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非遺北海貝雕的傳承與創新

2020-12-23 04:56許承斌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傳承創新

摘要:北海貝雕是廣西傳統的手工藝品,有著悠久發展歷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既承載著古老文化又體現現代文明,也是認識北海、宣傳北海的重要載體,是北海城市形象的“名片”。從70年代的繁榮到90年代的沒落,北海貝雕經歷了大起大落。近幾年貝雕開始慢慢復蘇,又逐漸走進大眾視野。2010年北海貝雕獲得廣西省第三批和北海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稱號?,F如今人民大會堂、首都機場、國家商務部等國家重要場所均有貝雕畫的身影??梢娙藗儗ω惖竦南矏鄢潭?。筆者首先分析北海貝雕的起源與發展、再深入剖析北海貝雕面臨的挑戰,最后提出了北海貝雕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新思路。

關鍵詞:北海貝雕;傳承;創新

一、北海貝雕的起源與發展

貝雕是由藝人巧用貝殼的天然色澤、紋理形狀,精心設計、雕琢、堆貼、鑲嵌而成,具有貝殼的自然美、雕塑的技法美和國畫的格調美。因其材質為日月精華固化而成,具有靈光寶氣,而寓意畫中有貝,室中有寶,乃中華傳統文化之瑰寶。

貝雕技藝成熟于明末清初,貝殼遠在5萬年前山頂洞人時期就被串成項鏈來佩戴。古人視貝殼透射出的天然熒光為神靈,把它當作辟邪、護身、鎮宅的寶物。從商代到唐、秦代,貝類被打磨穿孔后長期代做貨幣使用,這就是貝幣。到了秦漢時期,冶煉技術的提高和普及為貝殼的雕琢開辟了新的途徑。

北海貝雕是二十世紀60年代初在“螺鈿”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70年代進入繁榮時期,90年代初期由于市場環境的改變,消費者的審美觀念也跟著改變,選擇空間不斷擴大,貝雕市場開始急劇萎縮一度陷入低估,開始慢慢淡出大眾視野。北海貝雕這一富有傳統和地方特色的手工藝品出現了停滯和斷層的現象。

從2005年開始,北海貝雕在傳統工藝技法的基礎之上,利用貝殼天然的紋理和色澤潛心研發、合理搭配終于生產出純天然不著色,原汁原味的貝雕作品。從此貝雕工藝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發展契機。

2010年,“北海貝雕技藝”被列為廣西省第三批和北海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稱號。經過北海貝雕藝人400多年不斷的探索、繼承、發揚與創新,從貝串、貝堆、平面貝雕到浮雕,再到立體貝雕,使北海貝雕技藝進入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的大寶庫。

北海地處北部灣畔,海洋資源極其豐富,出產貝殼種類繁多,質地淳厚,熒光悅目。以北部灣所產貝殼為原料制作的貝雕藝術品一直以來是北海獨具特色的傳統民族藝術品,其歷史悠久,文化沉淀、藝術積淀和工藝技術積淀都非常深厚。貝雕創作是一個勞心勞力且枯燥無味的漫長過程,為了制作一件精美貝雕作品,常常需要在工作臺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把一個不規則的弧形扇面做成平面的浮雕工藝,這需要作者既要有空間想象能力,又要有嫻熟的雕刻技藝,并合理利用貝殼本身的色彩及光澤,最終鑄就成一件完美的藝術精品。筆者創作的大型貝雕壁畫《高爾夫之傳承》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譽為最大的貝雕壁畫,也是貝雕迄今為止最大的榮譽。從上世紀80年代起,北海貝雕先后在自治區和國家外經貿部獲得品牌產品稱號和優質產品榮譽證書。1989年,北海貝雕作品《程陽橋》被懸掛在人民大會堂廣西廳,成為北海貝雕永不磨滅的榮譽。如今人民的大會堂、首都機場等國家重要場所都有北海貝雕的身影。

二、北海貝雕面臨的挑戰

1、人才資源的匱乏。貝雕工藝十分繁瑣與復雜,培養1名工藝人耗時較長,一名學徒需要學習兩年才可以勉強獨立制作,至少五年才能出師。在現在這個市場經濟收益高于一切的社會環境下,年輕人即使對貝雕技藝感興趣,也會因經濟收入等放棄從事這個行業,致使貝雕人才青黃不接,貝雕行業從業人員逐年遞減,后繼無人,北海貝雕文化產業的發展形勢不容樂觀。

2、宣傳力度不足。受市場經濟因素影響,北海貝雕行業逐漸衰落,加上對貝雕文化的宣傳力度不足,導致大眾對北海貝雕缺乏認識,從而體現不出貝雕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及技藝傳承和發展的重要性。

3、產業規模小,銷售渠道單一?,F如今,北海貝雕產品還是以門店銷售為主,貝雕工藝產業規模小,大多以工作室、家庭作坊等微企形式存在,企業制作技藝水平也參差不齊,這些都加大了北海貝雕技藝傳承和發展的難度。

三、北海貝雕的傳承與創新

1、注重培養貝雕人才,鼓勵傳統技藝的傳承與新工藝的交流

人才是傳承和創新的基礎,培養貝雕人才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貝雕設計人才需要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創新能力,因此我們我們應該鼓勵傳統技藝的傳承和新工藝的交流,注重貝雕新人才的培養。

培養一名合格的貝雕技術人才越來越難。由于采用天然貝殼全手工打磨的貝雕工藝,在不同形狀的貝殼上加工部件,還要依據設計要求選取色彩,對制作者要求極高,想很容易撐握這門技藝幾乎不可能。以前的師帶徒是一對一教學,而學藝兩三年后還是師傅在身邊時不時提點。磨貝雕是又臟又累而又要動腦子的耐心細心手工活,花鳥與山水的技法又很大的不同,能幾樣雕刻工藝都學會的,非一般常人能做到,培養一名技藝高超的貝雕傳承人可見是非常之不容易。

當前貝雕技藝面臨著傳承斷層和人才匱乏的困境,為了不讓這一傳統的手工技藝就此沉寂下去,經過深思熟路,作者于2013年開創了“一手貝藝創新工作室”,希望能創作出一幅幅精美的富有生活氣息也藝術感染力的貝雕藝術品并以此來喚回喚回人們對貝雕藝術的美好記憶。并于2014年應北海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邀請開展了深度合作,將工作室搬進了校園,結合當前的就業環境與教學特征,創建了校內貝雕實訓基地,開設了“特色貝雕精品課程”,希望通過這種“現代式師徒關系”發掘和培養出更多的貝雕藝人,讓更多的年輕人能夠傳承這一傳統手工藝術,并讓貝雕這一文化瑰寶得以傳承和延續。

2、創新貝雕技藝,開發貝雕新風格

傳統的貝雕工藝品種類一般有貝雕畫、貝雕擺件、貝殼工藝品等,采用微雕和浮雕的形式。貝雕設計者在傳承傳統貝雕技藝的同時,還要不斷的創新,拓展貝雕技藝的制作形式。結合自身的專長,開發新品種,形成自己的優勢。

貝雕選用天然貝殼、純手工制作,生產制作速度慢、效率低,創新很不容易。首先說貝雕畫,傳統的貝雕浮雕畫多為吉祥喜慶的畫面,符合人民群眾的傳統審美要求,為了適應市場銷售,迎合購買者的喜好,企業只能生產大量此類產品才能銷得出去,才能保持生產利潤,令生產企業或制作者得以生存。長久以來只是單純的改變一些制作工藝,并沒有太多創新畫面。顯然貝雕畫已形成了成熟的生產方式,工藝比較完整,把貝雕磨型后的部件都組裝到畫框里,無論銷售、運輸、裝掛、維護、保養等都很完善,因此貝雕畫還是貝雕中的首要生產品種。

貝雕擺件是近年來涌現的被認可的貝雕工藝品,比較典形的是車磲貝加工的各類雕件。由于車磲是佛教七寶之一,本身就帶有一個神秘的光環。經過精心雕琢各種花鳥、人物、佛像、吉祥寶物等等,結合車磲本身潔白通透的質地,很讓人喜歡,加上商家們的積極炒作,車磲工藝品價值一路升,工藝品市場出現一片繁榮景象,車磲一度成為海南必購商品。隨著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易危(VU);在中國也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從硨磲的生存現狀來看,活體硨磲買賣都是違法的。鑒于《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中已將硨磲科的所有種類列為保護對象,而平臺禁售規則直接參照該附錄內容執行,故與硨磲相關的活體、死體及制品明確為禁售內容。

筆者嘗試了制作貝雕擺件生活用品化。研發了系列貝雕圓燈并申請了外觀專利,利用現代LED圓燈與傳統貝雕相結合,既有燈光照明作用,又保持傳統貝雕之美,燈光《貝雕圓燈》也參加工業設計獎獲得好評,小批量投產后獲得不錯的銷售業績,為今后設計貝雕藝術生活用品起到一定促進作用。

生活用品藝術化促進創新發展,筆者還創新研發了海貝藍牙音箱。系列藍牙音箱利用天然貝殼造型并結合海洋生物元素及北海地方特色海洋文化、南珠文化等雕刻工藝,有工藝觀賞性還能連接藍牙欣賞音樂,方便實用。不同元素的加入,以及本地的旅游特性大大地增加了文創產品的創作靈感,沿著這種方法走下去,一定能在傳承傳統貝雕文化的基礎上帶來創新發展。

3、推廣地域文化,發揮先天優勢

廣西西接云南,北連貴州,東北靠湖南,東南臨廣東,西南與越南接壤,南部擁抱北部灣,是我國民族自治區中唯一的沿海、靠江、沿邊的城市。有迷人的北部灣、還有壯美的十萬大山,更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這中獨特的地域文化使廣西具有開放、包容、海納百川的性格。北海貝雕根植于這樣一種文化背景之下,當然要義不容辭的擔任廣西地域文化傳播的使命。廣西是個旅游大省,每年有超過9000萬國內外游客,這是廣西文化對外宣傳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可以將貝雕作品濃縮廣西地域文化之精華,將貝雕的自然美和文化美向全世界展示。

為了更好的推廣北海貝雕產業,以及解決學員就業問題,筆者與學校共同探索創新研發出“教學研產銷”新模式,通過互聯網營銷、個性化訂單、旅游紀念品景點銷售等售賣方式,打通產品線上線下同步銷售模式,讓傳承和營銷形成閉環,從而形成了良好的循環模式。

4、加大貝雕文化保護力度,推進北海貝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

堅守傳承,而不囿于傳統,這是筆者對于貝雕文化的態度。不斷的推陳出新,是對貝雕文化最大的傳承與保護。作為貝雕文化的傳承者,必然以傳承北海貝雕技藝、弘揚廣西民族文化為宗旨。

北海貝雕博物館的設立就是對貝雕文化最好的傳承與保護。該博物館地處北海市云南北路,是國內唯一一家貝雕主題館、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同時還是一帶一路文化產業重點項目之一。場館內除展示貝殼文化和貝雕的歷史演變進程之外,還現場演示貝雕制作技藝,讓我們可以現場目睹每件貝雕藝術品的主要制作過程,讓游客能直觀了解北海貝雕藝術。不僅如此,游客還能親自動手完成一件精美的貝雕紀念品,這使得貝雕文化更廣泛的傳播,貝雕技藝得以更好的傳承。館內還珍藏了大量榮獲國內外各種大獎的貝雕藝術精品,作品中以《稱心如意》、《門神》、《富春山居圖》、《梅報春》等最為著名。其中筆者的貝雕作品《門神》被譽為鎮館之寶展示給廣大游客,該作品曾獲得“金鳳凰.青島賽區”創新產品設計大賽金獎,除此之外還央視十套《探索與發現》欄目作為民族文化傳承作品展示給廣大觀眾,是貝雕畫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

日前北海貝雕技藝已被列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北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接下來應該積極推動北海貝雕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并設立保護條例來保護和傳承北海貝雕技藝,促進北海貝雕產業健康、長遠的發展。

四、結語

北海貝雕是廣西傳統的特色手工藝,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之下經歷了大起大落。如今能重新走進人們的視野離不開北海貝雕手藝人的堅守和政府的支持。如今北海貝雕的傳承與創新之路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當下培養貝雕人才、鼓勵貝雕傳統技藝傳承、創新貝雕新技藝,新風格、推廣富有地域文化貝雕產品已然成為各位貝雕手藝人責無旁貸的義務。

參考文獻:

[1]林寶光;大西南的門戶--北海[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5:61-62

[3]許承斌;貝雕技法入門--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ISBN978-7-5598-0657-4

猜你喜歡
傳承創新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