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生表達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培養途徑

2020-12-23 04:12陸麗珍
數學大世界·下旬刊 2020年10期
關鍵詞:表達能力小學數學學生

陸麗珍

【摘 要】 現代化教育理念提倡學生全面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少教師只關注數學知識的講授,忽視表達能力的培養,認為這屬于語文教師的工作,其實在數學課堂上,同樣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使其掌握規范的數學表述以及語言表達技巧。

【關鍵詞】 學生;表達能力;小學數學

數學是一門相對嚴謹和富有邏輯性的科目,對學生表達能力要求較高。學生需準確表述一些數學概念、原理和性質等,這關系到他們未來的學習與生活。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除講授數學知識以外,還要注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引領他們積極參與、思考、表述和交流,使其學會整合文字、圖形與語言,精準地描述數學過程和現象,提高他們的分析問題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一、營造活躍課堂氣氛,誘發學生表達興趣

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相比較為抽象和枯燥,學習起來缺乏趣味性。要想培養小學生的表達能力,首先需引發他們表達的興趣,使其主動運用語言包括書面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所思所想。對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善于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讓課堂散發出自由、和諧與自主的氣息,誘發他們的表達興趣及主動表達的欲望,同時也要做好引導與鼓勵工作,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六下數學“百分數的意義”時,教師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找到一些含有百分數的信息,如衣服中棉的含量、抽查產品的合格率、啤酒中酒精的含量、銀行利率、種子發芽率等,說一說自己理解的這些百分數的含義。然后出示教材例1,圍繞問題“可以怎樣比較這三場比賽的投籃情況?”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比較方法,說一說哪一種比較方法合理。在討論得出“計算每場比賽投中次數占投籃次數的幾分之幾”是最佳方法之后,學生計算并發現3個分數的大小比較不是很方便,這時引入百分數就自然而然,并且對于百分數意義的理解也更加深入。隨后,教師讓學生自學百分數的讀法、寫法,學生自主學會如何正確表達百分數。

上述教學,教師利用一些生活現象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吸引學生主動開口交流和表達。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效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在表達中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

二、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制造更多表達機會

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為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需擺脫“灌輸式”教學模式的束縛,不能平鋪直敘、平淡無奇地呈現新知識,而要精心設計一系列問題,為學生提供更多開口表達的機會,讓他們有目的性地思考、組織語言和交流。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應該圍繞知識主題設置一些具有啟發性的提問,由易到難、層層推進,使學生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與解決獲得引人入勝的感覺,并積極表達個人看法與觀點,增強學習自信心。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三上數學“千米的認識”時,教師先詢問:大家學習過哪些常用的長度單位?學生都會說出毫米、厘米、分米與米等,且能比畫出這些單位的大約長度。接著教師讓學生說出下列物體的長度:鉛筆長18( ),學校跑道長300( ),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表達的合理性和精準性。之后讓學生觀察教材20頁的例1,提問:這是滬杭鐵路,全長是180( )?學生發現不能用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來表述,教師啟發提問:你知道要用怎樣的長度單位嗎?在生活中有見過或者聽說嗎?使學生思考、討論和表達:因為路程較遠,所以要用比米大的長度單位。教師設問:你們知道每幅圖片上的數字表示什么含義嗎?學生自由交流,發現這些數字的單位均是“千米”。教師引導他們認識到: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作單位。

在上述過程中,教師始終圍繞“千米”由淺及深地提出問題,引領學生逐層思考,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知與了解千米的含義,且學會準確表達,初步形成對1千米的實際長度的觀念和體驗。

三、巧妙搭配動手操作,鍛煉學生表達技巧

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僅離不開大量的理論性知識表述,還需要實踐活動的支持與輔助。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培養學生表達能力時應巧妙搭配一些動手操作類任務,目的是讓學生一邊動手操作,一邊動腦思考,使其手腦協同組織語言,讓表達內容更為簡練與精確。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注重數學知識與實踐的有機整合,帶領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分析和研究數學知識,并將其探究結果準確地表達出來,增強學生的邏輯性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三上數學“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過程中,教師談話導入:今天和大家一起尋找教室中的數學知識,你們能找出教室中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嗎?用手指一指、摸一摸并說一說。學生自由活動,找出教室中的長方形與正方形。接著,教師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長方形紙和正方形紙,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小組合作,一起探究長方形、正方形的邊和角各有什么特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會了用圖形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驗證自己的發現,即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條邊、四個直角,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在隨后的活動中,讓學生用兩種不同長度的硬紙條與大頭針,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圍成長方形和正方形,學生一邊動手操作,一邊思考、判斷所圍成的圖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從而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上述過程,教師巧妙搭配動手操作活動,在合作中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表達能力,使其結合操作實驗正確表達出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鍛煉數學表達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曉雁.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9(23):73-74.

[2]馮國紅.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在數學課上的重要性[J].學周刊,2020(03):105.

猜你喜歡
表達能力小學數學學生
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方法
趕不走的學生
淺析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
新課改下如何提高農村高中學生的英語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
探討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學生寫話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