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混合式大學英語讀寫課教學模式探究

2020-12-23 04:53劉嫻
西部論叢 2020年16期
關鍵詞:議論文導向評價

劉嫻

一、大學英語讀寫課教學現狀分析

1. 教學任務重,課時緊張。大部分高校由于人才培養方案更新,大學英語讀寫課和讀寫課學分被壓縮,課時被縮減,導致英語教師在有限課時內無法為學生提供足夠口語輸出機會,學生口語輸出訓練較少。2. 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落后。傳統的大學英語讀寫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主,重語言輸入環節,輕語言產出環節,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弱,英語語言應用能力較差。3. 教學內容缺乏創新。教師授課內容以教材為主,缺乏針對性和靈活性。4. 教學評價有待加強和完善。大部分英語讀寫課堂以教師評價為主,學生互評的機會較少,學生未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參與到評價體系中(王小芳,2019;朱淼,2020)。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大學英語讀寫課教學任務重,但課時緊張;教學重學輕用、學用分離、課堂教學效率低;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不高。

二、產出導向法外語教學理論體系概述

產出導向法外語教學理論體系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文秋芳團隊提出,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產出導向法是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理論體系,該理論體系由教學理念,教學假設和教學流程三個部分組成,教學理念是指導思想,教學假設是理論依據,教學流程是手段。教學理念包含四個學說:“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文化交流說”和“關鍵能力說”。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和用融為一體,在培養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人文素養。教學假設包含四大教學假設:“輸出驅動”,“輸入促成”,“選擇性學習”和“以評為學”。

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互聯網技術與傳統課堂相融合的一種教學方式。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把傳統線下學習的優勢和數字化線上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合理配置課堂資源,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混合式大學英語讀寫課教學模式構建

考慮到目前大學英語讀寫課存在的問題,筆者基于產出導向外語教學理論體系,提出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混合式大學英語讀寫課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由三個部分組成,即課前線上輸出驅動,課中線下輸入促成,課后線上鞏固。其中,評價環節貫穿三個部分。

1.課前線上輸出驅動

在備課階段,任課教師應當明確單元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設置和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情景,并思考和設計符合學生真實語言水平的產出任務。首先,任課教師通過云班課、雨課堂等網絡學習平臺發布本單元的學習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嘗試完成產出任務。學生由于受到已有語言知識和觀點的限制,無法出色完成產出任務。此時,學生意識到產出差距,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再次,針對產出任務,教師有選擇性的選取適合學生的預習材料,如微課視頻、PPT等,引導學生完成自主預習,讓學生對本單元話題和知識點有初步了解和認識。最后,教師在線評價學生的任務產出情況和預習情況,分析和總結學生學習的難點,針對學習難點設計相應的課堂講解內容和練習,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

2.課中線下輸入促成

在線下授課過程中,教師首先向學生解釋單元學習目標,然后描述單元產出任務。為達成單元產出任務,教師在課堂上從觀點內容、語言、篇章結構三個方面設計子任務,從而讓學生有選擇性的學習和輸入重點單詞、詞組、結構和觀點。最后,在完成輸入學習后,任課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學生根據產出任務進行小組討論和準備,并在課堂上展示任務產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小組之間相互觀摩學習并評價。最后,教師對學生的展示和評價進行及時反饋,在升華主題的同時,指出學生的值得表揚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3.課后線上鞏固

在課后,教師根據單元教學目標和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和展示情況,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根據存在的問題設計課后線上鞏固練習,學生通過完成課后練習,鞏固和強化對知識的理解。

四、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筆者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1》第三單元B篇Too much of a good thing-A real addiction為例,探討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混合式大學英語讀寫課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1.課前線上驅動環節

本單元主題為網絡,探討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為了幫助學生深刻認識網絡帶來的利弊,教師創設和學生生活相關的情景:在新冠肺炎蔓延期間,學生需要在家進行網課學習。有的同學認為網絡為大家提供了一種更便捷和有趣的方式來進行學習,有的同學卻成迷于網絡游戲,沒有學習到任何新知識。你認為網絡對大學生來說是一件好事情么?教師在云班課上發布情景,讓學生充分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之后,教師讓學生嘗試產出任務:針對情景,以小組為單位,寫一篇120-180詞議論文。學生在嘗試完成產出任務的同時,發現在觀點、語言和文章結構方面存在欠缺,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教師通過網絡平臺發布預習內容,以微課形式讓學生了解單元內容、重點詞語、詞組和議論文基本結構。同時,學生將根據微課的內容,完成相關預習作業。

2.課中線下輸入促成環節

線下促成環節主要圍繞觀點內容、語言和篇章結構三個方面展開,分成三個子任務來完成。子任務一主要是促成學生觀點和內容的輸入。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閱讀課文,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互聯網的利弊,并解釋網絡成癮的原因。子任務二主要是強化語言表達。任課教師根據學生課前任務完成情況,設計選詞填空、補全句子、翻譯等任務,讓學生充分鞏固關鍵單詞和詞組。子任務三主要是議論文篇章結構。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分析文章結構,并總結議論文寫作特點。最后,學生以小組形式,共同針對教師創設的情景,寫一篇議論文。評價是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學生在完成議論文寫作后,小組之間根據評價標準,相互進行評價。評價標準主要圍繞三方面來展開:觀點、語言和結構。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產出的作文和小組評價,進行及時反饋,總結學生的長處和需要提升的地方。

3.課后線上鞏固

課后學生以小組形式,根據課上同伴和老師的反饋,進一步修改議論文,并上傳到云班課,任課老師及時評價和反饋學生修改后的議論文,加強學生對議論文寫作的理解。

結 語

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混合式大學英語讀寫課教學模式,將輸入和輸出緊密結合,解決了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用分離的弊端,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此外,以任務產出為導向的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下,大學英語教師應當緊隨時代發展步伐,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構建新型教學模式,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

參考文獻

[1] 黃相會, 張偉. "產出導向法"實證研究綜述[J]. 智庫時代, 2019(36): 223-224.

[2] 王小芳. "產出導向法"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探究[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9(1): 188-189+194.

猜你喜歡
議論文導向評價
議論文閱讀專練
基于任務為導向的長文教學策略
學科哲學導向的高中歷史教學重構
犬只導向炮
2006—2016年度C—NCAP評價結果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
議論文閱讀技巧表解
樹立“五個導向”嚴格黨內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