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經濟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2020-12-23 04:28梁君
科技經濟市場 2020年10期
關鍵詞:數字經濟創新創業會計專業

梁君

摘 要:數字經濟時代已經到來,財務共享和財務數字化快速發展,企業要求財務人員不僅要精通專業,還要熟悉企業業務及工作流程,要用創新思維以及數字化思維為企業創造價值。會計人員作為企業財務的管理者,服務于企業轉型以及業務升級發展,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力,以適應企業快速變化下對財務人員的需求。本文立足數字經濟時代下對財務人員轉型的要求,將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專業教育有機融合,探索有效的復合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數字經濟;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1 數字經濟背景下的財務人員轉型分析

數字經濟時代已經到來,數字化貫穿了企業價值創造的全過程,這對企業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迫使會計人才需求結構發生變化。預計到2025年,中國財務人員結構為基礎會計人員占比10%,主要從事小微企業財務會計等工作;專業型財務人員占比20%,主要從事外部審計等工作;管理型財務人員占比70%,主要在大中型企業從事管理會計工作。

數字經濟下會計人才需求結構的變化迫切要求財務人員轉型。第一,要求財務人員提高政治站位,要把促進公司發展作為財務工作的最高目標;第二,要求業財融合,在企業運營中做好“調度中樞”和“專業大腦”的角色;第三,要求具有創新精神,提供個性化財務服務滿足不同決策者的需要;第四,要求具有財務大數據分析的能力,發揮財務工作在促進企業轉型升級中的作用;第五,要求具有數字化思維,成為公司價值的捍衛者、商業模式變革的推動者和經營策略的制定者。職業院校作為技能型人才的輸出方,要適應財務人員轉型的需要,將專業技能培養與創新創業綜合素質培養相融合,不斷創新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2 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2.1 人才培養定位缺少前瞻性

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一般有兩大方向:一方面從企業需求出發,本著夠用的原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為專業技能培養;另一方面是從學生需求出發,學生想學什么,能學會什么,就開設相應的課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為專業知識培養。第一種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定位,過分關注企業的需求,在人才培養中更為注重技能的訓練,培養出來的是企業財務工作的操作手,不利于會計專業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第二種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定位,更強調學生的需求,沒有發揮職業教育對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引導作用。這兩種會計人才培養定位都沒有認清學生就業需求與未來職業發展的關系,沒有厘清專業技能訓練與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的關系,缺少前瞻性,不利于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

2.2 專業課程設置特色不鮮明

目前,全國89%的高職院校設有會計專業,課程設置多以會計專業教學標準為依據,不外乎公共基礎課加專業課,沒有充分利用學校資源以及結合區域特色產業發展的需要。各個院校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趨于雷同,大多偏重學生會計專業技能培養,忽視了企業業務的學習、創新精神的培育以及就業創業等綜合素質的培養,畢業后的會計專業學生很難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數字經濟需求,同時也缺少專業特色。

2.3 專業教學方法相對落后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目前比較主流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知識傳授為主的講授法,以技能訓練為主的講練結合法,以任務驅動的項目化教學法。這三種主流的教學方法在對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上往往只關注知識或只關注技能,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不利于發揮課堂教學育人的功能。

2.4 專業實踐教學功能單一

會計專業是一門專業性比較強的專業,專業實踐是將知識內化為技能的有效途徑,對于學生職業技能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至關重要。目前會計實踐教學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單一模塊或者單一課程的實踐教學,校內綜合實踐教學,校外綜合實踐教學。實踐教學仍只立足于會計專業技能的提升,沒有把握經濟業務與企業財務的關系,沒有把學生就業與未來創業有效連接,不利于會計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限制了會計專業學生的未來發展。

3 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分析數字經濟發展對復合型會計人才的需求,結合創新創業教育以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和社會適應力培養為核心的本質特征,按照國家創新創業教育相關文件精神,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作為國家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項目的重點建設專業,率先嘗試構建獨立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并融入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初步形成了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當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不足,取得了一定成效。

3.1 將會計專業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作為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定位

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最終出口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就業,一個是創業。就業與創業不是相互獨立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規劃可以相互轉換的。通過對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386名學生的調查,18%的學生有創業的打算并為未來創業做準備,38%的學生表示如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會選擇創業,41%的學生選擇工作一段時間,有了一定積累后會考慮創業,只有3%的學生表示不會創業。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單純的專業技能以及會計職業素質培養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因此,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從學生可持續發展以及數字經濟發展對財務人員要求的角度出發,將會計專業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作為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定位。

3.2 單獨構建雙創教育課程模塊融入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從2016年開始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納入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在“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專業實踐課”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加入了獨立的雙創教育課程模塊。構建的“專創融合、逐層遞進”的雙創教育課程體系與會計專業能力培養課程體系相呼應,主要包括創新創業教育基礎必修課、與專業相關的雙創課程以及雙創實踐課三個方面。這樣能夠更好地與原有專業能力培養課程相融合。

創新創業教育基礎必修課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創業的基本素養,主要課程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基礎》。與專業相關的雙創課程,旨在挖掘會計專業課程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契合點,將創新創業能力要求融入傳統會計專業課程從而開發具有雙創特色的專業課程,并借助第二課堂及技能競賽等活動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水平,開設的課程主要有《小微企業經營管理》《企業門店經營》等。雙創實踐課程,旨在會計專業實踐平臺的基礎上通過課程設計融入業財融合、專創融合的創新創業訓練內容,培養學生的全局意識、戰略思維、企業管理的綜合組織力、執行力、決策力,最終使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及綜合職業素養得到提升,開設的課程主要有《企業模擬經營認知》《企業經營模擬實戰》。

3.3 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改革

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通過組建創新型教學團隊,探索形成了一套“課前知識學習,課上知識內化、職業素養形成,課后職業能力提升”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課前借助云班課或學習通等信息化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供學生自主學習,并發布給學生學習任務書指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以及可以借助的學習工具,在課堂教學的前一天對課前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測試,進行學情分析,調整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主要采用分組教學的模式,根據學生課前知識的掌握情況設計案例分析、辯論賽、工作任務實訓等多樣化的教學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學會溝通、表達、知識的運用、職業判斷,并融入思政元素達到育人的目的。課后的任務布置與完成是學生專業能力提升的關鍵一環,通過設計不同難度系數的任務,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情況及學習目標選擇完成,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培養。這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法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責任意識、管理能力等綜合素質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3.4 開發專創融合的實踐教學項目

數字經濟的發展又要求財務人員是既懂財務又懂業務的復合型會計人才,而創業要求創業者不但要有創新精神還要懂業務懂管理懂財務,因此,復合型會計人才培養與創新創業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具有一致性。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在原有會計專業實踐項目的基礎上加入企業業務、企業管理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等內容,開發了一系列專創融合的實踐教學課程。首先,借助虛擬商業社會環境VBSE綜合實踐教學平臺,將創新創業實踐與會計專業實踐相結合開發了《企業經營模擬實戰》課程;其次,借助新商戰沙盤,將企業創辦融資、戰略規劃、廣告營銷、團隊建設、生產運作等內容相融合開發了《創新創業實踐指導》課程;與此同時,將管理會計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開發了《企業管理會計實踐》課程。專創融合的實踐教學更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更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也更有利于實現復合型會計人才的塑造。

參考文獻:

[1]王宇彤,等.“大智移云”背景下融合創新創業教育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05).

[2]斐雯.“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究[J].中國商論,2020(02).

[3]艾紅強.職業院校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析[J].財富時代,2020(05).

[4]王建華.基于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新西部,2020(02).

[5]范玥.關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析[J].財富時代,2019(11).

猜你喜歡
數字經濟創新創業會計專業
OECD國家數字經濟戰略的經驗和啟示
從數字經濟視角解讀歐亞經濟聯盟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接
獨立學院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困境與出路
關于中職會計專業優化調整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