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家書屋工程對精準扶貧戰略的影響研究

2020-12-21 03:45張倩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20年19期
關鍵詞:農家書屋鄉村振興

[摘要]文化貧瘠往往是一個地區經濟貧困的深層次原因,實現鄉村振興與全民小康的核心在于文化,農家書屋作為一項惠民工程,肩負著傳播優秀文化的社會責任,為農村地區群眾提供學習機會,從而促進鄉村振興。闡述了實施農家書屋工程對文化扶貧戰略的意義,針對農家書屋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農家書屋助力文化精準扶貧的對策。

[關鍵詞]農家書屋;文化精準扶貧;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F323.8

[文獻標識碼]A

2007年,黨的十七大提出農家書屋工程,旨在解決城鄉發展過程中文化不平衡的現實問題,實現公共文化均等,促進社會公平。2014年,出臺文化精準扶貧的戰略思想,文化精準扶貧戰略貴在精準,是對過去“大水漫灌”式的扶貧升級。2016年,又相繼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關于深化農家書屋延伸服務的通知》、《文化部“十三五”時期公共數字文化建設規劃》等文件,為農家書屋工程的良性發展繪畫了藍圖。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文化振興是中國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內容和支撐,實現鄉村振興要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堅持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農家書屋作為文化輸送的平臺,傳遞著優秀的文化和先進的技術經驗。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2019年,中央宣傳部等10部委聯合印發《農家書屋深化改革創新提升服務效能實施方案》,大力發展培育鄉村文化,增強鄉村振興的內動力。文化精準扶貧,本質是通過文化的內在價值,改變“破罐子破摔”的落后思想?,F階段,扶貧到了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扶貧的難度之大,深度之廣,必須在扶貧過程中,傳播文化的種子,改變其根深蒂固的觀念,結合實際發展文化產業,走中國特色的文化扶貧之路。農家書屋工程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公平,深深扎根貧困地區的“心臟”,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積極參與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大戰略中,為貧困地區點燃文化的“星星之火”,打通貧困地區文化精準扶貧的最后一公里。

1農家書屋與文化精準扶貧戰略

2007-2012年,農家書屋從設計到建設完成,歷時五間,在全國農村貧困地區修建了一所所文化基地,截至當年年底,全國共建成標準型農家書屋60萬座,添置圖書9.4億冊,平均每家書屋圖書擁有量1565冊。

圖1展示了農家書屋藏書數量方面的變化情況。第一階段農家書屋藏書量在2007-2012年這五年期間,隨農家書屋呈現遞增狀態,每當建成一座書屋,必須配備相應數量的書籍,從0.33億冊增加到9.4億冊。第二階段從2013年開始,農家書屋的藏書量進入緩慢增長階段,開始遴選優秀書籍進入書屋,截至2017年底,農家書屋的藏書量達到11億冊。

“三農”問題歷久彌新,作為一個農業古國和農業大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農家書屋惠民工程為基層農民群眾提供了大量的優秀讀物,豐富了他們的精神世界,增長了見識,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村閱讀“兩難”的問題,初步完成了中國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有效緩解了城鄉之間文化資源不對等的現實情況,為順利實現小康社會奠定文化基礎。經濟落后地區往往有深深的文化貧瘠現象,他們中許多人思想封閉,接觸不到優秀的文化洗禮,年紀輕輕就需要贍養父母和子女,觀念根深蒂固,精準扶貧講究精準,對癥下藥。針對貧困落戶地區開展文化精準扶貧,實施農家書屋工程,傳遞文化知識,挖掘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幫助他們重拾信心,點燃美好生活的希望。從扶“智”到扶“志”,轉變貧困地區人口靠救濟的懶惰思想,從根源上擺脫貧困。通過農家書屋惠民工程向貧困地區輸送優秀的文化資源,鼓勵他們因地制宜地自我脫貧,自我發展,提高文化自覺意識,打破命中注定的貧窮思想,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才能真正地使貧困人口戰勝貧困。文化資源是一種無法用貨幣來標識的財富,它是一種先天長時間積累,后天迸發井噴的一種無形資產,文化資源投資是一個長時間往復循環的過程,短時間不會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如果不能合理利用的話,就會造成文化資源的投資浪費。

2存在的問題

中國農家書屋建設給貧困地區農民提供了公平享受閱讀的機會,搭建起了文化交流的平臺,但是也存在一系列問題,如建設粗放,管理不善,已有大量的農家書屋出現利用率低下,書屋常年無人問津,甚至書本發霉的情況,現階段,農家書屋主要存在以下亟需解決的困境。

2.1建設過于模式化,書籍配置不合理

中國地域面積遼闊,各地文化富有鮮明的地域特征。為了快速完成規模龐大的農家書屋工程,短時間內達標,導致各地在建設方式上過于模式化,大體上都是依附于村委會或者學校,建設方式和室內構造布局簡單,沒有體現當地的文化特色。農家書屋的書籍資料大體上來自于政府或者社會機構和個人捐贈,內容龐雜,類目多,針對性不強,實用性有待提高。書籍類目雜而亂,書屋展示的書籍沒有有效對接民眾需求,書籍的增添缺少市場調研和盲目性,書籍結構配置不合理,不能滿足讀者的文化需求,從而導致農家書屋利用率過低,難以滿足群眾的閱讀需求。

2.2服務水平不高,缺乏需求反饋機制

農家書屋管理員大多是由本村村民擔任,或者由當地村干部兼任。與專業圖書管理機構相比,他們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又由于是兼職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同時沒有勞動報酬,導致從事這份工作責任心不強,難以保障書屋每天按時按點開放,缺少宣傳講解的知識儲備,造成大量的讀者流失,書屋變成了一個擺放書籍的儲藏室。其次,部分農村留守老人婦女小孩居多,農村看書的人更少,村民的閱讀興趣不在書本,而在手機電視,讀書氛圍更是談不上。最后,貧困地區農民是文化精準扶貧的主要對象,他們往往有著他們那個年齡段的時代烙印,讀書少,很多漢字不識,通過書本自學的途徑往往行不通,真實需求存在錯位,缺乏行之有效的需求反饋機制。

2.3數字化建設滯后,缺少多元資金獲取模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過去傳統的農家書屋傳播優秀文化的作用功能逐漸弱化,互聯網的興起,導致紙質圖書逐漸遠離人們的視野,紙質圖書更是到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尷尬處境,缺乏閱讀者。農家書屋信息化建設與時代發展脫軌,存在嚴重的滯后現象。農家書屋還是過去簡簡單單擺放成百上千冊書籍的圖書借閱室,既無投影儀、電子閱讀器等現代化閱讀設備,也無配套的電子存儲器。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缺乏資金對農家書屋的可持續發展進行補充,資金獲取途徑主要靠財政撥款,以及少量私人捐贈,資金獲取方式單一,無外來民間社會資金補充,可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3政策建議

3.1優化書屋建設,調整圖書結構

農家書屋的建設必須依據當地實際情況,合理規劃,針對民之所需,解民之所困,因地制宜地設計符合村民需要的農家書屋,由于各地的文化風俗不同、地域差異較大,按照鄉村經濟發展狀況,分門別類地進行規劃設置,精準配置公共文化資源。鼓勵將書屋從傳統的村委會和學校中分離出來,選擇人流量比較大的村民驛站或者有文化的愛心人士家中,增加圖書的借閱次數,還方便愛心人士講述書中的精彩故事。農家書屋在數目的選擇上,可以根據本村實際情況,挑選適合當地人喜歡閱讀的書籍,提起開展調研,舉辦讀者會等來提高閱瀆興趣,真正做到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做到因需而異、因地制宜地調整圖書結構。

3.2深化書屋延伸服務,建立需求反饋機制

開展農家書屋管理員培訓,可以吸收貧困戶家庭的成員,免費將他們送到專業圖書館進行培訓,變兼職管理員為專職書屋管理員,優化書屋的服務模式,給讀者一個舒心的獲取知識的環境。深化農家書屋服務對象,將老人和孩子作為書屋的重點服務對象,關心愛護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建立以村民需求為導向的精準反饋機制,時刻傾聽村民的主觀需求,通過定期開展深入基層的走訪調研來準確識別農民的需求,在做決策前多聽聽農民的聲音,線下設置意見反饋簿,并通過定期組織開展交流會等方式來積極引導農民群眾說出自己的需求,提出自己的意見。線上依托各類互聯網服務平臺,公開征求意見,在線互動,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反饋機制。

3.3建立和完善數字化服務平臺,拓展資金獲取渠道

農家書屋應該抓住“互聯網+”,加快線上數字圖書館平臺建設,與高校公共圖書館合作,引進優質的電子音像視頻資源,農家書屋也可接納大學生寒暑假期社會實踐,高校提供資源,書屋提供鍛煉的機會,一舉兩得。積極拓寬農家書屋資金獲取渠道,轉變靠政府救濟的方式,實現書屋的良性循環發展。盤活書屋經濟,在農家書屋開設圖書銷售專區、郵政、移動業務代辦等便民服務,延長書屋的服務功能。以農家書屋為據點為村民提供代收代發快遞包裹,代繳電費話費等網上交易的服務,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把農家書屋和村史館結合起來,記錄歷史歲月的變遷,深挖鄉土文化,展現不同時期鄉村社會的面貌,作為子孫后代的博物館,既促進了農家書屋的可持續發展,又傳承了鄉土文化。

[參考文獻]

[1]陳建.鄉村振興中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功能性失靈問題[J].圖書館 論壇,2019,39(07):42-49.

[2]謝守成,孟復.農家書屋務必“屋”盡其用[J]人民論壇,2019(17):120-121.

[3]譚博,單力融.圖書館阻斷代際貧困的路徑與策略[J].圖書與情報,2019(01):100-105.

[4]潘煒,陳庚.農家書屋困局及其技術突破路徑-來自21個省份282個行政村的調查[J].圖書館論壇,2019,39(06):98-106.

[5]王曉毅.農家書屋何以發揮實效[J].人民論壇,2019(20):88-89.

[6]唐丹丹,鄭永君.農家書屋政策執行的“內卷化”困境-基于全國267個村莊4078戶農民的分析[J].圖書館建設:1-14.

[7]楊揚,胡琦.臺灣地區農家書屋的創新實踐及啟示[J].圖書館學研究,2019(13):90-94+89.

[收稿日期]2020-07-23

[作者簡介]張倩(1991-),女,湖北孝感人,長江大學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農民教育培訓。

猜你喜歡
農家書屋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縣級圖書館促“農家書屋”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與繼續推進策略分析
新時期下農家書屋的機遇與挑戰
農家書屋伴隨你——關于農村書屋的幾點思考
淺析農家書屋的建設與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