別的村推行了相關政策,本村隨即跟風模仿進行推進。政府服務意識的推進更體現在對后續公共服務內容建設的把控和規劃,讓村民都知道本村的公共服務建設節奏,并主動公開接受村民的監督。

2.2農村公共服務建設資金投入不足

當前農村公共服務資金投入數量上的不足和機制上的不完善嚴重制約著農村公共服務能力的提升。不少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組織反饋物資和資金上面的限制仍然是最主要的限制條件,這部分的資金注入不足就會導致基礎設施設備的缺失,最終無法保障公共服務建設的推進。農村公共服務資金投入不足還體現在專項活動難以組織,農村居民的公共活動難以開展,最終導致農村與城市差距不斷擴大。資金投入不足還會招致隊伍建設的落后,鄉鎮政府難以招募高素質、高效能的人才進行公共服務建設。

2.3農村公共服務建設體制不完善

從外部來看,農村城市二元體制結構是最主要的問題,二元障礙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村公共服務體制建設的完善,資金、人力等資源都不斷往城市傾斜,農村公共服務建設面臨尷尬境地。從內部來看,農村公共服務建設體制不完善體現在農村公共服務隊伍建設滯后、公共服務管理政策落實不到位、管辦分離尚未實現等。公共服務隊伍建設滯后主要體現在農村公共服務建設隊伍的素質參差不齊、人事管理制度極度落后、農村相關公共服務建設人員工資保障不足等。公共政策落實不到位主要體現在制定政策以后難以推行,完成質量不過關等。管辦分離一直是行政體制改革的重點,管辦分離能推進政務的陽光化,消滅腐敗的滋生。

3對策研究

針對以上存在的政府服務意識轉變不夠、農村公共服務建設資金投入不足、農村公共服務建設體制不完善等問題,本部分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對策,以期推動我國農村公共服務建設,更好更快地推進鄉村振興。

3.1加大農村公共服務建設的投入,提升服務能力

首先,鄉鎮政府要明確自己的角色,既是服務的生產者,同時也是服務的資源獲取者。鄉鎮政府要采取政府采購、定向委托、獎勵補助、招標投標等多種方式,不斷加大政府購買服務項目的力度。多方周旋與探討,爭取地方、省內乃至國家的正補貼,爭取改善農村的硬件條件。此外,還要對資金的使用進行嚴格的管控與管理,及時跟蹤、審計與核算,確保資金應用合法合規,進一步通過細化資金使用內容、開發公益崗位和優化公益項目,提升基層公共服務提供的能力。

3.2注重人力資源隊伍建設

高素質人才是農村公共服務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良好的人才梯度與培養機制能更快推進農村公共服務建設。明確鄉鎮相關崗位的聘用、培訓、晉升和獎勵的相關標準,在聘用階段,厘清聘用人才的條件,并給予高度的自我行動能力,核查學歷的真實性。在培訓階段,給不同群體設置不同的培訓課程,增添考核機制,把獎懲結合,突出培訓的效果。在晉升階段,嚴格篩選能力強、作風正的人成為晉升培養對象。在獎勵部分,結合實際產生的效果,對表現優異的人才實施物質與精神的獎勵。

3.3搭建外出學習的平臺,促進服務意識轉變

服務意識難以轉變最大的問題在于管理人員無法意識到需要做這些公共服務,因此需要搭建外出學習的平臺與通道,將外面學習的做出適合本地的改良,并進一步運用,最終實現公共服務建設實施,也進一步促進服務意識的轉變。服務意識的轉變應該是變被動為主動,主動想農民所想,設身處地的為農民提供相關公共服務。

3.4構建吸納農民意見的公開表達機制

在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政府要逐步建立依據農民、農村的內部需求,通過農民制度性參與來決定公共服務投資范圍和投資方向的制度。傳統的公共服務建設工作的推進中,官員并不了解農民的實際需求,而且并未設置相關的農民意見公開表達機制,農民的訴求難以實現表達,公共服務建設工作難以依民意推進。同時,我國農村人口眾多,農民公共服務需求具有廣泛的地域性差異、結構性差異和多樣化趨向,這就必須要求公共服務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農民意見的表達。

4結語

本文從服務型政府建設的理念出發,在分析農村公共服務建設內涵的基礎上,指出農村公共服務建設過程中政府職能轉變存在的問題主要有政府服務意識轉變不夠、農村公共服務建設資金投入不足、農村公共服務建設體制不完善,并進一步提出加大農村公共服務建設的投入,提升服務能力;注重人力資源隊伍建設;搭建外出學習的平臺,促進服務意識轉變;構建吸納農民意見的公開表達機制等舉措,以期為推進新農村建設建言獻策。

[參考文獻]

[1]謝曉虹,供給側改革視角下我國農村公共服務機制的完善[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9,10(03):26-29.

[2]張青.論新農村建設中鄉鎮政府公共服務職能重構的實現途徑[J].行政與法,2008(04):12-16.

[3]陳榮卓,祁中山.農村公共服務市場化路向及其深化[J].江漢論壇,2014(11):16-19.

[4]張衛靜.我國新時期農村公共服務體制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4(07):182-187.

[收稿日期]2020-08-05

[作者簡介]胡欽泉(1990-),男,湖北麻城人,武漢大學公共管理(MPA)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公共經濟管理與社會保障。

猜你喜歡
政府職能公共服務農村
小區級公共服務設施更新研究
事業單位激勵機制分析與思考
16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排行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務設施與生態更新
“互聯網+”公共服務供給對策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延安旅游產業發展中的政府職能探析
我國鄉鎮政府職能轉變的問題分析
常州市鐘樓區樓宇經濟發展問題研究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