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雕技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

2020-12-23 04:56姜忠海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非遺保護傳承

姜忠海

摘要:聯合國在2003年頒布《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之后,全球范圍內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掘、保護問題逐漸被公眾所了解,越來越多的有著優秀歷史價值的優秀文化遺產被重拾,并且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傳統民間技藝占據了很大一部分,其中傳統民間技藝具有多種價值的技術工藝,起源并且傳承與民間,與歷史的生活狀態緊密相連,是國家和地區文化在現實中的反映。蛋雕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技藝手法精巧,表現形式多樣,創作風格與社會生活密切相聯,受到人民群眾的喜愛。但同許多瀕臨的傳統手工藝一樣,因其蛋雕多是家庭小作坊經營,因經濟原因、制作方式等原因,在傳承與保護上面臨著危機,雖然在群眾對非遺的重視與保護下蛋雕手工藝找到了一些合適的市場地位,但蛋雕藝術更要解決的是去總結出對蛋雕手工工藝的地域特色文化價值、美學價值及經濟價值進行再挖掘。更好的去傳承與保護珍貴的文化遺產。

關鍵詞:蛋雕;非遺;保護;傳承;價值;歷史

黨的十九大以來,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無論是關注度還是具體措施而言,都令人們倍感欣慰,同樣蛋雕技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種表現形式,也同樣受到了高度的關注與保護。我們要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定領導下,落實習近平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經濟政治文化統籌協調發展的戰略舉措,保護好見證人類智慧結晶、承載人類社會文明、蘊含著民族特有的思想價值觀念和手工技藝的蛋雕技藝,同時,我們也需要深刻認識到在經濟現代化發展的當下社會,無數的傳統技藝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危機,無數的傳統技藝從業者和傳承者也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大量的傳統技藝遭到損壞斷代,數不清的不合理保護依舊令人扼腕嘆息,蛋殼雕刻技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刻不容緩!

一、蛋雕的文化淵源

(1)歷史文化

蛋雕的起源源于當時民俗的一種風俗習慣,贈與親朋雕刻過的雞蛋表達自己祝福的情感,通過雕刻技法,用工具在蛋殼表面呈現出不同程度的深淺變化,從而把雕刻內容濃縮于蛋殼方寸之間。并且因是純手工制作,又表其祝福之意,故而顯得極其珍貴。并且蛋雕的創作手法多樣如運用彩繪、裝飾、鑲嵌、雕塑等藝術處理方法作用于蛋殼之上使普通的蛋殼附有更深層的藝術價值。且蛋雕作品常見的是用來表達其祝福之意,有著寓意吉祥的象征,在雞蛋上刻畫簡單的圖案和文字將其贈送給親人朋友用來表達自己的祝福。而且在國外也有類似的習俗,例如復活節彩蛋,彩蛋源于公元六世紀時期,當時人們在禽類蛋殼上進行繪畫與裝飾,取其具有新的生命、重新生長的意思,也是用來表達自己祝福之意。蛋雕文化不僅擁有悠久的歷史,更是分布廣泛的一種手工藝術。和國外的蛋雕有所不同的是,我國的蛋雕擁有更多的中國元素,不僅是簡單的雕刻圖案和彩繪,傳統的蛋雕技藝也融入了許多著名的詩詞歌賦、名人字畫、神話故事等多種元素融入其中,給人一種回味無窮的收藏價值,也成為了一種集美術、書法、雕刻等多項技法于一體的藝術。蛋在我國的民俗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唐朝便有節日饋贈雞蛋的傳統,在雞蛋上經常會出現簡單的圖案和文字寓意生硬興隆,身體健康等祝福,使送蛋其更加具有祝福意義,并在歷史的傳承下逐漸成為一種習俗,并且蛋雕作品不僅承載著蛋本身的美好寓意,更是記錄著不同時期的不同內容,成為了傳統文化與故事的載體,傳承著優秀傳統文化。

(2)技藝價值

隨著時間推移,蛋雕雕刻技藝經過一代代匠人的經驗與智慧的凝結,形成了多種創作形式,最常見的分為兩種類型,其一是直接在蛋殼上進行裝飾,例如彩繪、鑲嵌。對蛋進行一些書法繪畫的涂鴉,或者鑲嵌一些貴重色彩鮮明的材料都屬于蛋雕的一種創作形式。其二就是在蛋殼上進行雕刻,第二種制作手法更為困難,要求創作者擁有極高的雕刻水準。其中雕刻類別也分為浮雕和鏤空雕刻,在蛋殼上面用工具進行雕刻其難度可想而知,有人把這種雕刻比喻為是在薄冰上跳舞,一個小失誤就能夠毀掉整個作品,也正因其不易雕刻才愈顯其作品珍貴。

對于具體的雕刻技術上而言,我們通常會按照其手法細致劃分為淺平浮雕、鏤空透雕、微雕、高深浮雕、色彩漸變浮雕和內壁浮雕在內的六種雕刻技法,而當我們從雕刻技術的所用工具方面考慮的話則可以細致劃分為為刀刻和鉆刻這兩種雕刻方法。同時手藝人運用以上雕刻技法、方法加工而成的所有蛋雕完成品都是屬于手工藝品的范疇的,我們通常按照蛋雕完成品所使用的加工工具的不同將其劃分為“刀刻蛋雕”、“鉆刻蛋雕”以及“混刻蛋雕”等幾種以便以大眾更好的識別和區分。

作為精美的藝術品,蛋雕在在國內外乃至全球都享有盛譽,而作為人類共有的技藝結晶其中蘊含了人類的無窮智慧以及創造能力,不僅僅為大眾感受人類手工技藝之精巧和絕妙提供了一種渠道和方式,更為人類帶了美的享受,回味無窮,也同樣滿足和提升了人們的審美需求與能力,無愧為人類歷史藝術園林中一朵璀璨的奇葩。而同樣對于中國而言,蛋雕作為重要的傳統工藝不僅僅蘊含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傳統美德,是一種重要的歷史文化的傳承方式,更是人們對于親朋好友之間的一種美好祝愿,展現了中國人民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與美德。

二、蛋雕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面臨的困境

(1)大眾保護意識不足和宣傳效果甚微

在快速發展的21世紀,即使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中國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人民的整體平均素質得到了提升;但我們同樣不可以否認的是,相較于歐美發達國家我們還依舊遠遠不夠,單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來講,國人的保護意識亟待提高。我們仍還沒有大規模的養成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其中蘊含的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優秀技藝很多人更是知之甚少,甚至破壞相關技藝的也大有人在,當中折射出的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宣傳不力。

(2)傳承人才資源的匱乏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中的所有環節中,首當其沖的是傳承人,作為文化技藝傳承的火炬手、舉旗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現實是,隨著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人們生活壓力劇增,很多從業者往往會在現實的權衡下選擇好就業、收入高的職業,蛋雕技藝傳承者往往無人問津。在很多年輕人心目中,蛋雕技藝不僅僅收益回報較低,而且蛋雕技藝者往往需要具備很多的其他才藝包括繪畫、書法等等,一開始的條件就會淘汰大部分人;同時需要追求完美的蛋雕技藝會要求傳承者擁有常人所沒有的耐心、毅力,不停地探索和鉆研蛋雕技藝的傳承與發展,也就是大眾所說的匠人精神,但很顯然,擁有此類精神的只是少數,因此后備人才補給的不足與匱乏是造成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3)傳承方式的落后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往往會受到傳統宗法觀、師徒觀的影響,類似與其他的很多中國傳統技藝,蛋雕技藝往往也是子承父業為主,再不濟也會選擇一名值得信賴的徒弟,都不想要技藝外傳,從而可以保持住自己在蛋雕消費市場的競爭力,這種傳承方式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同樣毋庸置疑的是此舉會加劇技藝的封閉性,無所與外界市場競爭,就無法創新乃至于更好的發展,久而久之很多的傳統技藝會在時代的大潮中逐漸被淘汰,不失為一種可惜?,F如今,在許多地區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這種傳統的技藝傳承方式仍然存在,雖然會有現代化的改變,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今掌握蛋雕技藝的師傅大多年事已高,況且一位師傅窮盡一生也不過教好幾位學生,而且學生在成才的道路上往往會需要自己投入十幾年的時間乃至幾十年的時間去打磨,而且是學生往往會在這個過程因為時間磨耗失去耐心從而陷入單一的重復,從技藝長遠的發展來看的話,此種現象是不利于技藝的創新以及某種程度上會破壞蛋雕技藝的多樣性和生命力,沒有源頭補給的話終歸有一天會失去市場競爭力乃至于被時代淘汰,相信這不是每一個蛋雕愛好者和蛋雕技藝傳承者都愿意看到的一幕。

(4)品牌方式的認知度低

任何藝術品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它凝結的勞動者的勞動結晶,更在于它的使用價值,也就是是否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生活需要,而蛋雕技藝顯而易見的是原料成本低、體積小,往往不在日常的家庭生活需要當中。同時對于大眾而言蛋雕的文化底蘊和美好寓意并不了解,側面反映蛋雕并沒有真正地去走進大眾中,人們對它的認知匱乏,加上產品的宣傳力度低,也是導致困境的原因之一。

三、蛋雕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道路與方法

(1)培養公眾意識,引領社會風氣

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政府的宣傳部門一定要做好宣傳工作,及時的宣傳相關知識,同時教育工作也要做好,從學生時代就要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并且要發揮好大眾傳媒的作用,無論是政府還是社會次面都需要正確的引導社會風氣,讓包括蛋殼技藝在內的非遺保護真真正正的深入人民群眾的內心,收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2)扶持保護傳承人,筑牢技藝穩基礎

作為一項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技藝的保護的根本措施應是傳承人為中心和重點進行展開,傳承人是擁有民間技藝寶貴知識和精湛技藝的承載者和傳播者,許多鬼斧神工的精湛手工藝術都是通過傳承人的口傳心授而來,和傳統的音樂、舞蹈等藝術相比,手工藝的受眾群體顯而易見會較小并且不易被大眾所接受欣賞,并且加上技術傳承的流失從而導致蛋雕技藝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許多地區的非物質遺產藝術家只有一位甚至沒有,當今中國比較知名的蛋雕藝術家包括劉會群、聞福良、趙榮棠等為數不多的幾位。并且面臨著藝術家老齡化的嚴峻問題,并且他們的平均年齡在48歲,從數據中可以看出蛋雕工藝目前面臨著人才斷層,男女比例失調的現狀。并且會隨著傳承人年級的不斷增長,在人才的培養方面會出現較大的缺口,甚至影響著蛋雕藝術傳承的多樣性。所以更應該加大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傳承人的物質激勵,不斷擴大對于非遺傳承人的發掘與推選。加強對非遺的保護、宣傳和傳承為蛋雕技藝的保護與傳承打下基礎。

(3)改進傳承方式,注入時代精神

我們在當下需要不斷的傳承黨的意志,在非遺方面做到革故鼎新,傳統的傳承模式的不能完全適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需要,一個傳承人教出來的弟子數量有限,傳播知名度較低,雖然這種傳承方式能夠保持傳統藝術更好的原汁原味,但自身的封閉性還是不利于蛋雕的發展與傳承。應將傳承納入現代教育體制中,培養出兼具一定理論知識與高超技藝的新時代傳承人,例如“非遺進校園”與中職、高職、大學等建立合作關系開展與學校合作模式來培養蛋雕手工工藝傳承人,此舉可以為蛋雕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因此需要我們立足于時代,將傳統技藝與時代精神相融合。

(4)提升蛋雕藝術知名度,擴大文化精神影響力

增加收藏價值方面體現其知名度,蛋雕作品在手工藝的收藏中也被邊緣化,其材料成本極低,作品體積偏小,更容易被忽視其價值,并且其蛋雕作品的水平參差不齊,高水平的雕刻藝術家鳳毛麟角,并且蛋雕作品的價位和他的易碎屬性與人們理想的收藏品價值有所差別,這使得蛋雕作品在收藏品中的知名度相比于瓷器、木雕等工藝作品處于低下水平,也體現出要改變現狀要做的努力還有很多。因此蛋雕技藝的傳承者要注意蛋雕的使用價值,賦予其更好的收藏價值,同時要保證好無差別勞動,保證成品的質量,確保蛋雕的口碑與信賴。更重要的是要把蛋雕這項傳統技藝的文化精神與人文力量充分的發揮出來,擴大影響力。

結語:

蛋雕的保護與傳承在當今時代需要面臨許多困境,但我們廣大的蛋雕從業者和喜愛者需要秉持信念,要做到與當代的精神相結合,與此同時還需要通過加強蛋雕技藝與國內外的交流以及蛋雕作品的展示,使其得以被社會更全面地認識,擴大社會和世界影響力與知名度,并可以在結合新時代精神的基礎上為蛋雕技藝注入新鮮血液,保證傳承人才資源的供給,讓蛋雕技藝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中生存并延續下去,生生不息。蛋雕技藝的保護與傳承絕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數十年如一日的努力,甚至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對蛋雕技藝產生一定的了解,從而從各方面發力,才能更好地傳承與發揚傳統技藝與文化。

參考文獻:

[1]梁巍.蛋雕藝術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價值和作用[J].美與時代(中),2018(12):121-122.

[2]鄭銘峰.淺析蛋雕的發展新方向——與現代DIY體驗相結合[J].文化產業,2018(12):54-55.

[3]鄭天皓.淺談蛋雕技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J].人文天下,2019(18):63-67.

[4]于文珍.蛋雕藝術的形式美[J].美術大觀,2017(10):104-105.

[5]金小華,陳德鴻.蛋雕——民間藝術工藝技術初探[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4(12):155-156.

[6]王劍.蛋雕——可普及化的手工藝[J].美術教育研究,2014(08):63.

猜你喜歡
非遺保護傳承
“非遺”走進高校
官渡古鎮“非遺”聯展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