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承非遺口頭音樂視域下高校聲樂教學方法探討

2020-12-21 18:46張造時
視界觀·下半月 2020年9期
關鍵詞:方法探討聲樂教學高校

摘要:當前,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對于非遺音樂等也越來越著重關注,各大高校在聲樂教學過程中進一步有效傳承非遺口頭音樂等相關內容,對非遺口頭音樂進行不斷地傳承和創新,以此使高校的聲樂教學質量和效果得到顯著提升?;诖?,本文重點探討和分析非遺口頭音樂的主要內涵以及在傳承非遺口頭音樂視角下的高校聲樂教學的主要方法等內容,希望本文的簡要分析能夠為有效進行非遺口頭音樂的保護工作做出一定的貢獻。

關鍵詞:傳承非遺口頭音樂;高校;聲樂教學;方法探討

在當前的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針對非遺口頭音樂進行有針對性地繼承和創新,使其煥發全新的魅力。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校音樂教師要把傳承非遺口頭音樂作為切入口,探究和實踐聲樂教學的主要方法,進一步與時俱進,使聲樂教學呈現出更加理想的效果,為增強高校學生的聲樂素養和綜合素質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非遺口頭音樂概述

不同族群都有著與之相對應的獨一無二的口頭音樂,這種口頭音樂形式和各族人民的具體生產生活方式有著至關重要的緊密聯系。同時,口頭音樂的獨特特征也充分體現出該民族的心理性格和氣質等等,是一種多方面因素有效融合的產物。針對非遺口頭音樂的核心而言,主要體現在那些“土得掉渣兒”的內核,其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鄉土性”或者“味兒”。例如:青?;▋撼~講究“順口”“易唱”,因此在傳唱的過程中,科學合理的押韻是至關重要的。又如,壯族山歌的“歡”,成為壯歡,在這種飛魚口頭音樂中,最為常見的特點是音程關系以純四度,調式基本停在徵音上,大多是五聲徵調式,以此使歌曲的旋律色彩進一步增加。要充分了解非遺口頭音樂傳承的相關內容,把握其基本內涵,這樣才能在進行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保持其獨特的基因,維持原汁原味,充分地尊重傳統,然后以此為基準進行相對應的創新和實踐,這樣才能使非遺口頭音樂實現更加良好地發展。在高校的聲樂教學過程中,也要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并且在實踐的過程中踐行,以遵循原作或者原譜為基礎,在相應的美學指導下進行再創新,這樣才能對非遺口頭音樂進行有效傳承,這是必經之路。

二、傳承非遺口頭音樂視域下高校聲樂教學方法分析

1.確保自然美和藝術美能夠有效融合達成統一

例如,針對《夢之谷》這部作品來說,所涉及的創作思路和結構主要體現在:首先,作品的主題是以愛情題材為主線,它是一首比較典型的三聲部的合唱作品,其音樂風格體現出多民族音樂與元素融合的特點,其中包括壯族、苗族、侗族等。在這首音樂作品中所描述的是多民族有效融合的廣西山谷中的人們生活,特別是針對青年人熱愛和創造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這首作品的曲式結構的引子是+A(a+b)+B(a+b)+C。具體的舞臺展示形式是表演唱的形式,一共有15個人進行表演,有男女領唱各一名。為了使其民族特色和聲樂效果得到更充分的展現,要在B段和C段中間部分加入鼓聲,然后由一名學生用手鼓和伴奏的形式有效配合,進行擊打,然后其他的學生通過簡單手語節奏,針對鼓聲進行映襯,這樣能夠進一步突出非遺口頭音樂作品在沒有伴奏下的古樸的美感。整個作品的舞臺背景是山村一處特別古樸的民居木樓,在場景伴奏歌唱和表演等相關方面有效融合,以此融合成為這首音樂作品。

2.通過自然純樸的聲線來體現舞臺設計

以《夢之谷》的舞臺表現設計來看,在聲樂的技術方面所呈現出的領唱演唱風格,主要是一種直聲唱法,在這個過程中,不用對其進行裝飾,要保持自然淳樸的聲線,用這種方式進行歌唱,體現出真誠性,有一種動人心魄的力量。通過集體歌唱的方式,和領唱保持同步,這樣能夠對其進行烘托和豐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聲音作為最主要的樂器,然后搭配相對應的形體表演,這樣能夠針對山谷人民的勞動和生活場景進行有效的模擬和呈現。同時,獨唱這個過程中,不管是二聲部,還是三聲部演唱,都要著重關注音準的問題,使音樂的表現力和流暢性得到顯著增強,使各個聲部能夠互相融合,呈現出和諧的狀態。同時要確保字帶聲、聲帶情、情領氣、氣運神的效果得以呈現,用一種更加純粹的聲音,呈現出最真摯的真情實感,用音樂作品來打動人心,呈現出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融合。

2.進行更加多元化的體驗和舞臺實踐

在《夢之谷》這個作品中所呈現出的舞臺表現形式是載歌載舞的,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分5個步驟來進行教學排練,第一步,是針對學生的聲樂基本功進行切實有效的訓練,例如,針對直音唱法教學而言,五個母音“a、o、i、e、u”中的每一個單音都要結合具體的節拍進行有效突出,然后從6拍一直到10拍,再到12拍,要進一步有效控制好學生的橫膈膜。第二步,主要是確保學生能夠針對口頭的非遺傳承人歌唱的錄像進行有效觀看和欣賞品味,深入學習,然后邀請傳承人進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通過課堂講課的形式,針對學生的演唱進行指導和糾正,確保學生能夠真正意義上體會原汁原味的感覺,并且在歌唱中體現出作品的“味兒”。第三步,邀請專業舞蹈人士進入到課堂教學中來,針對學生進行歌唱和舞蹈等方面的指導和排練。第四步,在舞臺實踐過程中進行實踐教學,讓學生能夠結合各自的角色進行有效分工,在角色的定位,舞臺調度,角色交流等一系列相關方面進行有效體驗,通過多種途徑確保學生能夠有全新的意識和力量融入在演繹的狀態中,使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的激發,這樣能夠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進來,從而超越自我,在舞蹈,歌唱等相關方面實現有效協調,實現“人歌合一”,確保學生和音樂作品能夠在角色方面更加貼合有機統一,這樣可以讓學生充分唱出這種非遺口頭音樂的原汁原味,從而進一步傳承和發揚非遺口頭音樂的無限魅力。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人們對于民族音樂純粹而熱烈的愛,使其展現全新的生機。

三、結論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能夠進一步看出,針對非遺口頭音樂進行傳承的過程中,相關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要切實有效的融入,同時高校音樂教師要勇于擔負這樣的責任和使命,著重把握非遺口頭音樂的主要內涵,關注其特點,并且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多種渠道和路徑,使非遺口頭音樂能夠實現創新式的繼承和發展,使民族與時尚有效呼應,完美銜接,確保其自然美和藝術美得到充分的體現,把課堂教學和舞臺演繹有機結合,構建出多維度的高校聲樂教學方法和教學體系,以此促進學生的聲樂素養有更顯著的增強。

參考文獻:

[1]李昕.青?!盎▋骸钡囊魳诽匦约把莩椒ㄌ骄縖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8,27(3):57-62.

[2]賈威.呼麥藝術的音樂心理學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9.5.

[3]譚竺雯.高校藝術教育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5.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民族大學2019年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普通項目),項目編號:gxun-chxps201940。

作者簡介:張造時(1987-),女,漢族,廣西南寧人,中級職稱,碩士,研究方向:藝術學。

猜你喜歡
方法探討聲樂教學高校
試論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企業研發支出會計處理探討
論流行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